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
不该笑着问的,因为一看就知道是输了,但容大人向来是放肆惯了。很多时候他甚至把西戎人畏惧的赫连的面具也拿来玩,或者在上面用朱砂写一个“可止小儿夜啼”。
赫连没说话,只是把他捞了起来,用披风裹住,放在了马上。
“敖仲老了。”他淡淡告诉容大人:“但你教了个好学生。”
当年在茶楼上,有着好奇的黑色眼睛的少年,竟然长成了这样厉害的将领。他还记得容大人喝醉后的抱怨,一心想让言君玉知道他才是东宫学问最好的人。
要到很久之后,容皓才知道他这句话的重量。
这时候他只记得得意洋洋道:“那当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以小窥大,大周有这样的年轻将领,这场仗再打下去西戎收益不大,不如回兵草原,把周围的国家劫掠一波,现有书信在,借口都懒得找了。
赫连的马极平稳,他也是坐惯了的,轻车熟路地环视周围,西戎人在撤军,赫连是从最先幽州前线撤下来的。二十万大军,要撤退也要一定的时间,收尾断后也不是一蹴而就。等海东青把消息传遍整个阵线,西戎的战马,会永远离开幽州,靖北也许会僵持一段日子,但最终会被渐渐收复的。
西戎人要回草原了,然后也许北上,也许西征,总归是跟随着狼王的旗帜,和他们心中的太阳王。
下了山丘赫连还问他:“容大人想议和?”
西戎人从不议和,他是在问他还有没有要见的人。
他不会放他走,但也知道容衡来了边疆,也许会放他去一见,也许只是在逗他玩。这该死的西戎蛮子,心思就是比海还深。
“算了。”容皓说道。
他骑在马上,转头往回看。身后是故国,也许是铺垫得太久了,并未如想象中那般不舍。
大周已经有许多人了,有椋羽,有云岚,新一茬的读书人也要起来了,他不是治国之才,也不想抢了。洛衡喜欢讲春秋与战国,就当自己是云游天下的先贤吧,要去没有人去的地方才有意义。
都说是养尊处优的平西王小世子从此长居苦寒之地,没人知道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要西戎也归于王道之中。驯不服他,就在他的疆域中种下种子,天长日久,总归有一番作为。
容凌的后人要离开大周了,他要去看一看辽阔的草原,豪迈的雪国,还有传说中雪海里叶子比针还尖的树,比房子还高的熊。还有极寒之地的冰海翻卷着黑色的波浪,西域沙漠中的绿洲,那些书上都没写过的黄金古国。
他幼时离开家乡,很是不舍,但总记得母亲当年有扇屏风上绣着的的话:此心安处是吾乡。
只要有想见的人在身边,哪里都是江南。
-
幽州这一战其实赢得颇惨,要不是言君玉带骑兵实在带得好,胜负其实未定,尤其是西戎是新王亲征,气势实在凶狠,尤其那些北院的骑兵,简直是把这当成最后一战来打,好在最后也终于打赢了。
西戎退兵时言君玉都有点恍惚了,他伤得不轻,被人簇拥着回到军营,幽州城已经被打了个稀巴烂,连伤兵都无处安放,包扎的地方就在城中的驿站里,已经是三面透风,用布帘隔着,他躺在担架上任人包扎,看见熟悉的面孔一个个被抬进来。
卫孺伤得不轻,贺绮罗也中了箭,靖北侯俞烨回来得最晚,实在让人担心,好在最后清点了一下,熟悉的面孔基本都在。
“王爷呢?”他问贺绮罗。
敖仲可不比俞烨,萧栩到了他这,别说上前线,打仗时连城都出不了,天子印信也没用,只能和容衡一起在城后的堡垒里面面相觑,万一沦陷还要被压着送走,实在气人。不过萧栩现在脾气好多了,竟然也乖乖听话。
“他陪着容大人出去了吧,跟着敖将军巡逻边疆,看西戎人是不是真的退兵。本来不让他们去的,他们一定要去,敖大人也只好陪着。”
一边的卫孺听到容大人名字,还朝言君玉做个鬼脸。
他们俩都是只认一个容大人的。
言君玉只能笑笑,看见一边的监军,秉笔大人朱雀,也一副认同的样子。今日凶险,要不是他在阵前跟着自己,说不定真的回不来了。
-
“这里就是西戎狼旗所在了吗?”容衡站在山丘上远眺:“能不能知道西戎王是从哪路撤退的呢?”
敖仲如何不知道他为什么执意要到前线一看,只是沉稳应答,道:“赫连狡猾,斥候也常常被迷惑过去。”
天已经黑透了,容衡还在边界线上逡巡着不肯离去,容家都是文人,他虽然枢密院供职,但也没法上前线。这样执着想见一面,看着实在有点心酸。
“那是什么?”萧栩忽然疑惑地道。
众人都抬头看,只见远处的夜空中忽然亮起一点火光,越升越高。就在众人以为那是西戎人传令的信号时,又一点火光升了起来,然后是第三点、第四点……正在撤军的西戎军中,忽然亮起无数点的火光,越飞越高,将整个西南方点亮,如同星海般灿烂。
“那是孔明灯……”容衡轻声道。
江南对年节看得不重,不过是阖家团圆罢了,却把元宵节当做大事来过。无数诗词里都写了元宵的灯会,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火树银花,宝马雕车,是极繁华热闹的江南景致。
塞上却没有这习惯,又是战事中,他都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了。直到看见这满天的孔明灯才想了起来。
这是容皓送他的上元节。
第167章 云岚像把一棵张牙舞爪的树扭成正型一……
收复靖北,很是费了一番功夫。
但论功行赏的事,也是不能推迟的。
朝中塞上,顿时都热闹了起来,各种派系都活跃了起来,也各有各的论调,头一个自然是敖仲,中流砥柱,守住了幽州,就算封王也是众望所归,又追封了殉城的幽州牧李泓,都是毫无异议的事。只是接下来的功劳就有了争议了。
风头正劲的,是燕北的年轻将领,东宫出去的伴读大人羽燕然。恭亲王年纪又小,位置又高,虽然有功,不过赏赐府邸罢了,俞烨是功过参半,也难说,只有羽燕然,幽州最后一战时,燕北驰援立下大功不说,直接打得西戎人退了兵,后面还追出几百里,正应了他的名字,勒石燕然。简直与当年封狼居胥的典故一般,十分扬眉吐气。
恰好他又是天子近臣,东宫的班底。当年东宫的伴读,容家入主枢密院,敖家要封王,叶家自不必说,小叶相不到二十四岁,已经要登阁拜相了。京中传言,都说平阳侯羽燕然要封王了。
也有异议,几个枢密院的臣子,和少数对军功研究得深的士子对此很是不屑。说外行人不懂军事,只会盛赞羽燕然的功劳。封狼居胥也好,大退八百里也好,都是因为西戎本来就是最后一战。西戎人打不下,本来就是要退兵,哪里是羽燕然的功劳?
朝堂上争论不休,迟迟没个定论。好在圣上还是英明的,不动如山,只是先召回了一批将领,其中就有羽燕然。靖北的众将都以军情推辞,要收复靖北再论功,也是情理之中。也有说是俞烨自知有错,所以想要将功折罪的,倒是恭亲王和几个监军先回了京城。
羽燕然这次回京,可谓是春风得意,风头一时无俩。京中视为贵人不说,各派系也竭力拉拢,百姓更是箪食壶浆以迎功臣,京中传言,都说平阳侯羽燕然要封王靖北了,云岚看了消息都说实在太隆重了些,怕惯坏了羽燕然。
谁知道她这句话真就一语成谶,倒不是羽燕然故意放肆骄横,只是他这人素来行事豪迈不拘小节,当年在东宫就被参过留宿花街,如今形势大好,自然是百无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