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商人的留洋少爷 第2章

少年点了点头,便让小二在大堂随便找张桌。

小二见这位少爷怕是想听相声,便给他找了张热闹的桌子,周围都是一同给先生捧场的听众。

少年摸了摸自己略显油腻的短发,安静地坐在人群中。

二管家命小二上了壶铁观音,亲自给少爷倒上。

台上的单口相声说得起劲,时而抖上个包袱,惹得台下观众一通哄笑,时而唱上一段柳活儿,又令台下观众鼓掌叫好。

整个场子可谓是热闹极了,期间还有个半大小子捧着个小锣向听众讨上几文钱作为打赏。

等一场相声结束,说书先生朝众人道谢下台,整个茶馆才安静上几分,客人们三三两两地说起了话。

少年刚听得入迷,杯子的茶水早凉透了,他举起杯子抿了口,茶水倒是还有铁观音的清香味。

却听隔壁桌的客人聊起了闲话:“要我说,这城南书店的王老弟可真倒霉。”

“怎么的?”另一个顾客接上一句。

“他不是有个女儿刚满十八还没许人家嘛,居然被薛阎罗家盯上了。”

“那王老板可答应了?”

“当然没答应咯。”那位说话的顾客喝了口水,说得来了兴致:“薛家前脚刚朝王家求了亲,王家后脚就和一个外省的远房亲戚定了亲,就连女儿都早早送出了金宁城。”

听者发出了「啧啧」的声音,道:“王老板这招可真绝呀。”

“€€!这还不是怕那薛阎罗土匪劲儿一上头来抢亲嘛。”说着他一脸怪笑,道:“也不知道谁家的孩子将来这么倒霉,嫁给这土匪出身的煤矿大商人。”

“说来也是奇怪,咱金宁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咱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竟然没发现这儿有一处大煤矿。到头来,还被那帮外地人占了便宜。”一想到煤矿生意的暴利,这人也忍不住咋舌。

少年竖起耳朵听几句闲话,倒也把「薛阎罗」的身份搞清了。

土匪出身的煤矿大商,怪不得他不认识。

只不过这薛阎罗和他无冤无仇,怎么会冲着他来呢?

作者有话说:

茶馆客人:也不知道谁家的孩子将来这么倒霉,嫁给这土匪出身的煤老板呢。

何家倒霉大少爷:谢邀,留洋回国,刚下轮船,即将被逼婚。

【因题材缘故,攻的身份需要改变】

第2章

五天前,

宽巷。

一个矮胖的婆娘穿过巷子,敲响了巷尾一家的大门,她是来找自个儿的老姐妹刘媒婆的。

“谁呀?进来吧。这门没上锁。”刘媒婆有些沙哑的声音透过门缝飘出。

推开门,婆娘就见刘媒婆正坐在院子中心的石桌边磕着瓜子。

“呦,刘姐姐这日子过得可真是清闲呀。”

刘媒婆抬起有些耷拉的眼皮,一定睛,原来是何家布庄杨掌柜的婆娘王二姐。

“哪有王妹妹清闲,今年布庄生意不错吧,你家杨掌柜估摸着能从东家那儿分到不少银钱吧?”刘媒婆抬手扶了扶鬓边花开富贵的金钗,笑着朝着王二姐打趣道:“哪像我呀,还要出门赚点媒人钱,这媒人生意可不好做哟。”

闻言王二姐傻笑两声,装愣没回话,岔开话题道:“有什么亲事能为难刘姐姐您这金宁城第一媒人呀?”

“唉,我现在手上可是有一笔大生意。”刘媒婆装腔作势,挥手让王二姐走近几步,凑到她的耳边小声道:“要是事成,光这媒人钱都有三条大黄鱼。”

王二姐登时瞪大了双眼,眼里放光地问道:“是哪家的好亲事?”

“城东薛阎罗家。”

话音刚落,王二姐的表情便凝固了在脸上,她家姑娘今年刚满十四,原想乘机捞个金龟婿,没想到竟是那个要命的阎王,一肚子的花花心思也立刻烟消云散。

“我原先想将城南书店王家的姑娘说给那薛阎罗。”刘媒婆端起盖碗,用杯盖撇开茶叶,抿了口茶水润润喉咙,才道:“没想到王家居然说自家姑娘早早定了亲事,没过几日就将女儿送出了城。”

一说起这事,刘媒婆顿时一肚子火气,这金宁城谁家小子有亲事,谁家姑娘未出阁,她这做媒人的怎么会不清楚,好好的三条大黄鱼就这么在她眼前溜了。

王二姐的眼珠子骨碌碌地转了一圈,从石桌上抓了把瓜子后便坐下,殷切地笑道:“刘姐姐和妹妹我说说,那薛阎罗家都有些什么要求。说不准,我还真能找出个合适人选来。”

“你?”刘媒婆斜瞟了眼她,眼中满是不相信,这金宁还有比她更了解这亲事的?

可为了那三条大黄鱼,她还是将薛家的要求说了一遍:“别看这薛阎罗是土匪出身,这薛家老太太的要求倒是真不少。一要祖上三代身家清白,二要家境殷实富裕,三要姑娘知书达理。”

“这要求也不算太高呀。”王二姐不以为然,这薛阎罗如今在金宁城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找个好媳妇不是理所当然的嘛?

“所以才说你不会做媒呀!这金宁城里好条件的姑娘哪个不是十五十六,就早早定了亲事,再等到满了十八岁时,大红花轿抬出阁的?”刘媒婆不屑地说道:“薛家老太太偏要让薛阎罗今年就成家,我也只得找那些十八十九的姑娘家家。”

是呀,那薛阎罗都快满二十二了,家里连个通房丫头都没有。寻常男子像他这岁数,儿子都满街打酱油了,薛老太太想要抱上曾孙,能不着急吗?

“我这儿绞尽脑汁地在金宁挖着两三个十八还未出阁的姑娘,结果你猜咋的?”

“咋的?”王二姐被她吊起了胃口,问道。

“薛老太太身边跟着的郭姨娘竟对这几个姑娘挑三拣四,最后也只留下书店的王家姑娘她挑不出理来。”

刘媒婆恨恨地咬牙道:“没想到王老板这事做得这么绝。前些天我去薛家回话时,可是被郭姨娘那骨头轻的货色一顿数落。”

王二姐见刘媒婆正气头上,也不敢插嘴。

王二姐这边是不敢吱声了,刘媒婆那头却大倒苦水:“那郭姨娘竟然提议,既然薛阎罗喜欢安南阁里的坤泽,不如就挑一位坤泽少爷作为正妻。”

王二姐目瞪口呆,薛家真当自个儿是皇帝选妃吗?

坤泽貌美,要知道搁在前朝,身为乾离的皇帝每三年便在民间大选一次秀女,其中凤毛麟角的坤泽便是选秀的重中之重。以至于有些身份的人家都娇养着自家的宝贝坤泽,只盼一朝能飞上枝头。

虽说前朝已亡,可除了安南阁里那些作清倌的坤泽,刘媒婆上哪儿去给薛家找个十六七岁还未定亲的正经人家的坤泽呀。

拿不到三条大黄鱼,刘媒婆是越想越恼火,狠狠地将嘴里的瓜子皮吐在桌上。

不想那边王二姐却悠悠地说道:“刘姐姐,我这儿倒是有个好人选。”

“!”刘媒婆惊得猛回头,鬓边的金钗险些掉落,她殷切地问道:“好妹妹!快告诉姐姐。”

王二姐胖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可眼神中却透露着一丝精明,道:“我这人选可是完全符合薛老太太的要求。只不过事成之后……”

“你要多少?”刘媒婆捏着手绢的手往石桌上一拍,正色道。

“妹妹我也不贪,事成之后分我二十两银子便好。”王二姐脸上的笑意不减。

二十两?

刘媒婆眉头一皱,在擦粉的老脸上愈发明显。这二十两都快抵得上平日里富贵人家给她的媒人钱了,可想到薛老太太承诺的大黄鱼,她还是咬咬牙答应了。

“这人选是谁?”

“这人呀,可谓是家财万贯,咱们金宁城小半个商铺都是他们家的。”王二姐面带得意,故弄玄虚道。

刘媒婆一时摸不着头脑,据她所知金宁城里可没几个这样的豪富。

“到底是哪家?”

“还能是哪家,便是我家老爷的东家€€€€何家。”

“何家的少爷今年不是才满八岁吗?看那长相也不像是会分化成坤泽的命呀。”

“那是何家的小少爷,我说的可是何家的大少爷。”王二姐一边磕着手头的瓜子,一边说道:“何家的大少爷十岁出头便分化成了坤泽,十二三岁便闹着要留洋读书,你猜怎么着?何老太爷居然真的同意。前些天我就听我家老爷说到,东家的大儿子要回国了。”

刘媒婆低头想了想,记忆中何家的确有个大儿子,她竟忘了何家大少爷是个坤泽。

她瞄了眼正在嗑瓜子的王二姐,暗暗挑了挑眉,也难怪她这老姐妹明明有合适的人选,却不敢自己去做媒吃下这三条大黄鱼,原来是不敢得罪自己的东家,让她出头来做这个坏人。

王二姐满脑子都是即将到手的二十两银子,哪还有心思去打算自己姑娘的亲事。她抓上一手桌上的瓜子,和刘媒婆告了别,转头就朝外面走去,瞧着姿态走路都带风。

刘媒婆看了眼盘子里少了大一把的瓜子,朝着王二姐离去的背影呸了一口,嘴里的瓜子皮顿时吐到了地上。

€€€€

隔日。

刘媒婆穿戴体面地登了薛家的门。

薛家的府邸,是从一个没落的官宦子弟手里买下的老宅。虽说这宅邸已有些老旧,可稍作修缮便能看出这户人家祖上曾是多么风光无限。可惜后代子孙不争气,仗着祖先积下的家产荒淫度日,染上了大烟,到头来就连祖宅也卖给了他人。

刘媒婆扣了扣大门上饕餮铺首衔着的门环,没过多久附近的门房就打开了门。

前些日子,刘媒婆进出薛家多次,看门的门房早就眼熟她了。让府里的丫头向薛老太太通报一声,门房便让刘媒婆先进了门,在天井下等着。

刘媒婆掸了掸身上的圆领盘扣外衫,扶正了头上的金钗,脸上浮着得意的神采。

等上好一会儿,丫环才知照她进堂屋,她也不恼。

堂屋里,薛老太太穿着一身滚黑边的墨绿对襟长袄子,手上拄着紫檀木拐杖,端坐着主位上,身边除了那个讨人厌的郭姨娘,还站着一个长相清秀的陌生姑娘,梳着一条长辫,眼睛圆溜溜的,看着挺讨喜的,就是身板清瘦了些。

刘媒婆不动声色地将几人打量了一番,上前先和薛老太太道声喜。

“先恭喜老太太,咱这回挑的人选一定能符合您对孙媳的要求。”

可还没等主位上的薛老太太出声,一旁的郭姨娘倒是先发话:“哟,刘媒人不会是从安南阁给我大侄子找了个媳妇吧?”

听见郭姨娘阴阳怪气的话,薛老太太脸上还没来得及露出的喜色,顿时化作了凝重。

刘媒婆脸上的得意却丝毫不减,自如地接过郭姨娘的话头:“瞧您这话说的,我刘媒人寻着的人选,自然是正经人家的少爷。”

郭姨娘登时傻了眼,这金宁适龄的坤泽早就嫁了人,刘婆子到底是从哪个犄角旮旯扒拉出的人?

刘媒婆接着说道:“我挑的这户人家的少爷,绝对是拔尖儿的。我敢说,您打着灯笼找遍咱金宁,都别想找到更出挑的了。”

薛老太太见刘媒婆信誓旦旦地承诺,也立即来了兴致,站起身拉着她坐下:“快说说,是哪家的少爷?”

“这人是金宁何家的大少爷,名叫何温言。”

作者有话说:

一章一章修改,我家的攻宛如失去了第一志愿,被迫调剂了专业TAT

第3章

“何家?哪个何家?”郭姨娘不死心,嘴硬着在一旁打岔。

“哪个何家?”刘媒婆瞥了她一眼,得意地笑着怼回去,“咱金宁城有几个叫得出名的何家?自然是金宁首富,城南何家。”

“若姨娘您真不知道,那小人就给您好好介绍介绍。”她脸上挂着诚恳的表情,可郭姨娘依旧听出了话中的讽刺意味。

“何家虽因何老爷早年经商而发家,却已是金宁屈指可数的富豪,光是东门那片儿的商铺,便有一半是何家的。何家的丝绸布匹更是远销海外,就连洋人都在用何家的丝绸。更不用提那些个粮行、酒馆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