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熙华愣了愣,看向那金桂,抿了抿唇,看着竟有几分局促,“是么,那回头兄长代我谢过沈大人,顺便转告他,待他得空,我有要事相告。”
贺熙朝点头应了,起身,“你再多睡一会,我去找安保良谈谈治水之事。”
“兄长辛苦,是我无能,累得兄长为我奔波。”贺熙华极是内疚。
“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贺熙朝为他掖好被子,匆匆而去。
贺熙华怔怔地看着那金桂,又是茫然,又是酸楚,又是欣悦,一时也分不清自己是什么感觉。只晓得满心满脑都是孙熊——孙熊是谁,孙熊在哪,孙熊何时归来,孙熊可好?
胡思乱想了半晌,就连沈临进门都未留意到。
“小贺大人,可大好了?”沈临见他怔忪,不由得出声提醒。
贺熙华强撑着抬了抬身权当见礼,“沈大人。”
沈临在他身旁坐下,开门见山,“扒堤之事,前因后果我已查的差不多了,你可有什么旁的佐证?”
贺熙华轻声道:“沈大人,下官精力不济,怕是说不了多久的话,所幸我先前写过一个折子以备不测,就在那官帽柜里第三格第三本《臣轨》里,兴许对大人查案有些用处。”
沈临去翻找,果然有一小册子,将这些年他觉得异常之事记得清清楚楚。
“若说有何特别紧要的,下官以为是上次大脖瘟之时,竟然有人被几名官吏挑唆,冲撞我临淮城门,还意图劫粮。如今看来,似乎也是冲着我来的,甚至就连瘟疫,都颇有些蹊跷。”贺熙华声若蚊呐,显得格外吃力。
“小贺大人是帮了大忙了,你且好生歇着,待你大好了,泗州诸事还需你来主持。”沈临喜不自胜地将那册子收好,“安心吧,朝廷自会还你一个公道”
沈临又道:“对了,方才我从山下过,有一个你的幕僚,名唤孙熊的,给了我这枝桂花,让我插起来。”
他瞥见贺熙华眼睛一亮,心中暗自发笑,拱了拱手便走了。
知晓孙熊无恙,贺熙华也便放下心来,沉入黑甜梦乡。
他一场酣梦时,孙熊其实就在一墙之隔的屋内,看着严耀祖煎药。
早先药庐被毁,他们投奔过来,便一直不曾离去。后来孙熊周俭昌离去,贺熙华下狱,他们反倒鸠占鹊巢,成了主人了。正好此番贺熙华受伤,林杏春又被招来,大脖瘟时的老熟人倒是欢聚一堂了。
“到底还是孙兄高才,我看这次,举人之名唾手可得。”严耀祖不无歆羡道,“你日后是要做官的,肯定也是个贺大人这般的好官。”
孙熊客气了一二,看着严耀祖,忽然就想起先前撞见之事,“对了,那日我碰见包掌厨了,为何他竟住在树上?”
严耀祖摇扇的手明显顿住,眼圈已然红了,“你不知道么?得意楼塌了之后,包家人便没了生计,但好歹有些积蓄,也能过活。孰料……”
“怎么?”孙熊蹙眉,“我记得包俶也考取了秀才的,但这次乡试却不见他,难道中间生出了什么变故?”
“孙兄猜的没错,”严耀祖再忍不住,两行泪流下来,“正是因生活无着,听闻衙门在招临时的民夫,包俶便去了,因他是读书人,自不需做苦力,只需巡堤即可。他曾和我说起,说民夫们修堤不易云云,哪里想到,竟然就有天杀的畜生,竟然真的去扒那堤,彼时包俶就在堤上……”
半载同窗,孙熊至今都能记得包俶的模样,白净瘦削,总是带着几分尖刻模样,最是刻苦,书读得也是极好……
“后来找到他了么?”孙熊哑声道。
严耀祖惨笑,“若是不见人,还能有一丝侥幸,可惜,第二日,有人便在原先的县学边上见了他,大家都说包秀才不甘心,还想回来读书赶考哩。”
“后来,包俶的娘亲便疯了,包掌厨便带着他娘亲还有他弟弟一起住在那棵树上。”
孙熊闭上眼,再睁开时,双瞳里满是寒意,“你放心,我定要为他做主,断不会让他死得不明不白。”
作者有话要说: 贺熙华小时候叫做贺熙曜 所以贺熙朝还是习惯叫他阿曜
第49章 第十六章:忧中有喜
贺熙华在榻上躺了两日,待稍微能起身后,便央着周俭昌带他去堤上。
“这……孙秀才命小的看好大人,让大人好生歇息,万不可由着大人任性。”周俭昌很是迟疑。
贺熙华拉下脸来,“他是长史,还是我是长史?须知你们都是我的属僚,你不听我的,反听他的,又是个什么道理?”
周俭昌坚定道:“孙秀才也是为了大人好,从前咱们就觉得大人过于劳苦,如今好不容易借机能让大人多加休养,怎可功亏一篑?”
贺熙华失落地坐回榻上,沉默不语,眼中似有无尽轻愁。
周俭昌有些不忍心,犹豫道:“让大人出去走走也行,但必须坐轿。”
“行。”往常贺熙华其实并不惯以人为脚力,可形势比人强,却也顾不得了。
周俭昌寻了个二人小轿,里头铺上厚厚的褥子,又加厚轿帘,才敢让贺熙华上轿。
贺熙华掀开轿帘往外看,只见从前熟悉的阡陌街道都早已换了模样,百姓黎民更是个个苦不堪言,回想起从前车水马龙、安居乐业的日子,悲怆难言。路过有人认出他,纷纷向他行礼致意,可贺熙华压根就不敢和他们寒暄,怕从他们口中听闻什么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
“去堤上。”不想再看断壁残垣,贺熙华不容置喙地下令,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大堤而去。
远远的,就见一列一列的民夫扛着沙袋砖石,吃力地往大堤上运送,又有人不知疲倦地在大堤上夯土。
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山坡上,有两人并肩而立,其中一人指着滔滔河水,另一人凝神听着。
贺熙华定睛一看,发觉竟是安保良和孙熊。
“曾经黄河也有过改道的历史,”孙熊声音清亮,显然心情不错,“先前我曾读过一本前人治河的书,和先生‘堵不如疏、疏不如分’的主张倒是颇为相类——‘近日治河,乃遏之使不得北,而南入于淮,以便运耳。南行非河之本性,东冲西决,率无宁岁。’”
“如今的后生,成日钻研孔孟之道,于实务庶务不屑一顾,像你这般博览群书的后生当真不多了,”安保良赞许道,“其实我已经有了粗略想法,既可以保住漕运,又能阻止黄河肆虐。”
“哦?愿闻其详。”
不属于他二人的声音从后头传来,孙熊猛然回头,果见贺熙华被周俭昌搀扶着走来,又见他穿的单薄,难免恼恨他不顾惜自己身子,可碍于外人在场,仍是先行礼,“学生见过大人。”
贺熙华奇道:“赴试回来,倒是更懂礼数了。”
说罢,恭恭敬敬地对安保良躬身行礼,“下官见过安大人。”
安保良素与贺党不对付,此番来泗州,几乎都躲着贺熙朝,可眼前的青年谦虚有礼,笑意和煦,实在令人难生恶感,便也笑了笑,“小贺大人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