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过气综艺做成了扶贫专线 第131章

“谢谢!谢谢你们!”

“终于搬出去了!”

“再也不用喝有毒的井水,不用吃有毒的粮食蔬菜了。”

镜头之外,几个闹着不肯搬迁,一定要拿到大笔“安家费”才肯搬走的村民,被牢牢堵在村子外围。

哪里都会有这样自私到极致的人,村里的土地被污染,他们不想留下来等死,就丢下家人,跑到城里去打工,自己在外面吃香喝辣,浑然不管家人死活。

可前几天接到家里电话,说市里决定要让他们村整体搬迁,异地安置到山里去,这帮人就像鲨鱼闻到了血腥味,立刻跑回家来。

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帮家里收拾行李,而是跑到村里质问村干部,既然是市里要他们搬迁,而且还不是搬到城里,而是搬到他们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山旮旯里去,为什么就只有这么一点安家费?

一家才十万块钱,够干什么的?现在乡下盖个两层小楼,毛坯都要十几万好吗?

村干部们被气得差点晕过去,恨不得一砖头拍死这帮搅屎棍!

家乡有困难的时候,你们一个个跑到城里吃香喝辣的,不管家乡死活。

现在好不容易上面答应帮他们搬迁了,也找好地方了,节目组还帮他们募捐了很多新家用得上的生活物品,就连电冰箱和洗衣机听说都是全新的,免费送给他们用,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别以为他们不知道,这帮人要是真拿到了一大笔安家费,不用怀疑,他们压根就不会把这笔钱用在家里人身上,大概率会拿去自己供自己吃喝玩乐。

在他们看来,反正家里人吃不上饭了,国家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的,有国家兜底,他们怕啥?

就是因为村里有这么几个搅屎棍,别人好心帮他们,他们还嫌弃对方帮的不够多,恨不得人家花钱把他们全家都养起来,有这样的人在,他们黄柏村能好得起来才怪?

所以,这次村干部提前和村里几个说话管用的长辈商量好了,一家只要有一个代表站出来签字同意就行了,至于那几个躲在外面不管家人死活的小畜生?

愿意跟他们搬到郎山,以后就留在新家好好过日子。不愿意?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家里人病得快死的时候你们不管,现在他们自己给自己寻到了一条出路,你们也别在这儿指手画脚的。

家里对他们也死心了,听说他们要回来闹事情,吓得赶紧把分到手的安家费存到了银行里。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去过郎山,压根不知道那边什么情况,听说还要自己开荒种地,那第一年估计就没什么收成了,这十万块钱安家费,就是他们未来几年活下去的倚仗,打死也不能交出去好吗?

“你们这是强拆!信不信我们去上级部门举报你们?”几个被拦在外面的村民嚷嚷道。

汪群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从他做这档节目开始,被投诉举报的还少吗?要举报只管去,怕你呀?

卫€€就更坏了,他让人直接把直播间对准了那几个人。

你们不是想举报我们吗?来!对着全国的网友们,大声举报吧!

顺便把你们做过的那些缺德事解释一下,为什么老家的父母亲人吃着有毒的粮食蔬菜,喝着有毒的井水,你们还能心安理得的在城里吃香喝辣?

哦对了,你们不是嫌弃市里给你们家争取的十万块钱安家费不够吗?要不要再对着镜头说说你们的心理价位是多少?

要点脸吧!真以为人家欠了你们的?

还拆迁补偿?你们这是拆迁吗?人家拆迁,是因为腾出土地之后,这块土地还能卖个高价,为了动员村民搬迁,确实需要补偿一大笔拆迁款。

可黄柏村这片土地,早就被当年的农药厂彻底污染了,连带着这一片的地下水都不能喝,就算把整个村子都搬空了,你看看有没有人愿意花钱买这块地?

“总之我们是坚决不会搬到什么郎山去的!”

“就是!你们别想拆了我们的房子!”

谁要拆你们家那破房子啦?村干部们都被气笑了。

“行!不拆!你们不想搬,那就继续住在村里嘛,没人拦着。”村干部们看他们几个的眼神,就跟看傻逼差不多。

这帮蠢货!压根就没搞懂整件事情的原委!或者说,贪婪和自私,已经啃掉了他们仅有的那点脑子。

他们也不想想,别的村搬迁,确实是为了拿到拆迁补偿款。可他们村不一样啊,他们是因为在这里住不下去了,再住下去,全村都要死绝了,所以才不得不求助政府,请政府帮他们找地方异地安置。

按理说,就算政府不帮他们争取这十万块钱安家费,现在的黄柏村,也不得不搬。

人家好心帮你们搬家,还到处化缘给你们争取到了一笔本来就不该有的安家费,你丫的居然还嫌少?世上怎么会有这么贪得无厌的人?

见威胁不了村干部,这几个人眼珠子一转,又跑回家,拦着家里人不让搬。

“妈!咱们黄柏村好歹也算城乡结合部,往后城市扩建,咱们这早晚也能变成城区,那地皮值钱着呢,你可别让村委那帮人忽悠了,他们肯定是收了哪个大老板的黑心钱,先把咱们骗走,再把咱们村一整个高价卖给别人!”黄康一脸气愤地拉住了已经搬好东西、准备锁门的老母亲。

虽然已经决定要搬到别的地方生活了,可毕竟这里也是他们的家,黄婶习惯性地在出门前想把自家的大门锁头挂上。

被儿子拉了一把,黄婶楞了一下,转过头,看着儿子红润丰满的脸颊,再看看自己因为长期被农药污染毒害、总是皲裂流血的双手,黄婶悲从中来,盯着儿子死死看了两眼,扬起胳膊,狠狠扇了黄康一巴掌。

把黄康的脑袋都打歪了。

清脆响亮的巴掌声,也把周围其他人给惊呆了。

那可是黄康啊,黄婶夫妻俩的命根子,听说当年夫妻俩为了供儿子上学,黄婶进了农药厂打工,黄叔也经常给厂里搬运农药装车,夫妻俩省吃俭用,连家务活都舍不得让黄康做。

后来农药厂在村民的集体抗议中搬走,夫妻俩为了供儿子在学校的开销,依然拖着病体下地种菜,听说黄叔连最便宜的止疼药都舍不得买,得了恶性肿瘤也不去接受治疗,最后活活在家里痛死了。

丈夫死后,黄婶担心儿子继续留在老家也会生病,拿着丈夫的丧葬费,家里所有的积蓄,连丈夫生前给她买的一对金耳环都卖了,凑钱让儿子去县城买个房子,这点钱,在他们县城也只够付个“老破小”的首付,但只要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就算母子俩进城打工,也比留在村里好得多。

可谁能想到,黄康拿了这笔钱,并没有去买房子,而是跑去跟人加盟什么奶茶店去了。

结果却被人骗到了“杀猪盘”里,非但买房子的首付被人骗得精光,还欠了一大笔贷款!

这两年黄康一直在外面躲债,讨债的电话都打到黄婶这里了,黄婶又急又气,本来就不好的身体,彻底垮了。

前阵子她吐血了,感觉自己可能没多少日子好活了,就给儿子打电话,希望黄康能来村里把她接走,跟着儿子哪怕进城捡垃圾呢,人生的最后一点时光,她也想陪在儿子身边。

谁知黄康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那一刻,黄婶彻底死心了。她后悔了,后悔不该把儿子养成了这幅好吃懒做、毫无担当的性格。

儿子不管自己,老头子也死了,原本黄婶打算就这么在老家等死,可谁能想到,村里居然盼来了搬迁这样的大好事!

嘴上说着对儿子彻底死心了,可心里却依然抱有一丝丝希望,黄婶立刻给儿子打电话,告诉儿子村里终于要搬家了,以后他们全村人都有活路了。

黄婶的本意,是想把这十万块钱安家费拿给儿子还债,等还清了债务,母子俩一起去郎山,听说那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以后他们可以多开垦几亩地,再养两头猪,大富大贵不敢说,粗茶淡饭的安稳日子总能过得下去的。

可谁能想到,这个畜生!听说政府帮他们搬迁,非但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反倒在电话里怂恿她千万别搬,到时候就赖着不走,十万怎么够?没有一百万,别想让他们搬家……

听着儿子这番忘恩负义的话,黄婶羞耻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们夫妻俩一辈子与人为善,怎么就生了这么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从那以后,黄婶彻底死了心,也不接儿子的电话了,收拾好家里的东西,一门心思等着和村里人一起搬到郎山去。

可没想到,她这边不搭理儿子,儿子反倒串联了几个想趁机勒索的村民闹了起来。

看着儿子白皙微胖的脸上,那鲜红的巴掌印,黄婶突然笑了。

黄康不知道继续住在村里,她会死吗?

不,他知道!他一直都知道!

只是,在金钱面前,亲妈的死活,黄康根本就不在乎罢了。

“反正我是一定要搬走的,你想住,就继续住在这里吧。”

说着,黄婶把家里的钥匙丢到儿子怀里,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开了。

权当是她没生过这个儿子吧,反正以前也是她自己种地养活自己,大不了搬到郎山之后,她还是自己种地养活自己,有什么区别?

同样的一幕,还发生在村里其他几户人家。

黄康算是运气比较好的了,只得了亲妈一个大嘴巴子。

黄柏村另一个不孝子就倒霉了,听说他拦着爸妈不让他们搬家,宁可让亲爹亲妈病死在村里,也要找政府勒索一大笔安家费,他爸气得扛起锄头追了他绕着村子跑了整整两圈!最后这不孝子慌不择路,居然跌到沟里把腿给摔断了。

“该!断了腿也好,省的到处乱窜,丢老子的人!”

于是,搬迁的队伍里,又多了一个骨折患者,反正节目组有安排医护人员,当场就给正骨包扎好了。

人家亲爹说了,既然断了腿,以后也别出去打工了,就留在郎山,跟他们一起种地养猪。

前来“拯救同盟军”的黄康:“……”

一辆辆满载着行李的大车,从黄柏村开了出去。跟在后面的三辆大巴车,拉走了黄柏村所有村民。

隔着车窗玻璃,村民们看着眼前熟悉的景色,一点点消失在窗外,心里不禁五味杂陈。

黄婶坐在靠窗的位子上,看着黄康倔强地站在村口的身影,老人的脸上一片麻木。

从现在开始,她就是没有儿子的孤寡老人了。

谁能想到,几天后,在东乡镇为他们举办的欢迎宴上……

“黄妈妈您好呢!我叫郎冬阳,今年26岁,是咱们东乡镇森林防火办的护林员。听说您是一个人搬到这边的?别怕,从现在开始,我就是您对口帮扶的干儿子啦!”

黄婶:“……”

第122章

“什么干儿子?郎冬阳你皮又痒了是吧?”东乡镇党委书记郎青松无意中路过,听到郎冬阳的自我介绍,嘴角抽搐了两下,忍不住给了他后脑勺一下。

郎冬阳憨憨一笑:“这您得问我妈去,我妈说了,黄婶婶初来乍到,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作为她的一对一帮扶对象,从现在开始,让我像伺候亲妈一样,一定要照顾好黄婶婶。这不是干儿子是什么?”

郎青松顿时无语了。

就在三天前,东乡镇终于盼来了黄柏村的乡亲们。

和寸土寸金、巴不得把人都往外面挪的N市不一样,东乡镇属于人口外流极其严重的地区,本地人都削尖了脑袋想往外跑,现在好不容易一口气搬进来二百多号人,镇上特别重视,不但组织志愿者队伍,把募集到的空置房屋全部打扫干净,还为这帮远道而来的新居民们,准备了一场隆重的露天大席。

本地人一般家里有红白喜事,都要请人来家里办席面。更何况这次他们要招待的,可是当年出钱出力帮助他们郎山人民脱贫致富的恩人!

消息一传出去,好多本地专门做露天大席的大师傅主动找到镇上报名,一分钱报酬不要,也要让黄柏村的乡亲们尝尝他们郎山的特色美食。

最后,在节目组的协调下,这场露天大席,就变成了一场“郎山美食节”,从开席前的点心、炒货、茶叶,到席面上摆都摆不下的各种本地特色菜,再到饭后的水果,全部都是各位大师傅的拿手菜。

一顿露天大席,让本来心里还有些不安的黄柏村村民,彻底安心了。

来之前他们还以为郎山这个贫困乡镇肯定是一穷二白呢,没想到这里居然真的像政府宣传的那样,物产丰饶,各种好吃的他们连听都没听说过。

尤其是当地的红心洋芋,软糯甘甜,什么调味料都不放,直接放在炭火上烤熟了,蘸着本地的“糊辣椒面”吃,好吃得不得了!

想想看,自从那个农药厂搬到他们黄柏村,多少年了,他们再也没种出这么好吃的蔬菜。

还有山里的走地鸡、稻田里养的稻花鱼、酸辣爽口的酸笋、又香又糯的芋头扣肉……这么一想,黄柏村的村民们,对于接下来在东乡镇的生活,已经忍不住期待起来。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东乡镇的乡亲们,不但热情地为他们准备了暂时居住的民房,还给他们安排了每家一块菜地、一片种粮食的山地。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没有子女赡养的老人,以及带着孩子的患病母亲,镇上还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开展“一对一帮扶行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在郎山的生活。

这是连节目组也没有想到的神展开。

同样也是观众们没想到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