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难撩 第103章

第114章 鸢尾(二)

沈清辞沉思了片刻,两世的记忆融合在一起,让她对这个国家与局势有了全新的看法。

“而今朝廷这般,若要重振,恐回天乏术。”

“能救万民于水火,振兴中国,唯有革新。”

张仁君并没有反驳沈清辞的话,“沈老板于西洋留学回来,是见过世面之人,这番话,自然有着道理。”

“但新的事物与思想的出现,意味着将要打破陈规,撕开已有的秩序,我们的国家用同一种秩序延续了几千年,如今要打破他,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张仁君又道。

沈清辞想到了西方的革命,以及对于东方经济入侵,于是预判了朝廷的结局,“洋人都在觊觎东方,他们正在一点一点的掌控我们的命脉。”

“如今的悬殊,比我们看到的要更大,不过数十年的时间而已,一场革命,就让天地发生了变化,局势被彻底改变。”

“因为腐朽与陈旧,从内改变的确是需要时间。”

“但异族的爪牙已经入侵,他们的贪婪只会来得更快。”

“一场毁灭性的打击,足够重建新的秩序,很快。”

“你是说朝廷会亡故?”张仁君看着沈清辞问道。

“这个结局不是可见的么。”沈清辞回道,“但朝廷的亡故,只能代表一个政权的陨落,这无关民族与国家,但它会影响到民族与国家的稳定。”

“你说的这个毁灭,是我们的民族?”张仁君惊道。

“各界的学者,都在做预测,一些有志之士,开始筹备风险的应对,这不是危言耸听。”沈清辞道,“接下来,我们的民族将会迎来最动荡的时期。”

“朝廷已经无力应对这样的局面了。”沈清辞又道。

张仁君听后,眼里止不住的落寞,作为朝廷重臣,他很清楚内部真正的样子,“我做好一个地方官与臣子应尽的责任,至于结局,已经不是我能够撼动的。”

“对于你的事,我不会食言,希望你也不要食言。”张仁君又道,“你我都尽最后一份力,无愧于心就好。”

“清辞明白。”沈清辞点头,她看得出来,张仁君是一个纯臣。

张仁君随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儿,但没有多说什么就离开了病房。

见父亲离去,张寰坐回沈清辞的床边,并将床头的苹果拿起,削完剩下的皮之后,将之切成小块。

沈清辞重新拿起了沈虞交给她的账本,“要吃块苹果吗?”张寰问道。

“好。”沈清辞伸出脖子张开了嘴。

张寰将切好的一块苹果喂进了她的嘴中。

“十三行的火,涉及了一些争斗,”张寰说道,“父亲应该要处理背后一些营私的商人。”

“这火会是谁放的?”沈清辞突然问道,“那天我开窗的时候,看到了很熟悉的身影,像是陆家的儿子。”

“看来和父亲猜的不错。”张寰说道,“陆家送了很多东西到总督府,是通过内眷,父亲没有拒收,除了陆家,还有几家商行,但以陆家为首。”

“他们想要什么?”沈清辞问道。

“他们想要垄断整个区域的商业,并进行整治。”张寰回道,“合并其他商行,与洋行竞争,并且许诺进行城建。”

“你父亲,是犹豫过的。”沈清辞说道。

“是。”张寰回道,“但这很麻烦,陆家的实力,父亲并不相信。”

“城建…”沈清辞摩挲着下巴,“这可是不小的野心。”

“但显然,你给出的筹码更令父亲动容,近期想来是我和你的关系,让陆家有所察觉了。”张寰说道,随后她又递了一块苹果到沈清辞的嘴中。

“城建需要银两,直接给钱,可不比给承诺要更可观吗,”沈清辞咬下苹果,思考着说道:“陆家…”

半个月后

€€€€陆宅€€€€

一群警察与士兵将陆宅团团围住,陆家父子匆匆走了出来,面对一队配有枪支的警察,大惊失色道:“这里是民宅,你们要做什么?”

“陆老爷,请跟我们走一趟吧。”一名警察走了出来说道。

“中队长,这是谁的意思,为什么?”陆老爷问道。

“自然是总督大人的意思,十三行的火,已有工人指控,是授了陆家大少爷之意。”警察回道。

陆老爷看着自己的长子陆川,皱眉道:“江边的火是你放的?”

陆川连忙矢口否认,“有证据吗,你们就这样抓人?”并且理直气壮的问道。

“巡捕房抓人,上头的命令就是证据。”

不等陆氏父子反驳,便挥了挥手,“奉总督大人之命,陆氏行贿,纵火行凶,抄家。”

陆老爷听后,大怒道:“总督大人收了我这么多礼,若说行贿,总督大人收受贿赂,又该当何罪。”

“陆老爷,证据就是你送的礼,总督大人早已将其悉数充公。”警察回道。

“什么?”陆家父子这才察觉到什么。

“爹,这个张仁君收礼不办事,反而利用这个倒打一耙,也太阴险了。”

“好你个张仁君,敢算计我们?”

“真是聒噪。”警察有些不耐烦,于是命人封了二人的嘴,“带走。”

是年十二月,冬。

€€€€沈宅€€€€

修养半月后,张寰陪同沈清辞办理了出院,并随她回到了家中,照顾她的起居。

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关于十三行的火灾,官府终于给出了确切的答复。

沈虞拿着最新的报纸回到了家中,这场火,沈家的损失最为严重,但好在仓库里的货物早在之前就与官府做了交接,并运往了京城。

沈清辞接过手中的报纸,便看到了官府对于商行重新构建与大力整顿,经过这场变故后,十三行名存实亡。

“总督大人明察秋毫,察觉这场大火一定是蓄意而为,于是从发生矛盾的工人开始盘问,一开始说的是洋商在背后搞鬼。”

“这火是陆家父子放的吗?”沈清辞看着报纸上的处决。

“听说是陆家的长子,本来只是想烧沈氏的仓库,却不曾想火势太大,一下就到了不可控的状态,连带着整个十三行。”沈虞说道,“但不管到底是不是陆家,官府都在借这个机会,对当地的商行进行整顿。”

“整个十三行…”沈清辞挑起了眉头。

随后沈虞又拿出了一个新的账本,“这是朝廷给货款,这笔钱,你看够吗?”

沈清辞接过账本,因为张仁君的缘故,这笔交易异常顺利,也远超她的预计,“按照最开始的设想,确实不太够,不过,我可以另外想办法。”

“找银行借贷吗?”沈虞问道。

“不,我现在改变主意了,目前来看这笔钱应该是够的,还可以留出一部分来维持沈氏的运作,不过我要亲自去一趟英国。”沈清辞回道,“新的船只费用太过昂贵,风险太大,所以先做积累,尝试一下。”

“怎么,这场火把你的胆子也烧没了么?”沈念在一旁说道,“听你当时的构想,可是要建一个商业帝国呢。”

“没那么夸张。”沈清辞道,“我回来之前,西方的局势很紧张,所以我推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们的目光与重心将会转到自己的国家与敌对势力身上。”

“目前还没有商人敢去尝试航运业,但是这江上每天的船只来往不断,我想它必然是可行的。”

“你提前回来也是发现了局势不对吗?”沈虞回道。

沈清辞点头,“这是中国商业的机会,但接下来会是一个动荡的时期。”

“那你此时去西洋,安全吗?”沈虞又问道。

“虽然有一些小的摩擦,但是短时间内战争不会彻底爆发的。”沈清辞回道,“不过为了避免发生变故,所以我决定明年开春就去。”

“如果你能保证是安全的,我没有什么意见。”沈虞回道。

“如果是去英国,你可以带上你的姐姐,”沈虞忽然又道,“你姐姐也在英国呆了一年。”

“我可不和她去。”沈念躺在沙发上,从手中的书籍中探出脑袋,“再说了,对于西方,她比我熟吧,我就只呆了一年。”

“而且这么好的机会,小辞肯定是要带着张小姐去的。”沈念又将目光转到了沈清辞的旁侧。

张寰本想说些什么,只见沈虞开口道:“也好,有张小姐陪同,我也能多放心些。”

“姑姑,做决定之前,我就和阿蘅商议好了的。”沈清辞说道,并握住了了张寰的手,“大概会停留几个月,那边的航运很发达,船只购买不是小数目,需要做谈判,如果顺利的话,会在夏天之前回来。”

“好。”沈虞点头,“不过这个事情,张大人知道吗?”又问道。

“父亲知道的,对于我的事,他并不反对。”张寰回道。

沈虞与女儿沈念对视了一眼,似乎有些惊讶,“那就好,你们两个人的事,你们自己做主,我也不会过多的干涉,这是你们的选择,也是你们的自由。”

沈清辞和张寰对视着,随后十指紧紧相扣,向沈虞说道:“谢谢姑姑。”

第115章 鸢尾(三)

1907年,除夕,夜

与往常一样,被公务缠身的张仁君并没有归家,而张寰也受到沈家的邀请,留在了沈家庆贺新年。

“你慢一点。”张寰扶着梯子,提醒沈清辞道。

沈清辞爬上人字梯,随后伸出手,“给我吧。”

张寰没有立马松开梯子,而是在扶稳,确定安全后才转身将身后的对联和浆糊逐一递给沈清辞,“给。”

沈念则站在门口指点,“再往右边去一点点,一点点就好。”

“好,就这个位置。”她道,“差不多了。”

沈清辞将横幅贴好后,将楼梯搬到一侧,“怎么样?”

“好,可以。”沈念点头道,随后她又拿来了一些红色的灯笼,“今年趁你回家了,把这些也都挂上吧。”

张寰从沈念手中接过灯笼,递给沈清辞,“小心一点。”

“好。”

由于沈清辞的归来,再加上张寰的到来,让沈家多了许多热闹。

沈宅的里里外外都贴上了喜庆的贴纸,沈虞满心欢喜的安排了一顿年夜饭。

入夜时分,庭院里响起了鞭炮的声音,一家人围着桌子坐了下来,“不知道这些饭菜合不合你的口味。”沈虞亲自为张寰盛了一碗鱼汤,“是刚从江里打捞出来的新鲜鲤鱼,你尝尝这个汤。”

“年年有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