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纪事之盛世繁华 第37章

皇家猎场的归属告一段落,就轮到景骊为难群臣了。常锡年的密折非常详尽地列举了国中排得上号的私家猎场,景骊照本宣科一个个问过来。

皇帝已经做了天下万民之表率,百官除非活腻了,否则定然要从善如流,效仿皇帝心怀百姓为国为民,哪怕他们的心里在滴血,这嘴上的话也要说得漂漂亮亮的。

鉴于此,景骊这出还耕于民的戏码唱得非常顺利,顺利到有效排解了因卫衍回府庆祝寿辰,没在宫里陪伴他时的无聊寂寞。

就这样,大概过了十余日,有一日,太后突然派人来请皇帝过去。

景骊去太后宫里请安的次数不算勤快,但也不能说是疏落,除了逢年过节外,平日大概三四日会去慈宁宫一趟,关心一下太后的身体,顺便陪太后说会儿闲话。

离他前一次去慈宁宫也就一日的功夫,太后突然遣人来请,景骊刹那间就感到了一丝不妙,揣测着是不是有人在太后跟前多嘴饶舌说了些什么,太后才会突然要见他。

说实在话,这段日子他也没做什么需要心虚的事,不过是在逼迫臣子的时候心狠手辣了一点而已。

景骊干的事,从本质上而言,既可以美化为臣子心怀天下为君分忧自动献产,也可以丑化为君主穷凶极恶软硬兼施逼迫臣子献产,嘴巴长在人身上,只要嘴皮子一翻,这件事正说也可,反说也可,端看这饶舌的人,在太后跟前怎么说了。

既然想到了这里,景骊就组织好了一堆措辞,若太后问起此事,他准备绕到太后头晕。

可惜,他煞费苦心想好的词全部浪费了。他的母后根本就没问他那件事,而是提起了一件毫不相干的事。

“伴读?皇儿们不是早就都有了伴读?”听了太后的话,景骊奇怪地发问,不明白他的母后在这个时候突然想起要给众位皇子添几个伴读,到底是何用意?

按惯例,皇子们一般会在开蒙时选定伴读。他记得皇子们应该都开蒙了吧,太后怎么又想起这事来了?

对此,景骊颇有些摸不着头脑。

第二十五章 皇子伴读

“陛下近来政事繁忙, 大概忘了珂儿还不曾选定伴读。”太后满脸慈爱地望着一头雾水的儿子,轻声提醒他,仿佛她真的只是一个含饴弄孙安享天年的老太太。

“珂儿?”景骊愣了许久,才想起周贵妃前些时候, 的确向他禀告过六皇子景珂今春入学启蒙的事,他当时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大概只点了点头, 就丢在了脑后,此时经太后提醒,他才发现他这个做父皇的,似乎对这位皇儿有些漠不关心, 不由得低声咳了一下, 才回话,“既然如此,就劳烦母后为珂儿挑选几名合适的伴读吧。”

景骊深知他的母后肯定不仅仅为了给景珂挑选伴读, 才郑重其事地请他来说这件事。在他母后的眼中, 大概只有景琪这位嫡孙才算是她的孙儿,其他人都属平常,至于景珂, 此时能被太后提起,恐怕还是沾了别人的光。

“既然要挑选伴读, 不如多挑几名, 其他皇孙那里, 也可补上一二。”

果然, 不出他的意料,在他答应以后,太后马上又来了这么一句。

“一切但凭母后做主。”对此,景骊依然没有反对,原因有二。

其一,他相信太后挑人的眼光,太后虽然向来偏宠景琪,但是在太后心里,江山社稷永远摆在第一位,所以他不用担心太后会作出让他为难的安排。几位年长些的皇子入学启蒙时,伴读人选都是太后选定的,事后观来并无不妥,就可见一斑。

其二,景琪是嫡也是长,在世人眼中群臣心里,于情于理都是储君的第一人选,景骊虽然将群臣请求立景琪为储的折子驳了又驳,原因却从来不是旁人以为的那个。

只有君权旁落的时候,立储才会特别注重皇子外家,而此时的他早已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他向来对这个儿子不假辞色,严厉以待,不过是本着玉不琢不成器的原则在磨砺他。

如果日后他堪当大任,不用太后劝说,他也会给他机会;如果他不堪大任,无论太后做了多少安排,都没有意义。至于其他的皇子,当然也拥有同样的机会。

所以,心中早已打定主意的他,不会在这些许小事上驳太后的意。再说,如果太后在伴读的安排上,真的失了平衡,过后他自会再指定几名伴读,让诸皇子间的势力维持均衡。

“陛下这么说了,哀家就先帮孙儿们把把关,圈定一个名单出来给陛下过目,若陛下那里有什么合适的人选,也尽管添上去。”太后这么容易就达到了目的,心情颇好,注视儿子的目光更加柔和。

“说到人选,朕这里倒还真有几个,等过两日朕决定好了人选,再交由母后遴选。”此时,景骊嘴角浮起的笑容,也堪称孝顺儿子的典范,天家母子的这场会面,就在春风和煦中顺利降下了帷幕。

如同往年一般,卫衍的寿辰是在家里过的。景骊虽然闲暇时恨不得整日和他腻在一起,每当这种需要卫衍出现在家中的时候,总是非常通情达理,当然事后的补偿是免不了的,但是事前永远不会故意让卫衍左右为难。

再加上这次一举去了两个碍他眼的人,景骊更是乐得表现他的大方胸襟,直接给了卫衍十几日的假,让他可以整日陪着儿子,直到临行那日。

“父亲,家里的事情我已经交代过大管家,让他按例处理,不过您平时也须过问一二,免得无人监管失了体统。”

卫衍不放心儿子出门,种种琐事交代了一遍又一遍,恨不得跟在儿子身边一起去才好。

比起他来,其实卫敏文更加不放心把他这个做父亲的一个人留在家里,祖父祖母均年事已高,凡事不可能一一照顾得到,他不在家里,这永宁侯府的事,就需要父亲亲自来料理。

家中的众管事经过他多年教导,做事都有模有样,不过无人在上头弹压,天长日久下来,难免会有人滋事,到时候……卫敏文无奈地望着父亲,他很怀疑他这个当了这么多年甩手掌柜的父亲,能不能把这个家维持到他回来。

希望到时候家里的屋顶还没被人卖掉吧。

见父亲对他转交的账册钥匙等等物事根本不放在心上,继续啰嗦那些路上要注意的事项,卫敏文在心里偷偷叹了口气,暗暗祈祷等他回来的时候,家里还留有遮身的地方。

无论卫衍怎么担心儿子会不会在路上吃苦头,无论卫敏文怎么担心父亲会不会在几年内就把家当败光,绿珠和卫敏文还是按时出发了,卫衍还是一脸落寞地回到了宫里。

景骊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也早就想到了对策。除了卫衍去近卫营处理公务外,其他时候,他总不忘将卫衍勾在身边,游玩也罢,理政也罢,都拉着卫衍作陪,愣是让卫衍忙得团团转,根本就没有空闲去想些别的。

这对景骊来说,真的是神仙都不换的日子。空暇的时候不必说,他自然指使这指使那,让卫衍围着他转,就算是理政的时候,所有他该做的事情,都丢到了卫衍的头上。

奏折要卫衍取来呈到他面前,然后一页页翻给他看,看完以后批语要卫衍自己想,想好商量以后,还须卫衍帮他写。而他要做的事,不过是忙时帮卫衍添茶送水,闲时抱着人恣意温存百般疼爱。

如此逍遥时日,过得他快不知今夕是何年。

就这么美美地过了好几日,有一日午后,太后派内侍送来了她圈定的皇子伴读名单。

按照这几日的惯例,不用他吩咐,卫衍早就乖乖把名单接过来,呈给他看。

认真理论起来,皇子伴读是个苦差事,皇子们学得好,得到夸奖的绝不会是伴读,皇子们学得不好,这惩罚第一个会落在伴读身上,大抵真心疼爱孩子的父母,是舍不得把孩子送进宫给皇子们为伴读的。

不过皇子伴读是一项很不错的政治投资,特别是如今储位未定,这项投资的收益更是可观,而世家子弟大凡须为家族利益而活,所以这削尖了脑袋钻营,想要让自家子弟做皇子伴读的世家不知凡几。

太后要为六皇子及其他皇子挑选伴读的消息一放出来,入宫给太后请安的宗室眷属百官诰命就络绎不绝,差一点踏破了慈宁宫的门槛,甚至连景骊这边,也收到了种种暗示明示,而他身边受宠的那些内侍近臣,暗地里的收益恐怕非常丰厚。

虽说窥探圣意是君王大忌,但是在这种事关家族利益的大事上,如果事先能够揣摩到皇帝的心意,在五位皇子中间压对宝,将自家子弟送到未来的储君身边,日后的回报自然最大。

要猜皇帝的心意,内侍近臣自然比外臣要准,所以那些渴望收获最大回报的世家,是不吝于破费的,那些受宠的内侍近臣,这次收到盆满钵满,也在情理之中了。

这些事,景骊心底了然,不过始终冷眼旁观不曾发作。若他的心意有人能够猜得到,那才是活见鬼,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属意哪一位。

所以他很期待当谜底揭晓的时候,到底有哪几个世家赌对了,到时候他倒要对那几位世家掌舵人另眼相看了。毕竟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特别是相看连影子还不曾有的千里马,更是考验伯乐的功力。

或许那些人不该叫伯乐,该叫半仙更合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