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秦始皇直播胡亥玩死大秦[无CP向] 第8章

刘彻特别骄傲:“仲卿果然猜对了!”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这句€€€€

“满朝文武皆不如大将军啊!”

卫青:“……”

满朝文武如不如我不知道,但满朝文武的眼风有多像刀子,我现在就体会到了。

*

【刘禅是放飞自我了,但幸好还有上一代的老人在。这些老人是真的对昭烈帝刘备忠诚不渝,得知刘禅开始享乐后,立刻上疏进谏,也不管自己会不会被现任皇帝反感记恨€€€€毕竟这孩子是真的压抑了好多年。】

【“陛下,这是你身为帝王的责任!”】

【“寻常人家可以肆意玩闹,可陛下你肩负万民,受万民供养,怎能妄为!”】

【“陛下!莫要忘了先帝!忘了丞相啊!”】

【听着耳边撕心裂肺的话语,刘禅这个老实孩子又是心虚,又是愧疚,讪讪回宫。】

【此时,蒋琬虽是诸葛亮接班人,却终究不如诸葛亮在蜀的地位,诸葛亮敢直接行使相父权利,对刘禅进行要求,《出师表》中通篇都是‘宜’‘不宜’,正是不止把刘禅当皇帝,还是当子侄的证明。可蒋琬没办法这么做,因此,很多事情必须刘禅表态,他手中也开始有了君王的权力。】

“要出事了。”唐朝,唐高宗李治看到这里,敏锐地察觉出来季汉在诸葛亮一死,就存在了一个大问题€€€€

刘禅这个皇帝,能在朝堂中起作用了。

同样一件事,诸葛亮可以直接替刘禅处理了,事后再和刘禅掰开了解释:我这么做是因为巴拉巴拉……那些大臣的心思是巴拉巴拉……陛下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可以巴拉巴拉……

蒋琬不行。

蒋琬可以处理军国大政,却无法逾矩,遇到需要做出判决的事情,他要呈给刘禅,由刘禅批准,虽说刘禅对他的呈表无有不允,可终究是不一样的。

而且,蒋琬在朝臣中的威望不如诸葛亮。

所以,诸葛亮刚死,在刘禅治理下,就立刻冒出了魏延谋反案。

【魏延、杨仪是诸葛亮北伐时的左膀右臂,二人素来不合,已经发展到拔剑相向地步,有诸葛亮在其中调和才没让事态升级。但诸葛亮一死……】

【画面里,魏延砰砰砰拍着案几:“丞相的遗嘱是退兵?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丞相入蜀之后一直为北伐而辛劳,如今战况正好,又怎会因自己死亡而致使北伐功败垂成!我知道了,是杨威公那竖子不想北伐,只想偏居一隅,私造遗嘱!不然,倘若丞相密令姜伯约、费文伟、杨威公那斯自带兵撤军,而我魏延断后,以丞相之谨慎,又怎会连通知我一声都无,让那竖子派人告知我!”】

【随后,视频开始回放刘备死后,魏延在季汉的地位。】

【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汉中太守,封南郑侯,假节钺。由诸葛亮一手提拔。】

【魏延没想那么多,他和杨仪不合,就先入为主认为是杨仪在以权谋私,然后,他搞了个骚操作€€€€】

【率军焚烧栈道,先一步切断杨仪归途。】

【火光之中,杨仪满脸卧槽。】

【下一息,画面变动,是刘禅收到了魏延和杨仪的上表,双方都表示:】

【“陛下!魏延/杨仪谋反!”】

【面对这两份表,刘禅满脸懵逼:“怎么突然就谋反了?”若是有为的皇帝,便自己判断了,但刘禅……再次翻出《出师表》。】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愿陛下亲之信之……嗯嗯!明白!那就问一下侍中和长史吧!”】

刘备简直心有余悸:“军师,幸好你留了出师表。”

诸葛亮瞧了瞧主公,虽然不忍心,却还是言简意赅地:“但出师表不教人怎么应对党争。”

刘备叹气。

对,党争。阿斗那傻孩子没看出来,他们这些旁观的倒是看得一清二楚。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出于他们的性格,一人性矜高,一人性狷狭,都是脾气一上来,谁都不给脸。以前有诸葛亮压着还好,不至于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可诸葛亮一死,魏延和杨仪就像是抓住机会,一定要把对方置于死地。

本来,这事要有人调和说不定也就压下去了,但,最该负责调和的皇帝没能力调和,而有能力做到的蒋琬没那个威望,以前我们听丞相的,那是陛下相父,可你蒋琬算什么,都是大臣,你就比我们高贵?

现在皇帝又拿着两封表来问大臣:“你们说,他们到底谁谋反啊?”

你这样问,就算不想站队,也得站队了啊!不吭声,或者两头作保的墙头草会两边都得罪,吭声就只能挑一个人为他做保证。

【彼时,仍任侍中的董允和仍任长史的蒋琬对视一眼,齐声道:“陛下,我等认为,延有疑,仪无罪。”】

【这就是站队。】

以前诸葛亮在的时候没人敢玩站队,玩党争,一个两个不管服不服气,都被诸葛亮压制得严严实实的。

但他一死嘛……

【魏延和杨仪的事情闹得轰轰烈烈,一会儿是禁卫军北上帮助杨仪,一会儿是魏延派兵阻击杨仪,到最后,二人下场,竟是一人被斩首,夷三族,另一人在自鸣得意后,被朝廷中人排斥,得了个闲职养老,又因口出恶言,说自己不如投降魏国,朝廷震怒要抓捕他,他走投无路,落了个自尽下场。】

【二人这种下场谁都没能料到,刘禅更是满脸茫然€€€€】

【怎么就死了呢?相父在的时候,朝堂不是这样的啊,朝堂都很和气的!】

【本就青黄不接,人才凋零的季汉,白白损失两大人才。此为刘禅所败。】

刘备张张嘴,想要叹气,却又叹不出来。

突听得门外一声怯怯:“父……”

刘备望过去,见是小少年时期的刘禅,对方低下头,期期艾艾地说:“是我没、没做好,父,我、我没能……”

这怎么能怪他呢。

刘备走上前,对着忐忑的儿子,轻拍他肩膀。

“你已经尽力了,阿斗。”

*

【再之后……】

【侍中陈祗与阉人黄皓互相表里。】

【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合作,夺姜维兵权。】

【大将罗宪与黄皓不和,被贬为巴东太守。】

【如此总总,数不胜数。】

【当时季汉朝堂有多乱呢?曹魏那边,原本的战略是“先吴后蜀”,军队主力集中于江北防线,其帝多次亲征伐吴,待吴帝孙权去世后,魏国还发起东兴之战,攻打吴国。】

【但当季汉接二连三出问题,君臣失和,朝政混乱之后,魏国察觉到这是一个好时机,毫不犹豫改变战略,从‘先吴后蜀’改为‘先蜀后吴’。】

【刘禅确实已经尽力了,可当他坐在一国之主位置上时,无能即是原罪。】

【更何况,他一路错信,确确实实造成季汉之亡。】

【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让他调兵遣将以作准备,而刘禅身边的宦官黄皓跟刘禅说:“陛下放心,臣找大巫卜问过鬼神了,敌人不会来的!所以不用派兵过去了!”】

【刘禅……信了。】

同样在看天幕,并且恰好是这个时间点,在外面打仗的姜维:?

我说怎么左等右等,军队都不来。该死的竖阉!活该一世无卵!

……

“好蠢。”

秦二世时期,赵高侧卧在榻上,一手支着脸,语气尖酸刻薄:“和胡亥一样蠢。”

……

宋朝。

太后刘娥冷静地评判:“可惜董允去世得早,不然以董允之性,得知此事,必然会将黄皓重重责罚,就连刘禅,也会被其训斥。”

诸葛亮死后,董允是唯一敢训斥刘禅的人了,刘禅想要多纳几个妃子,被董允按回去,说后妃之数有十二人已经足够了。刘禅想要听黄皓的撺掇,被董允按回去,黄皓还不敢对董允做什么,董允活一天,他就夹着尾巴过一天。

可惜,董允也早死,不然季汉的衰亡不会那么快到来。

……

明朝。

第二任皇帝朱允€€看着天幕,心中害怕。

“哎呀,这就是错信的下场,幸好我不信阉人,只信方师、齐师、黄师。”

这么想着,他让人将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三人召进宫,开口就是商议削藩之事。

对此,这三人给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策略。

“先对付燕王,燕王在诸王中势力最强,削藩应当由强到弱。”

“非也!燕王要放在最后对付,先对付其他王爷,方能让他害怕,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他们都看向朱允€€,希望朱允€€能够拿主意。朱允€€坐在椅子上,向着三位肱骨之臣微笑,他的眉目清隽,本是俊朗青年,却被眉眼间那股志得意满破坏了气质,整个人都显得过于自得。

当皇帝当然要像他这样当,大权在握,臣子只是讨论策略,拿给他做决定,而不是像刘阿斗那般,不会识人用人,谁的话都听。

朱允€€在心中小小拉踩了一下刘禅,这才作出沉吟之色,片刻后,对方孝孺三人说:“朕认为,削蕃应当由弱到强,周王与燕王一母同胞,就先从周王开始吧,正好敲打敲打我那四叔。”

“唯!”

第11章 “敬蜀汉。”

【同年夏天,魏国果派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刘禅收到消息,这才急急忙忙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

【姜维虽竭尽全力将魏国大军挡在剑阁,可惜没料到邓艾偷渡阴平直奔成都,成都此时是季汉国都,刘禅与一众大臣皆在城内。】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领兵战邓艾,战死绵竹。】

蜀汉(刘禅登基时期)

诸葛瞻看到这一幕,下意识扭头看了一眼身边老父亲凝重的脸色,狠狠松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日后的我没有投降。

【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主张投降,以此保全蜀国与刘姓。】

【刘禅先是犹豫,想要带着朝廷跑去南中,被谯周又是‘你去了之后南中土著会服你吗’,又是‘你跑了魏军不会追吗’,连敲带打,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话,中心思想就是‘打不过,趁着你现在还有城有地投了吧,这个时候投待遇最好’,很多人心里都想投降,便没人出来反驳谯周的‘南中不安全’论,刘禅一看,大家都是这个意思,便像当年虚心接纳相父的话一样,虚心接纳了这个意见,决定投降。】

【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激烈地表示反对,言应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绝不能屈膝投降,否则九泉之下怎么有脸见先帝。刘禅不同意,于是,北地王刘谌先将妻子子女杀死,再自尽于先帝刘备灵前。】

【但其实,成都本该有军队的,在邓艾奇兵天降之前,南中监军霍弋就请求带兵增援成都了,可刘禅以对敌方案已定为由,拒绝援军。】

【外无援军,内多投降,于是邓艾完成了他人生中的高光€€€€奇袭成都,一举灭蜀。】

明朝。

于谦的目光锁定在天幕上,抿唇不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