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 第85章

李笃笑笑:“我在线上下过单了,待会儿我和杨姐直接去拿就好了。刘姨她们的也买好了。”*

方规:“……逗刘姨很开心?”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李笃理所当然地说,“她们霸占你那么多天了,不少一时半会儿。”

方规舔了舔虎牙,话到嘴边又懒得浪费口舌,目光投向驾驶座后面的磨砂玻璃。

不知道一路的闹剧让司机杨姐听到多少,记住多少。

李笃说杨姐是雇主的专职司机之一,沈晓睿专门借调来的。

不知为何,方规从年逾不惑的杨姐身上感受到了成兴年轻时的伶俐劲。不是说杨姐的目光有多灵动,而是那种不动声色的敏锐和周到。

临时安排的出差任务,长途跋涉过来整个人干净清爽,跟李笃没说几句话,对另外三个人的态度也很友好,不过分谄媚,不多加审视,好像只是完成寻常的工作。

可是方规清楚,大老板身边的人即便是司机,也不会是泛泛之辈,杨姐会不会观察李博士的一举一动,记录下她的一言一行然后上报给大老板?

或者,上报给沈晓睿?

李笃脑子里就没有维护社交关系这根弦,更没有打造形象树立品牌的概念。

李博士从小到大向来秉持一力降十会,好像只要达成别人穷极一生无法完成的成就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理论上来说,大刀阔斧的行事风格的确能节省时间、精力,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然而现实并不完全按照客观规律运转。

大象可以不在乎蚂蚁,大象也可以随随便便踩死一个人。

可是人作为社会性生物,能够联合看似微弱的力量,组织一张大网,套死任何一个看似无所不能的存在。有时甚至不用一张网,只需耐心潜伏找到其弱点,一击毙命。

李博士对自己这身贱骨头几斤几两重没一点数,还以为别人跟她半斤八两。

方规不想让李博士冒不必要的险,叮嘱道:“外人面前,注意点。”

李笃也看向驾驶座,忽然忧愁起来:“雇主下个月就回国了。”

方规:“所以呢?”

“会让我完成好多工作。”李笃先曲起拇指,“关键期内得有一定成果转化落地,落地前要找到应用场景,我现在还不能百分百确定雇主打算,是独立追加投资还是找合作方。雇主独立追加投资应该不成问题,难点在于时间周期。如果想要抓住窗口期,最好还是找合作方,大概率会和政府合作。找合作方这部分可以推给沈总,但找到合作方,核心的研发与合作方向得我来把控。”

曲起食指,“雇主接洽合作方的同时,我依照原进度优化技术稳定性,扩大测试规模,测试和分析的工作量庞大,这部分需要分配给团队。雇主特别重视团队协作,团队完美配合之前得先磨合,要让她看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团队作用。团队建设我还不能推给沈总或者Alice,哪怕我把项目中心创始人和联合所有人的头衔分出去,她们也做不来。涉及技术分工,这帮只会动嘴皮子搞权术的指定抓瞎。”

接着是中指,“这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树立L&L的品牌形象,意味着我需要在上述两项……三项每天占去我80%精力和时间的工作外,围绕L&L的愿景拟定下一步研究方向。期间参加几场必要的行业研讨会,这些沈总和Alice……甚至我下面的高级研究员都没办法代替我去。因为关键理论在这里……”

李博士点了点额角,正要弯下无名指,方规没好气地拍了下她手背。

“知道了知道了,你老板没你不行。你就是你老板的心肝宝贝,你的利用价值别人没法取代。在榨干你的利用价值前,你老板不会对你做什么,还把你当宝贝一样哄着供着。”

“我还算不上雇主的心肝宝贝,我也不要做别人的心肝宝贝。”李笃瞄了眼方规,她家陛下冷眉冷眼,无动于衷,李笃放平刚刚翘起的脚尖,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圆圆不用管那些乱七八糟的,你先在车上看看我优化的路线和日程。我和杨姐去取东西。”

司机只有一个杨姐,必不可能让杨姐二十四小时不间断驾驶。三十六个目的地,有些是在同一城市或地区,有些则要跨越数百公里。短途还好,长途路上就得规划休息和补给了。

方规大眼一扫,纸上密密麻麻塞满了图表、数字、文字,密集得人神共愤。

李博士最擅长螺蛳壳里做道场。

“不看。”方规把纸对折,装回李博士口袋,“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你说。”

李笃自行揣摩圣心,会了意:“说了以后,圆圆陛下选择做,不做?”

“要你管。”方规看不惯李博士这股有意无意挤兑人的欠揍模样,整整衣服下车,“我跟你们一起搬吧。”

方规本意是不想自己当大爷——她从小就没当大爷的觉悟,而且三个人总是比两个人效率高一点。

但当她一马当先抱起一只单独放在一旁的盒子,听到手腕咔吧咔吧两声脆响,方规深刻意识到她应该在车里,而不是出来暴露自己的弱点。

方规面无表情地抱着死沉死沉的盒子走向后备箱。

虽然只有四步,但每一步都在考验她的脊椎肩颈耐受程度。

站在后备箱前面,她抽空斜了眼李博士。

李笃在跟跑腿结算。

很好,该李博士发挥察言观色技能的时候她又不在了。

方规使出吃奶的力气往上抬。

地球引力使出吃奶的力气往下拉。

那玩意儿脱手时方规自己没反应过来,还是杨姐眼明手快拉了她一把,避免那盒子砸在她脚上。

重物坠地的声响李博士倒是听到了,大惊失色。

方规用酸痛的左手托着快要断掉的右手,问:“这是什么?”

“五公斤、十公斤的哑铃套装,两只装。附送握力计。”李笃幽幽道,“总重三十一公斤。”

方规简直要跳起来:“长途旅行你搞哑铃干嘛?!”

李笃低垂的目光从她左手转到右手,抬头见杨姐绕到另一只推车后准备卸货,凑到方规耳边,小声说:“圆圆考虑一下加强手部锻炼嘛……”

尾音拖得不是一般的长,再看那一副生怕别人听到的鬼祟,方规指尖余痛未消地痉挛了下,恨恨地握手成拳,梆梆两拳捶上去。

“……不锻炼满足不了你了是吗?”

第83章

手部力量锻炼的日程甫一提及惨遭否决,这压根就不是正经人该动的脑筋。

接受了批评教育的李博士臊眉耷眼,“滑跪”比口头声明“绝无此意”还快了几秒——东西全搬车上二话不说开始拆包装,拆了半天冒出一句“啊?我没有那么想”,全程没敢看她眼睛——所以李博士脑子里是不是在想什么有的没的,方规不得而知。

方规自己也在想有的没的。

“方爱军蹚了所有企业自取灭亡的大雷小雷明雷暗雷,转型不考虑产业布局,扩张不抓根基不从主业延展,集**系复杂管理混乱,内部腐败,任人唯亲,不重视核心产品质量,一丢市场只知道在销售上下功夫……哦,少不了怪方爱军自己偏听偏信,狂妄自大。但是,诱因呢?”

方规滑动平板上一组旧照片,自言自语。

“还搞什么广撒网,鱼也没见捞几条……就几只咪咪小的小虾米。”

蹲后面拆了半天包装盒的李笃闻着声音便跟收到特赦令似的凑上来。

屏幕同时打开六张照片,占据中心位置的照片显然有些年份,粗糙画质压不住暴发户气质,鎏金的「挺军轴承厂」赫然在目。

“挺军轴承的厂长是……米大宝吧。”

方规不由侧目:“米厂长有什么特别的么?”居然能在李博士的脑子里占据一席之地?

李笃说:“米厂长开厂第二年专门回方镇送了5879块分红,方爱军有段时间把这事儿挂嘴边,见谁都提上一嘴。好多人把米厂长当笑话编排。”

大老远坐火车送六千块不到的分红,给米厂长报销的回程路费都远超六千块了。

挺军轴承在云贵川三省结合区的一座县城,离古城九百多公里,是爱军集团距离古城最近的一处“遗迹”,它便理所当然成为巡回第一站。

“5879?还有零有整的。”

方规隐约记起了一笔四位数字的进账,作为资产表上为数不多且这么短位的正向流入,多少还有点显眼的。

但是这笔分红在当年有那么广为人知吗?为什么她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米大宝亲自送分红那年,圆圆才十岁,不记得很正常。”李笃回忆了下时间,“后面米厂长没有再亲自来送了。5879块的分红让方爱军到处宣扬,任谁听都以为他在嘲笑米厂长。方爱军要是真想感谢米大宝,应该强调米厂长给爱军机械节省了上亿成本,而不是赚了五千多块钱。方爱军个糟老头子,坏得很。既蠢又坏!”

方规:“……”

虽说她亲手扬了方爱军的骨灰,但听李博士这口气,她也想再扬一遍。

方规问:“你认识米厂长吗?这么为他打抱不平。”

李笃说:“算认识,找米厂长借过材料,给你做不倒翁用的。”

李博士给她做过的玩具多了去了,不倒翁做过吗?

方规想了半天没想起来,若无其事地换了个问题:“那你知道为什么轴承厂要建在这里吗?”

爱军集团所在的方镇离最近的海岸线三百多公里,照挺军轴承的坐标,也算东部沿海。隔数千公里在一座不起眼的县城设厂并不划算,前后一百公里的两个县城都有煤矿、铁矿,有成熟的金属加工产业,而且交通便利。反观「挺军轴承」所在的忽县,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坐火车都得去隔壁县城,前年才摘了贫困县的帽子。

怎么看都是舍近求远的一笔投资。

李笃想了十几秒,没想到,摇头,“不知道。”

方规说:“我知道,跟你老乡有点关系。”

李笃一怔:“我老乡?谁?”

“成兴啊。”方规拿笔头戳着李博士快要顶到面前的锁骨。李博士外出常年衬衫,可能刚才收拾东西幅度大了,领口两个扣子松开了她自己不知道,离近了杀伤力超绝。

“我跟成兴算哪门子老乡。”李笃仿若未觉,着急划清界限似的向前探身。

方规蜻蜓点水撩了一眼深处,立即移开,“李小兰,苏为民,你也是,你们从南方来的那一批都是成家军。”

李博士对此一无所知。

方规便给她介绍爱军机械的派系:

“爱军机械在方家村起家,因历史遗留问题,刚建厂就有一帮本地元老,有当了地方一把手把方家村升级为方镇的村支书,也有现在回乡省亲后面从市里到省里缀一帮的大人物——这帮元老自诩‘方家军’,不是方爱军的‘方’,而是方家村的‘方’。”

方爱军拓市场三五不时外出,揽业务的同时也带回不少“青年才俊”。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虽说大都是泥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农民工,也不乏沧海遗珠,这些外地来的去过大城市、见过大世面、无形中长了大见识,比方家军思路更开阔,做事更有冲劲儿,又被方家军称为“外来帮”。

“方家军心蛮齐的,升官发财死老头。外来帮不一样,有成兴这种特别会钻营特别会拉帮结派的,也有米大宝这种一心沉迷做事,反而被排挤出核心圈的。”

外来帮一个典型是成兴。

成兴敢想敢干会来事,获取方爱军的信任,给方爱军出了不少主意。某种程度上,以他为首的“外来帮成家军”促使爱军机械升级转型为集团公司,规模扩大了数十上百倍。

另一个典型是挺军轴承的米大宝。

米大宝是外来帮的遗珠之一,大钢厂的老技术专家,闷头搞了几十年技术,第一次抬头却是被一脚踹出钢厂。

是方爱军到处求才求来的,推荐人介绍米大宝了不得,大钢厂的无冕之王,只是为人木讷,不善钻营,多年来名不见经传,临退休碰上改制,被扫地出门。

米大宝到爱军机械时差一年退休,方爱军薅着这位老技术专家搞了四年轴承,最后米大宝直呼干不动了,要去女儿家带外孙。

“方爱军再三挽留,都直说让米大宝领一个总工程师的头衔了,成兴这时跳出来帮米大宝坚定去的决心。要说你们成家军哦,一个德行,眼里容不下别人。”

方规介绍完爱军机械的两派三系,把成家军的帽子牢牢扣在李博士头上,不容她辩解,接着说:“成兴说米工祖籍国酒之乡,正好让米工疏通当地门路,他认识几个领导,对国酒收藏很感兴趣。他还告诉方爱军,向上交际,讲究的不再是金银财宝这些俗物,而是一种雅趣。当一条鱼可以有两种以上的吃法后,方爱军很乐意做顺水人情。”

说方爱军大方也好,说他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也行,既然挽留不住米大宝,而米大宝的理由又是回家带外孙,可是带外孙女不耽误你干活,方爱军干脆把轴承加工线拎出来,米大宝去哪儿轴承厂去哪儿,美其名曰轴承厂就是送给孩子的生辰礼,这倒深深切中了米大宝的虚荣心。

方爱军跟米大宝说他平生只信一个理:种善因得善果。

米大宝没辜负方爱军。

挺军轴承设置在远乡僻壤,固然增加了成本,带来的隐形收益却很可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