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很快,他们就尝到了苦头。宇文部第一次出城迎敌时,他们最骁勇善战的主帅还没看清大景领头的将帅,就被弓箭爆了头。
这一箭直接将宇文部的精兵们给看傻了。这怎么可能?他们宇文部可是鲜卑一族中最擅长骑射的不落,他们的主帅宇文恭更是勇士中的勇士,手中的弓箭堪比弩箭。这样的他会被弓箭爆了头?
就在宇文部的精兵们对着主帅的尸身惊恐未定时,飞蝗一样的弩箭从四面八方飞来,直接将出城试探情况的精兵们射成了刺猬。
幽州新研制的弓、弩射程远威力高还能联发,位于前方的人马连对手的衣角都没碰到,就不甘心地挂了。
首战失利,宇文部慌慌张张退回城内关上城门,准备打持久战。他们就不信了,他们背靠着一座城,能耗不过远道而来的铁骑。
可万万没想到,先被耗尽的不是铁骑,而是他们自己。
铁骑们从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往常他们外出征战时,粮草吃紧人困马乏,遇到围城之战时,一个个只能勒紧裤腰带,一把盐豆子还得和兄弟们分分。而这次携带的粮草,就足够他们吃半年,若是吃完了只要一封传信,幽州就会送来新的补给。
往常出征的将士们想在战场上吃到肉,除了带肉干之外,只有在打了胜仗之后用战死的战马祭奠一下五脏庙。肉干到了春夏时节也会腐败变质,收拾战马更是辛苦,有时候辛辛苦苦炖了一锅马肉,大军却要拔营离开。
可是现在,将士们却在战场上吃到了美味的红烧肉、酱焖鱼和炖羊肉。这些早就做熟的荤菜被灌在了密室的铁罐头中,每一种口味都由技艺高超的伙夫烹饪而成。吃的时候将罐头放在火堆上烤一烤,就能得到一罐子香飘四溢的肉食。用铁罐保存的肉食伴随他们一路走来,以至于将士们的胃口都被养叼了,现在哪怕眼前有无数战死的马匹,他们也懒得收拾。
宇文部的人满心以为铁骑将士们只能在城外吃着盐豆子,闻着他们炖羊肉的香味,却没想到风一吹,将铁骑大营的肉香味吹到了他们的营地里。这滋味……真不好受。
铁骑们气定神闲,不急着攻城,也不急着和宇文部的人谈话。他们将夫余皇城团团围住,每日只做两件事:吃饭,喊话。
每到饭点,将士们便架上大锅,煮上鲜美的肉罐头,对着城中大声用夫余话喊:“夫余兄弟们,出来吃饭了!”“夫余兄弟们,出来有饭吃啊€€€€”“走出这扇城门,你们能成为大景的子民,能有饭吃,有衣穿,有地耕种€€€€”
夫余国的情况和大景不同,大景有君王有平民,而夫余国除了国王和贵族之外,剩下的都是奴隶。夫余奴隶们习惯了被领主压榨,面对为非作歹占他们城池的宇文部人,其实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反抗意识,无非是换个人继续压榨他们,反正他们一无所有。
可是被夫余贵族压榨和被宇文部人压榨,感觉是不一样的。夫余贵族至少会给他们这些奴隶一个容身之处一口饭吃,而宇文部人却只会鞭打他们抢走他们的东西,让他们冲锋在前做挡箭牌。
一天又一天,诱人的肉香不断传来,饥饿的肠胃在叫嚣,耳边再听到大景将士们铿锵有力的声音,终于城中出现了第一起奴隶暴动。紧接着第二起,第三起……
三月初,终于有勇敢的奴隶杀了看守他们的宇文部人打开城门逃了出来。秦阙他们二话不说,接应着这群人入了大景这边的营房。
吃饱喝足后的夫余奴隶们大部分跟着部曲们往幽州方向撤去,还有一小部分人留了下来,他们的口音更加纯正,呼唤的声音传得更远。大景让他们吃饱了饭,就冲着那一顿油滋滋的肉饭,他们都愿意为大景卖命!
三月中旬,夫余皇都内浓烟滚滚喊杀声不断。幽州铁骑趁机攻破城门,在夫余奴隶们的帮助下,将宇文部主力一网打尽。
四月上旬,经过半个月的清扫和收尾后,铁骑正式接管了夫余王都。从此,鲜卑最强部族宇文部成为了历史;从此,夫余国成为了过去。
大军班师回朝要月余的时间,五月初五,温€€接到了信鸽传来的消息。秦阙一行已经入辽西郡,再过几日就能回家了。
温€€小心折迭好手里的纸条,脸上难掩笑意。虽然这几个月每隔几天就能收到秦阙的传讯,可是他还是忍不住担忧,生怕秦阙出意外。现在秦阙已经到了自家地盘上,温€€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想了想后,他唤来韩恬:“让部曲们准备一下,我们出发去辽西郡。”
韩恬正处于尴尬的变声期,说话时那个公鸭嗓无比刺耳:“好嘞!”
既然要出门,总要和家里人说一声。温€€收拾好了案桌上的东西,出门去找长福。刚走到院门口,他就见阿兄在回廊下辅导小豆作业。不远处,红玉正在纳鞋底。每说几句话,长福就会抬头看红玉一眼,红玉也会笑着和他对视。
见到这一幕,温€€忍不住笑了。他家阿兄死鸭子嘴硬,明明看上了人家红玉,可是当自己询问他时,他总是不承认。殊不知,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的,会忍不住想和他再一起,去为他做一些事。
清清嗓子后,温€€慢步走了过去:“阿兄,红玉,在忙呢?”
红玉慌忙起身,一张俏脸红成了一片,她嗫喏道:“没,没忙。琼琅你来找长福吗?我,我就不打扰你们两兄弟了。”说完像是身后有人撵她似的,飞一样跑了出去,哪里有平日的爽快和利落?分明像是个被人戳穿了心事的怀春少女。
长福嘿嘿笑了两声:“教小豆术算呢,阿€€是不是想吃点什么?告诉阿兄,阿兄给你做。”
温€€探头看了一眼小豆身前的作业本,一下看到了一个错题。手指轻点纠正了错误后,温€€还伸手扳正了小豆的后腰:“腰背挺直,要不然会驼背的哦。眼睛不要离作业本这么近,不注意将来眼睛会花。”
长福一瞅小豆做的错题,气了个仰倒:“喔哟,前脚刚和他说过,后脚又写错了。看来这孩子不适合读书,以后还是老老实实学个手艺吧?”
温€€瞟了长福一眼,笑道:“我看哪,小豆和阿兄很像。你忘记了吗?你术算也不好,小时候经常气得我不理你。”
长福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阿兄确实脑子笨嘛……对了,有事?”
温€€点了点头:“阿兄,王爷他们回来了,我要去辽西郡接他们。这几日不在家,若是有人找我,你记得给我传个信。”
长福点了点头:“哎,好。”顿了顿后,长福又问:“要不我陪你一道去?”
温€€摇了摇头:“不用,我很快就回来了。倒是阿兄,这几日得好好做准备。”
长福一愣:“做嗲准备?”【做什么准备?】
温€€笑道:“你问问人家红玉,看看她愿不愿意嫁给你。阿兄,郎有情妾有意是一件很好的事,不要憋闷着不说不问。若是红玉点头,等王爷回来之后,我们就给你和红玉办婚宴。”
长福面色顿时红成了一片,语无伦次手忙脚乱:“哎?不,不是……阿€€,啊这……不是……”
温€€转身潇洒摆摆手:“阿兄,我先走啦,你别忘了问红玉,等我们回来告诉我们答案。”直到走出院子,他还能听到自家阿兄磕磕碰碰的喊话声。
幽州从舆图上看,呈现长条形,温€€他们没来之前,幽州西边六郡繁荣,东边的郡比较贫瘠,唯一的一条官道还坑坑洼洼破破烂烂。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如今那条破烂的官道已经变了样。
两丈宽的官道平坦笔直地通向东方,官道两侧则是碧绿的田野,再过一段时间,幽州又将迎来春收时节,今年幽州可耕种的田亩已经达到了八十万顷。前段时间有些干旱,幸好提前开挖的人工水渠发挥了大作用,今年春收之后,幽州就能达成“管粮仓满,农家有余粮”的成就了。
饶是温€€想早一些到辽西郡,可架不住车马慢,他得在沿途官驿住上两夜后才能到达目的地。看眼天色暗了下来,温€€吩咐部曲:“不走夜路,我们在前面的官驿过夜。”
秦阙应当会跟着大部队回来,军队行军速度慢,估计等他到第一村的时候,秦阙他们也会到附近。
趁着部曲们四下忙碌时,温€€缓步走出官驿。官驿旁边的田里种了玉米,这个时节玉米杆高过人头,玉米的清香在暮色中闻起来又香又甜让人身心舒畅。正在温€€站在道边闻香味时,就听东边的官道上传来了哒哒的马蹄声,一道大嗓门破空传来:“前方驿站官差听令,备好马!换马!”
这……好像是崔昊的声音?!
温€€惊讶转头看去,就见暮色中有四五匹骏马飞奔而来,领头的那人风尘仆仆,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不是秦阙又是谁?!
温€€充楞地站在原地,胸腔中涌出了复杂的情绪。有狂喜,有惊讶,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淡淡的委屈。
一路疾驰,有无数人从秦阙身边擦身而过,秦阙却从没给他们一个眼神。可是当官驿旁边那道颀长的身影入眼时,秦阙的目光却不由自主的落在了他身上。
这身影,像琼琅。
随着二人的距离越来越近,秦阙原本冷俊的面容上出现了片刻的惊讶,随即莫大的喜悦冲上了他的脑袋。
是琼琅!
骏马猛地在温€€身前不远处停住了,秦阙翻身下马,快步向着温€€的方向冲了去,一边跑,他还一边张开了双手,温€€亦是以同样的动作迎了上去。
空空的怀抱终于抱住了日思夜想的人,秦阙嗅着温€€鬓发上的香味,不管自己的胡茬扎人,忍不住侧头狠狠亲了温€€几口:“嘿嘿,真是我家琼琅,我还以为眼花了。”
温€€抽了抽鼻子,往秦阙衣衫上擦去了浸出的泪花后,缓声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你不是应该和大部队一起回来吗?”
秦阙再一次抱紧了温€€,眼眶微红声音轻颤:“到了自家地界不会丢,本王等不了了,八百里加急,早些回来见你。”
第79章
小别胜新婚,一不小心温€€放纵过了头。眼见秦阙大咧咧赤着身在自己面前走来走去,温€€抬手捂住了自己的脸,幽幽叹了一口气。
秦阙折返到床边,笑着将水杯递给温€€:“别叹气了,喝点水,不闹你了。不就是心有余力不足吗?多大点事。”
温€€叹的哪里是这个,这会儿他开始后知后觉地害臊:“我刚刚是不是声音太大了?”
秦阙闷声笑了,忍不住俯身亲了温€€几口,低声道:“不大,本王喜欢听。”说着秦阙凑到了温€€耳边,压低声音道:“出门在外时,眼睛一闭上,想的都是你。”
温€€说的哪里是这个,他和秦阙是夫夫,无论私底下闹成什么样都没关系。可是客栈隔音效果不好,也不知道部曲们听了多少。想到这里,温€€拉起了床上的薄毯遮住了自己的脸:“我没脸见人了……”
秦阙差点笑出声来,见温€€缩成了一个委屈的球,他才笑道:“放心吧,崔昊他们又不是没成家,能理解。而且他们这会儿不在驿站,你只管安心。”
温€€从薄毯下面探出头来:“嗯?他们去哪里了?”
秦阙呵呵笑了两声:“凭我对他们的了解,现在要么在偷玉米要么在摸鱼。”
温€€:???
偷玉米,摸鱼?这是什么操作?
秦阙光着膀子走到窗口,推开客房的窗户,面对的便是驿站后方的玉米地。他眯眼看了一阵,然后转头对温€€招招手:“你来看,后面田埂上有火光,一定是他们在烤东西吃。”
温€€扶着腰慢慢走去,果然看见不远处的田埂上有火光,数道人影正围着火光忙碌着。秦阙扬声唤了一句:“烤玉米好吃吗?!”
那几道人影僵了一下,随即崔昊粗犷的嗓音传来:“王爷,可甜了!我一会儿给您送几只上来?”
温€€:……
秦阙笑道:“行!一会儿带两只来,也让王妃尝尝你们的手艺!”
关上窗户后,秦阙解释道:“他们这群人在外人面前还能装一装,到了自家地盘那是彻底放飞。你以为他们平日满脑子想的都是圣贤之道?若不是有军法约束,这群人能把天给捅个窟窿。你平时看到的都是他们好的那一面,他们满脑子馊主意满身都是鬼点子的样子你没见识过。”
崔昊他们半点没有被抓包的尴尬,没一会儿他们就给温€€和秦阙送来了好几根烤得恰到好处的玉米,此外还有一条用芋头叶片包裹好的烤鱼。别说,折腾了一阵,温€€这会儿还真觉得饿了,这些东西送得恰到好处。
祭奠了五脏庙后,二人才有心情开始说正事。这次北上征战收获颇丰,夫余国大片平坦的土地自不必说,投奔幽州的夫余奴隶也有六七万人,此外还有近十万的宇文部俘虏。
夫余国土和夫余人好办,幽州的官员们早已将他们安排得明明白白,可是这近十万的宇文部俘虏如何处置,却让大家犯了难。宇文部已经和鲜卑其他部族决裂,这些人也不能换来牛马,可是若是按照惯例坑杀,看着那些老弱妇孺,将士们确实下不了手。
“十万人不是小数目,无论是杀了,放了还是留下,都有隐患。师伯的意思是,将他们安置在幽州荒僻的地方,让夫余人和乌桓人看着他们。夫余国和乌桓国都因为鲜卑而灭国,对鲜卑人有天然的仇恨,让他们看着鲜卑人,也能免了这群人生出事端。”秦阙伸手给温€€擦擦嘴角的黑灰,征询道,“琼琅你觉得呢?”
温€€思忖一阵后说道:“纵观历史,民族融合是趋势。可能你觉得我心慈手软,我更加偏向于妥善安置这群人。就像师伯说得那样,夫余人和乌桓人对鲜卑人有着骨头里面的仇恨,让他们看管鲜卑人,会滋生出不必要的仇恨。既然都被我们收编了,以后他们都将是我们大景的子民。不过融合需要时间,可能几代人,十几代人后,才能冲淡国仇家恨。”
顿了顿后,温€€补充道:“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意见。具体如何安置,还是要等回到蓟县,和大伙商量之后才能定夺。而且这次的事情还要上报朝廷,说不定朝廷还会有动作。”
秦阙应了一声:“是这个理,毕竟我现在只是个藩王,在幽州境地内能说得上话,但是出了幽州,还是得听朝廷的话。对了,我不在的这几个月,朝廷有什么动向吗?听说冀州那边不太平?”
温€€点点头:“对,安平国和清河国打起来了。”
秦阙一愣:“安平国和清河国都是支持皇姊的世家在把持着,怎么会打起来?”思来想去,秦阙只想到了一个原因:“莫非其中有世家投靠了太子?”
温€€也觉得是这个理:“朝堂争斗此消彼长,只有永恒的利益,哪里有永恒的朋友呢?”大皇子已死,哪怕长公主膝下有子,世家们依然觉得不够稳妥。加上秦€€已经坐上了储君之位,与其浪费时间扶持一个黄口小儿,还不如直接屁股一扭挪到别的阵营之下。
秦阙目光沉沉看向了长安方向,“希望皇姊一切安好。”
*
六月,朝廷的圣旨传到了幽州。原夫余国变成了幽州的辽北郡,以后一切军政要务由幽州管辖,至于鲜卑的俘虏如何安置,也由端王自行决定。
秦阙将圣旨看了几遍后,呵呵笑了两声:“夫余国还是太小了……”
夹在鲜卑和高句丽之间的弹丸之地,哪怕吞了这个国家,朝廷也懒得单独为了它开一个州府。这也不奇怪,幽州都和其他州府比起来都算是苦寒之地,何况是幽州往北的夫余国?一年中有半年都冻得伸不出手,夫余国在此建国几百年,鼎盛时期不过十万户。
从别的州府调百姓来,需要时间需要银钱,将辽北郡从荒地变成沃土需要时间,而辽北东有高句丽西有鲜卑,在这片土地上花时间和金钱不值得。
如果秦阙是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他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随手将圣旨交给了身后的部曲后,秦阙吩咐道:“一会儿将圣旨送到州牧府,交给章州牧。顺便告诉他一声,我和琼琅要出去几天,这几日劳烦他了。”
待送信的部曲下去后,秦阙也准备收拾东西离开部曲大营。当他转身时,就见秦甲皱着眉,秦阙笑道:“怎么?赌输了?”
先前大营中有人猜测,朝廷会在夫余国的领土上开设州府,秦甲便是这一说法的支持者。如今看到他面色迟疑的模样,秦阙好奇地问道:“你押了多少银子?不会把这个月的军饷都押上了吧?”
秦甲回过神后连忙摆手:“不,不是。王爷,属下是在想,咱要不要在夫余国设兵啊?该派谁过去镇守啊?您看,这军政要务都归王爷管了,好歹是那么大的一块地方,咱也得重视一下。”
秦阙摆摆手,高深莫测道:“暂时不派兵。”
秦甲愣了一下:“哎?可是……鲜卑和高句丽都对那片土地虎视眈眈,咱不驻军,万一被他们占了如何是好?”
秦阙呲牙笑了笑,笑容透着几分狡黠:“本王正等着他们驻军,怕的是他们不来。”
秦甲:???
秦阙指了指高悬在木板上的幽州舆图,意有所指道:“你看我们幽州这地形,本王先前总觉得它太过单薄了一些,如今好不容易多了一点,再多一点又有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