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零和博弈 第23章

因为笃定自己不会亏,所以合同写了:顾铮承担10%的风险或收益。昨天百源新材收盘价是400元,周一开盘后股价或许还会涨。

也就是说,如果现在平仓,他要把这半年炒股、买卖黄金、交易期货赚的钱都赔给顾铮。

没了本金,以后就只能跟父母一样躺平,想赚钱也没有办法。

卓杭不想这样。

现在想保住本金只能采取非常极端的手段。

卓杭在车里思索片刻,点了根烟,拨通顾铮电话。

*

太子爷在澜海当了一周狗,周末可算能睡个懒觉,却被电话铃声吵醒,怨气很大。

“喂。”

要是卖保险的必须得骂你两句。

“是我。”

嗯?这声音……

顾铮瞬间清醒,语气稍微温柔些,不确定道:“卓杭?”

“嗯。”

“怎么啦?”

顾铮将卓杭上次的不拒绝归为喜欢,并自动赋予对方追求者的身份。

知道我上班不忍心打扰,休息日大中午就来找我,可真粘人呀!

对方像是有些紧张,声音顿了顿,说:“想给你讲个故事。”

哎呀,为了叫我起床,还特意准备了唤醒小故事。

顾铮抱着手机在床上滚了两圈儿,兴奋得嘴角疯狂上扬,但又觉着要对追求者克制一些,不然会显得太掉价。于是故意压低声音,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冷漠,“讲吧。”

卓杭说:“两名共谋罪犯被关入监狱,警官因为没有确凿证据,分别对他们进行审问。如果二人都不揭发对方,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不会判刑;但倘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立功获释,沉默者就会入狱;若互相揭发,证据确凿,二人都会入狱。”

“倘若被抓的是我们,你会怎么选?”

上学时,顾铮最讨厌微观经济学,比起那些纸上谈兵的博弈模型,他对真实的并购、收购案更有兴趣。

卓杭说的是经典的囚徒困境博弈论,抛出的问题问题就像是我跟你妈同时掉水里你救谁、八个瑞士卷我吃几个一样。

哈,他肯定是对自己没信心,所以想先用送命题进行灵魂拷问。

顾铮配合道:“肯定选不揭发啊。”

“我们都知不揭发是最好的选择,但事实上,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卓杭的声音听上去有些悲伤,“因为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所以即便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保持合作也很困难。”

不是,这咋突然给我讲上课了呢?

该不会是一周没联系,对追我没什么把握,所以才故意吊着,玩欲擒故纵吧?

顾铮挺起胸脯打包票:“要是我们真出了事儿,就算警察在审讯时打死我,我也绝对不会背叛你!”

对面传来声轻笑,顾铮隔着话筒听见阴嗖嗖的吐息,仿若卓杭贴着他的耳朵说话。

“我们,还真就出事儿了。”卓杭依旧是不咸不淡的语气,“百源新材股价涨了。”

“什么!!!”顾铮一个鲤鱼打挺,瞬间在床上坐起,半点儿没了调情的心思,“涨了多少?”

“15%”

顾铮点开炒股软件,看到股价心凉半截。

卓杭不是在玩欲擒故纵的情趣游戏,股价是真涨了!

要是让母亲大人知道一周没了一千万,肯定会扒了我的皮。

卓杭说:“参考之前A股曾被做空的中芯国际、通威股份、长江电力,百源新材的涨幅完全与高估值股票模型相符,所以我确实没预料到股价还能继续涨。”

顾铮正在气头,无暇顾及追求者情绪,立刻回怼:“我不管什么狗屁模型,现在是赔钱了!我信你,结果你让我赔进去了一千万!”

卓杭说出准备好的话术,“我与你一样,都投进去一个亿。现在股价涨了,我不仅要承担损失,还要赔偿你的部分损失。你不开心,我更难受。”

上次玩蛇的被蛇咬了,没处说理,这次我一定要痛改前非,不能再受勾引。

除非你脱光了躺床上跟我赔礼道歉!

顾铮气鼓鼓道:“上周色诱我签合同,又亲我逼我转钱;刚刚先跟我铺垫囚徒困境,又说挥霍了我的钱。你这就是有预谋地骗钱!”

卓杭陈述客观事实:“我没有骗,我们双方是你情我愿的合作关系。我比你更希望股价掉,但事实就是,它涨了。”

“通透的炒股方式就是允许一切发生。”

“你是通透了,我心痛啊!”顾铮猛锤抱枕,快要气冒烟,“什么好人能周周跟你玩心跳啊,我的心脏都要被你玩坏了!”

卓杭先是用囚徒困境模型,让顾铮选择与自己同一阵线;再虚报说自己投了一个亿,博取顾铮的同理心。

因为若想翻盘,就要拉顾铮入局。

本以为依顾铮的脾性定会将他骂得狗血淋头,没想到顾铮虽然生气,但没说过于激进的话。

卓杭继续抛饵,以退为进道:“其实,现在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扭转局势的办法。只不过,会有比较大的风险和极低的概率。”

疯批想要扭亏为盈,就不会说风险,更不会说自己作为操盘手,在工作考察中的重大失误。他要做的是趁着顾铮脑热,将关注点引导到破局办法,从而配合自己。

果不其然,顾铮咬钩,问:“什么方法?”

卓杭说:“当某种高估值股票价格居高不下时,可运用巨额资本直接打压股价,引领市场回调,这种操作方法叫€€€€”

“资本做空。”

股价上涨他们都难受,既然卓杭有方法,他当然愿意配合。

顾铮问:“需要我做什么?”

卓杭说:“在卓氏资产重组前,我用炒股的钱还了中伟建筑3亿。中伟老板赏识我信守承诺,经常向我咨询投资业务,他的流动资产保守估计有3亿。”

“百源新材股票估值10亿,资本做空3亿,对股价绝对是致命性的打击。若能在下周开盘时抛售百源新材3亿股票,定会引发市场恐慌,从而导致股价下跌,那时就是我们平仓的最佳时机。”

“你要做的是,在周一开盘前,拿到中伟建筑这3亿。”

现在收手,卓杭的现金刚好够赔给顾铮;但倘若中伟注资3亿做空后,百源新材股价依然上涨,卓杭面对的就是负债甚至坐牢。

疯批只想翻盘,倾其所有依然达不到目的,就会用尽手段拉人下水。

卓杭没有中间选项,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

成了名垂青史,不成牢底坐穿。

顾铮问:“我去谈判要钱,那你做什么?”

卓杭说:“做空最常用的两种手段,一是资本做空,二是用撰写研究报告爆出企业的负面新闻。为保险起见,在你谈判的同时,我在百源新材调研并出具详研究报告。我会尽可能地搜集该公司经营不善的证据,联合各大媒介发表,对百源新材股价予以重创。”

顾铮小声问:“百源新材与我们无怨无仇,我们这般迫害他,是不是有些不地道?”

卓杭说:“商战如战场,策略和资源是制胜关键,讲规矩只会损失利益。”

在上千万的个人利益面前,道德只能暂且靠边。

顾铮思忖片刻,承诺道:“我一定会拿到钱。”

之前卓杭炒股赚钱是凭运气,顾铮谈判是靠家里人脉,这回他们都要凭真本事。

他们是两个破坏股市秩序的囚犯,必须面对有限的收益与无限的损失,与大部分股民背道而驰。

囚徒困境,若想破局,只能从背叛趋向于忠诚。

此刻,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成为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纳什均衡

第21章 “下去,换我来。”

投资者都知道,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卓杭说,中伟建筑有常年合作的信托机构、理财公司和法务团队。所以,顾铮要做的是在较为成熟的资金管理体系中,硬抢出3个亿,让华兴伟将鸡蛋都放在他们的篮子里。

说干就干,顾铮火速洗了把脸,为彰显身价翻箱倒柜找了套阿玛尼高定西服。

国企老板王广存工作日打卡上下班,休息日钓鱼打牌;私企老板华兴伟全年无休,白天忙工作,晚上在酒局与合作方吹牛逼。

顾铮打车直奔中伟建筑办公区,接待人员说老板正在与供应商洽谈,预计5分钟结束。他的洽谈时间是10分钟,可以提前准备好谈话内容。

小包工头还跟我玩时间颗粒度?

一会儿定要教你重新做人!

10分钟见一个人,说明华兴伟的决策速度非常快,顾铮不得不在脑子里压缩谈判话术,力求在有限时间内精准阐述想说的内容。

办公室门开,顾铮进屋,大步流星走到办公桌儿前,下意识加快语速:“华总好,我是顾铮,卓杭朋友。卓杭近期发现个不错的投资项目,涉及投资金额较大,本想与您当面商讨,但这几天在襄城身体抱恙,怕您错失投资机会,就托我来与您聊聊。”

华兴伟点头,说:“卓杭刚来电话,说要做空百源新材,我听得一知半解,没完全懂。”

顾铮刚要接话,华兴伟语峰微转,“不过我觉着,懂或不懂都不重要。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我只需要评估,你们开出的条件,是否符合我的心里预期就可以了。”

“您说得太对了!”见华兴伟是个明事理的,顾铮立刻接话,按照既定思路往下说,“百源新材过去三年营收均不过亿,开盘后股价一路暴涨,卓杭前往襄城工厂考察,发现该公司业务量不饱和,涉嫌财务造假。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百源新材股价虚高,在高点入市做空,一定会获得巨额收益。”

华兴伟年过半百,从容中透着威严,相较于顾铮的急躁,语速不急不缓,“我就是个包工头,只懂盖楼不懂股票,平日都是基金公司帮忙打理资产。虽然不懂投资,但我愿意相信卓杭的专业能力。”

“现在手头有三千万,你说下政策,要是没问题,直接把合同发给法务就可以。”

初次合作,华兴伟能给三千万已算是给足了面子,但资本做空需要上亿的资产,三千万砸进股市翻不起什么水花,并且很大概率会都套进去。

所以,顾铮需要更多的钱。

搞工程的都不实在,此前与卓杭一起领教过债主的扮猪吃虎,现在华兴伟说自己是不懂投资的包工头,明显就是不想与他过多探讨投资内容,抱着“初期合作拿点儿小钱试试看的”心理,打发人呢。

看来必须要拿出硬实力,让甲方高看一眼,才能掌控谈判主动权。

“我与卓杭相识6年,前阵子听说他炒股赚了钱,就舔着脸让他再有发财的项目带带我。”顾铮点开股票交易系统,给华兴伟看交易记录,“您信任卓杭,我也是。”

华兴伟从进门时便注意到顾铮的高定西装,此刻看到一个亿的交易记录,确定对方身价不菲,便笑着问:“你家是做什么业务的?”

顾铮翘起二郎腿,双手置于桌儿上,也跟着笑:“我爸是俞城文旅局长,我外公是襄城首富,我们家就我最孬,靠耍嘴皮子赚零花钱。”

此话一出,华兴伟浑浊老眼立刻变得清澈无比,直勾勾盯着顾铮。

“听说顾局近期在筹办灶王城二期基建,中伟做过几个文旅项目……”

“喂,爸,灶王城招标谁负责?”顾铮直接拨通老顾电话,“昂,一个朋友想参与招标,我让他跟负责人联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