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团后我成了科研大佬 第127章

智院长点了点他,说道:“你没参加可惜了,要不然说准能给我们国家多带两枚金牌回来。不过就像刚刚孙女士说的,也不需要你正经给他们上课,就当失去给学生做兴趣讲座就行了。”

第099章 著书立说 三合一

陈颂最后还是站在了竞赛训练营的讲台上, 给参加物理竞赛和数学竞赛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讲座。

讲座的内容即便是对这些参加竞赛的学生来说也是有些超纲的,但他尽量不触及过于深奥的内容,只讲一些深奥领域的浅显且有意思的知识, 以激发学生们对物理和数学更多的兴趣。

训练营里的学生都是参加过一级级国内奥林匹克竞赛选□□的佼佼者,他们本身就有着超出普通的智商,但很难说是否真的是出于兴趣才参加竞赛的。

毕竟按照国内现在的竞赛选拔体系, 只要能够在全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有机会被国内各大高校特招提前录取,这对一些偏科的学生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所以有些参加竞赛的学生并不是出于喜爱, 而是把它当成一种进身之阶,即便学生们自己还没有这么功利的想法, 他们的家长也会帮他们想。

陈颂并不是反对这种想法, 想要往上爬, 想要得到更好的机会和资源都是人之常情, 只是如果想要在科研的道路上走下去, 没有喜爱是无法长远的,所以他希望能够让更多少年人真正喜欢物理和数学, 进而选择在这条陡峭的道路上勇敢攀登。

不巧的是,陈颂来的时候, 正好是训练营决定最后去参加国际比赛的最后名单的时候, 此时训练营中有一大波人即将被淘汰。

竞争可能真的是人类的本性吧,不管学生们抱着什么样的想法来到这里, 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奋斗之后, 他们谁都不希望自己成为被淘汰的那个, 更不希望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付之东流。

孙丽丽站在抬头报着一个个名字, 陈颂坐在旁边看着台下的学生神情紧张, 身体紧绷。

听到自己名字的自然欣喜若狂,还没听到的则如临大敌。

但不管他们怎么像,结果总是一样的,总有一批人今天就要告别自己回到家中,他们的今年的竞赛征程到此结束。

这些天之骄子,或许今天才第一次体会到失败的滋味,有人神情沮丧,有人愤怒不满,还有人捂住脸不愿意被人看见自己的眼泪。

见此情景,即便是见惯了的孙丽丽也不由叹了口气。

这些学生都很好,她也都很喜欢,但是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名额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带着所有人去参赛,所以就只能淘汰一批人。

不过其实经历一些挫折,对这些学生来说也并不是坏事,人生永远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

孙丽丽对陈颂说道:“陈教授,我们请您这个时候来,也是希望这些没有得到名额的学生也能够听到您的讲座,您的到来对他们来说本身也是一种激励。”

陈颂表示理解,在孙丽丽的邀请下,在训练营吃了一顿饭,然后才返回学校。

在上课的过程中,陈颂当然也注意到了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并不一定是在训练营里成绩最好的,有物理的也有数学的。

陈颂在车上他们的名字都记了下来,数学的交给智院长,物理的则交给赫院长。

虽然赫院长并没有跟他说过这件事情,但在两位院长的修罗场面前,陈颂已经自学成为了一个端水大师,务必要把两碗水端平,免得赫院长听说这件事情之后,跑到他面前来假哭。

不是陈颂杞人忧天,而是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智院长……有时候会跑到赫院长面前炫耀,然后受伤的总是陈颂。

人选是有了,至于怎么把他们忽悠到京华大学来,就和陈颂没有关系了,赫院长和智院长自然会去想办法。

接下去的几天时间,陈颂一边和团队成员讨论冷却系统的设计问题,一边等待着超算中心的回复。

不过先超算中心一步而来的是他之前发表的对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的论文,以及加兰教授的电话。

加兰教授未语先笑,“陈,恭喜你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现在它是个定理了。”

陈颂笑道:“谢谢。加兰教授,别告诉我您是论文的审稿人。”

加兰教授哈哈笑了两声,“我确实是,不过审稿人可不止我一个,我们经过几个月的验算,认可你的论文。你可以准备开学术报告会了,到时候不要忘记给我送一张邀请函。另外,我这次打电话过来,其实是想问问你之后的打算。我知道你在参与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建造,但是我想你并没有暂时放下数学研究的打算?”

陈颂点了点头,想到加兰教授看不到他的动作,又说道:“当然,我不会放弃对数学的研究。”

加兰教授:“那么你决定好接下来的课题了吗?我觉得你对黎曼猜想会感兴趣,要不要和我一起合作?”

陈颂笑着说道:“很荣幸能够得到您的邀请,但我目前确实没有这个打算,我有预感,现在还无法解决黎曼猜想,所以还是暂时不去碰它了。”

加兰教授只是试试,倒也不坚持,毕竟研究是很私人的事情,他说道:“那好吧。不过我能接下来你接下来的工作内容吗?”

陈颂:“当然可以。其实我打算做一些基础的理论工作,我之前对皮莱猜想还有孪生素数猜想的研究,都用到了一些相同的方法,基于我自己的架构。对此我也有了心得,想要把它们成体系得整理出来,在此之余我可能会尝试用它们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加兰听了明显有些惊讶,过了一会儿才说道:“陈,你说的这点我也发现了,但我没想到你现在就会去做这个工作。看来,我们数学家又要出一个格罗滕迪克了。”

陈颂也被他这话吓了一跳,缓了一下才无奈地说道:“加兰教授,您太夸张了,我可不敢和格罗滕迪克先生相提并论。”

格罗滕迪克被称为数学皇帝,在夏国还有一个外号叫虚空教皇,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可以说没有之一。

但遗憾的是,在陈颂很小的时候,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就已经去世了,而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他几乎远离了学术圈,过着隐居的生活,甚至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住在哪里。

格罗滕迪克有这样的地位,并不是因为他证明了多少数学难题,而是因为他创立了现代代数几何学。

正如武侠小说写的那样,开宗立派的才是一代宗师,格罗滕迪克可以说就是一个开宗立派的人,他是现代代数几何学的开创者、奠基人、祖师爷,他的成就足以光耀千古。

加兰教授说道:“现在当然不行,但你还年轻,未来的成就未必不能做到。我想,如果格罗滕迪克先生还在世的话,应该也会愿意和你这样的年轻人交流数学的。”

陈颂却很清醒,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倒觉得,如果格罗滕迪克先生在世的话,一定不会愿意搭理我的,我不是他心目中纯粹的数学家。”

陈颂说自己不纯粹,并不是因为他还研究物理,而是因为他曾经参与周天系统的研究,这是夏国的军事项目。

而格罗滕迪克,是一个甚至可以说有些极端的和平主义者,他反对一切的战争,也厌恶一切跟战争有关系的东西,正是因此他才会选择隐居。

他曾经在法国的高等科学研究所任职,但是当他发现这个研究所由北约资助的时候,他就立即离职选择去种地。

加兰教授也想到了这一点,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格罗滕迪克先生有时候过于固执,他应该确实不会喜欢你,比起数学,他对于他的政治思想更加热衷。我年轻的时候曾经见过先生一面,本来是希望能够请教数学,却听了一脑袋的政治宣传,我还不好打断或者反驳他。”

想到那次的经历,加兰教授不由失笑,当时他的心情很复杂,现在想起来却也是一段有趣的经历。

没有再聊格罗滕迪克,加兰教授转而说道:“你打算用你的新数学体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陈颂说道:“只是一次尝试而已。作为一个夏国人,哥德巴赫猜想对我来说有些不同的意义,我很希望能够完成前辈未完成的工作。正好我所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数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数论领域的,而使用目前筛法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思路似乎也也很推进到最后一步,所以尝试一下似乎也没什么损失,我并不强求证明它。”

哥德巴赫猜想,可以说是夏国数学界第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而也正是夏国的数学家们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往前推进了很多步,目前来说最接近证明它的是夏国数学家证明的陈氏定理,使用的是他所改进的加权筛法。

陈氏定理其实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就是可以简写成“1+2”的那个,当然并不是1+2=3,而是“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的和或者一个素数及一个2次殆素数的和”。

哥德巴赫猜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听说过,猜想本身也非常简单。

这个猜想最开始是普鲁士(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来的,他发现任何一个大于2的整数都可以写成三个素数的和,在那个年代欧洲的数学界默认1也是素数,当然我们现在已经不这么算了,2才是最小的素数。

所以哥德巴赫的发现用现代数学的表述就是“任何一个大于5的整数都可以写成三个素数的和”,比如6=2+2+2、7=2+2+3、8=2+3+3……

然而哥德巴赫无法证明这个猜想,于是他给数学家欧拉写信,请求他帮忙证明这个猜想。

而欧拉在给哥德巴赫的回信中,提出了一个等价的猜想,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比如说4=2+2、6=3+3、8=3+5……

但很可惜的是,即便是欧拉,他也没有办法证明这个猜想的正确性,因为虽然哥德巴赫猜想的表述非常简单,但想要证明它却非常困难。

只能说直到现在,在一个有限范围内,通过计算机用穷举法尝试,并没有找到哥德巴赫猜想的反例,说明哥德巴赫猜想很有可能是正确的。

而在假设哥德巴赫猜想为真的情况下,数学家们又推出了另外一个猜想,也就是“任何一个大于5的奇数都可以写成三个素数的和”,比如说7=2+2+3、9=3+3+3、11=2+2+7……

这个猜想是由哥德巴赫猜想推出的,只要哥德巴赫猜想成立,则这个猜想一定成立;而这个猜想成立,哥德巴赫猜想却不一定成立,所以我们说这个猜想是哥德巴赫猜想的弱猜想,它也被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相对的哥德巴赫猜想也可以被称为强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弱哥德巴赫猜想已经在十几年前得到了证明,但是哥德巴赫猜想依然是横亘在数学界的一座高山。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界存在时间最长的数学猜想之一,历代有很多数学家试图去证明它,但始终无法完成最终的工作。

提到数学家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就不得不提到殆素数这个概念。

殆素数就是素数因子不超过某一个常熟的正整数,比如之前在陈氏定理说提到的二次殆素数,就是两个素数相乘的积,比如说6=2*3、9=3*3、35=5*7,6、9、35都是二次殆素数。

目前数学界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进展,多数都都是用筛法,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数学家布朗在1919年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数的和,并且这两个数每个都是不超过9个素因数的乘积”,这个结论也可以被简写成“9+9”。

而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推演下去,继续缩减素因数的字数,把“9+9”变成“1+1”,那么哥德巴赫猜想就能够得到证明。

此后的数学家一代代的努力,先后证明“7+7”“6+6”“5+5”……

一直到1966年,夏国的数学家陈景润将证明推到了“1+2”,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陈氏定理。

如今半个世纪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却始终没有人能够完成最后一步,目前数学界普遍认为,想要用目前的筛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很可能是行不通的,想要证明筛法需要新的数学方法和数学工具。

不得不说,这个横亘在数学界三个世纪之久的数学难题,真可以说是世界最困难的数学难题之一,它的难度也吸引了一代代的数学家去挑战它,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数学家都是解谜爱好者。

而因为它的名气足够大,表述又如此简单,也吸引了无数的民科,每年都有很多民科宣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然而他们使用的甚至是初等数学的方法……

结束了加兰教授的电话之后,陈颂确实也没有太过于在于,正如他和加兰教授说的那样,他对哥德巴赫猜想并没有什么执念,纯粹只是把它当成一块试金石。

万一他的新体系真的无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那也没关系,换个简单点的难题来试试就行了,甚至是已经证明过的定理也没关系,相信定理们并不介意被用新方法再证明一次。

收起手机,陈颂把自己数院的学生都叫了过来。

第一届的四个学生哈明宇、白正明、安和利安德尔都已经拿到了硕士学位,现在继续跟他读博士。

第二届的两个学生任源福和周福珠选择合作研究一个课题,目前做得还可以,已经合作发表了两篇不错的论文。

第三届的吴芬和徐晓华都是女生,目前刚刚完成打基础的工作,平时主要是给她们的师兄师姐们帮忙,也已经混到了几个二作。

至于今年刚招的研究生,则要等下学期才会来报到,而且目前也帮不上忙。

陈颂一一询问了他们的进度之后,说道:“我有一件工作想要交给你们去做,但是并不要求你们一定要参与,你们可以自己选择。”

这也是考虑到学生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研究,陈颂向来是不喜欢勉强的,虽然很多导师都喜欢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用。

哈明宇四人立刻表示愿意参与,安说道:“教授,我们尽量兼顾两边的工作,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暂时放下自己的研究。”

陈颂笑道:“你要知道,研究是有时效性的,如果别人先你一步做出来,那你这些年的研究可能就白费了,你一点都不担心吗?”

安肯定地说道:“我觉得不会,您让我们做的事情,肯定不会对我们自己的研究有影响的。”

陈颂哭笑不得,无奈地说道:“那我真是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了。福源你们呢?”

任源福和周福珠只是犹豫了一下,也表示要加入,毕竟他们自己的研究也就是小打小闹,总觉得跟着老师才能干大事!

至于才研一还没有自己的研究课题的吴芬和徐晓华,那就更加没有任何犹豫了。

陈颂见他们都有了决定,才说道:“既然你们都已经有了决定,那么之后的几年时间,这就是你们最主要的工作了,我希望在哈明宇他们这一届博士毕业之前,我们能够共同完成这个工作。”

哈明宇等人应了一声,都明显地激动了起来,他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老师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论文发表了,然而虽然跟着陈颂学习了几年,但陈颂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工作却是独自完成的,他们并没有能够参与其中,这让他们多少有些失望,尤其看着物院的那几个都跟着老师混进了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组里,那种失望的情绪就更强烈了。

现在看来,老师总算要带着他们干大事了,想不激动都难。陈颂看出来了,轻轻一笑,说道:“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我最主要的工作都将是对我之前理论体系的总结和完善。当然,肯定不会有格罗滕迪克的代数几何那么伟大,但确实是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我希望我们在未来的几年里能够完成这项工作,完善这个理论体系的基础。”

学生们听完顿时更激动了,这可是真正能够在数学界留名的事情,即便最后不能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但看到他们参与完善的理论永远在数学界传承,也足够让人心潮澎湃了。

陈颂给他们当头泼了一盆冷水降温,“别高兴得太早了,这是一项重要但很困难的工作,虽然我已经基本的思路,也进行过一些实践,但完善一个理论体系并不简单,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对你们来说,首先是熟悉他们。都读过我的论文吧?但读过还不够,我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好好读一读我发表过的所有论文。”

学生们的表情顿时变得苦涩了起来,尤其是研一的吴芬和徐晓华。

陈颂的论文可不是什么浅显易懂的文章,就算是成名已久的数学家,想要完全读懂也需要花费不短的时间,让她们这样刚踏进科研门槛没多久的学生在一月内读懂它们,就算她们一直跟着陈颂学习,对他的研究思路比较了解也实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陈颂补充了一句,“你们可以合作,我的要求您你们从中找出我在里面用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做一个系统性的总结,然后交给我。”

虽然依然有些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到,但此刻谁都没有怯场,学生们大声应道:“我们明白了,教授!”

陈颂满意地点点头,打发他们去做事,自己则起身走出办公室,他得去和智院长沟通一下。

正如加兰教授说的那样,他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很有必要办一场学术报告会,这还是需要智院长安排。

此时智院长也看到了期刊上陈颂的文章,乐得眉开眼笑,觉得让陈颂来数院读直博真是他做过的再正确不过得决定,否则他现在不是还得看老赫那厮的脸色?

见到陈颂的时候,智院长更是仿佛笑口常开的弥勒佛,“陈颂来了,快坐快坐!你是来说学术报告会的事情的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