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骨之人 第65章

古骜点了点头道:“……之前在书院中,可苦了你了。”

“学海无涯,不吃点苦,谈何求真知?”

古骜笑了起来:“也是。”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了一处后院宽阔的校场之处,场中有两人正在比武。古骜定睛看去,只见其中一位是一个身着暗绣纹服的虬须虎冉的中年男子,使一把长枪;而另一位,却是一个高束着发髻,眉目间清丽之处有六七分同怀歆神似的劲装女子,使两手双刀。

怀歆领着古骜在一旁坐下等待,直到场中两人比试告一段落了,怀歆这才示意了古骜,两人一道走了过去,怀歆道:“爹、娘,这是我与你们说过的古骜。”

那男子看了古骜一眼,哈哈一笑,声音粗犷:“原来你就是古骜,鄙人乃上郡太守怀劲松,这是内人。”

说着,那女子此时也收了剑走过来,只见她气质一派英姿飒爽,可面貌又极秀丽,倒形成一股强烈的反差之美。走近古骜,她亦打量了古骜片刻,先对他丈夫说了一句:“瞧这年轻人多俊呐。”随即又对古骜笑道:“原来,你就是在我家早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古骜啊……犬子这几日在钻研对付戎人骑兵的战阵,你来得正好,你们摆弄一个出来,让他爹与我检阅检阅,看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本事!”

第71章

怀歆叹了口气:“娘……哪有客人一来,你就为难别人的?”

古骜笑道:“无妨,你在研究什么战阵?我们一道去看看?”

怀歆颦眉看了古骜一眼:“……唉,我都弄了一个月啦,不太好弄。”

古骜见怀歆神态间与书院不尽相同。怀歆在书院时,三人一道相谈,他在其中总是显出一股少年老成来,可如今在父母面前,倒又让古骜看见了怀歆身上的一丝孩子气。

怀劲松闻言,挑眉,粗声粗气地道:“有什么不好弄?你让古骜试一试?我就不相信了!我们中原还比不过他们蛮人?”

这时怀歆母亲也在一边微笑:“嗯,你们俩想办法去罢。刚才我还和你爹说,怎么今日会有人持佩见你,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原来是有同窗来访,正好你也孤单,让古骜多陪你在上郡呆些日子。”

怀歆这才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道:“那好吧……”

这时怀歆母亲又对古骜微微一笑:“小歆从小便是这样闷声闷气的性子,还望你多担待。”

“哪里,与怀兄相处,我受益良多。”

古骜跟着怀歆一道告别了怀歆父母,走出了校场,古骜在一旁不经意感叹道:“令堂真乃女中豪杰!”

怀歆看了古骜一眼,道:“我母亲从前,曾与我父亲一道统领过上郡之军,征伐戎地。”

古骜微微一怔,更加钦羡道:“令堂真乃天下难得一见的奇女子,又与令尊举案齐眉,真是好一段令人钦羡的佳话。”

怀歆见古骜毫不掩饰面上的慕仰之色,不禁在心中道:“……古兄如此说,倒是出乎了我的意料,我以为但凡世间之寻常男子,都会喜欢温软柔弱之女子,可原来古兄欣赏的是这样的夫妻……只是……倒不知古兄日后,情归何处?像我母亲这般从小习武的女子,天下难觅,只有一些练武的世家中才会教授女儿练武,然古兄并非世家子,不知日后会如何啊……”

怀歆想了想,又思及父母适才给他的军令,这才微扬淡眉,对古骜道:“……我这就带古兄去看战阵?”

古骜点点头:“求之不得。”

“那我叫人备车,大营在城北五里。”

“怀兄,我们一道去时,能叫上典不识么?”

“行,我让人去寻他出来。”

就这样,怀歆、古骜带着典不识一道,三人一行便坐上了开往军营的马车。典不识刚上车的时候,倒是大言不惭地道:“又有马车坐,在渔阳郡的时候,仇公子还给我们亲自驾车哩!”

怀歆闻言,好奇地问古骜道:“古兄,可有此事?”

古骜道:“有,也不知他为何一时兴起,后来把我们送到了地方,却又连夜上京了。”

怀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嘴角挂了一丝意味不明的笑意。

这时,马车已经驶出了上郡郡城,只见城外一片平原千里,一望无垠,天空中渐渐飘下了白色的雪花,怀歆拢了拢袖口,伸出手,接住一片飘落的雪花。古骜亦仰头而望:“这是今冬第一场雪啊!”

怀歆微微一笑:“瑞雪兆丰年,只是不知这雪要下多大……戎人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掌中的雪花化成了冰晶,怀歆收回了手,将掌中的潮湿用手绢擦了擦,忽然问古骜道:“对了,古兄,你可知,为何南征比总是比北伐易?”

古骜想了想,道:“粮草吧。”

典不识在一边问道:“为何是粮草呢?”

“这就说来话长了,”怀歆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车外无尽的荒凉原野:“我们中原比戎人的不足,便在于戎人侵我乃是南征,我反击戎人,却是北伐。

南方水网密布,丘陵纵横,不好征兵,却多产粮。南征之军,总能就地缴粮解决粮草;但每当北伐时,情况就大不相同,戎人逐水草而居,牛羊就是他们的食物,他们军行何处,粮食便带至何处,而我们中原人,为了运粮,不得不多建周转之驿站。我曾算过,若是从上郡一路攻打至戎人都城,供养一个兵甲需要逐级驿站补给之人,统共一十四人。

北伐与南征,天壤之别啊……南征兵甲人人自给,北伐十四人养一人,这几朝几代,自然连连败绩。”

说着,怀歆朝外一指:“古兄,典兄,你们看这外面,如何苍茫无垠,最是好坚壁清野。”

典不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原来竟是这个道理。”

怀歆苦笑:“父亲本想修一条运河,解决转运粮食的难题,可奈何上郡人力不够,后来父亲去找了渔阳郡太守仇疆,他居然说何必劳心费力,北方已无患,真是鼠目寸光。”

古骜皱眉:“我来时也见到,渔阳郡的守卫做得极差,不知仇太守究竟是如何考量,他身处北地,难道不知戎人之患么?为何视若无睹?”

怀歆冷笑了一声:“仇太守的心思,倒是好猜得紧……他不就是觉得,日后他儿子能靠着雍家那么点事,成为中原富饶之郡的太守,所以才不想经营这片苦寒之地?”

古骜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不过渔阳郡,倒是叫仇公子歪打正着……”怀歆淡淡地道。

“何谓此言?”

“仇公子性情放逸豁达,曾多次前往戎地与戎人共舞共乐,戎人对他没有戒心,再加上他后院之妾中又有戎女,对于戎人商贩,仇公子也从无为难之处,他们在渔阳郡经商走马,郡中亦从未收取过重税,如今,倒是令渔阳郡成了汉戎通商的繁茂边地了。戎人的铸刀之术,倒也渐渐因此传入汉地。”

“这么说,仇公子对于边地还有功了?”典不识皱眉问道。

怀歆道:“也不尽如此,其中有一大患便是戎汉通婚……渔阳郡中戎汉一家者甚多,戎人原本勇猛有余,智巧不足,可如今与汉女生子,其巧慧如母,暴烈如父,这些混血之人,今后若不能为我所用,将是大患。”

“……也是啊。”古骜点头道。

怀歆叹了口气,话题又转到北伐上来:“我也是听家中老人说,当年炀帝便是欲一举解决北面难题,才就此亡国。”

“愿闻其详。”古骜道。

“炀帝举国北征,竟直令运粮之人抵达战场后滞留当地,直接补充成为兵甲,同时运粮之牛亦不遣返,而是当场宰杀,补充成为军粮。”

“……那岂不是……”古骜微微一怔,不禁迟疑,这样运粮之人不断成为兵甲,兵甲定日日暴增,可同时却并无可长期食用之粮草。

怀歆点了点头:“如此孤注一掷,除非速胜,否则根本供给不起,最终百万之军亦只能饿死于道,无人生还。”

古骜心情有些沉重:“……这么说,当年龙城虎将大破北地的那句《朝律》之诗,是真的了?”

怀歆苦笑,“至今北伐成功者,便是名垂青史的那位名将,只有他男宠出身,不拘礼仪,否则那样的办法,世家谁又愿意做?”

古骜不禁低吟而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怀歆叹了口气:“正是,所以那位将领才年轻早亡,怕征伐中染了瘟疫。”

古骜与怀歆此时都未曾注意到的是,典不识在一旁侧耳倾听,紧紧皱了眉头,却并不插言,一副若有所思。

说话间,三人一行已经走到军营门前,只见营寨安稳牢固,其中排排列列整齐威武,军纪严明。怀歆与古骜一道下了马车,典不识追随而上,三人持令牌直入大营。

怀歆道:“对了,古兄可见过戎人骑兵?”

古骜道:“书中见过。”

怀歆领着两人走入中军大帐:“这边来,此处收有戎人骑兵的整套盔甲。”

说着怀歆挑帘而入,两侧亲兵护卫皆乃怀家部曲,见怀歆入帐,都一起参见道:“少主公!”

怀歆微微颔首,便带着古骜进了另一边的侧帐,古骜举目一看,只见一套人形的盔甲正挂在帐内幕布之上,头有铁盔,胸有胸甲,护臂护腕,腰下细甲,一应俱全。

怀歆转过身来:“穿在身上,试试便能知。”

古骜点了点头,招来典不识,令典不识脱了外套,只留了一件单衣,将这戎甲取下穿在了身上,典不识试着活动了一下,发现浑身上下极为笨重,连走路都无法十分迅捷,更别说上马了。

怀歆与古骜带着典不识出了帐外,这时有兵甲牵来一匹战马,在几个人合力推举下,典不识这才上了马,骑着马跑了几圈,典不识在很远处便嚷道:“骑着马倒还行,就是不能下马。”

古骜看了看典不识,心中大体有了忖度,但仍问道:“戎人战甲究竟厉害在何处,还请怀兄为我等释惑。”

怀歆点了点头,又叫来一个营中精锐骑兵,典不识拖下了那套战甲,翻身下马,那位骑兵接在手里,很熟练地便穿在身上,亦在众人的合力之下跨上战马,这时,有人搬来一个人腰粗的木桩,插在校场地面中央。

那位骑兵穿着戎甲,握着戎刀,不过隔了百步的距离,纵马而来,弯腰一刀,便将刚才那个插在地上方圆十余寸的木桩,平平地削去了一截。

怀歆领着古骜走近去看那个木桩,道:“我观察过,马速越快,盔甲越重,这个刀口就越光滑。”

说着,怀歆又挥了挥手,这时有人拿出了一个中原的盾牌,捆在了剩下的那截木桩上。那名骑兵再次冲锋,一刀,又将那盾牌也划成了两半。

古骜看在眼里,怀歆命人如此一演示,他便彻底明白了……如果说这个木桩是一个人,一个手持长戟的步兵,他根本扛不过戎人骑兵的任何一刀,哪怕有盾牌也无法防御。

戎人之强,在于人之勇武、马之彪悍、铸刀术之高超,三者合一。

如果在这茫茫的原野上,冲来的不是一个戎人骑兵,而是一百人,一千人,一万人呢?平原上,又哪里有步兵能挡得住?

古骜一时间怔忡……他忽然没由来地想,

如果……

他只是说如果……

自己能拥有这样一只披坚执锐的铁甲骑兵,该有多好?

第72章

不过这忽燃而起的非分之念,如空花阳焰,一瞬便被怀歆的话语拉回了思绪。

“所谓战阵,就是专门化解戎人骑兵之锋芒而来。”怀歆在古骜身边道。

“喔?如何化解骑兵之锋芒?”古骜问道。

“古兄且看。”

说着怀歆击掌三声,一对十五人的汉军兵甲有条不紊地走上前。有人持长枪,有人拿长戟,有人拿着两人抬的巨盾,有人拿着马叉,有人拿着火佚,不一而足,他们很快排成了一个错落有秩的阵型,两面巨盾挡在了他们身前。

怀歆抬袖一指,对古骜道:“这便是战阵。”

古骜点了点头,那穿着戎甲的骑兵,亦得了怀歆的示意,再次退到了百步远的地方,扬鞭纵马,直向那新排的战阵而奔来……

只见他近身扬手一刀而下,这回,却并未能将那两人抬的巨盾削成两半,而仅仅是将它打偏。

这时,拿着马叉的兵甲倏然从两盾之中的缝隙处,伸出马叉,去绊马脚。

而与此同时,长戟、长枪又一同从盾牌后面猛然伸出,吸引骑兵不得不防御而无法顾及坐下之马。

一时间,马在马叉的羁绊下,失了前蹄,骑兵几乎要摔落,那拿火佚的兵甲快步一跨上前,窜到马身背后,看准时机,一把就将骑兵从马上扯下。

那穿戎甲的骑兵掉下马,立即被长戟和长枪指住了咽喉。

十五人的配合极为完美,整个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一点儿停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