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 第118章

学术论文的同行评审采用的是双盲的原则,也就是说亚布里奇教授拿到的部分自有论文的内容,并不能知道作者是谁,而作为论文作者的陈颂也不会知道期刊把他的论文交给那位物理学家进行审核。

当然,作为经常阅读论文的评审人,其实对于同行的行文风格也会有一定的了解,往往能够从行文中猜出论文的作者是谁。

而且像是陈颂这样,在物理学论文里大量运用,且运用了这么艰深的数学计算过程的物理学家还是很少见的,大多数物理学家的数学都还可以,但也仅仅只是还可以而已。

完成了一部分的验算之后,亚布里奇教授和他的同事艾达€€墨菲教授舒了一口气,停下来活动了一下身体,也让紧张的大脑稍微休息一下。

亚布里奇教授端起桌子上的咖啡喝了一口,说道:“不知道这是哪位同行写的论文,数学计算的部分未免也太过于艰深了,而且不是我了解的那几位比较喜欢用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学的同行的风格,好像是个新冒出来的,也许是一个跨界的数学家?”

数学界突然跨界去研究物理学,其实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天才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喜好,从数学跨界去研究物理,已经是很小的一个跨越了。

墨菲教授靠在椅背上,微微皱眉头说道:“我感觉好像有点熟悉,这种算式的结构和设计方法,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陈。”

亚布里奇教授愣了一下,思索里一下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里姓陈的人,然后突然反应过来,“你是说京华大学的那个年轻的菲奖得主,陈?”

墨菲教授耸耸肩,“所有菲奖得主都很年轻,包括当年的我们。不过你说的没错,陈确实是其中最年轻的那个。”

亚布里奇教授不由摸了摸自己的嘴唇,“你知道,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好好阅读数学论文了,不过如果你确定的话,那他未免也太可怕了。他已经获得了菲奖,难道还要成为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吗?”

墨菲教授笑道:“为什么不可以呢?你不也是获得了菲奖,并且同样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吗?”

亚布里奇教授反驳道:“可我没有拿过诺奖,而且他也太年轻了,真是让人嫉妒。”

墨菲教授无所谓地说道:“这不重要。话说,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多少岁来的?”

亚布里奇教授思索了一下,突然放心地笑了,“哦,没事了,他已经不可能成为最年轻的诺奖得主了。最年轻的诺奖得主获奖的时候才25岁,而他我记得他拿菲奖的时候就24岁了,现在肯定已经超过了吧。”

墨菲教授不知道他在高兴什么,敷衍地说道:“那可真是太遗憾了。不过也没有关系,同时获得菲奖和诺奖也很喜欢,现在应该还没有人做到吧?”

亚布里奇教授思考了一下,“好像,确实没有。”

墨菲教授满意地点点头,“那就可以了,只要他能够达成这个成就,那么……他就是第一人!”

亚布里奇教授皱眉,看起来有点不服气,“你这么相信他能获得诺奖吗?”

墨菲教授也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然后说道:“虽然我不太懂物理学,可是我知道暗物质,如果他的方法真的能够发现暗物质,那么你说他的这篇论文值不值得一个诺奖?”

亚布里奇教授眉头紧锁,虽然不想承认,但不得不承认,“除非诺奖的评审委员会眼瞎了。”

第092章 学术辩论 三合一

在家过完元宵节, 陈颂和童一淮才返回了幽州市,而此时陈颂的论文尚且还在同行评审的环节,童一淮的那篇论文倒是引起了一些注意。

希格斯粒子, 全称希格斯玻色子,是人类到目前为止最晚发现的一种粒子,虽然也过去有十几年了, 不过因为想要捕捉它非常困难,需要高能级的对撞机才能做到,所以人类对它的研究还非常浅显,当然这些年也有很多的理论研究问世。

按照目前被物理学界广泛接受的标准模型, 基本粒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组成物质的费米子, 另外一类就是传递作用力的玻色子。

比如我们熟悉的电子就是费米子的一种, 而光子则是一种玻色子。

希格斯粒子是一种特殊的玻色子, 被称为标量玻色子, 物理学家认为正是希格斯粒子赋予了其他基本粒子质量。

此外, 虽然目前标准模型得到了大部分物理学家的认可,并且它几乎可以完美统一三大基本力, 也就是强核力、弱核力和电磁力,但它无法解释引力。

因此, 有些相信标准模型的物理学家试图寻找到另外一种玻色子€€€€引力子, 来解释引力的存在,当然引力子是否真实存在目前还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另外, 有理论认为, 希格斯粒子或许和暗物质也有关系。有关于暗物质的理论研究预言了一种“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的存在, 而近期的理论研究认为, 希格斯粒子可能会与这种也许存在的“大质量弱相互作用粒子”互相作用, 形成暗物质。

当然,这种关于暗物质的理论,和陈颂的论文对于暗物质的预言并不相同。

而童一淮的论文,则主要是对希格斯粒子的基本性质的分析,并据此推测希格斯粒子的运用前景,他的论文中不乏和目前主流认可的希格斯粒子的性质矛盾之处,因此也引起了一些物理学家的质疑。

不过童一淮的论文的理论基础详实,推演过程也完全没有问题,虽然那些质疑他的物理学家也有自己的依据,但童一淮自然也不会畏惧这种质疑,更加不会因此而动摇,甚至质疑自己的理论,除非新的证据出现证明了他是错的。

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就是这样,很多时候物理学家们就像是神棍一样都在预言未来的事情,有的时候甚至就是在瞎猜,当然瞎猜也得有点依据,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理论逻辑自洽,否则就真的沦为神棍了。

假如你的预言正确了,那自然是功成名就,万一预言的大一点,而且预言还在有生之年实现了,搞不好还能搞到个诺奖。

万一预言失败了,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是真的毫无根据的瞎猜,并不会对学术声誉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总之童一淮的论文发表了这么长时间之后,各方物理学家们已经基本读懂了这篇论文,并开始就此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反对的,自然引经据典,说他的理论狗屁不通。

但支持者同样也不少,他们或是就童一淮的论文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是就那些反对者的文章开始写文章反驳,双方就这样骂成了一团。

各国媒体也来凑热闹,断章取义地对这场物理学家们的骂战进行了报道,也引起了一部分民众的关心,当然民众们关心的只是科学家吵架,对于理论不理论的毫无兴趣。

作为夏国的最高学府,京华大学的学生们自然也关注到了这场骂战,并且骂战的中心和风暴的引发者就是自己学校的老师,他们还挺与有荣焉的。

甭管有多少物理学家不认可童一淮的理论,能够引起这种规模的骂战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证明,如果是那种没有多少价值的论文,根本不会有物理学家搭理。

而处在风暴中心的童一淮,对此完全无所谓,好像无事发生,每天照常给学生上课,看看论文,陪陪陈颂,好像事情跟自己没关系。

反倒是武默他们有点坐不住了,憋了好几天之后,陶离终于忍不住问道:“老师,外界那些关于论文的讨论,我们真的就不管了吗?”

童一淮此时正在看学生作业,听到陶离的话,抬头看了他一眼,说道:“为什么要管?”

有陶离开头,武默也憋不住了,说道:“我看到现在有很多国外媒体都在诋毁您,说您是知道自己的理论有问题,所以才一直不开口,不敢反驳。”

童一淮看了看自己的学生们,忍不住笑了,摇摇头说道:“国外媒体为了销量什么话都敢说,估计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国内这样的媒体现在也有不少,我建议你们不要太把媒体的话当回事。”

郝奎还是不太理解,“媒体的话可以不听,可是那些物理学家的质疑你也不管吗?”

见他们确实非常为此困扰,童一淮想了想,还是说道:“我并不是不把别的物理学家质疑当回事,只是目前还没有值得我特别反驳或者解释的文章。如果你们仔细阅读过那些文章,了解过那些文章的作者,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粒子物理学领域的权威人士,他们所写的文章也无法真正动摇我的论文的观点。”

陶离好像有点理解了,若有所思地说道:“所以您的意思是说,您要等大佬出手,您才亲自出面,现在就让小喽€€们先打着。”

童一淮:“……”

他是这个意思吗?

他明明说的是目前那些质疑他理论的人,根本没有质疑到点子上啊,甚至于可能都没有完全读懂论文。

不过算了,虽然不是这个意思,但效果大概也差不多,等到那些和他持不同观点的大拿发声,他们攻击的点必然会更加有力,他也得小心应对。

虽然童一淮跟唐院士说过,他并不害怕那些对他理论的质疑,因为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而时间也必然会证明这一切。

但这并不代表,他会对那些质疑者置之不理,任何一个理论物理学家,都要维护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因为若非相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他们根本不会将它发表出来,可以说自己的理论就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信仰,而信仰是不容许别人质疑的。

不过等待的时间比童一淮想象的更久,久到陈颂的论文都发表了,陈颂顺便还把物理学的博士给拿了,大佬们依然集体静默。

陈颂一开始就是物院的学生,只是阴差阳错先在数院当了教授,物院的赫院长当然不会允许陈颂彻底变成数院的人,他一拿到学位,赫院长就当即和他签订了合同,同样是正教授级别的待遇,教学的课程陈颂考虑之后选择了数学物理。

不过上课、包括招物理专业的研究生那都是下学期的事情,目前陈颂和童一淮需要考虑的是即将在幽州市举办的国际理论物理学论坛,他们都收到了主办方的邀请。

鉴于论坛邀请的每名学者可以带两个学生作为助手,陈颂目前又没有物理专业的学生,就干脆把名额给了童一淮的学生,把四个人都带上了。

虽然国际理论物理学论坛是在幽州市举行,但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与会学者和助手依然被安排住在论坛会场的酒店里。

陈颂和童一淮一起看着与会者的名单,笑道:“这次的理论物理学论坛可是明星云集啊,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大拿几乎都来了。”

童一淮微微一笑,说道:“有一部分恐怕是冲着我来的。”

陈颂闻言也笑了,“还有一部分大概是冲着我来的。”

童一淮接口,“看来我们的论文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陈颂先是点点头,随即笑道:“我们这样是不是很像在自卖自夸?”

童一淮也笑着,“事实而已。”

这确实是事实,在论坛讨论的第一天,就有理论物理学的大拿针对童一淮的论文提出了尖锐的质疑,他的切入点确实非常致命,发言一结束就让许多议论纷纷,包括之前曾经写文章支持童一淮理论的人,也皱着眉头开始思索这是否确实是童一淮理论的致命缺陷,以及是否能够找到反驳的点。

更多的人则看向是童一淮,期待他的反应。

童一淮对此早有准备,他敲敲自己面前的话筒,条理清晰地就对方的攻击逐条反驳,并一切强调且加强了自己的理论,让对方的攻击完全落空。

陈颂就坐在他的旁边,笑盈盈地看着他认真的侧脸。

而对方自然也不会就此偃旗息鼓,论坛很快就变成了两个人的唇枪舌剑,慢慢地双方更多的支持着都加入了进来,一开始还只是保持克制地理论辩论,后来不可避免地加上了人身攻击,甚至差点演变成全武行。

别以为科学家都是高大上的、温文尔雅的、讲道理的,实际上除了数学家们稍微文明一些不怎么动手,其他各种学术会议上吵架人身攻击甚至直接动手的都不少见。

当一个科学家看对方不顺眼的时候,他甚至可能连对方家乡的花花草草都看不顺眼。

前排的大佬们吵得不可开交,而后排坐着的助手们完全插不上手,这根本就不是他们的能力水平能够参与的骂战。

有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的更是目瞪口呆,忍不住拿出手机偷拍,然后发到了论坛上€€€€《你们根本想象不到,我在学术会议上看大佬们对骂》。

这是一个学术性质比较强的论坛,虽然也有一些对这些感兴趣的普通网友,但平均学历几乎都是硕士起步,虽然以底层科研人员居多,但大家对大佬们的生活还是很感兴趣的,这个帖子很快就有了很多点击和讨论。

主楼:[冒死偷拍的照片]照片高糊,但我也没办法,坐在后排,冒死偷拍的。第一次跟着老板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看到与会者名单的时候发现有好多大佬,当时贼兴奋了。直到今天会议开始,我就坐在后面,目瞪口呆地听着大佬们吵架,开始还是挺正经的学术辩论,然后变成了人参公鸡……差点变成全武行,被及时制止了。幻灭中……

1楼:经过仔细辨认,我发现楼主照片正中间那个表情狰狞的人是我国科学院的张院士,楼主你号没了。

2楼:楼上厉害了啊,这都能分辨出来。不过如果是唐院士的话,有唐院士参加,并且今天开始的会议,那不就是国际理论物理学论坛吗?楼主仔细说说,大拿们吵啥呢?

3楼:应该是国际理论物理学论坛没错了,我也认出来了,照片右边那个好像正在和张院士对喷的老外,就是诺奖物理学奖得主雪丽€€格里芬。

4楼:呆滞,所以说楼主说的是真的吗?大佬们开会就是这种画风?我想象中的大佬们开会,风度翩翩友好交流学术问题,就算是有分歧,也应该是用学术论点说服对方。现实中的大佬们开会,人参公鸡、激情辱骂、动手打架……现在的我完全能够理解楼主的幻灭,真的太幻灭了。

5楼:都坐下,基操,勿6。等楼主多参加几次学术会议就懂了,这种画风没啥好奇怪的,没打起来就是我们家国组织有方。以及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理解,大佬也是人啊,大佬也会生气的啊。当年你和别人吵架的时候,难道就没有越吵越生气,气得想要打人的时候吗?

6楼:五楼说的对。大佬也是正常人啊,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并且觉得对方是错的,然后对方还拿着错误的观点和自己哔哔,偏偏还怎么都说服不了对方,那可不就是越说越生气,越说越暴躁,于是……你们懂的。

楼主:我是楼主,趁着我号还在,大致给你们实况转播一下吧。首先你们知道京华大学的童一淮副教授吧?他之前不是发表了一篇关于希格斯粒子的理论文章,引起了多方的关注和骂战吗?不过之前参与骂战的都不是顶级学者,童教授自己也一直没有出面表过态。

楼主:然后就在这次会议讨论刚开始的时候,3楼的兄弟认出来的那位格里芬教授就先对着童教授发难了,不过看起来童教授之前虽然并没有什么反应,其实却是早有准备,一一反驳了格里芬教授。接着他们就开始辩论了起来,嗯,一开始确实是正常的学术辩论。但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估计也像楼上说的吵出火气来了,然后就……

楼主:总之,现在张院士正在攻击格里芬教授写论文总是语法错误,他审稿的时候发现好几次了。而格里芬教授开始攻击张院士哑巴英语,口音问题……而作为主角的童教授,似乎有点茫然不知道该怎么重新加入其中。顺便说一下,坐在童教授旁边的陈颂教授正在笑,笑得特别开心。你们知道的,就是那位童教授的未婚夫,我国的菲奖得主。

10楼:哇,听起来很可爱啊,楼主你再冒死拍张童教授和陈教授的照片呗?想看。

11楼:想看+1。

12楼:想看+2。

13楼:想看加手机号码。

14楼:想看加身份证号。

楼主:[高糊图片]别加了别加了,你们要的图片来了,虽然还是高糊,但楼主也没有办法,楼主还想活着。

44楼:楼主好帅,给英勇的楼主鼓掌,虽然这照片真的糊的根本看不清楚脸,更别说分辨出表情了,但……我从中依然看出了楼主的勇气!

326楼:先别讨论童教授和陈教授的绝美爱情了吧,我有点好奇后续啊,大佬们骂完了没有啊?他们还记得一开始的重点吗?所以双方的讨论到底是哪一方赢了呢?

327楼:楼上有点天真哦,这种学术讨论就是这样的,谁都说服不了谁。科学家们也不是被骗子忽悠着买保健品的大爷大妈,不会人云亦云,他们有自己的坚持,除非实实在在的证据摆在面前,否则这种讨论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什么结果。

楼主:是这样没错,他们现在还在吵,我估计今天可能就吵这么一个话题了。现在我看到童教授的表情已经木了,他好像失去了对辩论的兴趣,正在和陈教授说悄悄话,我有点好奇他们在说什么,可惜距离太远了,听不到。

就像楼主预言的那样,物理学家们吵了一天,虽然没有吵出个结果来,但要说毫无收获,那也不尽然。

不管是支持方还是反对方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这些观点中的一部分,毫无疑问也是值得童一淮关注的,他会据此再次完善他的理论。

而当天官方媒体的报道是€€€€国际理论物理学论坛在幽州市召开,论坛第一天学者们就童一淮教授关于希格斯粒子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