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灵想到这里倒是放心了不少,剩下的就是同情李信在外面奔波大半年,眼看还要在那边不知道停留多久,也是不容易。
不过再想一想,嬴政这明显是要抬举李信,给他功勋。
齐国现在真是谁上谁都行,哦,前提是秦国水平稍微好一些的将领都能去。
等齐国彻底投降,李信身上也有灭两国的功勋,以后再没有国战,他就算不能跟王翦这样的人平起平坐也只不过是差在资历上罢了。
还灵想明白了开始盘算着要不要给他的好朋友送点东西过去。
武器就算了,衣食倒是可以盘算一下。
还灵虽然想明白了,但朝上能想明白这些的很少,大家都纷纷对视一眼,小声互相探讨。
因为声音不大,嬴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治粟内史有些坐不住,站出来小心说道:“王上,如今天下只余齐国,齐王胸无大志,能否不急于一时?”
嬴政看着治粟内史说道:“爱卿心中忧虑,寡人知晓,此事寡人自有分寸。”
治粟内史有些着急:“王上,如今粮种尚未传布完成,粮食收成与以往无异,今年天时也算不得好,国库只怕没那么充盈。”
就算是秦国也扛不住短期内连续攻打两个国家啊。
虽然看起来秦国自从拿韩国开刀之后就一直在维持高强度战事,但真正的国战其实是有间隔的,一年打底两年不多,为的就是能够让粮草更加充盈一些。
现在国库倒也不算很空,可也不能真的把国库所有的钱财粮食都算上啊,其他需要花钱的地方怎么办?
扶苏和还灵抬头对视一眼,治粟内史这一下把他们也给牵扯了进去。
还灵还好,毕竟刚开始接手,而且三川郡那边将闾的工作开展得还不错,至少有一整个县愿意用新粮种。
还有北地郡,郡守带头种黄豆,九柘还在研究更加抗寒的品种,好歹也有交代。
扶苏当时推广得显然不是特别顺利,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他没在基层工作过,当然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事情。
遇到问题了就找幕僚开会,然后在从中选取最合适的方案。
这本来也是上位者应该掌握的能力,王不需要事事知晓,他只需要了解大概,然后能够分析出哪个方案最好就够了。
扶苏虽然有些不自在但也没说什么,还灵更是无所谓,就算治粟内史把他牵扯进来也不能说他有错处。
就在兄弟两个准备安静围观的时候,嬴政突然开口说道:“还灵,既然治粟内史说到粮种,那你便说说吧。”
还灵:???
说什么?这让他说什么?
还灵迟疑着站出来抬头看向他爹,希望他爹给他一点提示,然而嬴政只是高深莫测的坐在上首,别说提示了,甚至看不出他到底是喜是怒。
这时候他才发现,嬴政私底下对待他们这些儿女的时候还是十分温情地。
开心就是开心,不开心就是不开心,压根就没端着架子让孩子们猜猜猜。
还灵猜不透嬴政的想法,干脆就把自己最近的工作推进情况全部报告一遍。
将闾那边需要明年看成果,北地郡也要到明年,倒是蔬菜时间短,但也能看成效。
还灵本来还想说如果真的粮草紧缺,他也不是没有办法。
大不了给他划一块地,他专门压榨九柘的徒弟们种粮食。
如果担心土地肥力不行,那就大豆小麦轮播,然后他再想想办法搞一些有机肥,怎么也能供应得上。
不过这种话还是不能当着这么多人说,要不然他没办法解释怎么能供应上这么多粮食。
还灵交代的事情听上去似乎工作不多,但事情都比较细碎。
他要不说,就算是治粟内史都不知道一个粮种传布还有这么多讲究。
这也是所有朝臣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公子还灵的工作能力。
怎么说呢,就很接地气。
不得不说,能将这样琐碎的事情整理的井井有条并且还能多管齐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本事。
李斯尤其看了还灵一眼,他心里的天平也有些倾斜了。
此时的李斯还没有那么膨胀的野心,对于太子人选自然考量也不同,他希望能有一个继承秦王志向的君主。
而还灵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他是狐妖,寿命一定会很漫长。
至于其他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这么多年下来李斯也看得出来,五公子虽然有一半妖族血统,但所思所想更接近人类,他也更亲近人类,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公子扶苏……不是不好,主要是他太过亲近儒生。
公子还灵身边也有儒生,但他对那些儒生的态度就是有能力就用,面对那些儒生的游说也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不会轻信。
在这方面,公子扶苏反而显得稚嫩几分。
李斯作为法家,当然希望法家一家独大,但他也看得出来,秦王就算以法治国也不会允许法家独大,等到一统天下之后,嬴政会想办法平衡。
在这个时候,还灵提出哪个学说有用用哪个,甚至细化到了学说哪一方面有用用哪个,对于嬴政而言之前的困难迎刃而解,会更青睐公子还灵倒也不意外。
等还灵汇报完之后,嬴政满意点头,虽然不声不响,但的确做了很多事情,进度比他预估的还要好一些。
不仅如此,将闾也算是历练了出来。
如今的世道不讲究兄友弟恭,可作为父亲,自然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和平相处。
还灵说完之后老老实实归队。
治粟内史倒是镇定,听完之后便说道:“公子还灵的确成果斐然,即便是如此粮草也要明年才有一些上升,王上不如让大军先回朝吧。”
治粟内史身为全国财政总管自然是有底气的,更何况他说得有道理,秦王一意孤行,那么秦国只怕要乐极生悲。
嬴政没有回答,只是懒散地将手搭在凭几上,又说道:“还灵,你来说该不该召回?”
还灵:……
他爹这是要干嘛啊?把他喊过来就是让他在大朝会上表演的吗?
不管心中再怎么疑惑,还灵还是老老实实站出来说道:“回父王,召回可,不召回亦可。”
就算不召回来,齐王建早晚也是要投降的啦。
可能只需要秦国这边放出一点风声就行。
治粟内史转头问道:“五公子难道还能变出粮草?”
还灵看了他一眼轻声说道:“父王让李将军转道北上并不是要去攻打齐国,而是为了给齐王带去压力,以齐王性情,陈兵边境已经足够,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只是屯兵需要的粮草要少许多,若是内史还担心,那边让士兵停留当地生产建设。”
治粟内史略微一愣:“什么……生产建设?”
第289章
还灵没说话, 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嬴政。
嬴政微微扬了扬下巴:“说。”
还灵便开口说道:“士兵在无战事之时聚集在一起十分难以管束,不如让他们在当地垦荒种地,自给自足, 甚至以后卫兵交换驻守的时候都可以在当地种地生产维持军队运转,农忙时种地, 农闲时训练。”
还灵说着说着忍不住思考,这个好像是……府兵制的雏形啊。
而府兵制盛行的朝代则是唐朝, 虽然唐朝成也府兵制, 败也府兵制, 但世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军队体系,一旦时间长了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
当时的政权能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为国家续命,不能解决, 那就改朝换代。
还灵也不敢说真的能让大秦万世一系, 所以只要能够符合当下, 不会引起动荡的制度都可以使用。
治粟内史和卫尉听后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别说他们,就连其他大臣也在思索。
这个方法似乎真的可行, 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怎么才能平稳调配这些细节才是最重要的。
治粟内史抬头看向嬴政, 嬴政直接说道:“此事需从长计议, 还灵且去写份条陈呈上。”
还灵深吸口气, 开始有些后悔嘴快,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儿干吗?
倒不是他不愿意写, 主要是真要写, 他恐怕要挤压睡眠时间来写才行。
他手里的事情都很琐碎,更不要提最近他还给自己上了难度——开始培育更优质的蔬菜,并且计划中下一步就是水果。
在这种情况下让他写府兵制的条陈真的很难为人, 最主要的是这还不是写完了就算的,这么大的事情到时候肯定要商议许久,也就是说他以后只怕要成为朝会常客,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每天猫在自己的值房处理公务就行。
当然,不管心里怎么想,还灵还是老老实实躬身行礼应道:“是。”
还灵退回原来的位置,治粟内史也没有再继续要求撤兵,反正秦王已经铁了心地要让李信带兵北上,他能做的都做了,秦王也不是完全没有考量,这就行了。
接下来的时间自然就是对李信还有士兵的封赏。
嬴政很清楚将士们出征许久,原本好不容易打完以为可以回家结果还要北上,此时此刻士气肯定十分低沉。
所以他直接没有按照以往的程序走,先将封赏定下,也是提振士气。
李信经此一役连升两级,别看似乎级别不高,但要知道虽然大家嘴里都喊着李将军,实际上应该是李校尉。
此役之后他才能真正被称为李将军。
至于其他士兵的封赏自然不需要拿到大朝会上来讨论。
还灵一边为李信高兴一边松了口气,这大朝会终于要结束了,他得赶紧回去写条陈。
可惜他高兴得好像有些太早,就在此时嬴政忽然开口说道:“公子还灵,此次俘虏熊负刍为大功劳,此前更是连续俘虏赵迁、燕喜、魏假,功勋卓越,寡人有意封公子还灵为南阳君,且议来。”
还灵本来都已经有些昏昏欲睡,这句话仿佛炸弹一样在耳边炸了一下,顿时被惊醒。
什么情况?怎么就突然封君了?那他到时候是不是还要去封地?哦,不对,秦国好像是封君不列土吧?
还灵人都懵了,看了看身边的扶苏,发现扶苏的表情似乎有些意外又不意外的模样。
真正意外的不仅是还灵,在场的所有朝臣都很意外。
要知道今天可是大朝会,像是封爵这种除了大功于国的,像是宗室封爵很少会拿到大朝会上来讨论。
不过真要细究起来,很难说还灵这算是常规宗室封赏还是大功封赏。
李斯看都没看其他人,立刻上前一步说道:“谨遵王命。”
其他人:???
王上让我们商议,还没开始商议你就同意了?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刚刚还跟还灵“对峙”的治粟内史也上前一步说道:“谨遵王命。”
卫尉继续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