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 第66章

所以谢母往年不需要回娘家,况且她还要在家等着自家哥儿上门来,即便宁哥儿经常回来,但初二这天还是不一样的。

至于大嫂张氏,她娘家远在北疆,路途遥远,想回去都不行,每年只能着人送些年礼回去。

谢宁和陆川两人朝谢父谢母拜了年,一家人便在堂屋里聊天。

谢瑾坐在谢宁旁边,看向他说道:“小叔叔,除夕夜你不在,烟花都不好玩了。”

第一次没跟谢宁一起过年,不光是他爹娘,就连谢瑾也很不习惯,特别是放烟花环节。

往年二叔总是喜欢放地老鼠钻他们脚下,小叔叔带着他一边闪躲,一边反击,有意思极了。

今年只有他和二叔两个人,少了小叔叔,放烟花都没那么快乐了。除夕前买的烟花,现在还剩了大部分呢。

谢宁竟能从谢瑾严肃的脸上,看出几分委屈。谢宁有些心虚地瞥开眼,他倒是玩得挺开心的,半点没想起谢瑾来。

谢宁小心赔罪道:“不然€€€€我们今晚再一起玩?”

谢瑾皱着眉,想不到更好的方法来抚平他心中的郁闷,就只能同意了这个提议。

倒是一旁的谢明眼珠子一转,不知想到了什么。

“宁哥儿啊,你前些日子不是给娘送了些牛肉酱吗?阿瑾这小子吃过了一回,便惦记上了,你若是能给他送点牛肉酱,定然能开心起来。”

话音刚落,谢瑾眼睛都亮了,眼巴巴地看着谢宁。

之前陆川得了两盆辣椒,共摘了二十多个,晒干取了籽后,便把辣椒皮磨成粗粉,让厨娘帮忙做成了辣椒牛肉酱。

鉴于现在的人都没怎么吃过辣椒,身体还适应不了太辣的东西,便加了许多牛肉和香菇以及香料,那点辣椒共做了三罐子牛肉酱,给谢母送了一罐子。

厨娘手艺不错,加上陆川的指导,做出来的牛肉酱味道极好。谢家在北疆待了二十多年,早习惯了面条、馒头、窝窝头等面食,吃这些东西配上那辣椒牛肉酱,在这冬日里,简直绝了。

谢瑾自从在谢母这里吃过了一次,就一直惦记着,可惜一罐子太少,被他祖父和二叔吃上两顿就快见底了。谢母心疼,不许任何人再来她这用膳,要留着自己吃。

再去找谢宁要,发现他那里也没有了,只能作罢。

陆川倒是给了他们牛肉酱的方子,甚至还让厨娘回去指导,可惜少了最关键的一味辣椒,做出来的牛肉酱味道也还行,就是感觉缺了点滋味,大失所望。

谢宁自己留了两罐,自从爱上了辣椒的味道,每顿都要上一碟子牛肉酱,加上陆川自己也喜欢,很快就吃完了一罐。

正巧这时谢家着人来问,谢宁只剩下一罐,自然舍不得,就谎称没了。

前几天前两天谢明巡逻经过陆宅,上门来找谢宁,闲聊间谢宁说漏了嘴,让他知晓了自己还有一罐牛肉酱,当时不好讨要,现在倒是有了个机会。

谢宁表情一僵:“这、不好吧?我都开封过了。”

谢明正色道:“无碍,你和阿瑾乃叔侄,他不会计较这么多的。对吧,阿瑾。”说着看向谢瑾,示意他赶紧打配合。

谢瑾平日里虽然比较稳重,但为了心心念念的牛肉酱,也很有眼色地附和道:“我不介意的,小叔叔!”

见谢宁还是一副为难的模样,谢明叹了口气:“想来是阿瑾这小子不配吃这牛肉酱了。”

“行行行,明天让人给你送来!”谢宁终究是没坚持住,被谢明给套路住了。

陆川想阻止却被谢母给拦住:“他们哥儿俩的事,咱们就别掺和了吧。”谢母说话笑眯眯的。

陆川简直要做尔康手了,这牛肉酱,也有他的份啊!不过宁哥儿都同意,他们夫夫一体,也只能跟着同意。

被一家子人算计,也难怪宁哥儿顶不住。

在场人除了陆川和谢宁,都暗自偷笑。能不笑吗,多出来一罐牛肉酱,即便是一家人分着吃,也能吃上两顿。

最后看着谢瑾人小鬼大的模样,陆川没忍住,上手捏了捏谢瑾的脸颊,收点好处,果然如他预料一般,手感好极了。

谢瑾一下瞪向陆川:“小叔父!”

陆川咳了一声,松开了手,瞥开眼不再看谢瑾,当刚才的事没发生过。

谢瑾气急,他一向把自己当大人,像这样被当成小孩子一般对待,随意捏脸摸头什么的,他一向抗拒。

不知道这小叔父哪里来的喜好,总喜欢摸他头,现在还直接捏脸。

不过看在那罐牛肉酱的份上,他就不和小叔父多计较了。

他一向很大度。

看到这一幕,大家都忍不住笑了,平时的谢瑾颇为稳重,难得见他这么……活泼。

陆川赶紧转移话题,不再惹谢瑾,便问道:“大哥去了那么久,可寄了书信回来没有?”

说道这个,谢父谢母就笑不出来了,全家人只有老大孤身在外,他们当父母的也心疼啊。

永宁侯说:“除夕那天,刚好寄了一封信回来。”

谢博到了大同府,停留了一天,找了当地的驿站,送了一封家书和当地的特产回来。

瞧着岳父岳母的脸色不太对,陆川还以为大舅哥出了什么事,便急忙问道:“可是信中说了什么?”

谢宁也有些紧张地看向爹娘,他这两天虽然过得很快乐,偶尔也是会担心一下大哥的。

谢母见两人这副神色,就知道他们是会错意了,连忙解释道:“你们大哥没事,平安得很。”

谢宁疑惑,既然大哥出什么事,为何一提起大哥,爹娘就是一副愁苦样呢。

谢母说:“只是老大一路过去,见着了不少灾民,有不少被冻得手脚青紫,也没几件衣裳可穿,加上又没多少吃的,瘦骨嶙峋,怪可怜的。”

永宁侯接着说:“房子被雪压塌了,又没吃没穿的,光看老大写的信,就觉得他们日子难过。以前觉着北疆苦寒,现在跟灾民一对比,倒显得北疆的百姓还过得下去。”

永宁侯没说的是,这次雪灾冻死了不少人,现在天寒地冻,土地被冻住挖不动,没法下葬,尸体都被堆在义庄。

只希望开春后不要发生瘟疫,不然以老大的本事,也难逃厄运。因为瘟疫是不讲道理的,不会说你身体强壮,就不会被传染上。

这谢博也没办法,只能等开春冻化后再挖深坑掩埋。至于陆川策论上写的处理尸体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火化掉。

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现在的人讲究入土为安,火化那是挫骨扬灰,绝对接受不了,把自己亲人挫骨扬灰,比自己死了还难受。

苏元在大同府提了一下,便遭到了百姓极大的反对,只能作罢。

即便跟陆川说,他也没什么办法,封建礼教和现实的对抗,总是要撞得头破血流,才会有人愿意改变。

陆川皱眉:“大哥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永宁侯说:“现在有朝廷的赈灾粮食,应该不至于饿死,只是现在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取暖。”

朝廷赈灾的银两,大多都买了粮食,只有小部分买了些破旧的棉衣,但却是杯水车薪。

买来的衣服没多少件,灾民却是多不胜数的,只能分给小部分人穿。

永宁侯说:“你岳母打算过两日办一场宴会,找些达官贵人们募捐些不用的旧衣裳,让人给你大哥送去。”

谢母点头:“世人大多上行下效,只要这京中的贵妇人们都捐了衣物,下面小有银钱甚至是寻常百姓,也有可能会跟着捐些衣物。即便不多,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再多就没办法了,即便他们永宁侯府有钱,也有心想要捐些银两,却不能当这个出头的椽子,容易被人记恨。

别人家没想捐钱,结果就你捐了,他们不捐显得他们没有大义,可捐了又肉疼。若是捐得太少,还不如不组织。

捐献府中本就不穿的衣物,对他们来说不疼不痒,还能得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陆川问:“所以大哥他们最需要解决的是保暖?”

永宁侯点头。灾民们能活到现在,光靠棉衣完全支撑不了,况且还有很多人穿着单衣。

树林被大雪覆盖,砍不了柴火,没法取暖。有些人直接把房子的房梁门窗砍下来烧火取暖。

柴火衣物紧缺,这种天气估计还会持续两个多月,这期间他们要怎么活下去,而朝廷的赈灾物资只有粮食和少量的衣物。

谈及这个话题,谢母也没了过年的兴致,不仅是为谢博担心,也为受灾的百姓担心。

陆川想了一下,这个时候还没开始大规模使用煤炭,京中和各地区用的都是木炭,若是能有煤炭,应该能解决取暖问题。

但他也不知道哪里有煤矿,况且从寻矿到采煤的时间太长,灾民们等不了。

据陆川的了解,现在已经有火炕了,在谢宁的游记里有写到,只是应该没有大规模普及,若是现在盘上炕,应该可以大大减少取暖所用的柴火,并且还能更暖和。

于是他便跟永宁侯说了火炕,谢宁一听陆川说起火炕,便想起了他也看过那本游记,只是他并没有把火炕和取暖救灾联系起来。

谢宁点头:“我知道,更北边有个地方,非常冷,用棉被取暖都不行,那里的人发现煮过饭的灶台暖暖的,便想到了把灶台搬到房间里,他们睡在那上面,不用多少柴火,就可以暖和一晚上。”

这样就不会在睡梦中被冻死过去。

永宁侯一拍桌子,笑道:“读书人果然跟我们不一样,同样一本书,宁哥儿看过就忘了,行舟还能联想到灾区,天生就该当官啊!”

谢宁觉得他爹说的在理,他夫君就是厉害!

第67章 毛线

陆川前世有个室友就是东北农村人,冬天取暖习惯了烧炕,他也因此有一些了解。

其实京中的地龙和火炕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地龙一般是富贵人家才会建造的,贫苦百姓也没那个能力烧地龙。

至于更适合百姓用的火炕,那些眼高于顶的读书人和富贵人家,哪里会在乎他们的取暖问题。即便是关心民生的人,也大多是关心粮食问题,哪里知道北方地区有多冷,是真的能冻死人。

这也是为什么已经有火炕了,却没有推广开的原因。寻常百姓不识字,不能出远门,而识字能出远门的商人官员,又不在乎这些,这就是信息的壁垒。

真正需要的人却没有渠道知道。

这也是陆川鼓励谢宁办报纸的原因之一,除了让谢宁能有一份事业之外,他也希望能帮一下这个时代的贫苦百姓。

可以把建造地龙的匠人找来,再根据陆川的描述,以及书上的知识,先建造一个出来,试验一下。

技术问题应该不大,都是有经验的人,应该很快就能建造出来。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取土?

火炕搭建的主要原材料是泥土,其次便是搭建烟囱所需的砖瓦,若是没有砖瓦,还可以用木材和竹筒代替。

若是在其他季节,想挖多少泥都可以,但现在土地被冻住了,挖土的工作难度直线上升。

对此陆川也没什么办法,在现代还可以用机械挖土,现在只能靠人工。

但火炕不能不建,仅凭现在的柴火储存量,在没有煤炭的情况下,估计还会死更多人,而冬季漫长。

永宁侯闻言皱眉,好不容易想了一个办法,没想到实施起来这么困难。

也是朝廷不重视,若是早早把火炕技术普及开来,这次雪灾估计也不会造成那么多人冻死。

不过多说无益,还是先开始做吧。

接着永宁侯也不管是在过年期间,马上着人去找了工匠回来,再让府中的下人烧上热水,准备淋到小花园里化冻土地,先挖点土在府里盘一个火炕,看看效果。

也不管人家工匠要不要走亲戚,不过只要给得够多,估计亲戚都会催着他走。

陆川没想到他这岳父如此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幸好今天除了谢宁陆川,没有客人上门来。

陆川不好意思地看向岳母和谢宁,谢母朝他安抚一笑:“没关系,做出火炕,让受灾百姓早日用上火炕要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