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和亲 第112章

阿琅深吸一口气,正打算离开酌花院,去找宋明稚。可是还没有走出小院,就听到不远处的王府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齐王府所在的瑶光坊,向来很安静,一般人骑马路过王府之时也会放慢动作,阿琅似乎从来都没有在酌花院内,听到过如此清晰的马蹄声。

伴随着耳畔的风声与踢踏的马蹄声。

阿琅的心中,忽地冒出了一句中原的诗来——

山雨欲来风满楼。

-

齐王府,侧门旁。

宋明稚刚走到这,便远远地自门缝处看到:有人骑快马疾行过王府。不远处的街巷旁,还有一道黑影一闪而过,消失在了转角处。

——那人的动作虽然很快,但还是没能逃过宋明稚的眼睛。他一眼就看出,那人不但会武功,甚至身手极佳。他猜……对方应该是严元博派来,埋伏在王府附近的高手。

宋明稚淡淡地朝那个方向瞥了一眼,便将视线收了回来,他的表情格外平静,就像是并没有注意到王府外的异常景象一般。

下一刻,侧门旁的守卫,终于注意到了他的到来,赶忙快步上前朝宋明稚行礼,并问:“不知王妃要去何处?可需要吾等备马?”

宋明稚蹙眉走到了门畔,光明正大地向王府外看去,“不必,我今日不出府,”他朝着四周张望了一圈,便将视线收了回来,“你们忙你们的吧,我在这里等等殿下。”

守卫退了下去:“遵命,王妃。”

就在宋明稚来这里的同时,等候在徽鸣堂内的元九,也收到消息来到了王府门边。

他一边走,一边故意道,“王妃与殿下恩爱有加,殿下今日不过是晚回来了一阵,王妃便记挂了起来,”说着,便朝对方行礼,不确定地问,“王妃,您看……”

元九知道宋明稚就是那个曾戴着帷帽,出现在慕厌舟面前的男子,并清楚对方的实力不容小觑。他这样问,是在同宋明稚确认王府外的情况究竟如何。

宋明稚一脸镇定转身朝元九点了点头——

他确定,王府外的情况,与自己预想的一模一样。

见状,元九的脸色当即变得难看了起来。

他抬头看了一眼天色,转而道:“诶!天上又起云了,王妃不如先回徽鸣堂内,一边喝茶一边等殿下?若是不小心淋着雨,就不好了。”

如今侍从虽然已经按照宋明稚的吩咐,去找廖将军报信,但是王府的局势仍旧不明。元九想借这个机会,与宋明稚一道在徽鸣堂内,仔细商议一下。

岂料,宋明稚刚朝他点头,转身向府内走来。便有一阵马蹄声踏碎了坊内的寂静,落在了齐王府门外。

身着软甲的年轻男子翻身下马,单膝朝王府内的宋明稚行了一个军礼:“下官贺成俭,参见王妃!”

在他背后,还有二三十名同样如此打扮的男子,与一驾小巧的马车。

只一息,宋明稚便认出了来人的身份——

这些人都是从崇京城内的禁军。

但面上,却假装疑惑道:“你们是……”

那个名叫“贺成俭”的男子,起身笑着朝宋明稚道:“回齐王妃的话,吾等为齐王殿下身边的禁军。这一趟,是奉殿下之命,带王妃入宫的。”他的神情乍一眼看去还算轻松,但是紧攥在一起的手指,却在无形之中泄露了他的紧张。

宋明稚朝贺成俭点了点头,故作不解道:“为何叫我入宫?”

宋明稚虽这样问,但此时他与元九的心中,都已有了答案:如今,全天下人都知道齐王殿下对王妃用情至深,若是想要威胁殿下的话,那自己……就是最好的那个“把柄”与“软肋”。

不过听到这里,宋明稚方才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落回去了一些——严元博等人还有空带自己入宫,那便证明,真正的宫变还没有正式开始。

贺成俭想了想,回答道:“方才圣上留齐王殿下在凤安宫中用午膳,五皇子也被一道唤了过去。具体的事我也没有多问,不过听宫里的人说,似乎是……五皇子在席上提到了王妃,陛下便想叫王妃一道入宫,共用午膳。”

他这番话说得还算顺畅,显然已经在来的路上,于心中排演过许多遍了。

在宋明稚背后,元九有些紧张地看了他一眼——这一趟称得上凶险万分,王妃他真的可以吗?

按照时间推测,王府里的侍从,应该还没有将消息传到廖将军耳边。

越是这个时候,就越不能打草惊蛇。宋明稚朝贺成俭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麻烦贺大人了。”

宋明稚的语气与平常没有任何区别,好似并没有看破眼前人的谎言。

贺成俭瞬间松了一口气:“王妃,这边请。”

作为禁军之中叫得上名字的人物,他早在慕厌舟统帅禁军之前,就与严元博有了联系。“宫变”一事,不可不谓之大,几日前,严元博就已经与他通了气。

贺成俭知道,齐王殿下十有八九,不像他平日里表现出的那么简单。

……但是那又如何?

想到这里,贺成俭转身看了一眼宋明稚。

眼前这个西域美人,十足一个漂亮的花瓶。美则美矣,不但毫无用处……甚至,还可能在关键的时刻绊住齐王的脚步,变成他的累赘。

贺成俭抬手,为宋明稚撩开了眼前的车帘:“王妃当心。”

他语气虽恭敬,但是心中却闪过了一丝不屑:都说齐王妃同样恋慕齐王,想来他也一定不愿拖累对方。

自己今日好言相请,怕的就是齐王妃这个“人质”发现端倪,在路上大闹甚至宁为玉碎。

但现在看来,似乎是自己确高估他了。

贺成俭在宋明稚坐进马车的那一瞬放下了车帘。

他迅速朝周围人使了一个眼色:“走,进宫,千万不要耽误了陛下的正事——”

身后众人随即应道:“是,大人!”

话音落下的同时,一行人已催动马匹,远远朝着凤安宫的方向而去。没有人注意到,马车内的宋明稚也在此刻悄悄从自己的袖中,取出了一把薄如蝉翼的匕首。

自前几日起,他便将匕首随身携带。

宋明稚轻轻地活动了一下手腕,唇边随之浮现出一抹笑意——轻功颇好的他,有无数种方法从这里脱身。但是今日,他却不想这样做。

毕竟……告诉齐王殿下自己处境安全的最好方式,就是当着殿下与众人的面,亲手杀掉这群人。

第73章 凭什么

宋明稚缓缓将匕首收回了袖中。

继而侧眸,观察起了他所乘的这驾马车——榆木制成的车壁,坚固而密实,不同于齐王府与皇宫中的马车,这驾马车内壁没有任何花纹与雕刻,黑漆漆的格外压抑,连半点的光,都透不过来。

“光……”

想到这里宋明稚忽然眯起眼睛,将视线落在了车帘上,同时伸出手去,轻轻地推了推面前的帘子。

与普通的马车不同,这驾马车的车帘,是由厚重的毛毡制成的。它稳稳地挂在车上,并未因为马车的颠簸而移动半分,将长街上的声响与光亮,全都隔绝在了车帘外。

宋明稚立刻转身,用力推向车窗。

然而,无论他怎么用力,手下的窗扇都一动不动。

宋明稚缓缓将手收了回来,心下了然道——严元博的人是故意的。

想到这里,宋明稚随即提高声量,朝着马车外问:“贺大人,还没有到吗?”

贺成俭的声音穿过了毡帘,隐隐约约地落在了宋明稚的耳边:“请王妃稍等,还得一会时间。”

从齐王府到皇宫的这条路,他已不知走了多少遍。

王府紧邻着皇宫,按照时间推测,此时自己应该已经到宫中了才对。

宋明稚心下了然——

严元博的人并没有按照惯常的路线,带自己进宫。

就像是为了证明宋明稚的猜测一般。

半炷香的时间过后,马车终于稳稳地停了下来,贺成俭像方才一样,撩开了车帘:“齐王妃,请——”

阳光自车门处泻了进来,宋明稚不由眯起了双眼。

等他适应了车外的光亮之后,第一眼并没有看到他常去的“心宁门”,而是……远远地看到了凤安宫的正门“天仪门”。

天仪门的两侧建有城阙,高大的宫墙也随城阙一道向外凸出,并在这里形成了一道类似“瓮城”的结构,上面则建有亭台——既能用来观赏,还能用来观测敌情。

没有哪里比这里更适合进行围歼作战。

在大楚的历史上,天仪门附近曾数次爆发宫变。

宋明稚缓步走下了马车。

他犹豫了片刻,蹙眉看向马车下的贺成俭:“贺大人,这是……”

贺成俭终于不再伪装,他朝宋明稚笑了一下,缓缓拱了拱手道:“失礼了,王妃。”

话音落下的同时,骑马在前的禁军,已经将他团团围住。接着,用泡过油的麻绳,缚住了宋明稚的双手:“王妃,同我们走一趟吧。”

说着,便抬手去押他的肩。

此时刚刚过正午,可是崇京的天空已彻底被阴云所笼罩,不见一丝光亮。铅灰色的天幕下,唯有宋明稚的身上,带着一抹雀蓝的色彩。

他轻轻地抿了抿唇,似乎已从贺成俭等人的言行之中猜到了什么。

不等禁军的手指碰到宋明稚的肩,他便低头冷声道:“别碰我。”

语毕,直接朝着不远处的天仪门走去。

天仪门前格外空旷,宋明稚原本就纤细的身形,在这片旷地的衬托下,显得愈发单薄。这不是禁军第一次见到宋明稚,可这时……他们的眸中,还是忍不住露出了刹那的惊艳与不忍来。

下一息,又将这情绪全部压了回去:

齐王的眼光的确不错,可是……江山与美人都要?

世上哪里有这么多的好事!

贺成俭与同伴交换了一个眼神,迅速朝着天仪门的一侧而去。

-

海宣殿内的气氛颇为凝重。

皇帝的话音落下之后,慕厌舟并没有如他预想中那样领旨谢恩,而是冷冷地笑了一下:“父皇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惜我这辈子都注定是个不成器的断袖,既不想娶侧妃,更不想当什么太子。”

他的语气格外放肆。

皇帝瞪大了双眼:“你——”

慕厌舟走上前拱手朝皇帝行了一个大礼,“父皇今日没有其他事的话,我就先走了,”说话间,慕厌舟已经转过身去,唇边忽然漾起了一丝笑意,“时间不早,阿稚还等我回府,一起吃饭。”

皇帝腾一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逆子!”

他颤着手指向慕厌舟,见对方不为所动,终于忍无可忍,在慕厌舟离开海宣殿前那一刻,抄起手边的茶盏,朝着对方的背影重重地砸了过去:“不知好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