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349章

他们做了一回大生意,落手里的银钱却多数是定金。

陆杨找乌平之问过,这笔钱,最好等出货量达到一半以上的时候再动用。他们商号成立的时间太短,底蕴不够,没有丰裕的家产兜底,不能冒险。

乌平之给陆杨讲了一个故事,是商户之间的挤兑事。

甲商号花大价钱去乙商号订货,并且伙同其他游商,制造货品在外地走俏的假象,请这些游商们也来下订。

订货之后,乙商号为了供货,会拿钱去采买更多的原料。

为了赶工,也会找足够多的作坊、工人来承接订单。

这批货物将出未出之时,再让人把订金撤回。乙商号的账面便可清空。

此时若有钱庄愿意拆借,熬个半年一年的,只等出货,便能回本,还了钱庄的银子,加几分利息,家中还有余银。不算伤筋动骨。

但紧跟着,甲商号走动关系,或威逼、或利诱,让钱庄不敢拆借银子给乙商号。再在市面之上,大量供出略高品质的同款货品,且压低价格出售。客商与散客们都会往甲商号蜂拥而去。

乙商号账面没有银两,钱庄也不肯拆借,货物变不了现银,还有一堆人要养,有货款要结。作坊、工人,都要给钱,否则原料要砸手里。

这时候甲商号会委派其他客商过去谈价,一次压、两次压,直到乙商号看不见出货希望,以半价甚至更低的价格售出原料、半成品、成品,这次的挤兑才算完。

至此,甲商号以超低的价格,占用巨量的货物,市场之上,一家独大。跌价的货涨回原价,并有更多的货物供应。大量的客商,只能到他家买货。

乙商号底蕴浅,能家破人亡。底蕴深,还能苟延残喘。

他们商号靠山吃山,压货的风险是承担得起的。

但他们是没有底蕴的商号,几番商议后,决定不急着定下商铺。等着货款结清时,慢慢挑选。

陆杨的想法是,他们可以先盘个小铺子,卖吃的。

立秋之后,降温就快了,夏季卖早饭还成,不算特别热,冬季卖早饭,那是真的冷。

“柳哥儿,你摆摊的想法很好,这一个事办成,家里人都有活干,能挣钱,他们心里舒坦,腰板都硬了。我们办这个事,就不为着挣许多的银子,不能说有了铺子,就十倍百倍的挣钱。我们刨除租子、成本,照着你原来的计划,能攒出菜钱,能让家里吃上好米好饭,顿顿能沾点荤腥,这便够了。”

陆柳听着点头,“对,这个铺子,就为着我们能有点事干,不能全冲着银子去,这样就不是享福了,又累又焦心。”

陆杨见他能接上话,就引导他去想,“那这个铺子,你卖什么为主呢?”

陆柳摆摊的时候想过,他在家里也琢磨事情了,陆杨一问,他就笑了。

他说:“我想了,我每天看着幌子,都会想想我要开什么样的铺子。府城的酒楼饭馆很多,我们正经卖堂食,肯定争不过,这要把人耗在灶屋里,洗菜洗碗都能把人累坏。我想着,要是盘铺面,我还是找书院附近的铺子,离家近,我们招呼方便。还是卖早饭,我们这一家都是勤快人,不怕开门早。余下的,我想着卖汤。卖各种汤。”

杂菌汤和鱼汤要有,这两个汤很受欢迎。

他还想着煨炖一些别的汤。比如说鸡汤、排骨汤、老鸭汤、肚片蹄花汤等等。

书院的书生们,并非每个人都在外头租房子住,有家人照料。多得是自己在外求学,住学舍的书生。比如去年的谢岩。

一般饭馆里的汤羹,都是素汤,或者是花费时间少的肉丸汤、鱼汤,这种耗时煨炖的汤羹,在外买,要提前定下。

买一次,一个人喝不完。找人搭伙买,可能分配不均。

陆柳说起来头头是道,“我到时做大瓦罐汤,这是大份的。还有小瓦罐汤,这是小份的。比如炖鸡,大瓦罐就下整鸡,小瓦罐就下半只鸡。还能弄乳鸽汤。这个特别小,一人份!还能做排骨汤,一碗一碗的卖。排骨好数,大小也差不多,这样卖,客人不会说哪份多、哪份少。”

陆杨给他鼓掌捧场,让他继续说。

陆柳嘿嘿笑道:“我们挣点小钱就行了,所以汤不用做得太多,攒攒客人,做些回头客的生意。我想着,我们还要在这里住很久,以后还想着给小麦和壮壮启蒙,价格就不用太高,差不多就行,在书生堆里挣个好名声。杂菌汤可以每天有,这是自家的菌子,便宜。别的汤羹,我数一数,给爹娘婶子派个活,一人炖一个。小铺子开起来,顺哥儿能来帮忙了,到时我俩看着办,熟客多了,多做点。熟客不提,我们就少弄点。”

陆杨跟他搭话,往后聊几句,发现这就是陆柳的全部想法了,他就跟陆柳说:“柳哥儿,其实来府城以后,我们最需要做出的改变是愿意请人干活。这方面你再想想?”

陆柳大致能懂。他也长见识了,比如哥哥和两爹都是请贺夫郎洗衣裳。

这跟寨子里的晒场不一样。那时在山寨,所有的赶山人都能算作供货商,在晒场里干活的人,则是几个兄弟家里请人来,自家生意自家人来。从寨子里再请些人,也是沾亲带故的关系。

府城就不一样了,这都是请的外人。

陆柳逛过府城和县城,知道很多务工的人都是请来的,有许多伙计跟老板没有亲戚关系。他这时稍作思索,说:“我请个帮厨来杀鸡杀鸭,我们一天没多少活,再让他洗碗。”

陆杨点头,“给人留个住处,晚上顺道看店。”

陆柳傻呵呵笑起来:“哥哥,你没有别的意见了吗?”

陆杨没有意见了,“你的想法很好,做什么生意,在哪里做,主要做什么,各人都有分工,成本考虑了,价格也想到了,还知道满足客人的不同需求,我还能说什么?只能祝你生意兴隆啦!陆老板!”

陆柳笑得更加傻气了。

陆老板!

他能当陆老板了!

以后出去,他跟哥哥是一样的,他们都是陆老板!

他高兴着,晚间,黎峰回来了,一家吃饭,他跟黎峰说起这件事,也问问娘的意见。

陈桂枝说让他当家,对家里的事务没提过多少意见,大多是陆柳心里没底,非要她给个准话。

陈桂枝这次不提意见,不与陆柳的眼神对视上。开一间铺子,跟摆摊需要的成本大不相同。

快要乡试了,他们早上的包子都少蒸两笼,多了就要去街上卖了。

秋季有人返乡抢收,冬季就到了放年假的时候。依着她的意见,今年熬一熬,不开铺子算了。

但她也看见了府城的商机,这间铺子开在书院附近,只要用心经营,不说挣大钱,和摆摊一样,月盈余几两银子,轻轻松松。

所以她不发表意见。家里舍得拿出这笔银子,她就去铺子里干活。不舍得这笔银子,她就在家里干活。都一样。

黎峰挣钱就是为着家人舒坦,陆柳计划周详,他仔细听完,说可以开。

他们早问过府城商铺的租子。除却码头铺面,其他铺子的租金都还好,书院附近的略高一些,他们租个小的,约莫三十多两银子就能拿下。

“我改天去牙行递个话,让人帮忙留意着。”黎峰说。

陆柳高兴坏了,一连给他夹了好多菜。

他手上功夫好,吃席的时候能抢几碗菜,这一夹,就把黎峰的大碗堆出尖尖。

黎峰再喊他一句“陆老板”,哎呀!简直把陆柳乐得找不着北!

这件事太令人高兴了,铺子还没开起来,家中长辈就一门心思干事业。

隔天清早,陈桂枝跟赵佩兰出门,买了鸡鸭和排骨回来,再买了两个小瓦罐。就用家中的炉子,当天就收拾了,早上陆柳摆摊回来,他们把汤都炖上了!

到下午,赶着书生们下学的时辰,陈桂枝特主动,赵佩兰也想跟着去看看能不能卖出去,王丰年跟陆二保蠢蠢欲动,站门口搓手手。

陆柳见状,只好去找哥哥来帮忙。

摆摊的事嘛,围那么多人,把客人吓着了!

陆杨说:“你们带几个碗,过去站着吃、蹲着吃,假装是食客!”

他今天不去了,在家看孩子。

他还没有在家看过孩子,都是逗孩子多。

顺哥儿左右看看,陆杨身边就剩下三条大狗了。

他想了想,摆摊的热闹天天有,还是一起抱娃吧!

于是,每个出门的人,都要夸顺哥儿一句“真懂事”,把顺哥儿夸得脸都红了。

谢岩最近回家晚,他跟崔老先生有话说,到家时,只见到陆杨和顺哥儿在家,奇了,“他们人呢?”

陆杨简要说了摆摊的事。

顺哥儿叽叽哇哇说了摆摊的事。

谢岩短暂高兴了一下子,警惕问道:“黎峰呢!”

陆杨露出牙酸的表情,“你跟他较劲做什么?阿岩,娘出去摆摊啦!娘!出去!摆摊!啦!”

谢岩知道,他听见了。

他娘那个性子,能走出家门去摆摊,真是难得。

他想看看。

陆杨让他去。

两边不远,很方便的。

谢岩前脚走,黎峰也回来了。

对话同上。黎峰问一句“谢岩呢”,抬脚欲追。

陆杨才不让他去。

今天让他家状元郎出出风头。

他膈应黎峰道:“你老追着我男人做什么?你喜欢他啊?”

黎峰当即干呕了两声,再不提去摊子上看看的事。

顺哥儿把两边的对话看在眼里,避着黎峰,悄摸摸给陆杨竖起了大拇指。

“杨哥哥,我学到了。”

陆杨哼哼,“你且有得学呢,你以前太乖了,是陈婶子的贴心小棉袄,人机灵,却没藏点心眼子,等铺子开张了,你跟各色的人打交道,成长就快了!”

比如他家林哥哥,在铺子里的成长真是快。

说起来,他也有点想陆林了。

如果状元郎考试顺利,他们九月便能返乡,祭拜公爹,坟前报喜,也见见亲朋好友。

今天嘛,只等着他家小陆老板回来报喜啦。

第167章 赶考

七月中旬, 陆杨跟谢岩收拾东西去省城赶考。

他们提前一个月走,等考试结果出来就回家,不会在省城久留。委托陆柳和黎峰帮着照顾娘亲, 让顺哥儿夜里住他们家, 跟娘做个伴儿。

立秋之后,一天天的冷了。他们带了夹袄和棉衣出行。走的时候赶马车,一路往码头去,从码头坐船去省城。

行李装车,陆杨把陆柳叫到一边, 跟他交代事情。

这阵子出货多,黎峰早出晚归的去码头, 家中都要陆柳照料,这期间要多把爹叫过来。爹老实, 但是个汉子,常年干农活,还会杀猪,力气大着, 有他常在门前坐着,能防些宵小之辈。

平常只放二黄出来,等黎峰回家, 才能让威风和威猛出来玩玩。若非必要,二黄也关家里,不让出门。降温了, 吃狗肉的人多了, 这事要注意。

几位长辈事业心强,汤能卖出去,每天都想着炖汤卖。

这事还是要劝劝, 生意要做,却不能着急。陆柳要强势一些,照着说好的计划,给每个人派活,要让他们时忙时闲,轮换着来,总要有人看家、看孩子。人也要休息,能玩一玩,有个消遣。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