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秀才和他的侯门小夫郎 第208章

到时候那些世家大族固守着土地,只会慢慢落败。

谢宁张大了嘴巴,下巴都快掉下来了,还能这样吗?

陆川看着谢宁惊讶的模样,轻笑一声,伸手帮他把下巴合上。

“这叫兵不血刃吗?”谢宁喃喃道。

陆川笑着点头:“自然是,不过实现的过程要很久,可能要到我们七老八十才能完成。”

他只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让这个时代的百姓过得更好一些,不管要努力到什么时候。

“如今的女子哥儿没有土地,只能依附男子生存,如果天下多些工厂,她们也能出来谋生,用双手养活自己,不至于永远低男子一头。”陆川补充道。

陆川之前也听谢宁说过一些妇联的事情,她们帮助那些备受磨难的女子哥儿时,一般很少像王二丫一样决绝。

不是每个女子都能有王二丫孤注一掷的勇气。

也是因为妇联并不能给每一个求助者提供一份活计,让她们能够靠自己养活自己。谢母的毛线作坊再大,也不可能容纳太多人。

若是按照陆川的计划,推进工业的发展,就能多出很多工作岗位,天下女子哥儿也能自立起来。

谢宁震惊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陆川,仿佛陆川在他眼里是个盖世英雄。

陆川冲谢宁眨了一下眼睛:“我这个计划,还需要宁哥儿你的帮忙呢。”

谢宁惊讶地指了指自己:“我?”他能帮什么忙?

陆川点头确认:“没错,你的作用非常大,换个说法就是大安报社的作用很大。”

“新农具的推广需要报纸推广,新粮种也需要报纸来推广。”

相当于是朝廷直接面向百姓下达政令的一个渠道。

当初鼓励谢宁开办报社的时候,陆川也没想过能有这样的效果。因为有圣上的撑腰,大安报社一家独大,报纸卖到了各个省份。

陆川把计划书从谢宁手里抽出,给他翻到后面,示意谢宁看这一页。

“大安报社背靠圣上,如今在京城已经发展到极致,销量也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变化。大安报社如果要继续发展,可以到地方上开办地方报社。”

“地方报社附属京城的总社,总社可以往地方报社派遣记者,地方报社也可以派遣记者到京城来学习,加深京城和地方的联系。”

“到时候地方上有什么对百姓不利的事情发生,而地方官员又置之不理,地方报社就可以上报给京城总社,相当于是替天子监察地方。”

报社和朝廷的监察组织有很大的不同,报社只是一个民间组织,能够降低当地官员的警惕性,搜集当地官员的罪证也更容易。

“替天子监察地方官员?”谢宁表情一片空白。

他怎么不知道报社还能有这个功效?

陆川含笑点头:“是的。”

“这怎么可能呢?圣上哪里会需要报社来监察。”谢宁很不自信,实在是陆川描述得太不可思议了。

“怎么不可能,监察百官的御史也是官员,也会陷入党争,如果此时有一方不在朝廷内的势力,可以为圣上效力,圣上只会高兴。”

不在朝廷内的势力,就意味着一心为圣上做事,他反而会更信任。

陆川前世看到的一些关于贪污腐败、行业黑幕的新闻,大多都是新闻记者不畏危险,深入其中,揭露出来的。

报纸新闻的能耐,绝不仅仅是给百姓提供娱乐。

陆川的计划是一环扣一环的,高产粮种、新农具、报社、还有圣上的支持,缺一不可。

新粮种和新农具的出现,可以保证百姓不被饿死,地方报社的监察,可以保证让当地士族官员执行朝廷的政令,减少百姓被压迫的几率。

解决温饱问题后,百姓们就可以从土地里抽身出来,进入到工业发展中。

世家大族的土地没人种植,他们对朝廷的掣肘不攻自破,到时候就是朝廷收回土地的时机了。

谢宁担忧道:“陛下会同意这份计划吗?”

里面的计划牵涉太广,不仅是要挖世家大族的根基,也是对皇室的一个挑战。

陆川一脸轻松:“我只负责做计划,这个计划要不要实施,自有陛下定夺。我只做自己能做的,其他的不归我管。”

谢宁说:“要是陛下不同意,你辛苦做出的这份计划,岂不就浪费了吗?”

陆川扬眉:“我得承认,自己没那么大的能耐,我只是一个臣子,只做自己能做到的。”他就不是一个容易内耗的人。

圣上能同意最好,若是不能同意,他也不是不能用其他方法去改变,只是能做的更少罢了。

他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正式进入官场,也是想为那些穷苦百姓尽一份力。

谢宁放下计划书,往陆川靠近,坐进他怀里,双手搂住他的脖子。

谢宁亲了陆川的脸颊:“够洒脱!”他喜欢。

做了自己想做的,不强求结果。

谢宁心情喜滋滋的,他回想自己一路走来,一开始在陆川的鼓励下创办了报社,本来只是打发时间的,没想到他还能有替圣上办事的可能。

之前圣上下达命令,报社根据圣上意思写的文章,在谢宁看来是合作关系,并不算是如男子一般,真正替圣上办事。

如今陆川说了报社的另一个可能,初听是有些怔愣,但反应过来后,谢宁心里就燃起了熊熊斗志。

他一个哥儿,虽然不能为官,但也能为圣上办事,为百姓办事。

陆川揽住谢宁的腰肢,笑道:“宁哥儿是不是亲错地方了?”

说完给他演示了一遍什么叫正确的位置,谢宁脸颊脖子瞬间通红,但还是没放开搂着陆川脖子的手。

谢宁放任自己沉浸在这个亲吻中,两人气息互相交缠,四肢交缠,像是要融为一体。

就如同他们的事业,他们对大安的理想一样,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第216章 麻烦

作为被圣上看重的臣子,陆川虽然只是六品小官,但还是有单独面圣的机会的。

文华殿旁边的暖阁里,地龙烧得正旺,陆川穿着单薄的青色官服,一点儿也不觉得冷。

陆川坐在下首,王大总管让人送来茶水点心,圣上在专心看着陆川写的计划书。

对待自己看重的臣子,圣上一向优待,不仅给陆川赐座,还让王大总管好好伺候着。

陆川没有提前给钟阁老和贺尚书看这份计划书,而是直接找到圣上。这份计划书牵涉太广,在不知道能不能实行的情况下,不好让太多人知道是他写的。

陆川没有什么拘谨的感觉,给赐座他就大大方方地坐下,有吃的就吃。

还别说,宫里的点心就是不一样,不愧是御厨,比他在外面买的好吃。

吃完了点心,陆川不好在圣上面前东张西望,便只能低头数脚下的地板,观察椅子扶手的纹路,研究官服上的刺绣。

不知过了多久,圣上终于抬起头来,他神色复杂地看向陆川,眼里有着明显的震撼。

他从未想过,还能用这样的方式去达成土地改革,这计划太超出他的认知范围了。

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接受过正统教育的圣上,即便商人也是大安的子民,他也习惯性地看低商人。

如今陆川的这份计划,几乎要颠覆士农工商的地位,给他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但在震撼之余,他又隐约觉得这份计划是有可能实现的。

陆川脑子里拥有前世几千年的历史知识,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接受的各方面信息不少,自然比这个时代的人看得更远。

圣上盯着陆川看了半晌,也没想明白他的脑子是怎么长的,能想到这么€€€€反正他想破脑子也想不出的策略。

陆川感觉到圣上的视线,仍然镇定地低头数地板。

圣上突然开口:“王勤,你先出去。”

王大总管先是一愣,然后恭敬地带领暖阁里伺候的几个小太监出门,然后把人赶得远远的,自己在暖阁外找了个不远不近的位置,确保自己听不见里面的谈话声又能替圣上看守。

以往圣上和大臣们谈话,就算是机密的事情,圣上也会留王大总管在旁边伺候,没有什么是他不能听的。

王大总管看着暖阁的门,眼神幽深,心里琢磨到底是怎样的大事情。

大门关上,暖阁里只有圣上和陆川两个人。

圣上盯着陆川说道;“陆卿可知,你给朕呈上的折子,一旦开始实施,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吗?”

陆川站起身来,给圣上行了一个礼:“回陛下,臣知道。”

圣上突然轻笑一声,屋里凝重的气氛焕然一空。

“你可知,若是朕不采纳你的这个计策,你又会有怎样的后果吗?”

陆川微微一笑:“臣不知,不过臣恳请陛下看在臣寻得高产粮种的份上,护臣一程。”

陆川完全是有恃无恐,即便圣上没有魄力改革,他也不会让那些世家大族攻讦自己,否则方才就不会让王大总管出去了。

而且不管是他立下的功劳,还是背后是永宁侯府,都不会让他出事。

陆川方方面面都考虑过,确认不会牵连到自己,才会把这份计划书上呈给圣上。

圣上大笑:“好!爱卿都有如此魄力,朕又岂能落后!”言下之意就是同意了。

圣上心中升起豪情万丈,若是一直循规蹈矩下去,他是有可能被史书誉为一代明君。

但现在区区一个明君称号已经不能满足他了。

看过陆川的计划书,他不甘心再这样继续下去。

若是能完成土地改革,大力发展工业,让百姓生活富足,他未必不能像汉武帝唐太宗一般,成为被史书称赞的千古一帝。

圣上一直掩藏在内心深处的野心,被陆川的这份计划书燃烧起来。

既有贤臣,他又如何能忍住不做一个明君,给后世留一个君臣相得的美传。

圣上心中如何激荡,陆川一概不知,他只知道自己的计划书得到了大安的最高领导人同意,他可以一展抱负了。

陆川离开后,圣上让王大总管秘密宣了几位大臣到暖阁里,具体聊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只知道那天直到宫门落锁,都没有人出来,被圣上留在偏殿过夜了。

陆川出宫时,天上又下起了大雪,他披着大氅,手里撑着小太监给他的油纸伞一步一步走向宫门。

此时已临近放衙时间,陆川索性就没有再回户部,直接到报社去接谢宁回家。

最近报社又准备招一批实习记者,有不少人来报名,只要是识字的,报社全都收下。

谢宁让人在报社划了个院子出来,专门用来培训筛选这一批实习记者。

实习记者们需要通过三次考核,才能真正留下来,如今还在初期学习阶段,不少老记者都被谢宁要求去授课。

事情实在太多,导致谢宁在报社逗留的时间也就更长了。经常是和陆川前后脚到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