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零和博弈 第56章

“我会努力赚钱,会倾家荡产去收购浩南实业的股份。”

“倾家荡产?没钱我可怎么活?”顾铮故作惊讶,“你现在说这些,是要我离开你吗?”

卓杭面色阴沉,“不,我只是通知你一声,就算倾家荡产,我也会缠着你。”

“哈哈!”顾铮笑着给他一拳。

壁炉中火焰跃动,木柴劈啪作响,卓杭上前抱住顾铮,将他裹得严严实实,把所有寒意都隔绝在外。

窗外大雪纷飞,阁楼内二人紧紧相拥。

高山低谷,患难与共。

第49章 猫鼠游戏

公募基金募集对象广泛,投资门槛较低,市场监管度高;私募基金以非公开的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投资门槛较高,市场监管相对宽松。所以,在日木页金成立初期,业务暂时以私募基金为主。

公司有投研分析师为甲方提供投资建议,有运营人员撰写投资报告,有基金经理负责商务考察……卓杭只负责盯盘,工作日每天上班6小时,节假日在家中喝咖啡看新闻,偶尔日人或者被日,日子过得快乐又性福。

他是轻松了,他男朋友差点儿累成狗。

私募基金就是做圈层,赚的都是有钱人的钱,募资者与甲方之间存在阶级壁垒,有头有脸的企业家只信任顾铮,所以公司的所有募资暂时只能由顾铮去谈。

说白了就是顾铮一个人谈的业务要养活一整个公司。

好在顾铮的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

北方企业冬天冻土不能施工,顾铮借着慰问工友的噱头与华兴伟走动,一群包工头没活干天天聚在一起打麻将,顾铮跟他们玩了小半月,输了一万多块钱,在华兴伟投资的成功案例驱动下,从工友那募集到了三亿的投资。

年关将至,顾铮借着拜年的噱头与姜永元走动,虽说刚拜师的时候总觉着这假师傅说话拐弯抹角的,后来接触时间长了明白,在姜永元这个位置上的企业家,说话做事都要留三分。

去年年末,毕浩南想让姜永元收购纽腾,姜永元对宗兴和纽腾都做过背调,纽腾早被pass,迟迟不给宗兴付款就是为了压价。姜永元在顾铮刚接近时也做过背调,早就看穿了笨徒弟的小动作,陪着他演戏,不过是为不收购纽腾找个合理的借口罢了。

姜永元与毕浩南相识十余载,不会轻易撕破脸,但没想到事后毕浩南查到他这儿,顺藤摸瓜找到了顾铮。姜永元心存有愧,所以帮顾铮联系到了浩南实业的独立董事。

通过一年的接触,姜永元的朋友都跟顾铮赚到了钱,姜永元便放下了戒备,在顾铮来访时主动表示可以投资三亿。

大佬的周围都是新的大佬,通过新的大佬又可以接触更多大佬,顾铮的人脉圈层越扩越大,慕名而来的越来越多。

顾铮白天跑业务,晚上跟男友翻来覆去,兢兢业业干了一个多月,被榨干了所有精力。

卓杭的可塑性很强,进可攻退可受,还好他需要中场休息、不能一直输出,不然顾铮绝对会死在床上。

之前欲求不满的是他,现在受不了的也是他,顾铮这辈子第一次对床上运动产生恐惧。

王广存听说顾铮成立了基金公司,想投资。顾铮觉着国资企业老板没啥钱,本想回绝,但又想到些别的,于是让袁鸿祯拟了份收购合同。

王广存喜欢喝茶,顾铮去年送的黄金芽,今年带的祁门红茶。

王广存接过红茶,眉开眼笑,“之前在广告公司不干得挺好么,咋突然转行成立基金公司了?”

自西陵药业的营销重点转移到线上,销售额较比去年翻了一倍,企业蒸蒸日上。王广存跟老顾交情匪浅,在顾铮的老东家投放广告又赚了钱,对顾铮有信任基础,便想把钱放他这。

顾铮说:“就不想给人打工了呗。”

“老顾说你这客户挺多,我就也想跟着投点儿钱。”

“€€,别听我爸瞎说,公司才成立俩月,客户两巴掌数得过来。”

“哈哈,那你们这客户数少,肯定服务得特别好。”

顾铮想了想,说:“跟其它定期举办活动的私募俱乐部相比,我们也没服务得特别好。我谈完基本就不咋管,后续由基金经理对接,会定期发资产报告。”

“呃,那你这初创企业,客户数少、又不能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服务,要不是熟人还真不太敢投。”

顾铮挑眉,“我们投资回报比高啊,操盘手会将您的钱放到股市,年化利率最高可达10%,并且是无风险投资。”

现在央行降息,银行定存年化利率2%-3%,理财能给5%,基金公司的中低风险产品不超过8%,10%的无风险投资在基金市场非常有竞争力,看来顾铮公司的操盘手很有实力。

王广存来了兴致,“那我先投100万。”

“100万啊。”

“怎么?”

顾铮摊手,“我们虽然客户数少,但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超10亿,这儿的客户最少都投1000万。”

王广存:“……”

刨去基金公司的给甲方的收益和运营成本,操盘手要赚到年化利率15%才能实现盈利,全球股市年化利率为8%-12%,顾铮公司的操盘手,给了他谈判的底气。

顾铮点到即止,切入正题:“比起投钱到股市,我觉着有个项目更适合您。”

“什么项目?”

顾铮说:“收购。”

“啊?”王广存有点儿懵,“你要收购什么企业?”

顾铮说:“河田医院。”

“啊?”王广存更懵了,“河田刚提交IPO,市场估值20亿。”

顾铮还是一副很有底气的样子,“可以去谈啊。”

王广存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底气。

顾铮说:“医疗集团的三大支柱通常是:资金、人才和制度化管理。河田靠肺癌特效药起家,没有人才和制度化管理,就像中彩票的暴发户,不知道如何复制赚钱的方法,手中的钱只会越来越少。据我了解,河田的资金链在前年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才打着治疗慢性病的旗号卖假药圈钱。又因这事儿被消费者投诉到媒体,导致口碑下滑,去年一整年没开新的医院。现在提交IPO无非是想融资上市,再将股份套现。”

“所以,河田现在非常需要钱。”

王广存皱眉,“他们需要钱,也不可能100万卖给我啊。”

“谁说不可能?只是需要的步骤多一些。”顾铮说,“河田缺钱,我就先投2亿,要求占河田10%的股权并签订对赌协议,赌约就是:一年之内上市。”

“2亿?河田已经提交了IPO,你要给他们送钱?”

顾铮将收购合同拿给王广存,“倘若河田上市,我就可以抛售股份套现,肯定亏不到。但我更想让他们IPO中断,无法上市。”

“倘若他们没上市,就会触发合同中的清算条件€€€€”

“首先,我具有优先清算权,可以获得初始购买价格2倍的回报。其次,我具有领售权,我可以贩卖他们手中的股份或资产套现,并且我将资产卖给谁,他们就要跟我一样、以同样的价格卖给谁。河田IPO中断没人接盘股价一定会暴跌,他们要清偿我双倍的投资,就会抛售70-80%的股份,变成案板上随意宰割的肉。”

“最后,还需要成立一家出资收购他们的公司,这部分我想与您一起来做。”

王广存还是一脸懵,“不是,这怎么就突然扯到我了……”

顾铮说:“收购的河田的钱我来出,我会将河田的肺癌特效药专利收购到新公司,到时候由您来负责经营。不用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管理,借助西陵的销售渠道去铺市场就可以。新公司我出资400万占股80%,您出资100万占股20%,年终结算盈亏,您看成么?”

王广存从事医药行业3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顾铮投钱收购技术,出资建立新公司。

二人珠联璧合,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王光存眼睛亮了,“行,没问题。”

顾铮与他握手,笑道:“还得麻烦您配合我演一场戏。”

*

“王总好,王总坐,王总喝茶。”河田老板阎和见王广存想要融资2亿,对资方卑躬屈膝。

阎永逸跟见鬼似的盯着顾铮。

阎和:“这位是……”

王广存喝了口碧螺春,起范摆谱:“这是我侄子顾铮,阿铮是我从小看到大的,他办事我放心。前几天听说河田提交了IPO,我想分一杯羹,但时间不太充裕,今儿个咱一起把大方向定了,你们以后有事找阿铮聊就可以。”

顾铮兢兢业业演侄子,“王叔管理大厂时间有限,收购细则跟我谈就好,我与阎少也算不打不相识。”

几人寒暄完毕,切入正题。

阎家俩傻子看不懂合同,但现场有律师和法务。法务及时指出融资弊端,面对律师的质疑,顾铮语速不急不缓:“想要获得利益,就要承担对应的风险。若不是看河田已经提交IPO,我们也不会来谈。”

“现在缺钱的公司一大把,王叔的钱,投给谁都可以。”

短短两句,句句直戳要害,瞬间激起阎家对金钱的渴望。

阎和主动找台阶下,“您说的是,借助资本腾飞的企业屡见不鲜,我们不能既要又要。”

律师和法务见老板谄媚,便不再挑刺儿。阎永逸存心找不痛快,问了几个在他看来比较尖锐的问题,顾铮一一解答。

王广存喝惯了好茶,咽不下碧螺春,不过半晌便道:“既然没问题,那就签合同吧。”

于是,阎家兴高采烈地签了合同,心甘情愿地入了局。

离开河田后,王广存擦擦额头冷汗,问:“我演的还行么?”

顾铮吊儿郎当地点了根烟,笑道:“您这就是国资老板本色出演,专业演员都没您演得好。”

夸人的话咋听起来这么像骂人呢!

王广存忽然发现眼前的少年今非昔比,印象中的混小子早已不在,现在的顾铮是以任何身份都能控局的商业谈判专家。

只要河田无法上市,就会触发清算条款,最终满盘皆输。顾铮的目的是夺走阎家赖以生存的肺癌药专利,与其说是收购,到更像存心不让他们好过,也不知道阎家哪里得罪了他。

顾铮将收购黑手伸向河田,收购策略清晰、谈判时从容不迫,上亿的资本博弈在他看来或许只是场猫鼠游戏。

他在布更大的局。

第50章 开窗

“顾铮。”

“嗯?”顾铮趴在床上打游戏,头也不抬。

“枸杞原浆好喝吗?”

顾铮猛然抬头,小鱼人惨死塔下,队友叫骂不断。

苹果手机绝对有窃听功能,男朋友晚上总叫,淘宝便给他推了一堆成人用品;他总唉声叹气,某短视频平台便给他推了一堆保健品。

「他好我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你好我也好……」

顾铮总刷到类似广告,被主播的营销话术狠狠刺中软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箱枸杞原浆。

才喝一袋就被抓到小尾巴。

顾铮支支吾吾道:“那个,客户送的果汁,味道还行,你要不要尝……呃,你应该不爱喝,还是别尝了。”

卓杭挑眉,“怎么,不行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