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许国 第47章

感受到大家狐疑的目光,001在小空间内搓搓手,问:“宿主,你需不需要帮助?”

李凡挑眉:“你还能给予帮助?”

001仰头,少瞧不起人,“我可以为你摇旗助威,高喊呦吼~”

“那你还是静默吧,”李凡笑笑。

--------------------

面对大家质疑,李凡自信起身,说道:“我同意沈工的观点,走自主研发。”

沈工嘴角笑笑,抱着面前的大瓷缸子,咕咕地灌进两口水,这孩子果然比霍劲松好多了,正的是对自己胃口。

“你详细说说。”沈工点头。

李凡:“众所周知,引擎是军舰的“心脏”,它是军舰最核心的部件,大家也都知道军舰的制造成本有百分之三十五以上是花在引擎上。”

“也就是说引擎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整艘军舰的先进与否。军舰不是摆设,只要造出来能跑就行,它跟民用轮船不一样。如果动力跟不上,那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之前那位投反对票的蓝色劳工服,此时瞳孔闪烁,站了起来:“小同志,说一千道一万,现在时间紧迫,根本没空让我们墨迹,你究竟懂不懂自主研发的难道啊!”

面对劳工服的质疑,李凡正色望去,脸上没有丝毫畏惧:“想必前辈知道,西北研发核武的时候,咱们国家各型号导/弹/炮/弹水平处于什么水平,可以说相当低级,以至于在北方跟米国打的时候,我们经常自嘲自己是万国牌。但那时候为什么还要集中全部研发核武呢!还不是因为它是所有武器中的王者,要造就造最强!!!如果我们仅仅因为时间,后悔的终将是我们自己。”

沈书明坐在最前排首位,十分欣慰地冲李凡点了点头。

“关键是我们现在还造不出!”另外一名专家忍不住插嘴道

“造不出来,就不造了吗?”说到这里,李凡突然用目光扫向众人,他问:“军舰的引擎推进器也就是燃气轮机最难的部分,大家认为是哪里?”

众人还没发声,蓝色劳工服又唰一下站起抢答:“叶片强度。一台40000马力的燃气轮机内部转速会达到每分钟17000以上的转速,叶片承受的离心力相当于叶片本身的17000倍,再加上随着距离转速带来的超强高温,它的强度是目前技术最难达到攻克的!”

“不是,” 李凡摇摇头,随后他顿了顿,轻轻挽起衣袖,露出里面那根白净修长的手臂:“我昨晚对引进的驱逐舰进行过数学模拟,当它的转速达到每分钟19500转时,只需要连续工作两分钟,就会出现断裂。”

“那不是正是说明燃气轮机难点在叶片强度上?”有位专家抬手不解的说。

“是啊,是啊……”其余人纷纷符合。

搞过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的人,都知道层流现象。当火力全开的时候压气机会将热风吹到燃烧室,那里的风速相当于18级的飓风。这个时候叶片的强度至关重要,如果发生断裂那不正好说明现有强度更不上马力的需求吗?!

面对大家质疑,李凡微微一笑:“可是当我改变模型中的一个变量后,原来的叶片强度却可以支撑起每分钟22500转。”

这话一出,现场死鱼般安静,沈工的眉头更是皱的死紧:“你改变了什么变量?”

面对沈工的问题,李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突然抛出了一个问题:“有谁知道/炮/筒为什么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

这话问得颇为跳跃,沈工没反应过来,海上保密局那边倒是咳了一声:“高温。”

说话这人面色坚毅,身体素质明显跟在场技工不同,从上到下都透露着结实两个字。

他不是别人,正是霍劲松。

“/炮/筒连续工作会导致管口融化,产生形变,降低精准度,甚至出现炸膛,危险极高,所以一般会主副/炮/结合使用,如果需要长时间工作,会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水温降温。”

“总之,”霍劲松说完略一停顿,回望李凡:“主要就是温度会影响材料的强度。”

“对,温度会影响材料的强度。”李凡继续说道:“我们现在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飞速转动的情况下,在不改变叶片强度的情况下,单纯降低叶片的温度。”

这话一出,项目组立马响起嗡嗡的讨论声。

沈书明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不少。

温度影响强度。

如果可以通过某种手段在保证引擎内部高温不变的情况下,单纯降低叶片温度,那不仅可以解决短时间无法出成果的难题,更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直接让国内军舰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可问题是如果才能做到呢?

001在小空间内也发出了同样的疑惑€€€€如何才能做到呢?!

“打孔!”李凡也没有卖关子,“用空气流速进行降温。”

“打孔?”

“打孔?”

“……???”

在场专家简直没有想到会是这种解决办法。

现在主流观点都是在采用精锻工艺制作叶片,又或者在叶片上涂抹隔热层。

用打孔去降温???这种破坏叶片完整性的办法即使降了温,那也会影响到原本材料强度€€€€这年轻人,未免太不知所谓了吧!

沈工望着李凡,他的眼睛里全是惊喜。

他想到当初第一次带李凡去动力控制舱时,当时正值八月中旬,那是艘刚返航停港不不久的护卫舰。

控制舱的门一开里面简直就跟个火焰山似的,大家衣服瞬间湿透。

那个时候李凡除了在听自己讲述引擎内部工作原理。他还特意问了叶片工作方式以及材料属性,还着重问已经能否通过降温提高叶片功率……

当时自己没有对想,只对他说了句:“居然你感兴趣,那就好好研究研究,开学的时候告诉我,你的答案。”

没想到这孩子居然真的就一直在考虑。

而且看他这样子,他已经做出了答案。

沈工问:“那你到前面来,跟大家好好说说是怎么个打孔法?”

李凡点头,大步朝前,将自己的想法以及依靠的数学模型全都写了下来。

逻辑清晰,步骤严谨。

瞬间征服了在场一百二十多位专家。

大家相互对视,眼睛里全是跳动的火焰,像是在说,或许真的值得一试。

于是乎大家在沈工的提议下。

决定就李凡提出的方向直接展开讨论和研究。

蓝色劳工服的男人他是学材料工程学的,他直接将李凡的叶片模型在打孔的基础上,引入了三层复合理念,通过重-轻-重夹层处理方式,让叶片在保证气动外形不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质量。

同时沈工运用自己在物理学上的功底,对叶片上所有打孔的点位进行了无比细致定点,在确保点位在遵循空气动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叶片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振动,增加叶片共振裕度,提升叶片自身强度。

……

会议进行到半夜,就连秘书小王都忍不住站起身来出谋划策。

虽然最后被大家无情给驳斥掉了。

但这样的交流环境就连什么都插不上话的霍劲松都为之侧目。

----------------------

这样的头脑风暴一直持续了整整五天。

这五天里,大家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都呆在哈工大准备的会议楼里。

直到最终的方案敲定。

第54章 (捉虫)国之巨舰,守卫蓝海23

深夜。

西北某基地, 收发室。

年轻战士正在执勤守卫。

突然桌上电话传来阵阵急促响声。

抬头一看是红色专线。

战士的额头瞬间一紧。

连忙起身锁门,朝着基地总工的房间跑去。

收发室总共有三部电话机。

分别是白色,黑色和红色。

其中白色,保密级别为零, 所有人都可以接听。

黑色那部, 保密级别初级, 必须是小组长及其以上级别才能接听。

而今晚响起的红色, 属于专线,保密级别为绝密, 接听对象必须是基地总工。

“钱老, 红色电话,”战士尽可能的简短描述。

钱老此时正在伏案做导弹推演, 闻言立马放下手中的笔,快步走进了收发室,然后让战士重新把门锁上。

“这里是西北基地,我是钱……”

“哈哈,我就知道是你来接, ”沈书明的声音从电话那一头开心的传了过来:“我要告诉你个好消息。”

原来方案确定后。

沈书明看着怀里厚厚的计划书,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叹气,之前无论那次都没有这次这么一帆风顺过,他很怕这么好的开局会是个美丽的错误,于是他又将计划书过了几遍,可这心不仅没平静下来, 反而更激动了起来, 无奈他只好拿起哈工大的保密专线给西北老同学打了过去。

这一次在军舰研究上。

上面将任务一分为二:沈书明负责军舰主体设计, 包括引擎, 船体……西北钱老负责军舰火力系统,包括舰载导弹,/鱼/雷/……不仅如此,上面还要求他们经常互通有无,对数据参数更要及时沟通,为此还在哈工大专门搭建了一条直通西北的红色专线。

“什么好消息?”钱老笑笑,没想到来电话是沈书明:“难道是你们项目计划书做出来了?”

“没劲了哈,你还是跟加州理工时一样,一猜一个准。”沈书明吐着舌头,天真的像是个孩子:“我跟你说,我们这次采用了全新方法,在保持原有推进器内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升级叶片,引入了气冷式涡轮叶片的概念……”

沈书明介绍完项目细节后,他又把李凡做的数学模型说了一遍:“你觉得怎么样?”

钱老瞳孔深邃思索了好久,才再次张口:“按照现有叶片材料计算温度难以超过1074开尔文,但如果真能做到气冷式涡轮叶片,根据模型推导耐温性最少可以提高十二个百分点,突破1204开尔文。”

沈书明长长舒了口气。

耐热性的提升就意味着引擎内部温度的提升,引擎内部温度的提升意味着引擎推力的提升。只要内部温度每提高100度,引擎的推力就可以增加12%到14%,对于军舰来说,这种程度的提升就相当于提高了整整一代。

钱老深吸口气,接着说道:“李凡的想法实在是大胆,完全可以说是颠覆性设计,是个难道的人才。老沈问问这个他有没有兴趣来西北,我们接下来做完你们的舰载导弹后,还有个大项目要做,你……”

“打住哈,你给我打住,”沈书明哼哧两声,佯装怒火:“我好心跟你沟通,你怎么还反过来挖我墙角,不厚道了啊。”

“再说了,我们海上担子不比你们轻,立项到成品还有很长路要走呢。”

“而且就算成品出来了,后续还要设计新船体,等到新船体组建下水,我们就要开始研究航母,怎么可能有时间去你那。”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