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幼崽种田日常 第51章

“对啊,罐罐多乖多懂事,人家可是六岁就会打算盘还读了书,咱们村哪个娃娃能比得过他乖巧懂事!”

乔郎中和李三郎都替魏承说话。

一直默不作声的马屠户道:“你们也知道,这两个孩子住的草屋遭了难,俩个孩子身无分文就想挖点参赚两个银子修修房子,何必如此刁难?如果你们实在是怕,不如咱们分两伙人一同进山。”

马屠户几个兄弟都道:“我跟着马哥!”

“我也跟马哥。”

乔郎中和李三郎也道:“我们也跟着老马,到时候还能照应魏承和罐罐。”

“乔郎中!你跟着老马算怎么回事,咱村可就你一个郎中,到时候遇上什么好东西我们也不认识啊!”

乔郎中淡淡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分两伙人,带上魏承和小娃一道去就成了。”

刚开始不同意那几人也不作声了,齐齐看着老猎户蒙老头,蒙老头眸子顿了顿道:“成,那就带着这俩娃。”

“不过,”

他又一顿,看着魏承道:“咱村几个猎户带着猎犬,你养的那只小黑狼狗就不能带了,这几只狗都与它不熟悉到时候打起架来可别误了事情。”

魏承一默,点了点头:“成。”

就算他们不带,想必这头极其黏罐罐的小狼会偷偷跟着来。

等人散去,魏承特意和乔郎中等人道了谢,却听乔郎中道:“谢什么,要说谢我还要谢你。”

魏承倒是有些好奇:“这是为何?”

乔郎中笑道:“你可曾记得你和我说过镇上的济民堂?”

原来前两日,乔郎中想把挖来的两颗年份较低,品质一般的人参和一些草药卖了,他才进济民堂就听到有位富户的娘子因着生产血涌不止极需口含参弥补元气,掌柜的说堂中没有参,富户刚要走他就扬声道他有,而那富户竟然也不说价,直接高价买了两颗。济民堂的钟掌柜也不嫌他们在她药堂中越过她合作,只让富户赶紧拿参救人,还照常收了他的草药。

拿着十多两银子出来的时候乔郎中还有些懵,这,这钱就这么赚到手了?真是天大的好运气。

听乔郎中又说巧合又说运气,魏承就想到罐罐 ,于是笑道:“乔叔也不必说谢,要说谢还是要谢谢你给我们找的珠算师傅,罐罐很喜欢陈爷爷。”

进山挖参的事情就这样定下。

初三这日清早,村中十来个汉子一同聚在村口。

蒙老头算是这群人的主心骨,众人都跟在他身后,他们每个人都穿戴严实,身上衣物都涂上难闻的雄黄粉,面中围着条薄布,防得是毒蜂和毒草,肩上的包袱装着干粮和水,手里还拿着一根系着红绳的树棍,而这树棍的用处多了去了,除了驱逐长虫野鼠,还有若是和同伴走散之后可以用其敲打树木,这声音在空旷的森林尤为明显,同伴也好辨认方向来寻。

这一进山最少也要三天。

魏承轻轻摇摇罐罐小手:“累了和哥哥说,哥哥背你。”

罐罐很高兴,蹦蹦跳跳道:“不累,罐罐一点也不累!”

这是罐罐自打家没了后头一遭这么高兴,许是魏承告诉他他们要去山上挖参赚钱然后就要盖大房子的缘故。

顺着山道一路走,终于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进入了茂溪山深处边缘,一群人气喘吁吁但为了那株“百年人参”都干劲十足。

此时却见着蒙老头带着几个汉子在摆放纸钱瓜果还点燃了一把长香。

乔郎中小声给他们解释道:“传言野参有灵,是山神随手点化的珍宝,所以上山挖参之前要先祭拜山神,还有切记进了山之后莫要再说挖参,这也是不敬,要叫抬宝请参,看着旁人抬宝时不要出声,不然会惊扰了山神恩赐,那株百年野山参就是被几个年轻汉子吓跑的……”

魏承受教不已,这些规矩他还真的不知道,若是贸然就带着罐罐了上山不免会冲撞到山神。

蒙老头上完香之后,虔诚的重喝一声:“跪!”

众人一同跟着跪下拜山。

他们这些人吃山喝山,拜山也理所应当。

在蒙老头的带领下,他们停在了茂密山地的斜坡之处,蒙老头指挥着一群人跟着他去上面的草丛,旁的汉子以马屠户为首去下面。

魏承罐罐豆苗三个孩子不敢走太远,就跟着马屠户乔郎中屁股后走,听几位汉子窃窃私语说是这里应当是有旁的山参,若是还想找那株逃跑的山参还要继续往里走。

聚在一处是找不到山参的,于是众人也都散开。

忽然听到有人激动喊了声:“棒槌!棒槌!”手中的木棍也敲着树木。

这棒槌就是野山参的意思!

众人忙围过去,虽然惊喜羡慕可都不敢出声,发现野山参的是跟着蒙老头的汉子。

柳顺子又惊又喜,比比划划道:“三,三品叶!”

乔郎中见魏承几个孩子困惑,便拉着他们走远了点小声道:“野山参的复叶也就代表了参的品叶,像我前段时间遇上两株当年的小三花,没有复叶,而柳顺子发现这株三品叶,一根绿茎就长了三个复叶,又叫三个巴掌,约摸就有十来年了,年份越多越贵!”

“走,带你们去看看这山参的品叶到底长什么样。”

魏承跟着乔郎中走过去,就看见柳顺子在兴奋的薅野山参旁边的草,而那株三品叶的山参长得和旁边的草没什么不一样,若说真的有差也就是山参的叶子顺滑圆润,一根绿茎分出去三枚叶子。

抬参是个细致活,有些人看得眼热赶紧去找“棒槌”了,而魏承却带着罐罐一直蹲在不远处学着蒙老头和柳顺子抬参。

等到把野山参埋在地里的须彻底挖出来,就看到他们用一旁的带着些泥土的青草将参包裹,又郑重放进背篓里。

在这片地寻摸大半天,只有跟着蒙老头的几个汉子寻到了参,马屠户带着的人都一无所获。

有个汉子急了,一扔包袱:“蒙老头,你故意的吧!带着你的人去参多的地方,让我们去找的地方毛都没有!”

柳顺子护短道:“话也不能这么说,这参就在山上,你想去哪就去哪儿,谁管得着你!”

“对啊,不爱待就走啊!这茂溪山这么大,你去哪里转都有啊,不愿意听蒙老头的话何必跟着!”

“你,你们欺人太甚!”那汉子气死了。

蒙老头敲敲棍上的泥,淡淡看他们一眼:“我说带你们一同入深山去抬那株百年人参,何曾说过要帮你指点哪里有参哪里没参?”

“蒙老头,没你这么做事的!”

李三郎这样的好脾性的都生气了:“不听你的就不带我们找老参,听你的只让我们在下面乱转,我们在下面又打长虫又打野鼠,你们倒是在上面一株又一株的抬参,莫不是让我们来就是使唤我们替你们做这些事情的?”

若是旁人说,蒙老头还能嘲讽几句,可毕竟这是里正之子,本来他也想卖里正个人情带这小子发点财,可这小子竟然带着马屠户那些人,他便有些不愿意了。

忽然,众人身形一晃,只见这片地忽然震了震,他们也顾不上争吵,慌乱道:“怎,怎么回事!”

带来的几只猎犬忽然狂吠起来,蒙老头眼神一凛,大声呵斥道:“快跑,是熊瞎子!”

第41章

“跑, 快跑!”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头通体黝黑,毛发旺盛, 身高如巍峨小山的熊瞎子忽然从侧方草丛扑了出来。

十来个汉子四处逃窜, 柳顺子忽然回身搭箭,马屠户目眦欲裂, 怒喝:“别……”

然而还是太迟, 一只锋利的箭羽直直朝熊瞎子射去, 而那熊瞎子像是成了精一般挥着铁一样的熊臂直接挡了回去, 柳顺子这才慌了,忙倒着往后跑, 却不成想这一举动彻底惹恼了熊瞎子,它壮硕身躯猛地一扑,尖利的熊爪猛地抓向柳顺子的胸前。

一声凄惨痛苦的喊叫响彻森林。

“救, 救我!救我啊!”

魏承抱着罐罐猛跑时没忍住回头看了一眼,就见着那第一个采到参的柳顺子被熊瞎子按到在地,浑身满头都是血迹。

蒙老头和他追随的那群人早就跑了,而乔郎中李三郎,马屠户等人却没跑, 正拿着手里的弓箭和粗壮的木棒和熊瞎子缠斗救人。

魏承看着这一幕忽然就想起了他爹当年是不是也是这样……他根本跑不动了,着急喊道:“乔叔!三郎哥!”

豆苗已经急哭了:“爹!”

马屠户躲过一个熊扑, 抽空朝他们喊道:“跑!顺风跑!”

遇到熊瞎子顺风跑这是上山之前大人就叮嘱他们的事情, 这样会避免嗅觉极灵的熊瞎子再次找到他们。

豆苗却又哭着往前踉跄两步:“爹!”

“跑啊!魏承,快带着豆苗跑!”马屠户一个不察被熊瞎子扑倒在身下,一旁的几人连忙过去救他。

魏承眼眶猩红,他用尽力气扯着豆苗的手跑:“豆苗,快和我走!”

三个孩子慌不择路也越跑越快, 身后时不时还传来熊瞎子气急败坏的震天吼声。

不知跑了多远,他们在一处河道旁气喘吁吁的停了下来。

魏承给罐罐擦擦汗透的小脸:“别害怕罐罐,没事了。”又拍拍一停下就瘫倒在地的豆苗,“豆苗,豆苗,别哭了,马叔他们肯定没事。”

罐罐蹲在豆苗面前,将自己的小帕子塞到哭泣的豆苗手边:“豆苗哥,马叔乔叔三郎哥他们是好人,他们会没事的。”

豆苗拿着帕子擦擦脸,抽噎的重复:“肯,肯定没事……”

魏承任由豆苗哭了会儿,见他好多了才道:“咱们不能顺着来路去找马叔他们,这样太危险了,那就找路下山吧。”

出了这等事他们是不敢再继续上山找参了。

豆苗这才四处望了望,他们眼下在河道旁,身后是山峰峭壁,身前是茂密黑漆的森林,这个地方陌生极了,根本不是他们来时的路。

忽然一旁草丛里传来些许唰唰声响,三个小孩都警惕起来,魏承悄声将豆苗和罐罐护在身后,握紧手里的木棍死死看着前方,待看到什么后手中的木棍啪得一声落在地上。

“杏儿!”

一条黑毛小狼直直扑到魏承腿上东嗅西嗅,似乎是没发现什么后又扑到罐罐怀里,有些焦急的去舔罐罐的小脸小手,像是在检查他们有没有受伤。

罐罐抱着毛茸茸的小狼:“杏儿,杏儿,罐罐和哥哥没事。”

豆苗从地上起来扑扑自个儿屁股蛋上的灰,脸上还挂着泪痕,惊奇道:“承哥,这,这小黑狗怎么找来的!”

魏承摸摸杏儿的小狼头:“它应该早就跟着我们了。”

豆苗连连点头,羡慕道:“还真是一条好狗。”

罐罐稀罕的抱着小狼亲昵一会儿,又一摸小狼肚子,发现是瘪的后,忙抬脸道:“哥哥!杏儿肚肚饿!”

“它跟着我们跑了这么久,想来是饿坏了。”

他们在路上还喝了不少水,吃了些干粮填肚子。

罐罐忙打开自己的小包袱,从里面拿出豆苗娘和兰婶子给他们做的小苞米饼子,掰开一个送到杏儿嘴边:“杏儿,吃吧。”

杏儿是真的饿得狠了,埋头就着罐罐的手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承哥。”

豆苗已经缓和不少,有点害怕的看一眼这山林,咽咽口水:“你还能找到下山的路吗?”他又摸了摸自己的手臂,“我怎么觉得这里离山下好远。”

魏承冷静的四处看了看,抬步走到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前,看了会儿又去看旁边那棵,又去看后面那几棵。

豆苗急道:“承哥,你在看啥啊!”

“你看这些树的枝叶。”

魏承指着繁茂的树冠道:“我曾听夫子讲过《地舆》,说是树同根但南北不同枝,你仔细瞧这大树的枝叶是不是这一面更为稀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