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躺在贵妃榻上的宫装美人斜着眼,睨了跪在他身侧涂蔻丹的小丫鬟,"颜色再深点儿。"
丫鬟毫不作声,又低头蘸了下带金箔的凤仙花汁。
"是!太后娘娘。千岁爷与陛下谈话时并没有屏退众人,听见这些话的不在少数。怕是等到明天一早,外面的王公大臣们就都知道这件事了。"
被唤作太后娘娘的人哼了一声,没再接话。
"娘娘,陛下年纪慢慢的就大了,裴確那边又有向陛下低头,和好的架势,届时他们君臣一心,咱们懿慈宫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不管谁的日子不好过,哀家的日子都不会差。就算陛下不是哀家肚子里出来的,好歹这些年母子的情分是在的。"
"他苛待了哀家,外面那些人的嘴饶不了他。"
跪在地上的男子上前两步,一手握成拳,轻轻捶打在榻上美人的膝上,一手顺着裙摆滑了进去,"娘娘……那卫府……"
"退下吧。"
为太后染着指甲的宫女扣了个头,带着器具退了下去。
"娘娘……"男子放在膝上的手,隔着光滑的锦缎揉了揉。
那美人拧了拧眉毛,然后伸出小腿,脚趾点着对方的胸膛推了出去。她本就长得美,媚色如水,勾魂摄魄,三十左右的年纪,更添了几分成熟的风韵。
"卫府的人,最近有没有联系过懿慈宫?"
那男子微微变了脸色,"小卫大人也太不懂规矩了些,昨晚他留宿宫中,奴才混入承乾殿找他,他竟然闭门不见。今日下了朝,他又径直出了宫,真是一点儿不把娘娘放在眼里!"
第23章 朕脸上有花吗?
"他巴不得不见哀家,好与当年的事撇清关系。"
息太后伸出纤纤玉指对着窗棂透出的日光照了照,似是对新染的指甲不太满意。
"不过……哪有这么容易 ……"
她懒懒的平摊开手指,对着男子轻轻勾了勾手指头,"慢慢走着瞧吧!"
男子忙不迭地挪着膝盖过来,手掌抚上女子的腿,急不可耐地吞了吞口水。
"娘娘……"
*
当天,裴確果然说到做到的带着小皇帝去了含章殿。
"殿下稍坐,臣去领着人把这两天的折子抱来。"
他带人去了偏殿,好一会儿才回来。
慕容纾一抬头,神色略顿,"这些都是没处理的折子?"
怪不得他要说带人把折子领来,这几个小太监抱的……摞起来得有一人高了吧!
听到他的质疑,裴確本想习惯性的回以嘲讽和冷笑,对上小皇帝认真到呆滞的脸,他咽回了原先的话。"有些是臣看过,觉得不好处理的,有的是昨天没批完的,还有今天刚送来的。"
他从一个小太监手里接过一摞,顺手放在书案上,"臣再想阅的快点儿,也只有一双眼睛,一双手。"
说着他笑了笑,眉毛扬了扬,"况且臣向来是个名声不好的,万一再打个盹,迷糊一会儿,处理不好犯些错误,外面的那些言官还不得骂死我!"
他说的轻巧,慕容纾心里却有些别样的感觉。
早先父皇偏疼他,宠着惯着,从来没有这么大批量的折子摞在跟前过。
他总觉得父皇壮年康健,龙虎精神,父皇也深以为然,从来没把什么担子压在自己身上过。
后来父皇仙逝,他被推上了帝位,一句年幼,面前这个人把权利连同政务都收了去,他本以为裴確生活的最恣意又快活……
慕容纾打量着到他下巴的折子,又抬眼看了看面前的裴確。
原来他也并没有这么快活。
裴確拉来凳子,坐到他身侧。
这书案已经算长,他们两个人男人坐一块儿倒也不算太挤,裴確差人又将一摞折子放到自己面前,"陛下先看着,一会儿臣挑出来几本有代表性的,再让陛下过目。"
小皇帝听话的从面前的折子上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字迹倒是不错,洋洋洒洒一大篇,他看到最后却发现除了问好,什么实际的内容有没有。
他咬了咬嘴唇,放下这一本,继续拿起一本,嚯!这位马屁成精的刘姓知州,都快把裴確夸成千年难得一见的忠臣了!
小皇帝撇了撇嘴,继续拿起一本,是一位张姓的兵部郎中,也是位才子,字是没少写,意思却很简单——兵部今日无事!
他目瞪口呆,这就是裴確卖惨说一双手一双眼睛也忙不过来的折子?
废话精和马屁精轮番上阵?
余光见他停了动作,裴確转过脑袋来,他们俩人本就离得近,这么一转,呼吸都清晰可闻。
小皇帝脸上干干净净,连绒毛都浅到看不清楚,一双眼睛眼睛水汪汪的,嘴唇微微翘起,带着露珠的花瓣一样,水嘟嘟的。
裴確指尖一热,仿佛又感受到了为他擦嘴的感觉。
见裴確转过脸来,小皇帝认真的看了过去,本以为对方会说什么,结果盯着自己一声不吭——
是嫌自己烦了?
他咬了咬唇,"裴卿在看什么?朕脸上有花么?"
裴確看着他一开一合的唇,随着动作,里面粉嫩的舌尖若隐若现,引人遐想,他觉得喉咙一紧,"嗯"了一声。
慕容纾拿起这三本折子递给他,裴確随意翻了翻,盖上朱批放在一旁,"陛下是觉得这三个人讲的都是废话吗?"
小皇帝点了点头,"这种无关紧要的的话也要上折子,难怪会积压这么多。"
"陛下觉得他们写的是废话,臣也这么觉得。不仅臣这么觉得,他们自己心里也知道。"
"那为什么还要写?"
裴確伸出手指往其中两本点了点,"这朝中的大小官员数不胜数,有自己十年寒窗考上的,也有靠着祖宗的的荫蔽上位的;有的人有真才实学,有的人肚子里的墨水都没几个;他们中的大多数分布于北周东南西北的国土上,看守山河。
如果不是陛下特诏,或者实力突出,很多人连免见陛下的机会都没有。"
"那他们如何让陛下知道,自己在这个位置上,是真正做了些东西呢?
全靠这些折子,无论是真的为了民生福祉好,还是为了自己升迁给陛下留个好印象,这些人写起文章来总是漂亮的话紧着说,有用的话少得多。"
"当然也不乏只一味想着阿谀奉承的——"
裴確点了点那位刘姓知州的折子,"况且先皇在位时,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曾建立了扩书密奏制度,务必使科道官员人人都要有本要奏,谁也不能落下。"
"一旦没本可奏,就会引发质疑,是在其职不尽力而为,还是将地方的事务都藏着掖着,不去上报中央?
所以后来这些大臣们都不谋而合,哪怕是废话,也得写;哪怕什么都没有,也得写!"
"竟是这样!"
小皇帝蹙了蹙眉头,"父皇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过犹不及了。"
裴確但笑不语。
他回过头去,拿了一本折子,递给小皇帝,"陛下看看这个。"
"北地水灾?"他神色正经起来,细细的读着奏折——
今年天寒,雨雪量也大,北地早早入了冬,连着几场雨雪,来势汹汹。
北地祁河被大量的雨水冲决堤,两岸三郡十二县,共计二十八个小村庄被波及,田里的青葱的小麦被黄水淹没,房屋被冲塌,淹死的牲畜漂浮在水面上,幸存的百姓流离失所……
他越读越担心,"这水灾的危害竟如此之大!祁河两岸的村民现在无家可归,连粮食供给都少了!"
"那陛下打算怎么做?"
"救人要紧!不如先运些粮食,帐篷过去,同时派出工部的政水司人员,前去治理水患?"
第24章 陛下的胸,怎么……好像是硬的?
裴確点了点头,"陛下的想法没错,那容臣再问陛下一个问题。
水灾在历朝历代都并不稀奇,从上古大禹开始,直到如今,水患从没被根治过。那么,陛下可知道,平均来说,水灾几年一次?"
小皇帝咬了咬唇,"太傅曾经讲过,水患一般五到七年就会发生一次。
但规模大小,并不固定,要根据当时的灾情来说。"
"那陛下可知道,北地祁河一脉水深泥沙多,情况特殊。先帝曾派人修筑过水坝,还特地设了专门的水官,定期将当地的水汛报知朝廷?"
"知道,太傅曾经讲过。说防水坝有效的的加高了两岸高度,每一段间隔之后都会修个溶洞,有益于泄洪。"
"那陛下可知道当时是哪一年?"
"是父皇仙逝的前两年,昭平17年。"
"陛下,这才仅仅三年!"
小皇帝抓紧奏章的手紧了紧,"裴卿怀疑,是有人动了手脚?"
"不是怀疑。"
裴確起身,从一旁的书柜上拿出一本书册来,翻到被折的一页,递给他。
"奏章说今年天寒,雨雪量大,可根据近三十年北地祁河的温度,降雨雪量来看,其实算不得太大,如果真要深究的话,臣将数据进行对比,也就能排个八九名左右。
以祁河修建后的情况来看,承载这些水量,压力不至于大。更不至于走到如今毁了三郡十二县这步!"
"裴卿怀疑这奏章是夸大其实?"
裴確摇了摇头,"不是夸大其实,是瞒不住了。"
"昭平十七年拨下去修理祁河的钱,恐怕没有用到该用的地方。
祁河两道的防水坝,估计也算不得结实,再上次祁河加固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如果之后没有再加固的话,十年的河坝年纪太大了,承受不住稍微恶劣的天气,也能说的过去。"
"陛下,"
裴確深深望着他,眼里不见丝毫愤怒与悲悯,语气恶劣,"这不是天灾,是人祸啊!"
"有人借机中饱私囊,昧下了当年修坝的钱。
雨雪持续十几日,当地的水官却一直没敢上报汛情,想来是尽力遮掩,如今遮不住了,这才上奏求助。"
"陛下,仅仅运送粮食,帐篷,再派过去政水司的人员,是万万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