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几年前刚有这样情况的时候,那自然是诚惶诚恐,上折子请罪,然后一些有水平的官员还会去思考怎么提升治下人民的生活。
但到现在已经没有人在乎,变成一种常态化事件。
谁让这十几年来因为皇帝更换频繁,再加上皇帝更多的把治理的权力下放给大臣们,甚至是地方的大臣们,他们自己的目光则是一直关注着血亲,以至于地方的豪绅们和官员勾结的情况十分严重,很多农民被迫失去了自己的田地和所有积蓄。
这些人民活不下去了,自然会去选择造反。
造反了起码还能吃得上几餐饱饭,大鱼大肉再走。
于是很自然的,每个郡府一年下来都是会有最少一两起的起义事件。当这种事情成为了惯例后,出现百姓揭竿起义地方镇压这点就不是需要反思的事,而是功绩,甚至已经有了惯常的嘉奖套路了。
待下一次系统扫描的时候,这封奏折已经在三省六部内部处理完毕,当地获得了嘉奖,并且增加了一定兵戈配给和军队用粮。
原来地方大佬的战斗力是这么壮大起来的啊!
邵奕悟了。
邵奕甚至想着给地方大佬的嘉奖更多一点,甚至可以亿点点。
不过邵奕这也就仅止于想想。
就算不考虑这三省六部里面成员的小心脏,去思考为什么这一封没有送到新皇手里的奏折内容,会被新皇知道并且大肆嘉奖这点。就说邵奕自己现在也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看看他穿越过来做的这些事情吧,只有把京都府文官的力量成功削弱了,大半高级文臣们被邵奕全都贬谪出去,现在京城这边€€地方的集权力量前所未有的空虚,算是做的不错的,给地方大佬增加了助力。
其他的……
全都可以说是不提也罢,让人既伤心又落泪。
不过说起来……他外放出去那么多文臣,应该不会也出现什么问题吧……
邵奕这时候才突然警觉,连忙戳了系统询问他放出去那些文臣们现在是什么情况,如今这些文臣们最早一批已经出发两个月了,后一批的也快要一个月了,按照这个时代马车速度应该也都能到当地,甚至已经当值一段时间了。
[我的搜索范围只能覆盖京都城啊。]系统很无辜地表示了自己就是个小废物。
[……这我当然知道。]若是系统能覆盖整个大邵,之前邵奕也不会要自己去翻阅资料,去了解大邵各地的情况和他记忆中的一些情况差异,[我的意思是让你去问世界意志。]
[世界意志都可以去新大陆卷土豆了,不至于大邵这片土地上是什么个情况,€€都不清楚吧?]邵奕€€着系统说道。
系统收到邵奕这个要求后,迟疑地说道:[知道是知道,但是世界意志€€不认识人,也听不懂你们人类的话。]要不然邵奕要问世界意志,也不会要系统来转述。
至于不认人这一点也很好解释,人类也不会认识每一个蚂蚁,看清楚一只只蜜蜂有什么不同,跨物种呢!!
邵奕听完系统的解释后:“……”
[那你最开始的时候还说世界意志会一直盯着我,绝€€不会让我挂掉!]邵奕难以置信。
他是知道世界意志听不懂人话,但不认人这点邵奕还是不知道的。
[因为世界意志€€认得我呀~]系统用十分萌萌哒地语气€€邵奕回复道,它既然喊邵奕宿主,自然是和邵奕绑定在一起,那自然邵奕在世界意志那边就变得十分显眼起来。
邵奕被这卖萌的系统梗住,并且惆怅了起来。
但他贬谪都已经贬谪了,现在纠结这个也没有什么用,他本身其实也只是把地方大佬那边当做一个保底,亡国这件事情他的目标还是和平过度最好。
邵奕最终在努力研读了系统里面的历史资料后,最终内心里倾向了的亡国方案已经有了改变。
€€€€权臣篡位!
这种篡位只要他提前把皇室其他人送出去,还有把宫里的人提前安置好……也可能都不需要提前安置。
因为邵奕在左思右想之后,选择的权臣人选是金吾将军!
他闺女李意晚就在宫里为妃,是宫里的二把手,大概率宫中的这些人也都可以不用出事,而金吾将军本身就执掌了京都城内大半兵马,他要篡位的话,连拼杀流血的牺牲都可以不用,只需要死邵奕一个人就好。
多么的完美和和平啊!
邵奕一开始是在镇北侯和金吾将军之间犹豫的,镇北侯的优点就是他的威望足够,和各地方将领的关系都不错,他登基的话地方勤王引发乱世概率是最低的,他不需要研究怎么让地方承认金吾将军的正统。
但考虑到那次和镇北侯见面时候,€€方€€权势毫不贪恋,或许是因为年纪大了所以€€这些东西已经都看开了吧。
相€€来说,金吾将军就比较年轻气盛,再加上还有闺女在皇宫里做妃子,也能称得上是外戚,他给予金吾将军很多权力也十分合情合理,€€方完全不需要像镇北侯那样拒绝。
至于金吾将军也和镇北侯一样,€€权势没有什么贪恋,一心只想带兵打仗这点上,邵奕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
自古以来不是都说权势迷人心,等金吾将军掌握了足够多的权力之后,没有野心也一定能养出来野心的!
邵奕认真的点了点头。
而被邵奕短暂纠结后,又被抛在脑后的那些高级文臣们确实是如邵奕所想的那样,来到了各个地方之中。
老迈的前中书令坐在田埂边上发呆,看着眼前瘦弱的只剩下一层皮包骨的佃农在田里劳作着,身上只有一块破布绕着腰间,勉强遮蔽着隐私部位。
前中书令从日出,看着这佃农干到日落,勉强才把那两亩地之中的杂草和虫害去除完毕,颤颤巍巍拿着耘荡从田里离开,离开的时候这个佃农也不敢看着这位前中书令一眼。
因为按照他的人生经验,以他的身份,刚看贵人是会受到鞭挞的。
“大人,该回衙门了。”衙役在前中书令耳边轻声唤道。
衙役们不知道前中书令之前的身份有多显赫,他只觉得他们县新到任上的县令姥爷看起来年纪已经大到脑子不太好使了,来到他们县里后,就经常这样在外面跑,然后在一个地方随便一坐,一看就是一天,也不知道是发什么呆。
“郑楠啊。”前中书令在衙役的搀扶下站了起来,“你说,现在是丰年€€吧?”
“是。”这已经是这位县令老爷第十次问他了,衙役克制住自己想翻白眼的冲动,“这已经是极好的年头了。”
“原来,这已经是丰年了。”前中书令轻声说着。
前中书令能坐到先前的岗位上,自然也是做过很多大事的,过去各地出现灾祸的时候,他也没少负责过赈灾救济的工作,也曾落实过灾民恢复作业的事情。
他不是没有见过人间凄苦,世道乱象。
前中书令自然也是世家豪门出身,从小在京都府之中长大,京都府从来都是繁荣的,他看过的惨相那是因为灾祸,这是人力所不能企及的。
但他完全不知道,原来没有天灾人祸,这些百姓们的日子原来也没有过的比招灾的时候好。
他还记得自己在三省六部里头的时候,看到地方送呈上来的那些起义镇压的奏章,和那些同僚们说着这世道人心,这些百姓们不安分。
可若这世道是如此,如何能要求这些活不下去的农户们明礼知节向善呢?
前中书令如此想着,忽就哈哈大笑起来,步履蹒跚的向着府衙走去,大声地朗诵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①”
跟在前中书令身边的衙役面面相觑:“老爷在喊着啥?”
“不知道,没听懂。”
--------------------
作者有话要说:
①《礼记卷七,礼运第九》
第37章
前中书令没有让自己沉浸在脆弱的情绪之中, 他已入花甲之年,一朝从中书令跌落到贫苦地方做县令都没有击溃他, 现在要他治理这一方土地就更加不可能。
先是撰写了一封自己在这贫困县之中的所见所闻, 以及已经计划好的解决方案,对自己先前高坐庙堂之上不知民间疾苦自省相关的书信。照例额外抄送了两份,三份书信让人寄去离他最近的三位和他同期被贬谪而来的同僚们,并表示了自己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一些意见做参考。
被发配到西都府做长史的秦沛就是这三份书信的收件人之一, 这也不是他收到的第一封书信, 甚至于秦沛自己这段时间来也寄出去了很多信件。
但看着前中书令书信上的内容, 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他们这些人本就是各个世家豪门精心培养出来的人才, 在教育资源被垄断的时代里,他们本身就是受到最好教育, 一直也觉得自己的眼界很宽广。
过往也有过很多值得称道的政绩, 但这次被贬谪到这些地方后,都发现了真正到地方上来做官,和过去他们做一些巡视工作,或者救灾工作,都完全不一样。
和其他人寄过来的信件相比较,前中书令很明显在治理地方的手段上经验老到。
先是免除掉一些不应该有的苛捐杂税,而后让自己过去学生€€€€现在已经很知名的儒生, 到他的治下开办讲学,用讲学招生的名义和当地豪绅们商议减少佃户赋税的事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 涉及到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减少赋税的事情也不是不能接受,尤其是在县令承诺会安排劳役兴建水利灌溉农田, 邀约工匠改良农具,提高生产不至于让他们豪绅在减少赋税后的收益减少, 这些豪绅们对前中书令的要求更加没有任何意见。
解决了佃户生存问题后,更要解决的是县里众多的流民问题。
就前中书令见到的那样,快要活不下去也很老实本分继续种田劳作的并不是大多数,甚至于那位佃农的经济状况也不是这个县里很糟糕的。
€€€€起码他还有一个裹在腰间保有隐私尊严的布料。
这些流民很大一部分都选择了落草为寇,靠洗劫为生。
贫困县里没有能力治理这些匪徒,所以在此前这个县出现第三个被匪徒截杀的县令后,已经有五年没有新的县令到这里上任了。
当然这个对于很多接受举荐上去,被分配到这个地方的寒门书生完全无解的穷山恶水,对于前中书令来说倒是最简单的。
没有人敢让这样一位大儒在他们郡府里就任的时候出事。
且不说前中书令出行的时候,带了一众看家护院兵强马壮的好手护卫着,就说当地都府的武将们和这些文臣们不对付,也得在收到前中书令来这里任职消息后,也都立即派了大队兵马,把这贫困县中困扰近十年的匪患给清理了。
只是匪患清理后,也不代表流民就消失了。
这贫困县里依旧能够看到好些贫民素日里就在各种阴凉的角落里瘫着,饿得不行了到山上找一些东西垫垫肚子,可能是树皮也可能是野菜,当然也有不少吃到毒草或者遇到野兽,就留在山上没有下来的。
这些都是前中书令需要解决的。
前中书令能够设想的就是找郡府那边申请一批救济粮,以他的面子郡府那边不可能会不给,而后带着这些流民去开垦新的荒地,解决百姓们没有饭吃的问题。
但贫困县的意思就是,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好地,也没有什么多余可以开挖改成农田的荒地。
这些流民应该怎么安置,可以解决掉流民过多带来的动乱问题,这是前中书令暂时需要和其他同僚们商议解决的地方。
秦沛看完前中书令的书信,轻叹一声。
他已经恍悟过来陛下将他们这些人发配出来是什么意思了。
这些长久空缺的职位总是有着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所在,寻常的朝臣们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才会这样空缺着,但若是这位就职的朝臣地位到达一定程度后,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忽然迎刃而解。
比如前中书令那边面对的主要匪患问题的贫困县。
又比如他现在就职的,面临缺饷缺衣缺武器,就没有什么地方不缺的西都府。
毕竟朝廷不希望边疆执掌兵权的将军大权在握,威胁皇帝的统治,尤其是西都府这边缺少文职官员,而将领们又太不通和文臣们周旋的套路。所以往往这里申请一千份物资,先会被压成五百份,审批过程中变成三百份,最终下拨下来的就只有两百份。
若是想要多申请一些,就会面临质问,为什么过去申请这么些就可以了,现在突然就多申请这么多了,你们西都府是不是有异心?过去你们两百份也活得好好的,一直说不够用,你们西都府是不是有异心啊?只能一切无疾而终。
秦沛之前也是对边疆将士这些申请充满审视的一员,现在坐在这个后勤位置后,看着将士身上褴褛的衣裳,只能完全没有任何风雅的骂了一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骂谁。
把西都府这些憨子将领都甩一边去,立即写信给现在六部里的同僚们,快点拨款拨粮,你们再敢克扣,我就上书给陛下让你们一起来西都府陪我!
当然实际秦沛这位大佬用词不会这么粗俗,但大意上确实是如此。
以秦沛的地位就没必要和那些同僚多费什么口舌,此信件直接加急寄出,不到五日就到达了京都城内。
而有这样的速度也是因为西都府之前长史遇险了好几个,总算有个靠谱的文臣,还是个大佬过来,第一时间给安排的位置就比较靠近内部,以保证对方的绝对安全。
所以相对于其他文臣来说,秦沛的位置还是很靠近京城的,他过来的时候没有怎么加快车速,也只用了半个月的车程。他这一封申请奏折上去,很快三省六部里的人就开始准备给西都府的物资了。
这第一批到西都府这里的不仅仅送来了物资,也带来了京城里头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