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元看着窗外的鹅毛大雪,片刻后转身对谢博说:“这次真是要多谢谢大人的弟夫送来的火炕方子和羊毛线,否则这次凉州府估计又要冻死一大批人了。”
面对苏元的夸赞,谢博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
他语气平淡道:“苏大人过誉了,火炕早已有了,行舟只是涉猎较广,无意中看到,便给谢某送来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共事,苏元早就知道了谢博是个什么性子,也不计较他的冷淡。
“谢大人这就谦虚了,这火炕法子写在游记上,看过的人这么多,只有令弟夫能想到贫苦百姓,找人研究出来送到灾区。令弟夫以后定会成为一个为百姓干实事的好官,令弟真是好福气啊!”
苏元对陆川的印象很好,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从那篇策论和火炕方子,毛线方子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心中有百姓的人。
何况他家那个傻儿子对他也颇为推崇,苏元还在写家书的时候,特意问了一嘴,得到的反馈果然不错。
听苏元说到自家弟弟有福气,谢博面无表情的脸上,浮现了一丝笑意。
谢宁备受永宁侯府上下宠爱,这句话可不是说说的,谢博平时情绪内敛,可心里对宁哥儿的宠爱不比谢明少。
谢宁在外面受气了,谢明就会暗搓搓给人套麻袋,至今没被找上门来,这一切都因为谢博在背后善后。
闲聊了几句,两人的话题才开始转入正题。
苏元说:“这场春雪虽然没有预料到,但好在这些日子建了不少火炕,从北疆送来的羊毛织了不少毛衣,正好能够派上用场。凉州受灾百姓的生活现在已经步入正轨,待度过这一劫,引导百姓正常耕种,我们应该就能回去了。”
谢博点头,说:“谢某这些日子带人巡视凉州府各个县城,已经把火炕技术教下去了,想必在偏远村庄的百姓,也能度过这个春天。各处有匪患的地方,已带人去剿匪过,介时百姓若是回乡,也不用忧心路上不安全。”
每逢灾害时期,除了一些为富不仁的商户会抬高物价,也有不少生活不下去的人落草为寇,其中有些是因为生活不下去,被逼上山;有些则本身就是地皮无赖,好吃懒做,抓紧机会趁乱作恶获取吃食和权力。
谢博带领手下精锐跟着赈灾队伍来到受灾区,除了保护苏元,更重要的是保证灾区的治安不出乱子,保证苏元的赈灾策略能够执行下去。
两边汇报完进度,苏元算了一下日子,估计能在清明之前回到京城,顿时开心了不少。
苏元笑道:“很快就能结束赈灾,待回到京城,定要见一见谢大人的弟夫,老夫可是闻名已久了。”
谢博的心情也松快不少,这会儿也有兴致搭理他的话。
“回京后谢某请苏大人吃饭,介时让行舟来作陪。”
苏元这次赈灾回去,很大可能是要升官了。陆川是个读书人,以后还是要靠科举入仕,多结交些文官,以后为官也能顺当些。
谢博作为他的大舅哥,为了宁哥儿的以后,自然要为他多想一想。
“啊啾!啊啾!”
陆川突然打了两个喷嚏,揉了揉鼻子。
听到声音,谢宁从书案上抬起头来,看向陆川。
他声音里有些担忧:“夫君这是得风寒了吗?”
这两天又下大雪了,很多没有做准备的人,被这突然的降温打了个措手不及,连报社招的报童都有几个生病了。
生病后一开始还不肯说,还是报社的人看出他们脸色不对,及时把人送到医馆去,才不至于让他们发烧烧成个傻子。
这之后黎星在报社熬了一些预防风寒的汤药,谢宁也跟着喝了两碗。
最近生病的人实在太多,所以听到陆川打喷嚏,谢宁的第一反应就是得风寒了。
陆川摆摆手,瓮声瓮气地说道:“不是,可能是有什么人在诅咒我吧。”
谢宁赶紧说:“呸呸呸!净说些不吉利的话,也有可能是别人在想你呢。”
谢宁一边说着话,一边起身来到陆川身边,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感觉温度正常,才放下心来。
陆川朝他笑了笑,他一向不在意这些,不过既然宁哥儿不喜欢,那他以后就不说。
他温柔地附和道:“应该是有人想我了。会是谁呢?宁哥儿知道吗?”
谢宁愣住:“这我怎么会知道?”
陆川起身凑到他身旁,小声说道:“我猜€€€€应该是宁哥儿想我了。”他中间停顿了一下,直到谢宁的视线转到自己身上,才说出后面的话。
谢宁脸上有些微红,羞恼道:“你在说什么话?我才没有想你。”
陆川点头:“嗯,宁哥儿才没有在想我。不过我觉得你刚刚测体温并不准确,现在天冷,手上的温度比身体更低一些。”
谢宁抬起双手看了看,又探了探自己的额头,好像是有些不准确。
他不解地说:“不都是这么测体温的吗?”
陆川轻笑:“我知道一个更准确的法子。”说着陆川伸手揽住谢宁纤细的腰,微微低头,用额头抵住他的额头。
谢宁这下脸颊更红了,夫君他怎么能在书房这么亲近自己。
两人靠得很近,鼻尖抵着鼻尖,谢宁感受着拍在他脸上的呼吸,气氛有些暧昧,心下一慌,想把人推开。
谢宁刚一动作,便被陆川抓住了手:“宁哥儿不是要看我有没有得风寒吗?额头之间的温度相近,这样更准确些,宁哥儿可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同吗?”
谢宁什么都感受不到,他觉得自己还更热一些。
虽然两人已经洞房过了,但谢宁还是不适应在床榻之外和陆川这么亲密,尤其是在书房这个地方。
在他看来,书房是神圣的,是读书的地方,怎么能抱在一起呢。
陆川很久没见过谢宁害羞的模样了,平时他忙着报社的事,偶尔晚上行夫夫之礼,都是吹了蜡烛,谁也看不见谁。
谢宁结巴道:“没……没有吧……”
谢宁的眼神有些慌乱,生怕陆川在书房做出点什么事儿来。
瞧着这样的谢宁,脸颊通红,嘴唇水润有光泽,眼神闪躲,陆川喉结滑动了一下。
但想到他未完成的课业,谢宁还没写完的新闻稿,陆川猛地闭上眼睛,再睁眼时,欲望被克制在眼底,没让谢宁看出分毫。
他放开谢宁,微笑道:“既然宁哥儿没感受到什么差别,应该没有问题,宁哥儿不用担心。”
接着陆川坐回到椅子上,也不管谢宁如何,径直拿起笔练他的大字。
陆川放开他的一瞬间,谢宁不知为何,心底掠过一抹失落。但他没去深究,看陆川专注于自己的课业,他也回去继续写稿子。
只是刚刚写得很流畅的稿子,这次却不知该如何下笔了。
呆愣了好一会儿后,谢宁觉着自己现在是没办法写下去了,遂起身走到窗台边。
屋内烧了地龙,为了流通空气,窗户开了一条小缝,谢宁既是在透气也是在看外面的风景。
夜色漆黑,走廊的灯笼在寒风中闪烁着,透过那点微弱的火光,能看到大雪纷飞的样子。
谢宁看了一会儿,突然开口:“不知大哥在凉州府那边怎么样了?”他看到这连绵的大雪,就想起了年前的那场大雪,由此想起了谢博。
大哥去凉州府是为了赈灾,这赈灾到一半,又下起了雪,不知顺不顺利。
陆川虽然在练字,但他的心并不静,总是用余光关注谢宁的动静。所以谢宁一开口,他就反应过来了。
陆川安慰道:“大哥在那边有朝廷下拨的粮食,有我们送过去的火炕之法,有从北疆运过去的羊毛可以做成毛衣,不会有什么事儿的。”
受灾的百姓需要活下去,最重要的就是吃饱穿暖,解决了这两样,只要赈灾的主事人不是个傻子,都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事实也确实如此。
谢宁自己也知道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他作为家人,总免不了担心。
不过谢宁很快就抛开了,他相信大哥的能力。
谢宁扯起一抹笑:“不想了,以大哥的能力,完全不用我们担心。有这时间不如想想我的稿子该怎么写吧。”
自从报纸打响名气大卖后,谢宁对做主编充满了自信,每天都斗志昂扬,精神奕奕地去报社报到,报社的人看谢宁都看习惯了。
若是有哪天没去报社,荣斋先生还要遣人来问发生了什么,至于为什么没去,谢宁能说是因为晚睡所以醒得晚吗?
现在已经出了两期报纸了,反响很好,初版的印刷量一开始是五万份,现在已经再版了三次,共计三十万份了。
所以接下来的第三期报纸,他们打算一次性印刷三十万份。
第二期报纸的时事新闻,主题是张俞白提出的,所以由他来写稿子,谢宁当了回甩手掌柜。而第三期报纸,主题是谢宁提出的,稿子自然由他来写。
谢宁吹了会儿风,沉下心来便继续写他的稿子,见此陆川也不打扰他。
两人各做各的事情,互不打扰,书房内弥漫着一种温馨的气氛。
没多久,谢宁就写完了他的稿子,时间还早,不想自己一个人回房,便开始思考下下一期报纸的主题。
谢宁想着想着便想起了刚刚的话题,大哥还在凉州府赈灾。
他可不可以把雪灾当做下一期报纸的主题呢?
第87章 诗会
听了谢宁的话,陆川思考了一会儿,说道:“雪灾这个主题可以写,只是现在我们没有准确的消息来源,一切还得等大哥回来,采访大哥和那些跟去赈灾的人,从多个角度记录。”
现在看报纸的不止是读书人,市井讨生活的百姓占了大多数,七天才三文钱,少吃两个包子的事儿,完全在他们承受范围内。
采用雪灾及灾后重建这个主题,需要从上位者赈灾的角度出发,也需要从小处、从普通受灾的百姓身上出发。
前者可以给那些读书人一点当官后的启发,后者能让广大平民百姓更有代入感,像第一期拐子主题以受害者角度讲述一样。
关于陆川的建议,谢宁觉得很有用,并欣然采纳,准备等大哥顺利归来后,亲自回家采访。
不过,这样的话,他好不容易想出来的下下期报纸主题,就要换了,接下来应该写什么呢?
谢宁有些苦恼,下面的记者编辑还没培养起来,只有一个张俞白学得还不错,提了个勉强过得去的主题,作为上期的新闻主题。
其实谢宁也是摸着桥过河,大家都是第一次,只是他多了个老师,有问题可以随时找陆川指点。
其实陆川倒是有办法,只是他不肯这么轻松地告诉谢宁。
陆川眨了一下眼睛,说:“我这有个难得的新闻,宁哥儿可想要采访吗?”
正在苦恼中的谢宁,听到这话,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一般能被陆川提出的建议,基本都是有价值的,他说新闻难得,一定是不常见的。
“什么新闻?快说与我听听!”
看谢宁巴巴地看着自己,眼睛睁得大大的,瞳孔里仿佛全是自己的倒影,陆川刚才本已压下的欲望,又翻腾了几下。
陆川垂下眼帘,不让谢宁看清他眼中的情绪。
“我和荣斋先生合作写的《修仙传》,可是有稿费的。这个新闻的消息,我若是说了,宁哥儿打算给多少报酬?”
谢宁一愣,这还要给报酬么?
不过仔细想想也确实应该,下面的记者有什么稿子被纳采了,会有奖金。没道理他夫君出了主意,就得分文不收。
上次张俞白的稿子被采纳,被谢宁当场奖励了五两银子,比他在茶馆打杂一个月的工钱还多,他当时高兴坏了。
当时在场的所有记者编辑,又是眼红又是羡慕的,一个个被这奖金刺激得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在报社学习之余,更积极地走街串巷打听八卦,争取下一次他们的稿子也能被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