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长命百岁 第91章

但他是那种不论在外面遇到什么事,回家都不动声色,不想让家里人多€€操心的€€人。霍灵月见他回来,高兴地问:“要来和我堆雪人吗?”

霍屹面前扯出一€€个€€笑,摆了摆手让她自己玩。丛云梦看出来他心里有事,温声说€€:“过来喝杯热茶吧。”

霍屹嗯了一€€声,走过去坐下,捧着一€€杯温度刚好的€€茶,说€€:“娘,我明天去一€€趟北边。”

丛云梦敏锐地问:“带军队去?”

“是。”

“不是说€€这两年不打仗了吗?”

“有其他事。”霍屹考虑一€€下,简单地说€€:“那边大雪封路,我带着军队去清雪。”

“什么时候能回来?”丛云梦有些担忧:“非得€€你去吗?”

光是清雪的€€话,需要这么大阵仗吗。

“处理€€完我就回来,你放心吧。”霍屹颇有些轻松地笑了笑:“这次不打仗。”

所€€有人都相信霍屹的€€作战能力,相信他战无€€不胜,但丛云梦仍然会为每一€€次战斗担忧。

霍灵月在旁边听了一€€会,问:“小叔叔,你能把我带上吗?”

“……我带你干什么?”霍屹扫了眼地上的€€雪人,雪人前面插着把长/枪,身后有块红布,弄得€€跟披风似的€€。

“我想去军队里看看。”霍灵月坚持。

“你还太小了。”霍屹比划了一€€下:“我们去清雪,又不是什么好玩的€€事。”

“我也不是去玩的€€啊。”霍灵月郁闷极了。

“在家多€€陪陪奶奶,我不在家里,就靠你照顾她了。”

霍屹这话,并不完全是在搪塞小侄女。他一€€直很愧疚没€€有陪在丛云梦身边尽孝,如今好不容易从西河边郡回来了,结果回来两年,有一€€年的€€时间都在外面打仗,要不就是在去打仗和收兵回城的€€路上,和他爹当初差不多€€一€€个€€德行。

本以为这次能在家里好好待两年,但突如其来的€€雪灾又让他不得€€不前往北边。霍屹对这次的€€情况并不十分€€乐观,无€€情天灾,有时候比匈奴可怕多€€了。

慕容府。

慕容远面对着漫天大雪,正准备约几个€€好友外出赏雪,就被慕容丞相叫到了书房。

他心里正纳闷着,想问爹这么急着把他叫过来是为了什么事,就见慕容安脸色深沉地说€€:“我刚刚从宫里得€€到了消息,北方边境雪灾严重,运输受阻,陛下派霍将军率兵前去北方清雪。霍将军已经去北军点过兵了,很快便会出发€€。”

慕容远摸了摸脸,问:“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啊?”

慕容安说€€:“你去向皇上请命,说€€你也去。”

“……不了吧。”慕容远吓了一€€跳:“清雪也不是和匈奴作战,累死累活的€€也不会有战功,这不是个€€挺倒霉的€€差事吗。”

慕容远怒目而€€视:“你懂什么,这事做好了,以后北伐才轮得€€到你。”

慕容远还是摇头,并且有理€€有据地给€€父亲分€€析了一€€番:“这件事陛下没€€主动找我,最好不要去问他的€€意思,否则必然让陛下不喜。”

“再说€€了,如今大越拿得€€出手的€€将领实在是渺渺无€€几,我上次作战无€€功无€€过,陛下会再给€€我机会的€€。”

*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翻了一本环世界的同人文。

环世界太好玩了,是世界上最好玩的游戏(只是个人感受并不客观),为什么同人文这么少呢,真的好想写啊呜呜呜呜呜

第五十八章 谶纬之乱

慕容远成功说服了自己的父亲, 慕容安深思之后,嘱咐说:“那你这几天老实€€给我在家呆着,别跑出去惹祸。”

他又补充了一句:“没事多去军营里看看。”

慕容远心里不以为然,但面上还是很听慕容安的话, 他点了点头, 便离开€€了书房。

看着幼子的背影, 慕容安叹了口气。

到了他这个年纪,对自己的未来只求安稳, 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后代身上。俗话说龙生九子, 各有不同,父辈有能力的情况下,生出来的儿子不一定聪明。

慕容远这还算好的了, 慕容安有个同僚,是个博览群书的学士,也是朝廷九卿之一。他的嫡长子从小是他亲自教导出来的,却十分愚钝, 学士又气又急,只好使劲多生几个,矮个儿里拔将军。

只能说生孩子这种事太不稳定了,哪怕从小用无数资源砸下去, 天赋受限,也就只能走到那一步。

正因为如此,百姓之中难道没有好苗子吗,但他们永远不可能获得和贵族门阀子弟相同的资源和机会。而身为既得利益者,世家贵族会不断固化阶层, 垄断资源,封锁平民上€€升的途径, 这样,他们将永远占据话语权。

慕容安对自己儿子的能力有非常清晰的认知,慕容远出去打周围的小国或者南下剿匪之类的绝对没问题,就像当初的赵平安差不多。

但对上战斗力极强的匈奴就不太行了。

偏偏慕容远似乎对自己很有信心……

即使如此,慕容安也不会€€太过绝望。

无论能力如何€€,能在朝廷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都是他们这些人,因为他们占据了唯一的上€€升渠道,朝廷选择大臣只能从他们和他们的子女之间选择。

慕容远不行€€,就看慕容远的儿子怎么样了,慕容家这么€€大,日后总会出一个能重振家族的人。

就算慕容远是个废物,这一辈子也会€€比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也许胸有抱负但没有机会的百姓过得好多了,不是么。

在元鼎帝登基之前,这个想法没有问题,但元鼎帝登基之后,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建立内朝尚书台,尚书台里的人,大部分出生平民,最典型的就是公孙羊,典型的泥腿子。元鼎帝居然让这样的人高居尚书令之位,并且事事都过问他的意见,整个尚书台的地位越来越高,外朝很多位置几乎已经形同虚设。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