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 第83章

结果就是苏幕唐政席东三人兼四个有点交情的同窗,一共七个人排排站在学舍外面。

现在钟博士还没说对他们的惩罚,暂时只是站在外面,就已经让唐政有些没脸了,他平时虽然跟苏幕他们一起混,但功课也会好好做,被罚的次数特别少。

苏幕被罚多了,早就不在乎那点脸面了,既然都被罚了,已成定局,后面再有什么惩罚他也改变不了,干脆直接抛开,多想无益徒增烦恼。

现在他更在乎的是,《修仙传》的后续。

他趁着钟博士没注意,和唐政换了个位置,凑到席东身旁,小声问道:“那《修仙传》后面怎么没了?唐郢筋脉被毁,再也修炼不了,后面怎么发展?”

席东一开始还以为苏幕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才冒着被钟博士发现的风险,侧身听他讲话,没想到是问这些。

他忍住回话的欲望,因为他也不知道,后面如何发展还得等六天之后才能知道。

席东看了苏幕一眼,淡淡说道:“别说话了,有什么事下课再说。”

苏幕心里一急,本还想说些什么,余光却瞄到了钟博士好像正往他们这个方向看,顿时不敢再说话了。

其实钟博士只是凑巧看向这个方向,比起不学习的学生,他更看重努力且认真学习的人,比如他现在的弟子。

时间在钟博士投入的教学中很快过去,当然,苏幕他们不觉得快,他们只觉得过了好久才终于迎来了下课钟声。

在下课之际,钟博士终于下达了他对这几人的惩罚:抄那篇需要背诵的文章五百遍。

苏幕等人心中想哀嚎,却不敢表露分毫不满,都恭敬地表示认罚。

这惩罚算是比较严重的,钟博士一般是罚抄两三百遍,五百遍是比较少见的。

没有人敢不抄,因为钟博士是真的会告状,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的老师,拿捏学生的法宝就是告家长。

由于国子监里的学生身份特殊,很多学生的身份比夫子还高,很多夫子对这些学生其实是不管的。

但钟博士不一样,他不仅管,还把人管得服服帖帖。

其实有时候告家长也不管用,京中有学识的官员不说多如牛毛,也不算少。很多家长是大官的,大多都看不起区区一个国子监的夫子。钟博士去家访都是不咸不淡地招待一下,溺爱孩子的家长,还会护着孩子,根本不会教育。

对此钟博士也有办法,他当官的时候不受同僚待见,来国子监当夫子后,跟往昔同窗的来往倒是多了不少,其中不乏官员。

这时候钟博士就会给家长写信,让那些好友在官衙里转交,借此把学生在国子监的行为宣扬出去,被告状的家长在同僚面前丢了脸,回去就会教育孩子。

这样一来,大家都怕了钟博士,因人家是真的能让家中长辈惩罚他们,所以他下达的惩罚,没有人想反抗。只要学生乖乖听话,他是不会传到学生家中。

唐政回到座位上,抄文章五百遍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只要不传到他爹耳中就行。

他昨晚做出了试题,陆川还没有给他新的试题,正是无聊之际,便跟着看了几眼报纸,也被《修仙传》的故事给吸引了。

他和苏幕一样,很想知道后续的发展,一到座位上就开始追问席东,苏幕也跟着附和。

对此席东只能举手投降:“我真不知道,我跟你们一样,只看了这么多。”

苏幕反驳:“怎么可能!一本书不可能就这么点内容,而且剧情一看就是刚开始。”

现在大安朝的话本小说,都是整本印刷,他们还没见过什么叫连载。

席东急了:“真就这么多,那卖报的报童说了,这《修仙传》是连载的,一期就这么多内容。”

这下轮到苏幕不解了:“连载?什么是连载?为什么一本书的内容还要分开印刷?”

席东说:“这我哪知道啊!人家卖报的就是这么说。”

“我来说说什么叫连载吧,连载就是这大安周报会定期出新的报纸,新一期会有后续的剧情,跟常规的出版模式不太一样。至于这个期限,现在暂定是每七天出一期。”陆川突然插了一嘴。

说白了,就是吊着读者的胃口,他们要想看《修仙传》后续的内容,每期报纸都会买。

苏幕几人齐刷刷转头看向陆川,就连比较沉默的刘扬,眼睛都亮晶晶地盯着他。

苏幕率先开口:“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好像这报纸就是他出的一样。

陆川腼腆一笑:“区区不才,这办这报纸的东家,正是我夫郎。”

陆川这次没打算让谢宁隐瞒身份,办报社跟写书不一样,写书可以隐居幕后,但办报社必须跟很多人接触,想瞒也瞒不住,很容易就会被查到。不如他自己先说。

“你夫郎?!!”

一个哥儿?!!

不是他们看不起哥儿,只是这报纸的内容实在精彩,不说其他,光是林仁松先生的文章,很难有人能够求来。这世间男子都不一定能办到,他一个哥儿,实在让他们质疑。

面对几人的震惊,陆川解释道:“我夫郎只是东家,稿件之类的自然有下面的人出面约稿。”

唐政神情恍惚:“你家夫郎是招了多厉害的人物?约到的稿件质量这么高。”

陆川微笑:“是荣斋先生。”

席东恍然:“怪不得了,荣斋先生纵横说书行业十几年,人脉广阔。前些日子听说他辞去了说书的活儿,原来是被你夫郎招揽去了。”

苏幕反应过来,抓着陆川的胳膊摇晃:“有这种好东西,你怎么不给我们看,若不是席东拿报纸过来,我们还不知道呢。”

陆川拍开苏幕的手:“我也是昨天才拿到报纸,本来今天是打算给你们的,但席东迟迟没来,便想等他来了再一起给。谁能料到他一来就给你们一人送了一份报纸。”

说着陆川回到自己座位上,从书箱里拿出几份报纸,正是他打算给几人的。

其实陆川准备的报纸并不只是这几份,国子监里都是读书人,这么好的市场他怎么可能放弃。

这报社好歹也是家族产业,陆川觉得自己还是要出一份力。

几人接过陆川给的报纸,虽然席东给了他们一份,但这么精彩的内容他们不嫌多,多余的一份还可以拿给家里人看。

刘扬突然开口:“行舟,既然你夫郎是办这报纸的东家,想必你们也知道《修仙传》的后续吧?”

刘扬一语中的,问到了他们心坎里。

席东:“没错,你们肯定知道后续吧?”

陆川苦笑:“这我还真不知道,作者还没写完后面的剧情。”

这话倒是实话,荣斋先生最近忙得都没空编写《修仙传》了,现在的存稿够连载二三十期,他干脆就先忙报社的事了。

苏幕:“不可能!没写完的稿子,怎么可能出版!”

陆川摆手:“这么优秀新颖的开头,足以预见后面的内容有多精彩,你看了难道不心动?有机会难道不想印刷出来?”

苏幕一时语塞,好吧,他确实挺喜欢的。

第85章 脱销

陆川朝他们四人连番保证,新一期的报纸出了,肯定第一时间给他们看,几人才肯罢休。

陆川也不会比他们更早知道报纸的内容,除了第一期报纸需要陆川把关,全程指导,接下来他会放手让谢宁自己主持。

就目前来看,谢宁做得很好,新闻的选题是他自己决定的,指导他改了几次稿子后,最后的定稿质量上乘,引人深思。

林先生这些年写的时政文章,存货能撑十几期,介时大安周报早已发展起来,以荣斋先生的人脉,肯定能招来更多的读书人供稿。

至于话本小说区,一本《修仙传》足够连载上百期,这么长时间也够报社寻摸新的小说来接档。

所以陆川接下来将不会再插手报社的事情,这毕竟是谢宁的事业,他不好过多干涉。万一他干涉过多产生分歧,容易影响夫夫之间的感情。

他的主场在科举场上,虽然现在生活美满,但三年后他若是没能考上进士,此刻的幸福将会染上瑕疵。

到时候即便他们夫夫感情再好,外界的闲言碎语也会给两人的生活添堵,他有自信不会被外界的声音影响,被人说是吃软饭靠夫郎养着也没关系。

但谢宁不行,他不允许谢宁被人说嘴。

以后谢宁会是一名优秀的报社主编,那么优秀的谢宁,只有一个秀才功名的夫君,难保不会被别人的闲言碎语影响心态,从而影响夫夫关系。

所以陆川现在没有太多精力放在其他事情上,拜了个好老师,他更是要努力学习,才能在三年内赶上同期的学子。

接下来每一期报纸的内容,陆川不会比苏幕他们早知道,都等报纸印刷出来才能知道,陆川只能应承他们,利用他家属的身份,早一天拿到报纸,给他们送去。

苏幕他们也知道,陆川的夫郎只是东家,插手不了太多报纸的事情,因此纠缠了几句就放过他了。

不过€€€€

“你夫郎真不知道《修仙传》的后续内容?”席东小声问道。

陆川脸不红心不跳,故作无奈道:“真不知道。”

就算知道也不能说,这本书可是他们大安周报打开市场的关键。报纸不可能每一期都有劲爆的主题,在新闻内容比较平淡的时候,就靠《修仙传》拉销量了。

这本书的内容可是他们的机密,除了李掌柜审核必须要知道外,哪怕是荣斋先生的家人也不知道。

即便是亲如谢家人,陆川和谢宁也没透露一个字。

倒不是怕他们泄露什么,陆川知道,二舅哥哪怕平时大大咧咧没有心机,做事却很有分寸。

但写连载小说最怕的就是周围人的催更,荣斋先生自己是体会过这种被人催着写稿的感觉的,因此在最开始,知情的几人便约法三章,除了他们四人外,不可再让第五个人知道写小说的人是谁。

因此面对二哥的恳求,谢宁转过身去一言不发,以沉默表示他真不知道。

谢明接着绕到谢宁身前,说:“好宁哥儿,那大安周报是你家铺子生产的,你一定知道《修仙传》的后续,你就告诉二哥吧。”

谢宁一脸为难:“我真不知道,这些都是荣斋先生在对接,稿子也是他收的,就只收到这么多内容,我是真不知道后续。”

谢明不信:“不可能,哪有人只写个开头就来投搞的?”

谢宁转身避开他:“真的,虽然就这么点内容,但故事太过新颖,我们也舍不得放弃,就同意了他每隔几天送一次稿的要求。所以我们报社才会七天才会一期报纸。”

事实当然不是,《修仙传》的存稿至少能连载二三十期,主要是每天一期需要的新闻稿和时政文章太多了,他们没有那么多优秀的撰稿人。

但不妨碍谢宁用这个理由搪塞谢明。

谢明就没把谢宁的话听进去,继续扮可怜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那未过门的未婚夫郎,你竹哥哥,跟你一样爱看这些话本小说,若是知道有这么好看的小说不给他寄过去,你二哥就惨了。”

“二哥还有三个月就要成亲了,你就可怜可怜二哥吧。”

谢明这话倒是没错,他那未婚夫郎叫秦竹,自小跟谢宁交好,谢宁来到京城后,两人书信来往一直没停。除了各自的生活现状,更多的是讨论各类话本小说的内容。

秦竹远居北疆,北疆没有那么多新奇的话本子,大多是靠谢宁寄过去。

谢宁这里有很多难找的话本杂记,不是在京城出版,比较小众的书籍,大多是谢明为了他未婚夫郎搜罗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谢宁自己。

一个是未婚夫郎,一个亲弟弟,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是赶,便一起给他们搜罗了。

想到竹哥哥的性子,谢宁身形一僵,他办报纸的事情还没跟他说,上一次写信是在年前,若是让他从二哥口中得知这事儿,怕是会恼了他。

谢母看够了热闹,才出言打断谢明:“行了,老二,别为难宁哥儿了,他只是个东家,下面的人办的事儿,他也不可能事事都清楚。”

大嫂笑着出来打圆场:“是啊,二叔,竹哥儿若是喜欢,把这报纸寄过去也是可以的,这上面其他故事也不错,我猜想他肯定也会喜欢。”

说到这个,谢母也跟着附和:“没错,比起那本《修仙传》,我更喜欢那两篇短篇的故事,代入感太强了。那孩子太可怜了,那些拐子更是可恶,幸好老二你前些日子把那伙拐子抓住了,否则不知还会有多少孩子遭殃。”

相比于他们年轻人喜欢的《修仙传》,谢母这种有一定岁数的人,对那两篇有关拐子和被拐的故事感触更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