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进展,这个难缠的老头每星期都会跟陈泽默探讨进展……
陈泽默的老师是盖尔哈特教授的学生, 看过陈泽默的论文, 表示以他的能力还能更好, 希望他在新的学期继续努力。
因为荷兰的一家企业对他们的新型光伏逆变器感兴趣,希望以三十五万马克获得专利转让,而国内农机厂也开始对光伏逆变器开始研究生产,陈泽默回国倒不是主要的。
一般来讲,不论是资金还是时间,一项技术从研究成果到产品成型所需投入是研究过程的数倍,光伏逆变器是黎阳和陈泽默还有徐国华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黎阳和徐国华还不能回去的情况下,陈泽默留在德国更好。
所以,陈泽默毕业延期了。
黎阳到德国一年半,他们鸟枪换炮,实验室从地下搬到了郊外,农机厂拨款,利用课外时间,他们花了几个月将新实验室布置好。
虽然远在七八千公里之外,但是海城的各种变化黎阳都听黄立安在电话中说了,南山那边的垃圾处理厂正在被整治,有风声说长寻坡两边的棚户区要改造,大毛他们快要回国……
每次都能听到关于海城的大新闻,而黎阳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好像一成不变。
冷风将黎阳的鼻子吹的冰冷,看着道路两边牌子上写的五颜六色的字,恍然发觉原来今天是节日,街道旁边的房子里响起音乐声,璀璨的光从玻璃里面透出来,黎阳突然想起他大四毕业的那个晚上。
将手伸出,在空气中做出一个搂抱的姿势,伴随着音乐,黎阳在风中跳了一段探戈。
周围突然响起掌声,黎阳脸一热匆匆离开。
厂里派来的新的一批大学生就快要到了,而跟黎阳同行而来的两个人也即将要回国,只有徐露露时不时的同他们小聚一番。
新的一年,远在B市的涂林教给黎阳用电子邮件,这样黎阳再翻译文献,不单方便快捷,也不用担心被请去问话。
八月份,新型的光伏逆变器产品化成功,黎阳几个人开庆功宴,酒足饭饱的时候,接到了郑铎的电话。
在那场屡屡出现在新闻上的金融风暴中,郑铎获取了一份不小财富,但他在电话中并没有多高兴,自觉在这一场动荡里充当了“鬣狗”的角色,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内。
黎阳当然欢迎他回来,俩人结束对话后,他去搜寻了关于这次金融危机的信息。
报纸上的报道只是冰山的一角,黎阳在看的时候都不会想到,这次危机还牵扯到了他们。
十月份,就在黎阳准备回国的时候,许琰老师来到了德国,他们和农机厂合作研发的内燃机部分零部件的材料要从德国进口,顺便见见老朋友,然后在这里参加学术交流会议。
已经拿到毕业证书的黎阳推迟了机票。
忙碌了几个月,正好是除夕的这一天,黎阳跟德国钢铁公司签订了合同,从慕尼黑到柏林已经是深夜,离他签证到期还有五天。
今天过年,黎阳本来想给家里打电话的,忙完了才发觉时间太晚了,他转而打给农机厂办公室。
接电话的是邵然,他在值班,邵然给了黎阳另外一个电话号,能够联系上谭帅的。
果然,这个号码一打通就找到了谭帅,熟悉的声音夹杂着呼呼的风,黎阳问他在干啥,谭帅说在吃饺子,黎阳就当他是在吃饭,告诉他去背风的地方,小心风大咬到舌头。
谭帅确实是在吃饺子,还是在车上,车停在郊外一个黑漆漆的地方,不远处是一家工厂,这家工厂曾经是市级的示范单位,现在已经停工了。
将最后几个冰凉的饺子咽下去,谭帅看到工厂门口有个黑影,立刻跳下车,其他人也飞跑着跟了上去。
谭帅找的人在三处地方蹲了快半个月,终于堵到了这家工厂的厂长,将五六个合同放在他跟前,先道一声“过年好”,然后再讨账。
钱是不可能有钱的,账上早就亏空了,被堵个正着的厂长没有办法,只能拿东西抵。
就这样,除夕夜,黎阳带着人开始搬东西,机器设备没有动,把所有的酒都装走了。
这笔账务是农机三厂的,谭帅收购了农机三厂,原来那些拖欠的合同都落在了他的手里。
农机三厂的烂账一大堆,这只是其中一个,谭帅没精力处理这些,找了专门的人办理合同变更和讨账,这个可等不得,时不时就有工厂倒闭,到时候就是一堆窟窿。
谭帅开车回海城,黄立安在驾驶座后面的小床上睡醒了一觉,揉着眼睛问阳阳哥什么时候回来。
“现在回去就去接他。”谭帅转动着方向盘说道。
并没有回海城,谭帅上了国道就奔着B市,到机场等了一个多小时,从德国飞过来的飞机落地,背着大包拖着两个箱子的黎阳健步如飞的冲过来。
黄立安兴奋的尖叫,像是小牛犊一样撒开蹄子就狂奔。
时隔三年,黎阳跟刚离开时没啥变化,甚至身上的外套还是那一件。
大年初一的机场丝毫不见冷清,三个人从里面挤出来,黎阳看到满车的酒箱子,忍不住笑道:“现在过年流行这样送礼?”
“这不是礼。”黄立安跟他说道:“这是抵债品!”
他小嘴巴巴了一通,黎阳这才知道昨天晚上跑到邻省去要债了,可能对方也不知道他们大年夜还堵人,被逮个正着。
当然,现在农机厂外面也有不少人蹲谭帅,毕竟农机三厂原来也欠了很多债,现在都落在了谭帅的头上。
所以,三个人直接去了四合院,在那里度过了剩下的几天假期。
三年没回来,B市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当然变化最大的是妞妞和桐桐,这俩小丫头穿着新衣服甜甜的叫着“二叔”和“舅舅”,一起烤土豆给黎阳吃。
正月,B市的庙会很多,到处是敲锣打鼓的声音,谭帅和黎阳被人群挤着往前走,手里拎着一堆吃的,有他们自己的,也有给家里几个小孩的。
出门的时候,黄立安原本想要黏上来,谭帅一个眼神,小孩立刻改了主意,说要在家里陪妹妹看动画片。
在这个正月,黎阳“欠”的次数终于开始慢慢减少,假期结束前一天,谭帅被周乐找去,黎阳则去商厦帮忙。
日子富裕起来之后,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改善,不单年前购买年货,年后也呼朋唤友的一起逛街买东西。
今天左敏带孩子们出去玩,在店铺的是黎旭。
在帮忙的同时,黎阳试探着跟大哥谈了一下,虽然他跟家里说了不结婚,但是二老好像依旧盼望着他结婚生子,如果是从前,黎阳也觉得这些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只是遇到了谭帅,事情有了变化,他能含糊一两年,可不能糊弄一辈子。
原本只是探探口风,大哥看上去比黎阳还要郑重,跟他说家里人可以关起门来好好说,在外面可千万注意……
听大哥这样说,黎阳反倒不知道该说啥了。
“谭帅在海城也买了房子……”黎旭犹豫着说道:“我去看过了,收拾的挺好,像是过日子的。”
黎阳一脸意外,他还不知道这事,没人跟他说。
当然没人跟他说,谭帅给黄立安下了封口令,而黎家唯一知道的黎旭还在纠结弟弟的事情。
黎旭并没有亲眼看到黎阳和谭帅私下里的动作,只是他们前一条胡同里面来了一对外国的同性情侣,当时这事在附近很轰动,时间久了大家就不稀奇了,该吃吃该喝喝,关起门自己过日子的日子。
这事可能是别人口中的谈资,黎旭不知道怎么想到了自己弟弟,再回想他和谭帅之间的举动,背后嗖嗖冒凉气,他自己借着别的事情去找过谭帅,想要旁敲侧击,谭帅察觉到了,就让黎旭知道了他想知道的。
从海城回来,黎旭懵了好多天,脸上冒出一堆火疖子,谁也不敢跟谁说,自己寻思了小半个月,后来被左敏察觉到了,逼问了许久,黎旭这才开口说了。
左敏虽然读书没有黎旭多,但她在B市呆了这么多年,接触了许多人和事,心思通透,现在宣扬“恋爱自由,婚姻平等”,黎阳喜欢谁都是自己的事情,而且谭帅是个多好的人,除了不能生孩子,和黎阳在一起比任何女孩都相配。
左敏只震惊了一会就想通了,反过来劝黎旭,黎旭想了想,怕耽误黎阳上学,也没给他打电话,只想等着回来再问问,没想到黎阳先开了口。
大哥没反对,黎阳就觉得是同意了,第二天高高兴兴回到了海城。
新年上班第一天,农机厂的厂长办公室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谭帅刚到就被人群给淹没了,黎阳看了一眼,头皮发麻。
这三年,农机厂又多了很多年轻的面孔,在这些人之中,黎阳看到了一张陌生又有点眼熟的脸,是他母校的师妹齐萱。
小姑娘已经进农机厂两年多了,正在一个老工程师带的小组里面,工作表现优异,每个月都有奖金。
黎阳跟徐国华是一起毕业的,徐国华早几个月比黎阳回来,被任命逆变器项目试验室的负责人,黎阳第一天回归,部门科室的人表示欢迎。
上班第一天,黎阳没有立刻投入工作,而是先弄清楚农机厂的现状。
现在农机厂有多个研究项目,农机和柴油发动机是最重要的两个,前者是农机厂研究为主,和高校联合为辅,后者是和海城大学的合作为主,压缩机项目里面一半是俄国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逆变器这块则由国内的徐国华和远在德国的陈泽默共同负责。
黎阳回国时,陈泽默还没有毕业,盖尔哈特教授一直不死心,说不动陈泽默,就积极的帮着黎阳在德国建立实验室,转院的事情不可能了,那么尽最大的努力将陈泽默留在德国。
正好,农机厂也想跟卡尔教授的实验室合作,这样的话德国那边就要留专门的人联络,陈泽默就这样继续在德国学习和研究。
黎阳曾经跟陈泽默商量过这事,如果愿意投身数学研究,他随时可以去跟随盖尔哈特教授,虽然农机厂会因为损失一个人才,但是黎阳以朋友的身份,更希望陈泽默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陈泽默表示这两者并不冲突,不管是做实验还是研究学习都很好,黎阳尊重他的选择。
上午在工厂度过,下午黎阳去了海城大学,晚上终于回到了新家。
新家在长寻坡的下面,这是一片新建的楼房,围墙高大,花池里的树木不太大,灌木倒是绿油油的,道路宽敞平坦,十分的整洁干净。
黄立安把自行车停在楼下,“噔噔蹬”的跑到三楼,用脖子上挂的钥匙开门,按亮了灯,脱了鞋,光着脚跑进去喝水。
谭帅在后面关上门,黎阳踩着深红色的木地板进屋,这套房子面积不太大,有三个卧室,冰箱里面塞满了东西,水壶咕嘟咕嘟响,阳台上晒着黄立安和谭帅一大一小两个裤衩。
因为长寻坡那个小家外面被画了大大的“拆”,谭帅和黄立安已经在新家住了一年多,不知道他俩谁打扫卫生,反正屋子里外都很干净。
黎阳特意看了看烟灰缸,谭帅一脸无辜的去厨房做饭。
拖着行李箱到了卧室,看到铺满床的大红色龙凤呈祥被套,黎阳就呆住了,这被褥不像是新的,难道谭帅自己用了一年多?
想到大哥还来看过,黎阳的脑袋嗡嗡叫个不停。
吃完饭,黄立安说“想要”去同学家做作业,时间太晚了就不回来了。
等他走了,黎阳突然想起来,小家伙的寒假作业不是已经做完了?
黄立安的作业当然做完了,黎阳的“作业”才刚刚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
时间就像是脱了缰的野马,转眼就到了1998年
第144章
从分家开始, 农机三厂一直苦苦支撑,一场根本不相关的金融风暴刮过,彻底宣布停产。
谭帅收购的一厂和四厂经营良好, 海城市工业局和政府部门先找谭帅谈话, 在审察了三厂的债务情况后,积极的主持了收购和重组, 拨了一部分款项安置三厂的退休员工。
这些年企业破产的情况屡见不鲜, 退休人员和下岗员工是两大难,农机厂到了谭帅手里, 在职的员工不用失业,退休人员政府有补贴,农机厂出一部分, 收购的过程都没激起什么大水花。
黎阳回国后不久, 郑翔开主动找谭帅,用农机二厂换谭帅在穗城的一块地,他的厂子有了新址,攥着这块地不放不如谋取更大的好处。
至此,分家九年的农机厂再次回到了一起。
借着国内经济腾飞这股东风, 农机厂和物流运输公司势头越来越猛, 银行的贷款还清, 大部分债务得到了清算, 一些遗留的老大难还在一点点推进。
例如农机厂多年前在北方的几个市建立了实验示范基地, 大都是几千上万亩, 占用大量农民的土地,这些占地钱拖欠了好几年, 村子的人坐车到海城, 要先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还有一些过了十几年的三角债, 管事的人都找不到了,处理起来十分麻烦。
这些黎阳都不过问,他正在实验室对第二代柴油机进行性能测试。
因为不相干的一场金融危机小蝴蝶把农机三厂给扇没了,避免日后吃亏,黎阳积极的学习经济和金融知识,在国内和国外都开立了股票账户。
这倒不是黎阳杞人忧天,农机厂的材料和一些零部件需要进口,同时出口的金额也增长迅猛,虽然在海城,但是工厂小小的根须已经伸展到更远的地方,确实应该更加注意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大毛他们回来了,崔磊留在了俄罗斯,他帮着谭帅处理那几个农庄,又和认识的俄国朋友购买了一些废弃矿山的开采权。
当年大毛他们去俄国时还是半大的孩子,再回来一个个都是大人模样,不光长了个子,荷包也鼓起来了。
给大毛他们接风洗尘的那天,吃完饭,顶着满天的星星,一行人走着去了长寻坡东边曾经的家。
政府拆迁的文件早就下来了,但是这里依旧有人住着,很多都是来海城讨生活的外地人,也有曾经的老邻居。
老邻居们看到大毛他们,纷纷围上来,询问他们这些年在国外咋样,听到他们遇到的事情,既羡慕又感叹,当年这些没爹没妈的小孩,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艰难长大的,能活下来就很不容易了,还以为会变成无所事事的混子,没想到在外头成了老板。
大毛他们都吃完饭了,被老邻居们拉到一起喝酒说话,黎阳和谭帅虽然也在海城呆了很多年,但在这些老一辈的心里,依旧是外地人,大毛他们即便跑出去好几年,再回来还是他们心中的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