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聆推测马知明出版的小说都是乐琪代笔。】
【小陶觉得乐琪有杀人动机?】
陶聆将两人的对话尽收眼底,否认:“薇姐,不是,乐琪的文字温暖,她笔下小说女主内心也非常强大,应该不会杀人。”
“可以先查,毕竟秋姐那边暂时没有其他线索。”
她编辑信息:【建议继续跟进乐琪,美术馆呢?监控查得怎么样?】
秋琬接连发来两条:【美术馆没有发现可疑人物。】
【你们什么时候回来?】
【下午吧。】【先去买手撕烤兔,给你带一只。】
【不用,外婆的牙口不好,吃不得烧烤的东西。】
【行吧,买一只,你来我家吃。】
李鹤薇收起手机,却见身旁的陶聆眉眼阴云密布,一声不吭。
这是不开心?因为查她的崇拜的对象?
李鹤薇试探:“陶聆?”
陶聆鼻腔发声,算作回答。
“不开心?”
陶聆瘪着嘴,抬脚往前走:“没有。”
李鹤薇紧跟着她:“说实话。”
陶聆声音发闷:“我感情用事,自己消化。”
李鹤薇扑哧一笑:“笨蛋,感情用事多正常,我也会,但知道及时反省就好。”绿灯只有最后10秒,她下意识牵起陶聆的手,“走,去买烤兔。”
四周行人匆匆,陶聆望着她们交握的双手,木讷地迈动脚步,心却悄无声息被填满。
李鹤薇后知后觉,稍有忐忑,但发现对方没有及时抽出手,默许吗?原来确实需要一方主动,她开始懊悔前些日子的举棋不定。
手撕烤兔的老店搬迁,她们穿过一条旧街,李鹤薇望着前方排长队的店铺,唇角上扬:“应该在那儿。”相贴的掌心发热,考虑排队,她终于松开手,不忘补充,“你穿得也不多,手却比我暖和。”
陶聆烧着耳朵,站在身后,沉默不语,无意识捏手心,感受余温。
“四只烤兔打包。”李鹤薇扫码,转头问,“家里一只,我们自己吃一只,给何姐带两只,你呢?要不要给阿姨带?”
“半只就好。”
“嗯,再要半只。”李鹤薇付钱。
“薇......”
李鹤薇截断她即将脱口的话:“打住,30都要和我计较?”
陶聆喉咙发涩:“没有,我想说,谢谢你记挂着她。”
李鹤薇笑意融融:“我最近和阿姨聊天的次数恐怕比你和她聊天的次数多。”
陶聆讶异地双唇微张。
“你放心,阿姨说你爸虽然经常抱怨,但也没有其他反常的举动,而且已经拒绝别人说亲。”
“嗯。”
老板叫号:“132,四只半。”
“这儿。”李鹤薇回过身,抬手去接包装袋。
陶聆凝视她的背影,宛如冬日河流的眼眸逐渐破冰,泛着细碎的阳光。
她们拎着袋子步行走回乐景巷,李鹤薇将东西放去后座,伸手拉开驾驶位车门:“我们去一趟望海城,打听马知明和乐琪在佑临的生活。”
“好。”
导航3.7公里,李鹤薇把车停在小区后门,快步走去保安亭,出示警官证,开门见山道:“您好,请问你们这里有没有一位叫乐琪的业主?”
乐琪的双亲已经去世,李鹤薇猜测房产应该在她名下。
“稍等,我查一下。”保安查询业主信息,“没有。”
“没有?”李鹤薇追问,“最近两年的卖房信息呢?”
“要去物业中心查。”保安拨打内部号,笑着说,“我帮你问。”
“谢谢。”
电话接通,保安说明情况,管理员很快回话:“乐琪,3栋1603的业主,住房在2013年8月19号过户给其他人。”
李鹤薇提醒:“你问她,乐琪和小区的邻居来往密切吗?”
“我开免提,你讲。”
话筒对面的管理员回应:“我听到,你说谁和乐琪走得近?”
“对。”
“3栋602的杨婆婆,我看她经常和乐琪在户外聊天。”
“好的,感谢配合。”挂断电话,保安刷卡放行,“喷泉朝左走,斜前方。”
望海城是佑临县第一批电梯房,开发商精心打造,绿化覆盖率高,容积率2.5,两人绕过喷泉,前行将近200米才瞅见3栋的标志。
李鹤薇敲开603,杨婆婆热情接待。眼前花甲之年的老人鼻梁架着一副老花镜,举手投足间流露出诗意,每一个微笑也藏着故事,散发浓厚的文艺气息。
难怪乐琪与她交好。
她们分坐茶桌两边,杨婆婆将茶杯轻放在陶聆和李鹤薇身前,笑容和蔼:“我泡的花茶,小琪也喜欢喝。”
李鹤薇语气委婉:“杨老师,不用客气,我们聊会儿天就走。”
“来者是客,警察也不例外。”
“好,谢谢。”陶聆先端起茶杯,轻呷两口。
“你们想知道小琪和小马的关系如何,是吧?”
李鹤薇点头:“嗯,方便查案。”
“他俩同门师兄妹,都是燕城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小马年长小琪2岁。”杨婆婆拿出一本诗集,翻开23页,递给她们,“23—27都是两人写的诗,小马明显比小琪浮躁,向往着高物质生活。”
“无可厚非,谁不想赚钱?但把握不住底线,容易出事啊。”杨婆婆背过身,慢悠悠抽出书柜第三排的两本书,转回头,依旧云淡风轻的模样,但语气却稍显沉重,“这是以小马的名义出版的小说,然而真正的作者却是小琪。”
“我本来不看悬疑类图书,两年前,知道小琪的爱好,出差燕城的时候带回来两本。”她将叹息沉回胸腔,不紧不慢地说,“不看还好,随便翻两页,就发现端倪。”
陶聆接腔:“我一个对她来说的陌生人也察觉不对劲,更何况您。”
“你是?”
“小说的忠实读者。”陶聆拿出《暗夜》,话语不停,“两年前,小说没有如今的销量,一般在省会城市才能买到,所以马知明不知道采取什么方法瞒天过海,乐琪长达数年都被蒙在鼓里,直到你把刻着盲文的书送给她?”
“是的,她知道后想要小马向出版社坦白,却被家暴,幸好成功分手。”
第64章 陶聆,课题分离懂吗?
“杨老师,乐琪事后为什么没有选择曝光马知明?”李鹤薇眉心拧成麻花,无数的疑惑在脑海中交织,碰撞。
“小琪考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杨婆婆点开论坛的热搜新闻,将手机放在茶桌中间,“你们看,女生提分手,男子求和无果,杀人抛尸。同样,当初小马已经家暴小琪,指不定头脑发热,做出更恶劣的事。”
杨婆婆无奈道:“遇到这种情绪不稳定的男人,还是不要招惹,尽快远离才好。”
“幸亏小琪聪慧,提前联系她远在国外的小姑,威胁小马,说她如果出事,他也脱不开干系。”杨婆婆收起手机,“但小琪也承诺,不会揭穿小马。”
“出版的小说签影视版权,乐琪竟然没有干涉?”陶聆同为创作者,万分不解,“这是她多少个日夜倾注的心血,难道不在乎吗?”
“小马14年获得中云出版社的青睐,小说突然热销。他担心小琪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耍手段,联系小琪,要分她100万。小琪拒绝,说往事已经一笔勾销,不想来往。”
杨婆婆叹一口气:“小琪的性子不争不抢,吃大亏。”
陶聆无言以对。
杨婆婆将他们相识相恋的过程,以及为什么回到佑临生活的原因娓娓道来。
乐琪起初经济还算优渥,并没有对普通家庭出身,无事献殷勤的马知明产生好感。毕业后,她辗转多处人才市场面试,因为一次车祸造成神经受损,视物越来越模糊,直至彻底失明。
当时马知明对她嘘寒问暖,不离不弃,乐琪感动,逐渐对他敞开心扉。
“小琪没法接受现实,小马还是陪她度过了一段人生最黑暗的时期。”杨婆婆回忆着乐琪给她讲述的点点滴滴,“后来小琪打算回老家,小马也因为不习惯大城市的快节奏,跟着回来。两人经过商量,租房开了一家课外辅导学校,生意也越来越好。”
“小马负责学校的工作,小琪在家伏案写小说,日子不是挺好的吗?哪知道后来会这样。”
“金钱的诱惑吧,不甘于现状。”李鹤薇按下录音笔的暂停键,作势要走,“杨老师,特别感谢您。”
杨婆婆瞧她们起身,忙说:“快12点,吃完午饭再走?”
“我们还有其他要紧事,需要赶回蒲辰。”李鹤薇瞥一眼身侧的陶聆,陶聆意会,接话,“杨老师,我们身在纪律部队,不能随便在证人家里吃饭,喝茶已经是极限。”
“好,我不强求,现在小马出事,也算罪有应得,只是惩罚相对有点严重。”杨婆婆瞳孔骤然缩紧:“警方不会怀疑小琪吧?”
李鹤薇立马否认:“没有,我们查案讲究证据,只是向您打听马知明的社会关系,顺便多嘴两句。”
杨婆婆心下稍安:“那就好,小琪也绝对不会做蠢事。”
陶聆清透的眼底染上笑意:“嗯,乐琪有您这样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也算福气。”
“彼此的福气,小琪经常寄来礼物,我不出门就可以尝遍美食。”杨婆婆乐呵呵,目送她们走远。
陶聆见李鹤薇步子迈得急,边走边问:“薇姐,什么要紧事?”
“找到目击证人,7号凌晨2点左右,住普安小区5楼的丁女士夜班回家,瞧见一个拎着行李袋,形迹可疑的男人。”
***
丁女士不愿去警局做笔录,两人直接开车前往案发小区。
秋琬已经在楼下候着她们,帮陶聆开门:“走吧,上去。”
先行下车的李鹤薇撑一下懒腰:“好累。”
“你来回开车,高强度精神紧绷,当然累。”秋琬和陶聆走在前,李鹤薇殿后,突然停住脚步。
秋琬回头:“怎么?”
李鹤薇目光似刀锋般冷厉:“感觉有人盯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