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整场表演,再望见这一幕,真别有感触。”
银幕内的宾客们此时纷纷起身鼓掌,尽管听不见声响,放映厅内观众们却被带动着跟着鼓起掌来。
“诶呀,我还真入镜了。”纪轻舟轻声嘀咕,象征性地给自己鼓了鼓掌。
先前张景优剪片子时就同他说过,结尾他会入镜几十秒钟,但镜头离得远,拍得不清晰,叫他不必担心。
眼下这一看,的确画质模糊,但熟悉他的人想必还是能一眼认出他来。
纪轻舟倒不介意上银幕,主要是担心这片子流传出去,被认识纪云倾的人瞧见,会惹来点麻烦。
不过眼下他在上海也算立稳脚跟了,就连交换身份的事情,解予安也知道了,即便是京城那个陆经理亲自找上门来,他也毫无畏惧。
解予安未听见他的嘀咕声,望着银幕上被众人包围的意气风发的青年,唇角不由泛起一丝笑意。
待影片落幕,音乐停止,他转头朝身边人道:“很精彩的表演。”
“怎么,对我刮目相看了?”纪轻舟不无得意说道。
解予安应声:“嗯,眼睛都被擦亮了。”
“啧,从你嘴里出来的,总觉得不是什么好话。”
纪轻舟轻哼了声,拉着他手臂起身道:“走吧,退场喽,去你家吃夜饭。”
·
楼下,刚结束一场影片的普通放映厅同样有大量人流涌出。
孟莲行走在人潮中,听着她的好友兴致盎然地说着观后感:
“真是出乎意料,和我开始所想的情节全然不同,竟然是这样的一个片子。不过确实好看,不论女演员还是那些漂亮衣服……
“不如我们趁现在去逛逛那世纪时装店如何,我想看看施小姐的同款。虽买不起,但只是看看,应该无妨吧?”
孟莲正犹豫着是否要答应这个提议,抬眼望见前方迎面而来的人群,突然顿住了目光。
“怎么了?”她的好友良久未等到回答,不禁询问。
孟莲连忙摇摇头收回目光,不好意思说自己觉得影片最后出场的那位青年样貌似很是清新俊逸,令她又有些春心萌动。
而刚刚看见一位模样漂亮的男青年,竟又觉得像是影片里的那位。
怎可能这么巧,她觉得自己真是有些犯花痴,忙撇开心思道:“那就去吧,我也想去看看。”
第175章 生意兴隆
影片上映的第二天是八月半的中秋节, 也是解予安乘车返回南京的日子。
为了在家中多留半天,车票买的是中午十二点的班次,因此不必早起赶火车。
当日睡到自然醒后, 解予安才不紧不慢地起来收拾行李。
十月初旬,凸肚窗外摇曳的树叶尚是属于夏末的绿色,云色风声却已有了秋意。
接下来的日子必然会开始降温,纪轻舟便帮他把衣橱里的夹棉衣裤都拿了出来, 折叠整齐地塞进了行李箱。
看着原本空荡荡的衣箱逐步填满,离别的愁绪又上心头。
“等会儿一道吃个饭,我就不送你去火车站了, 一来一回的也要费不少时间。”
待行装收拾完毕后, 纪轻舟无所事事地靠在沙发扶手旁说道。
解予安合起箱子的动作一顿,抬起眼睫问:“这么舍得我走?”
“你怎么不想想,我昨晚被你折腾到几点才睡?”纪轻舟咬牙说着, 恶狠狠地掐了把他的脸颊。
接着又顺势抚摸了下他的脸庞, 安慰道:“再说, 反正下个月也是要见面的嘛,不必每次都要去火车站依依惜别一番。”
话虽如此, 解予安听着他不冷不热的语气,心里总不免有些惆怅。
仿佛纪轻舟已经习惯了离别, 不习惯的只有自己而已。
他抬眸扫了圈周围, 拿起茶几上嵌有纪轻舟相片的那个相框,擦了擦照片表面的浮尘, 放进了行李箱的夹层内, 口吻低沉道:“这个,我带走了。”
纪轻舟见他这副模样,又有些心软:“要不, 我还是送你去车站?”
解予安微微摇了摇头,端坐到沙发上,无言地伸出右手,拉着青年的胳膊牵引着他侧坐到了自己腿上。
他熟练地抬起手臂将人搂进怀里,侧脸贴在对方柔软的睡衣上,阖着双目一动不动地抱了好一阵,才静静开口:“下个月,要来看我。”
“我知道,有空就会去看你的。”纪轻舟语气柔和地应着,又抬起手挠了挠他的下巴,说道:
“你觉不觉得,我们现在就好像在玩游戏一样,那种搜集拼图碎片兑换最终大奖的游戏。每次分开后,都要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很多名为思念的小碎片,集满拼图,才能兑换一次见面。”
解予安闷声道:“若真是如此,我便能天天见你了。”
“那你的意思,是怪我没有努力搜集喽?”纪轻舟侧转过头:“当初是哪个犟种非要去南京的,死都劝不动。”
解予安张了张嘴,无奈抿唇:“说不过你。”
纪轻舟被他这干脆的服输态度逗乐。
哧的笑了声,摸了摸他的头发道:“多想我一点,我很快就会去见你的。”
“嗯。”解予安淡淡应了声,闭着眼眸,缓缓将拥抱收紧。
·
中秋过后,天气渐渐转凉,不变的是世纪时装店火热的生意。
自从名为《秋意撩人》的时装秀纪录影片上映以后,一连半月,位于南京路的时装屋每日皆是门庭若市。
伴随着电影的热映,一股简约、舒适的摩登新装潮流风靡上海。
“世纪时装”作为其中代表,品牌名称更是传遍大街小巷,无人不晓。
凡是自诩进步的新青年男女,衣柜里怎么也要有一套世纪牌的衣服,在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时,才能撑得起场面。
穿着外套或大衣时,最好还要无意间将标签露在外面,才能展现出自己的时尚品味。
愈多的人穿着,愈能带起风尚。
短时间内,世纪时装的成衣系列广受追捧。
别说那些在影片中出现过的热门款式了,连上一季未售完的夏款也被抢购一空,员工们每日补货上货都来不及,到最后只能限量出售。
当然,影片带来的人们一窝蜂追求时髦洋装的连锁效应,给纪轻舟带来了大量进账的同时,也惹来了一些“反摩登”人士的不满和抨击。
电影上映不到三日,纪轻舟就看到有报纸批评这电影华而不实,没有什么内涵。
又说他这举办者是居心不良的资本家,想用女模特婀娜的身姿与时髦衣裙浮靡的外观,腐蚀良家女子朴素的内心,青年人尤其女学生,不应观看和效仿等等。
不过只要成为公众人物,有支持褒奖,必然就会有批评讥讽,对此,纪轻舟也早有心理准备。
不论是议论他为邪恶资本家的,还是写诗嘲弄他的衣服是奇装异服、有伤风化的,种种评论都照单全收。
但看到那些上纲上线指责他“崇洋媚外”、“有卖国之嫌疑”的言论,就令他很是生气了。
正准备找几家纸媒反击这等恶劣攻击,结果第二日就见《沪上日报》上,向来只在美食板块发表文章的沪报主笔邱文信,亲自写了篇文章登在头版位置,回击那些不明是非、强加附会之人。
“女界人士莫不在意服装之时髦美丽,然国内时装初发展,具有新装创意者,寥寥无几,今有一人脱颖而出,将其独出心裁之创意以时装表演形式,低门槛展示于民众,不鼓舞感激便罢,如何能用‘卖国’之词妄言揣测?”
“倘若将摩登装束推到女性面前,便是反传统,那纪先生在自办杂志上宣传推广传统手工艺,诸‘卫道者’可有予以支持?”
“我以为崇洋媚外者,周身穿戴皆为舶来洋货,才可冠得上这一严苛谴责。
“但据我了解,纪先生平日穿着皆为他自己设计缝制,针线面料倘若有国货,必首选国货,如因他制作的并非传统衣衫,便鸣鼓而攻之,真可谓恶毒愚昧……”
文章的最后,还引用了时装业公会理事长严老板的一段采访做结尾:
“国内时装业自发展以来,几十年一直学洋货做洋货,追着洋人的尾巴学时髦。如今业内,出现一位天才创新者,他做的时装,新鲜漂亮远胜西人之上。英国老裁缝花重金聘他去教学,《文汇报》主编称赞他为‘疯狂的年轻一代’,身为行业前辈,我们实在应该保护他,而非压制他。”
沪报在上海新闻界不能说拥有特别高的威信度,但在街头巷尾的传播度上,却是数一数二的。
这些犀利言辞,不仅令喜好新装的女界人士、世纪时装的支持者们拍手叫好,也辩得那些反摩登人士哑口无言。
纪轻舟读到报纸,看得也很是痛快,当日就赶制了一面写有“仗义执言美食家”的锦旗,亲自送去了沪报馆,被邱文信美滋滋地挂到了他办公桌旁的墙面上。
这些舆论上的喧嚣,虽说吵得很是热闹,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对纪轻舟而言也就是一项消遣娱乐而已。
离开了纸媒,他每日的生活状态依旧没有什么变化,仍旧是杂志社、工作室、裁缝学校三点一线地辗转于各个上班点。
而最近则又多开辟了一个新工作点。
——位于霞飞路931号的大别墅,在经过几日的手续办理后,正式转到了他的名下,可以开始准备这座手工坊内部的装潢布置了。
因大手大脚地买了房,导致半年积蓄花光,手头不是很宽裕,纪轻舟便打算一点点慢慢地填充起这座建筑。
最开始只是先去木行定做了一批裁剪桌与办公桌椅,待桌台到位,又将工作室的人台模特、缝纫机、熨烫设备等陆续搬了过去。
十月中旬,工作室的六位裁缝师傅与八个的制衣工,正式搬离老地方,去了手工坊工作。
毕竟那新别墅空间更为宽阔明亮,也更好施展手脚。
至于手工坊的人员安排,纪轻舟新招了两个清洁工,一名茶房门卫和两个厨师师傅,算是给员工准备了一个内部食堂。
同时,招收裁缝、缝纫工、绣花工,以及鞋匠、制帽匠等其他种类工匠的招聘启示也张贴了出去,打算慢慢地扩招起人手,组建起相对独立、具有品牌特色的生产线。
员工们从工作室搬移后,宝建路六号的这栋小洋房就空旷了下来,恢复了它最初的安宁雅致。
一楼的会客室也回归了它原本的功能,纯用来接待顾客,唯独二楼西侧的工作间仍保留着一些裁缝设备,方便纪轻舟和他的学生需要时使用。
而日常的设计创作工作,纪轻舟仍照常在二楼东北角的书房进行。
一来是习惯了这边相对清幽的环境,二来则是屋子里堆积的草稿资料太多,要搬移又要花费好一阵工夫收拾整理,就懒得费这个劲了。
十月底的一个周二,午后秋雨携风,萧萧飒飒。
正当纪轻舟独自坐于蝴蝶桌前,听着沙沙落雨声,为明年春季那场大秀画着图稿时,骆明煊造访了他的办公室,告诉了他两个好消息。
首先是那二十件妆花披肩的单子,已经顺利地同两家云锦织造坊达成了合作,会在接下来的一年内陆续出单。
另一个好消息,就是分店的生意,最近一段时间尤为的兴隆。
“大概是从月中开始吧,那边的成交量就开始暴涨起来。我起初还不解呢,一打听才知你那时装秀的影片上映了,以至于许多款式上海这边已经售空,于是南京那边的货就抢手了起来。”
骆明煊脱下了被雨水沾湿的皮夹克挂在门后衣钩上,将安乐椅拉到了纪轻舟的办公桌旁,靠着摇椅,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
“那些夫人小姐们追求起时髦来,可真是吓人,一大早的店门还未打开,就已派人在门口排起了队伍。
“有一回,一件裙子,某个尺码只剩下了一件货,而有两位夫人都想要,她们派来的伙计当场争执了起来,连店员也拉不住手,好在有位夫人知晓此事,退让了一步,才没有闹出事端来。
“我得知这件事,便告知店长,今后再遇见这种情况,干脆说一件货也没有了,等配到货了再与他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