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夫郎互换人生后 第394章

黎峰详细说了赶山和打猎的区别,再才说起新村的田地。

“分田之后,我们很快就把新村建起来了。互相帮忙出工,山上就有树,地上去挖土做砖,开始农耕生活。”

家家户户都生得多,新村盖好,分家的人也多。靠农耕过日子的人去了新村,靠打猎谋生的人还住山下。少部分人家是几房合住,非常热闹。

说完这些,黎峰又讲他们平常过年过节都干什么、吃什么。

三水县是运平府的附属县城,两地习俗差不多,饮食习惯也是,包括种植作物等等,只是府城繁华,花样更多一些。

“但我们山寨到了清明要祭山,祭完山,才去扫墓。”黎峰说。

这一路有尘土,说话麻烦,不一会儿就吃了满嘴的灰。

孙夫郎听黎峰连“呸”几声,喝水漱口,这时才搭着问了一句:“那我们一家到时住哪里?”

黎峰说过,有房子给他们住的。

黎峰说:“我家有两处房子,一处在新村,一处在山下。新村那边住着我二弟一家,他不是个东西,你们不方便去。到时可以暂时在晒场歇脚,等盖蜜坊的时候,一起给你们搭个房子。”

孙夫郎没听过这个条件。他答应来的时候,黎峰只说有空屋子安置。

这话听着,也是有地方安置,以后还有更好的地方。

中途休息,孙夫郎带着两个孩子下地活动。

他两个孩子都挺小的,大的四岁。小的才一岁,是遗腹子。这才没多久,他们就被逼得在村里没法立足。

孙夫郎对他的前途很不安,眉头都是无意识皱着的。

他娘家人不愿意接他回去,觉着出嫁的人回家过日子是件很丢人的事。他们家丢不起这个脸。

说亲的人家有很多,有些条件挺好的,愿意他把孩子带过去,改个姓,能一起养。婆家又不答应,非要把孩子留下,也从亲戚里给他找男人嫁。他会养蜂炼蜜,那些人看他的眼神都不是看人了,是看个畜牲。像看牛、看驴子。

成亲的时候,都喊着血脉、后代,生了孩子还不够,要生个带把的,可男人死了,这些话就都不作数了。

明明孩子是延续的香火,可婆家人还能把儿媳、儿夫郎连带孩子一起卖掉。

卖的时候要分开卖,媳妇夫郎配给别的男人,孩子不知卖到哪里去,一辈子都见不着了。

孙夫郎扛了很久,实在扛不住了。

他前阵子到县里卖蜂蜜,还想去牙行问问,他们父子三人能不能卖到一个地方。

到了外头,他不敢进去。

他怕牙行的人把他们拉进去,强行画押签字卖了身。

在答应去黎寨之前,孙夫郎还考虑过答应嫁人,带着孩子一起嫁。

可他又听来许多虐待孩子的事。他只有炼蜜的本事,带一个孩子就罢了,多张嘴巴而已,人家捏着鼻子认了。带两个孩子,两个都是儿子,谁家能忍?

黎峰让人架火堆,喊孙夫郎去烤火。

孙夫郎往那边看了眼,见这些男人要做饭吃了,便说他来做。

黎峰让他把小孩子招呼好就行了,“赶路累人,路上也没什么玩的,天冷风大,别把孩子憋病了。其他事情你不用管。”

这时,去周边捡柴火的兄弟回来,说附近没人没兽。黎峰问个位置,跟孙夫郎说了,往那边指了指,告诉他:“可以去上茅房。”

孙夫郎是村里出来的,听这话有些不自在,但没说什么。

同行的男人很多,赶路到这里,真要对他们做什么,轻而易举。他想了想,把孩子留下,让黎峰帮忙看一下。

黎峰是会哄孩子的,他家小麦和壮壮都会喊爹了。

出来送货的兄弟也是挑选过的中年汉子,家里孩子都大了,都会逗孩子。

他们抱孩子到马上骑着玩玩。乡下孩子,都知道耕牛的珍贵,谁家孩子能骑到牛背上,都要被很多人羡慕。他俩上马背了,把他俩惊的!

小的那个还不会说太多话,一路憋坏了,惊叫一声,就呀呀呀讲着“骑牛牛”。

他不认得马,还以为他在骑牛。大孩子解释这是马,兄弟俩叽叽喳喳聊起来了。

黎峰问他们名字,他们又闭上嘴巴不肯说,显然是被孙夫郎教过。

孙夫郎听见孩子的声音,急急忙忙从草丛里跑过来,见他们笑嘻嘻的,又放松下来。

这一次休息,他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孙夫郎又主动打听了一些事。

山寨离县里那么远,他们平常要是买米面粮油怎么办?

他的工钱谈定了,很丰厚,一个月能有三两银子,到蜜坊是当管事的。但他终究是外来的人,他知道很多村落都很排外。他连一块小菜园都没有,到时菜都没得吃,要在村里买,别人默契的坐地起价,他只能咬牙把银子花了。如果是这样,他再高的工钱都没有用了。

他说:“黎老板,我知道我现在说这些都迟了,走到这里,没法回府城,我在府城也没活路。我就是怕,这人生地不熟的,我吃点苦算了,我这两个孩子实在太小了,你到时回府城了,我连个口信都传不出去……”

黎峰理解,跟他说:“我娘和我夫郎听见你的条件,就立即选你了。除了家里有个举人可以担保之外,还因你的处境为难,想帮你一把。我爹走得早,是我娘把我们兄弟三个拉扯大的,她那时没什么好手艺,各家借石磨磨面粉,一袋袋装着去县里卖。还收皮料,做成靴子、帽子、衣裳。后来也卖菜卖山货,还拉起了打年糕的班子,一年到头不得闲,什么营生都干,只要能挣钱,她都不放过。她也没改嫁,现在不都好了?”

休息是根据路段来,现在已经过了午饭的时辰。他们煮一锅素面拌酱吃,一岁的这个太小了,孙夫郎带了馒头,撕得特别碎,泡到面汤里,给他喝糊糊。

黎峰吃了几口面,看看两个小孩,说:“我家夫郎在山寨里开了小铺子,米面油盐都有卖的,你以后在蜜坊干活,要收小徒弟的,徒弟们会孝敬你,不说给你送肉送大骨头了,你想割肉买蛋,招呼一声,有人帮你办。

“我现在有房子能借给你住,但借住总归是寄人篱下,我们一家都不在山寨,你也不自在。不如趁早盖个房子,这时农闲,人手多,盖房子不麻烦,早点给你盖起三间屋子,等孩子长大,就在山寨里说亲,也不用再愁没地方接亲、家里住不开了。”

生活问题能解决,孙夫郎眉头舒展了些。他再听房子的事,又把眉头皱起来。他很需要这个房子,也知道房子的价钱,他身上没这么多银子。他想从工钱里扣除。

黎峰没要,“算安家费,你提心吊胆的来到山沟沟里,这是给你的保障。”

山寨里还有个胡郎中,他决定在山寨常住之后,寨主都给他找了个空房子安置。

等听说胡郎中要把家小接来,又从商号账上划了银子,给人盖了个小房子。药材生意全指着他了,帮忙安家是应该的。

同理,孙夫郎来这里,一样的教人本事,帮蜜坊挣钱,给他安家,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是应该的。

有了房子,就有了根。他们会踏实些。

孙夫郎再没其他问题,后面的路程,也愿意跟人聊天,说了两个孩子叫什么,讲了些养蜂炼蜜的事,还说了点旁的。比如父子、母子分开卖的事。

黎峰说:“我们寨主很有威望,你放心吧,到了山寨,休息一晚,我就带你去见他。你带着手艺来的,没人敢欺负你们父子。”

一路无话,到了县城周边,他们疾跑了一阵,到城门外排队,看时辰还早,赶得及出西城门,便把车队分两批,一半留县里,把从府城带回来的货物送去铺子里,让三苗和苗小禾收货、安置大家伙休整。黎峰带人往山寨去,抵达新村时,天都黑了。

二黄进了村,不知疲惫为何物,像头狼一样,汪汪叫两声,就“汪呜”长鸣,惹得村里的猎犬们纷纷回应,一时之间,到处都是狗叫。

山寨里安全,黎峰拍拍它的头,让它去玩。

认得二黄的人多,走到谁家,就到谁家蹭顿吃的,他明天给人赔钱。

他照计划,把孙夫郎父子三人安置在晒场的客房里。

晒场里干活的都是些媳妇夫郎,都是寨子里的人,夜里留人守夜,也是这些人轮流来。

孙夫郎见来来往往都是媳妇夫郎,还有人带着孩子在这里过夜,顿觉放松不少。

黎峰跑一趟二骏家,让二骏夫郎过来招呼招呼。

二骏最为年长,夫郎也比大一些,让他来帮帮忙,最好把郎中请来瞧瞧,给他们熬个姜汤喝。一路又累又冷,可别病了。

黎峰今晚要去见寨主,除了蜜坊,还要说说黎飞入学的事,要留宿在寨主家。

寨主说他:“你跟你那个连襟一样,都是晚上来。”

谢岩来的时候,山寨里架了篝火,热闹了半晚上。黎峰就没这待遇,只有热饭热菜,给他收拾了两锅热水,接风洗尘。

他吃饱了,才把黎飞和孙夫郎一家的事说了,再讲了讲蜂蜜和蜜坊的事。

这次回来,黎峰还为着二田那个不成器的东西。

他说:“给他再分个家,让他出去独过算了。”

寨主笑着摇了摇头,“你把你爹的急躁和你娘的风风火火都学着了,性子跟他俩一样。以前你上山,我看你挑人,就说你能办成事,但办不成大事。商号开起来,我还说我看走眼了,这一年多瞧着,再听你这话,我就知道我没看走眼。”

黎峰听得明白。商号越往前走,他就越发现他以前太“独”了,信得过的人少,能带出去的人也少,手下都没什么人用。

陆杨说过东家不用耗在铺子里,他也早说以后不用天天去码头铺面,可他总是对这件事不放心,对那个人不信任,只能事事亲力亲为。

他找人搭伙上山时也这样,有一样不好,他就直接不要了。能留到最后的人,除了能力之外,就是性格脾气对胃口,能跟他长期相处的。

他没有耐心去等待、接纳,这是他的短板。

寨主说:“你现在当你一个小家,看见不好的,就把人赶出去。要是你做寨主,看见寨民有了不好的,是不是也把人都赶走?人跟果子菌子不一样,不是烂了一个就把它扔了。你家二田缺教养,你娘压不住他了,你对他寒了心,这两年忙着,也没空教。眼看着再不管,他就要烂透了,把他的媳妇孩子都祸害了,你们不得不管了,就回来了,想把他当个腐肉烂果子,挖出来扔了。以后臭了烂了,都跟你们家没关系了。”

黎峰没顶嘴,而是请教问道:“我骂也骂了,打也打了,他跟个死猪一样,我还能怎么做?”

王冬梅没了娘家,二田也分出去了,两口子有了孩子,寨子里现在红红火火,他俩熬一熬,什么好日子没有?非要这样作。

他看王冬梅都改好了,二田怎么就是改不好!

寨主沉默半晌,看黎峰一双眉毛拧成了结,轻叹道:“人活在世,不过名利而已。名声是什么?是脸皮,是面子。利益是什么?是银子,是好处。我们山寨的人都不识几个字,烈脾气又多,你看看他们吵架打架是为着什么?开口是一个猎物、一块土地、或者谁家的狗子被家的狗骑了,但实际吵的是什么?是面子。

“这些鸡毛蒜皮的事,算得了什么?但他们不能低头,低头就要被人笑话,以后都抬不起头,非得闹一闹,逞一时意气,骂了、打了,等着我来了,各说两句,他们就散了。这真是给我面子吗?这是顺坡下驴。”

寨主教黎峰:“当小家容易,你足够霸道,有本事带着大伙吃饱饭就行了。当大家就完全不一样,这不需要你霸道、蛮横。你保持着从前的习性,家业变大,你却没变,下面的人喘不过气,迟早会出问题。

“当大家长,要圆融一些,要会装傻、装糊涂,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不能时时严厉苛责,雷厉风行。你要把你的雷霆收起来。罕见的雷霆才吓人,见多了,大家不会怕你,只会反你。”

黎峰的爹去世得早,他连猎区都没有,谁来教他这些东西?

他摸索着过了十年,很多经验都是在摸爬滚打中更改,有些是他爹娘教给他的,有些是他听来的,这些都在一次次的冒险里验证,从而有了现在的黎峰。

但没有人教他更多。他离开山寨,从陆杨那里知道了把城市当山林看待。现在逐渐适应了。

可更上一层的事情,他就不懂了。那些书难啃,他还没看多少。

他能力没跟上,但他是家中顶梁柱,他只能撑着,不能示弱、倒下。对人对事都紧张,也就愈发凌厉专横。

黎峰靠在椅子上想了很多。他的这些经验,放在以前,都是闭口不提的,都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事里。

和陆柳成亲以后,夫夫俩扶持着过日子,他比陆柳年长几岁,经事更多,会在陆柳迷茫时、不自信时,以这些经验来诉说一个故事。

这些都跟大山有关,跟他个人有关,跟他搭伙的小队有关。如何和更多的人相处,当更些人的领头人,他是不知道的。

商号的规模一点点扩大,他先带兄弟们一起干,再到其他寨民。这个时期,留在府城的人不多,很多管理上的事情,有陆杨搭把手,更多的,会放到山寨里,让寨主来调和。

这些问题,他会改。他会学着去当一个大家长。

现在就要从二田的身上练手,把这件事解决。

黎峰看二田像死猪,油盐不进。干出这种事,还一直烂着,显然不是个要脸的。但他偏偏还跟银子过不去。这就让黎峰很难懂了。

他看不懂二田。

寨主喝了口温酒,给了黎峰一个准话。

“二田是要脸的,他自小就好面子。对他来说,面子比银子重要。”

时辰晚了,黎峰自己琢磨去,不拖着寨主一起熬。

他回客房躺下,想了很多事情。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