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对劲(西方经济学) 第27章

这一点,在秦晃小时候,跟着江游和江游的外公外婆一块去赶集的时候就显现了出来。

江游小时候是非常喜欢赶集的。因为那天可以去看很多东西,也有很多的人,外公还会给他买一些冰糖葫芦之类的零食。

小时候秦晃来的那次,也跟着他去了一趟,俩人在集市的石台间穿梭。从蔬菜区跑到布料区,从布料区跑到农具区,从农具区跑到零食区,最后再回到水果杂物区。

秦晃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露天商场,玩儿得很开心。而外婆显然也记住了秦晃那次有多高兴,所以今天刚好下雨又逢集,就想着让江游和秦晃一块去赶赶集。

毕竟江游回来了以后,也是整天果园家里两点一线,也好久没有玩儿过了。俩人一块去赶集,能一起玩儿玩儿,还能帮老人买点东西。

外婆这样交代完江游后,看着老人认真的神情,江游也知道这话他拒绝不了。所以,在吃过饭后,江游就去了秦爷爷家里。

吃个早饭的功夫,原本淅淅沥沥的雨也差不多停了。江游进了秦爷爷家,阿黄跳起来叫着,江游过去摸了他两把,同时听到堂屋里有人说了一句。

“是游游来了吧。”

秦爷爷这么说完,秦晃已经走了出来。两人隔着半个院子对视一眼,秦晃和屋里的爷爷说了一句。

“是游游。”

“哦。”秦爷爷应了一声,就没说话。秦晃则关了门,走到了江游身边,抬手也摸了摸阿黄。

“要去果园了?”秦晃摸了阿黄的头后,问了江游一句。

江游站在秦晃的身边,说实话经过昨天的事情之后,两人之间好像还是有了那么一些和往常不太一样的东西出现了。

江游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他也不想仔细去想,在秦晃问完后,他只回答了秦晃的问题道。

“今天不去。”

说完这句,江游语气顿了一下,道:“外婆说今天逢集,让我带你去赶集,你去不去?”

江游这么问完,低头看着阿黄的秦晃抬头看了他一眼。在他看过来时,江游也抬眸看向了他。

两人隔着一个狗,就这样互相看着。对于他的问题,秦晃倒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笑了一下,问道。

“你想去么?”

秦晃问完,江游:“……”

秦晃这话问的很得体。

就是说,他没有问“你想让我去么”或者直接说“我想去”,而是先直接询问了他的意见。

这样让人既不会觉得他有些心机,同时又不会觉得他过于没有距离。

江游对于秦晃的这个问题,倒是一时间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于他或者对于自己的揣测过深过度了。

秦晃这么问完,也没有等江游说话,就回头继续逗阿黄去了。

少年站在那里,外套的拉链拉到了下颌处,阴天让他的色彩更饱满分明了些,在一旁石头垒砌的墙壁背景下,显得更为利落而干净。

江游看着秦晃逗弄着手边的阿黄,阿黄也在他的逗弄下,没忘了“呜呜”叫着来和江游玩儿。

阿黄拿头蹭着江游,江游收回目光,抬手摸着阿黄的头,说了一声。

“去吧。”

江游说完,秦晃也没抬头,只应了一声。

“好啊。”

第35章 就是有点馋

在门口这样商议好后,俩人回去收拾一下,一块去了镇上的集市。

像是这种热闹喧腾的户外集市,有一种蒸腾生动的烟火气,和村子里的宁静截然不同,是另外一种他所不常接触到的生活状态。

秦晃对镇上集市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的记忆中。而十年过去,他重新来到这里,这儿好像跟以前没什么变化。

依然是石砖垒砌的柜台,琳琅满目的商品,摩肩接踵的人群,还有挺拔茂密得遮着这片集市的树林。

集市像是一幅生动的画,有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吵闹,有刚出锅的馄饨冒出的腾腾热气,有来回跑动的孩童,另外还有卖零食卖玩具的商贩们的吆喝。

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感官都一并被调动,变得热闹生动起来。

江游今天主要的任务是带秦晃来集市上玩儿。而既然来都来了,外婆也另外交代了几件事让他帮忙办。

村子里吃喝不缺,但生活用品需要买,除此之外,外婆还交代江游去布料摊那里帮她取两块布。

早就多年不在城市流通的的确良布料,在夏日的集市上仍然是紧俏货。像是村子里的人们,夏天多是自己裁些布料,然后做一些短衫短裤穿。

的确良的短衫短裤布料透气凉快,短衫短裤的制作也不复杂,并且穿起来简单方便,合适干活。所以每年夏天,江游的母亲都会让外婆给做那么几套。

而外婆向来是不偏袒的,给大女儿做了,其他三个女儿也会做。除了女儿,外孙外孙女的也会一并做。江游小时候经常穿的短衫短裤,棉衣棉裤,都是外婆做的。只是现在大了,不怎么穿了,外婆也就不怎么替他做了。

两人到了布料摊,江游报了外婆的名字,布料摊老板把布料给了他。江游付了钱,布料摊老板接过来一边给他找钱,一边跟他寒暄。

“哦哟,你看看才几天的时间呀,xx家的外孙都长这么大了。你小时候跟你外婆过来,我们还说这么小的小豆丁,得长多少年才能替外婆打酱油哦。你看,这不过一眨眼的功夫,都能帮外婆赶集拿布了。”

布料摊老板笑盈盈说着,一旁布料摊的老板娘笑了起来,说:“我们都老了,别说小孩儿了。”

两人说话的功夫,话题就聊到这如梭的岁月上去了。江游听着他们交谈,偶尔会应和两句。

而长大,也确实不过是大人眼中一眨眼的功夫。

一眨眼的功夫,小孩儿长大,视野开阔。以前怎么也跑不到头的集市,现在站在树下,就能一眼望到了头。

在和布料摊老板闲聊着的功夫,老板找完了零钱给了江游。江游道谢接过,这边又有新的客人过来,老板也去招呼客人忙碌去了。

江游拿了零钱装好,和秦晃离开布料摊。两人离开布料摊后,走到了集市中间,找了个稍微人少的地方站住。

站住后,江游看向秦晃,问道:“你想买点什么?”

其实秦晃今天过来,完全也就是来感受或者回忆一下,倒是没什么目的,更是没什么要买的东西。

江游这么问完后,秦晃抬头扫了一眼集市,小时候觉得琳琅满目,不过是因为这儿玩具多,好吃的多。但是长到现在十七八岁,对玩具是没什么兴趣了,倒是吃的可以买点。

秦晃说的年糕,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那种年糕,更像是甑糕。就是用糯米,红豆,红枣蒸成一大块,然后放在一块平板上,用自行车后座驮着。有人买的话,就在上面割一块。

这是这边集市上比较传统古老的小吃了。基本上每次赶集都会有人来卖。江游小时候,这种年糕还只是普通的糯米红豆之类的。现在已经变化到,会用玉米面和蜜枣了。

新鲜的米和玉米面做出来的东西,自然带着粮食的清香,另外热气腾腾,咬一口又糯又弹牙,这是一种永远不会忘记的味道。

秦晃十年前来赶集的时候,是跟着江游外婆过来的。江游的外婆割了两块,给了两个小孩儿。小孩儿举着年糕边吃边跑,游走在人群中,那种香糯甜蜜的味道,秦晃现在还记得。

秦晃在问了这么一句后,原本看着集市的江游回过了头来。他回头看了秦晃一眼,像是想告诉秦晃,其实除了年糕还有别的吃的。但是看到秦晃后,江游想了想,他其实也未必就觉得年糕好吃。现在过来赶集,不就是图个新鲜和回忆。

想到这里,江游回过头去,在集市上找了找。没找多久,就听到有人吆喝“年糕”的声音,江游循着声音看过去,看到了卖年糕的大爷,和秦晃说了一声后,俩人一块去了卖年糕的大爷那里。

-

集市上的摊贩的营生基本上都是很固定的。

比如说刚才买布料的布料摊老板,几十年如一日的卖布料。而像是糖葫芦,年糕之类的吃食,摊贩也固定是他们几个。

不光如此,如果老人年龄大了,做不动了,就会把手艺传给自己的子女。子女们会继续延续着家里的生意,继续来赶集卖这些东西。

像是他们现在来割年糕的这个大爷,也是从他父亲手上传下来的手艺。

在江游和秦晃过去年糕摊子前,就有人叫住了大爷。有人买年糕,大爷就把推着的自行车停好。停好后,拿过割年糕的刀,一边用磨刀器磨着,一边就掀开了年糕上盖着的油纸。

油纸掀开,即使是夏天,也带出一阵腾腾的热气。伴随着米香和蜜枣的香甜,味道隔着不远就能闻到了。

叫住大爷的是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身高不是很够,仰头踮脚,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盯着那一大块年糕看着。

大爷询问她要多少,小女孩递了钱过去,说要两块钱的。大爷接了钱,喊了声好嘞,然后就用刀给她切了一块。

切下来年糕,用塑料袋装好,然后放进手杆称上一称。大爷卖了这么多年,基本上想割多少也都八九不离十。要是多了,也不会往下割了,少了,就从年糕的边沿切一块给添上,也不用另外再称。

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大爷就把小女孩的年糕称好给了她。小女孩抬着手接过年糕,然后稍微弄了弄塑料袋,咬了一口后,就一边吃着一边走了。

不远处,她的家长应该是正在和卖鞋的老板聊着天。看到小孩儿回来,还不忘叫了她一声,让她别乱跑了。

江游和秦晃到了年糕摊这里后,就站在一旁等着小女孩先买完。小女孩买完离开,大爷也看向江游和秦晃,问他们俩要买多少。

“我们也要两块钱的吧。”秦晃说。

“跟小孩儿买一样多啊?够吃吗?”秦晃说完,大爷笑着这样说了一句。

大爷说完,秦晃也看着他笑了一下,道:“刚吃了早饭,也没多饿。就是有点馋。”

像是他们这么大的孩子,虽然还是会想吃小时候的东西,但和小时候也是不一样了。小时候是逮着什么吃的都想大吃特吃一顿,但是大了,也就懂克制了。

秦晃这么说了一声,大爷就笑了一下,重新拿了磨刀器将刀子磨了一下。秦晃看着明晃晃的刀在磨刀器上这样磨着,问了一句。

秦晃说着的功夫,大爷已经切好了年糕,他一边拿了塑料袋将年糕装了,一边拿了手杆称,在称着的时候,大爷说。

“也不是,就是习惯。”

听了大爷的话,秦晃又是笑了笑。

两人说着话的时候,江游也就在一旁站着听着。对于秦晃买两块钱的年糕,江游是支持的。

俩人确实不太饿。而且他们也不像小时候一样,吃过了很多吃的东西,年糕也并不算是多好吃的东西。对于年糕,更多的是一种回忆,买多了也还真吃不了。

这边大爷切了年糕,就给俩人称了,像是怕两个大小伙子真不够吃,临了还给他们添了一块。

秦晃笑着谢过,递了钱给他,另外把年糕先递给了江游。这边江游接过年糕,还没等反应过来秦晃为什么把年糕给他,就听到不远处有人叫了他一声。

“江游!”

那人喊完,秦晃和江游一块回头看了过去。

第36章 【二更】脸都是红的

村子里的小学只教到四年级,到了五年级后,村子里的学生们都会统一分配到镇上的小学读。

而去了镇上的小学,就不光本村的学生了,另外还有镇上其他村子里的学生。

刚才叫江游名字的,就是镇子上面某个村庄的学生。

她叫杜灵。是江游到了镇上读书时的同学。两人五年级六年级都是同班,不过到了初中,江游去了县城,杜灵还继续留在镇上的初中读书,见得就比较少了。

等到了高中,杜灵分去了二中,江游则在一中。两人平时不怎么见面,也只有偶尔假期江游回到外婆家,来镇子上赶集的时候才会更偶尔地碰到。

而虽然两人见面的机会很少,杜灵却一直记得江游。

他们两人学习都不错,小学同班的时候就是这次考试你第一,下次考试我第一。到了初中高中,两人见面,聊得基本上也都是学习。

和江游一样,杜灵在学习上也非常努力上心,两人还是挺像的,所以也更能聊到一块去。所以虽然见面少,但每次见面,话题都不会少。

在叫江游前,杜灵也是准备过来买年糕的。看到江游后,她就喊了江游一声,而后江游朝着她看了过来,杜灵就笑着跑了过来。

“真的是你。好巧啊,你也来赶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