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387章

张铁坐他旁边,嘴巴笨,憋一句:“你有感情,他也有感情。”

陆林却听得笑,心上松了一截。

去外头租房子的事,他们早前考虑过,后来总放心不下铺面,今天谢岩要把事情定下,夫夫俩商量着,不如他们主动去租了,就不让谢岩花钱了。

张铁都听他的,还说:“我趁早去找丁老板问问,看他能不能介绍个小伙计来上工,我们早做准备。银杏和石榴大了,留不住了。”

陆林长舒一口气,“行。”

陆杨怎么教他,他就怎么教银杏和石榴。

手把手教出来,有了感情。以后要分开,他心里很是不舍。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越往前走,越是深刻。

同一天,谢岩跟乌平之在书房写文章,也在纸上写下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乌平之说:“我们也会散。”

谢岩跟他咬文嚼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跑再远,总要去京城。我也是。”

乌平之轻笑道:“进士是一道大坎儿,我不知能不能跨过去。”

谢岩疑惑问他:“你不是说你会去试试吗?”

乌平之点头,脸上还是挂着笑,他说:“尽人事,听天命。”

听起来像泄气话,他的状态又不像泄气。

“神神叨叨的,你还是刻苦学习吧。”谢岩说。

乌平之展开一副字。他写着一句诗。

“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谢岩放下笔,给他鼓掌。

“你现在都藏这么好了?我看你淡淡的,像一朵莲花,马上就能去菩萨座下当童子了,原来你都是装的!”

乌平之勾唇扬笑:“还没披上官皮,我怎能心甘情愿说认命?”

但他这段时间的“瞎忙活”是必要的,他在努力克制欲望,要修一修心。

谢岩看他文章有进步,认为这个方式可行,不拦着他。

只说:“你记着日子,别把自己也骗了。”

乌平之叨叨念着“吾日三省吾身”。谢岩拿起纸,看一看今日的杂记,写得稀烂。

他换了个法子,改成信件,改成写给陆杨的信件,文字就灵动活泼了,同样的事情,这一篇就很有感染力。

他仔细对比,发现是“情绪词”的缘故。

正经写文章,他会选用些文绉绉的词句。太规矩,就没劲。

谢岩坐这儿,继续往后写信,换了好几种写法,今天没尝试出来。

他另起一张纸,在纸上画一只趴在书桌上晕倒的小人,从他趴伏的位置开始,堆叠的纸张散乱放置,上头有些细小的点点和波纹线。他选了一张纸,画了一个圈,标上箭头,在空地写下一行字:净之亲启,想你的话说不完,已经累晕了。

次日,谢岩拜访完恩师们,县学和私塾都去了,县城之行便结束。又次日,他出发去乡下,乌家父子俩也收拾行李,往省城去还愿。

回村这天,张铁跟他一起,王猛过来作陪,怕谢家族亲过来发疯伤人。

正好碰面,谢岩跟王猛说了要租房子的事,让他帮忙留意着。张铁不如陆林会办事,这便主动揽过来,说他们自己会租。

王猛肯定是听谢岩的,他拍拍张铁的肩膀,说:“你别管,他有钱,他夫郎会挣钱,你们小俩口就该花他们的!”

谢岩夸王猛机灵懂事又贴心。

王猛:“……”

他夸儿子就这样的。

谢岩给他爹迁坟时,请人看风水、算了日子,回来祭拜就不讲究了。

他先到庄子上,庄上佃户看见他就跪了一地。有些陆家屯的人在这里干活,见佃户们跪了,也跟着跪一地,这里就好一阵拉扯。

从县里来庄子上,会经过上溪村。

这一阵拉扯完,等谢岩到他爹坟前时,上溪村那里来了很多人。都是他以前的亲族、邻居。

他们远远站着,远远望着,每张脸上都有一对皱起的眉毛,眉毛之下,是憔悴又后悔的双眼。

谢岩全当看不见。他拿了铁锹,清一清附近的杂草。

坟前没什么杂草,都被收拾过。看看地面的痕迹,明显不是这两天临时收拾的。这一处坟地,被人照料得很好。

他把枯叶铲走,圈出一块地,过不久,大伯一家过来了,把香烛纸钱都拿来了。

谢岩也有准备,两份都用上,还嘀嘀咕咕说了来历。

这次祭拜,他的话多了些。

他说了很多他们在府城的事。家人在一起,他读书有滋味,娘都变得开朗了,每天都有事干,也有人说话,会做生意了,也会吆喝着叫卖。

他夫郎在府城也干了些事情,书斋这阵子才正式抬上日程,但商号的生意很大,年底能挣大钱。现在还怀上孩子,家里要添丁了。

最后才说到他自己。他考上了举人,拜了师父。

他没去打听他师父是什么人,以前是什么官,想要尽量平和一些,不想有太多利益牵扯,失了本心。

就算是这样,他也知道他即将有个好前程了。

谢岩给他爹烧了几张卷子,上面是他乡试的答卷。

他说:“很多事娘都在牌位前给你说过,我再说多了,你可能不爱听。我不喜欢在牌位前跟你说话,那么高大的人,变成一个小小木牌,看着别扭。

“最近提起你的次数多了,我以前不知珍惜,觉得你对我好严厉好刻薄,不是好爹。现在我长大了,知道你的好了。我看着娘,也常感痛心,总想着要是你没生病就好了。

“现在我勉强能撑起门户了,也要有孩子了,我得空就会想想要怎么教导他。我都在学,又怎能教人?我就常回忆你是怎么教我的。可能我的孩子会跟我一样,在长大之前,不会理解为人父的苦心,但我会去做的。我会培养他成才。”

后续就是一些没有含义的碎碎念,一些碎叨叨的话。把纸钱烧完,他说:“明年我还要回来的,到时一家人都回来,你不要惦记我们。”

今晚谢岩在庄子上住。宅院早修好了,前几天苗青带孩子们过来收拾过。

他们看谢岩才祭拜完亲爹,没上赶着过去说喜庆吉利话,给他备好了热水饭菜,就先回了陆家屯。

庄子的事,谢岩不会料理,只跟人简单聊聊,出门看了看磨坊,也看看畜棚、养猪场。

晚上他嘴馋,取了今年新收的麦子,磨了些面粉出来,蒸了馒头吃。新粮很香,大晚上的,他带着馒头,炒两盘小菜,又去祭拜了他爹一回。

“想不到吧?我都会做饭了。你没口福,娘都吃腻了。”

夜里寒凉,有风在吹,树杈和草影晃动着,此处还有一座孤坟。胆小的人会吓到惊叫,谢岩却当作他爹的回应,在这里吃完了一顿饭才走。

他一觉睡到天光大亮,回陆家屯的时候,艳阳高照。

陆家屯里里外外都出来看举人老爷,谢岩对他们没多少亲近,摆着脸色,故作疏远。要震慑人,就不能跟人太亲热。

他跟大伯一家亲热就够了,表示他记得族亲,没忘记他们。

岳父家的小破房子少了人气,一年的时间,就有了破败感。收拾得干净,抵不住风霜。

墙外贴着“杨柳兄弟一家人”也被雨水冲刷得不成样子。

谢岩伸手摸了摸,回屋里看了看。

这间房子,他做主处理了。看哪家族亲家里为难,可以分给他们住。

以后两爹回来,让人挪一挪窝。有人气养着,房子的寿命长一些。

今天在大伯家做客,跟他们聊许多家常。

庄子的存在,让他们一家有了稳当的收入。物质条件好了,家中争端便少了,是谢岩记忆中的和睦样子。

苗青前几天去县里,特地买了些糕点,今天一并拿出来招待谢岩。

他们不像陆林,谢岩说话再家常,语气再真诚,他们都带着敬意。这份关系不一样了。

谢岩感到无趣,留了一顿午饭,下午在村里走走看看,见时辰还早,他也不留了,往黎寨去。

黎寨日子红火,他的到来,把这气氛抬高。

来得巧,天都要黑了。寨主让人架了篝火,晚上热闹一场。

谢岩认得一些黎寨人,像大强、王猛、二骏、三苗等人,他都认得。还相处过不短的时日。

有大强和王猛牵头,这几人放开了说话,附近的寨民觉着亲切,过来沾沾举人老爷的文气,见他和善好说话,又来了许多小娃娃要找他讲故事。

谢岩会很多故事,都是他平常讲给陆杨听的。那些书上的道理,那些像天书一样的句子,被他说出来,简单易懂,哄了一群小娃娃的欢心,他们见人就说:“举人老爷比老童生厉害,老童生学问不好,讲不明白!”

老童生自知差距,并不恼,还让小娃娃们去多沾点文气,以后也当个比他厉害的人。

“至少能讲明白故事!”

谢岩坐在火堆旁边,身边除了寨主,都是熟人。

寨主的孙子黎飞也在,他认得谢岩,这次回府城,他还要跟着的。

他说:“我爷爷让我去府城上学,读几年书。平常跟着大峰哥还有杨哥哥好好学本事。”

这孩子要寄养在黎峰家里。这一代的人会远走,闯出一条路。下一代的人沾光,学有所成,要回来故乡。

谢岩说:“学问的事可以来找我,到时离得近,我也教教你。”

黎飞激动得很,回头看向他爷爷。寨主那张沧桑雕刻的脸庞上,笑容柔和,眼神欣慰。

家中子弟,能养出一个好的,就有了传承。

谢岩在黎寨留了两天,看了两处晒场,见过药材炮制,看过干菌处理,还上山逛了一圈。

大强和王猛带他去挖冬笋,还找了一根有水的竹子,劈开给他取竹汁喝。冰冰凉凉的,滋味很清甜。

冬笋要找,他们有技巧,教谢岩辨认。

谢岩拿着铁锹,一起去挖。这里的冬笋挖了一些去卖,留下了很多深深浅浅的坑洞与沟壑。

谢岩再参与挖一阵,见地上盘根错节,一条根能长出好远,不由惊叹。

他想着:“什么叫扎根。”

大强说:“表面直,背地乱,就像王猛这小子,表面憨厚,心黑得很。”

王猛说:“根长笋子多,好竹好笋。就像我一样,好竹出好笋。”

谢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