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北心里咯噔了一下,问道:“那一千六百人去了何处?”
探子摇头:“尚未打听到。”
陶北闭上眼睛,不再言语。
又等了一个多时辰,去山谷的人马回来了,探子们还扛回了几具草扎人和苕帚。
“报告大将军,这是我们在山谷中发现的!山谷中残留了大量草人、绳索、苕帚等物!”
陶北一看那些东西,顿时了然了:正如他所料,昨日山谷中根本没有那么多敌军!敌人布置了大量草人,使军队看起来有庞大的规模,又在山上簸土扬沙,制造巨大的烟尘,仿佛有千军万马正在跑动。可实际上呢?也就只有那千余追兵罢了!
现在,一切都很清楚了。这几日来故弄玄虚,虚张声势的想必就是那云阳的守军。也不知那守军的将领是何人,着实是个能人。他自知兵力不足,援军又来不及赶到,不愿坐以待毙,于是竟然主动出击,想出这些手段虚张声势的手段来吓退敌军。只差一点,他就真的成功了!
只可惜,他遇到的是熟知兵法的陶北,已从这些行动中看出了诸多端倪。
倘若有机会,陶北倒真想将此人收归帐下,日后必能成为一员猛将。
片刻后,陶北先是连声冷笑,随即又高声道:“下令全军,今日暂且休整一日。宰牛杀马,让将士们填饱肚子。夜里好生休息。明日,大军全力出击,进攻云阳!”
云阳,他仍然要去云阳!
无论是先前的潜入偷袭,还是昨日的固布迷阵,敌军的情况都已经非常明显了:他们人手不足,不敢与陶北正面对战!
所谓兵不厌诈,越是势单力薄的军队,越需要虚张声势,吓退敌人;而越是兵强马壮的军队,才越会示弱于敌,诱使敌人轻敌冒进。
于是,敌人越想怎么样,陶北就越不能让他们得逞,只有这样,才能取胜。
陶北的命令下达后,他身边的亲兵想起昨日那漫山遍野的“谢”字旗,还有些心有戚戚。
“大将军,”那亲兵半真半玩笑地试探道,“昨日那谢字旗也是云阳的守军矫造来吓唬人的吧?谢无疾应当不会真的在这里吧?”
“当然。”陶北冷冷道,“他们矫造谢无疾的旗号,可真是露出了一个大破绽,让我愈发确定他们的心虚!”
那亲兵好奇道:“是因为谢无疾人在汉中吗?”
陶北没有摇头。这固然是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却不是如此。他冷笑道:“若是谢无疾,他必定会想尽办法,将我大军歼灭于此,而不是只用这种手段将我吓退。这不是他的行事作风。因此我才说,这是他们的大破绽!”
那亲兵听了这话,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颤。谢无疾果真如此可怕吗?那他不在此地,可真是万幸了……
256、第二百五十六章
确定了敌人只是虚张声势, 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大军之后, 陶北立刻把这个消息传遍了全军。同时, 他也把探子们收缴来的草扎人、苕帚、土簸等物传给众将士看。
中原兵们这才知道, 原来把自己吓得魂飞魄散的大军根本不存在, 而那位常胜将军谢无疾也压根没来云阳!
陶北又适时地让军官们做了一番动员,挑起了中原军们的斗志。中原军士气大振,势要好好给愚弄他们的敌人点颜色看看!
于是大军休整了一日后,雄赳赳气昂昂地上路,直奔云阳而去!
……
……
山坡上,谢无疾骑在马上,眺望着下方。山上风大, 吹得他衣袍翻飞。
山下方的不远处, 有一片及腰高的稻田。无风时稻田看起来一片平静, 当风吹稻谷波动时, 从山上能隐约看出稻田里藏了一些人影, 使得稻浪的翻腾受到些许阻滞。
他仔细观察着整个局势,看到不满处,便立刻吩咐传令兵去传令调整,直到整个稻田让他看起来觉得满意。
过了片刻, 一骑快马冲了过来。
“将军!”探子骑到谢无疾面前,跳下马道, “中原军已到二平岭!距此还有三里地!”
谢无疾点了点头:“继续打探。”
那探子又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三里地,大约二至三刻的时间便该到了。谢无疾淡淡吩咐道:“敌军快来了, 传令让各营做好准备,不可露出马脚。”
又一名传令兵冲下去传令了。
他们花了这么多天时间,布好了渔网,现在,就只等鱼儿入网了!
……
……
大军尚未到达,陶北帐下的斥候就先来观察地形了。
一支四人小队的斥候骑马来到稻田附近,远远便刹住了马,探头眺望。
“那片稻谷地长得可真茂密,里面会不会有埋伏的敌军?”
“有可能。过去看看。”
做斥候的本就需要深入陷境,虽然危险,但嘉奖也多,斥候们领的俸禄几乎是普通士卒的两倍,若能及时发现敌情,升官发财更有指望。
于是两名探子留在原地,两名探子小心翼翼地向稻田靠了过去。
恰好一阵风吹过,金黄色的稻田如同湖面一般泛起了阵阵涟漪。
一名眼尖的斥候忽然猛地拉住了自己的同伴,不让他继续前进。同伴不解地回头,那名斥候并未出声,只向他使了个眼色。
都是常做斥候的人,立刻就明白了:稻田里有异样!
然而他们表面上都不动声色,没有再深入稻田,又在周围观察了一会儿,假装什么也没发现,立刻调头回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