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我中意你 第80章

元旦节刚过,温随就坐飞机抵达国家射箭中心H省集训站报到,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冬训。

这次国家射箭队的试训分为冬训和夏训两个部分,冬训后会进行一次极为严苛的考核,从考核优秀的队员里选出夏训名单。

如果能进入夏训,就代表被国家队教练团高度认可,等到省队再进行一段时间历练,将来很有希望进入国家队。

不过在此之前,能够参加冬训的就已经相当不简单。

这次最后被选中的一共30来人,其中包括原先练举重、射击、跳远等项目的专业运动员,也有跟温随一样学射箭没多久的天赋型选手,有些样貌不起眼,履历拿出来却个顶个的亮眼。

负责本次冬训的国家队副教练李衍存,是个笑面虎似的人物,初见给人感觉亲切,但下手训人却颇有姚闵的铁血风范。

在冬训营,除了比之前更加严格的体能训练,每隔三天就要进行一次户外长途拉练。

东三省的元月寒冷刺骨,相比体校里玩玩打打,在这儿就是实打实的雪地长走。

而被各地选送上来历经重重考验的冬训生们,也都不是省油的灯,没人叫苦叫累,除了拼只有更拼,尤其有些运动员跨界转行,原本体能基础就相当不错。

除了练体能,每名冬训生每天最低还要射超过500支箭,多的时候达到800支。

按局胜制淘汰赛一支箭最少20秒计,光射箭这一项练习就在日均3小时以上,这还是连续不断发射的理论极限时间。

除一般的站立射箭外,步射跑射也要练,变着法子出难题。

在这样近乎变态的强度下,没有任何一个人掉队,足以想见能力之强。

到1月底的考核阶段,按照国际比赛的双轮惯例,先要进行288支箭的排位赛,然后是雪地跑步射箭计时赛,最后结合教练组平时对学员的观察评分,得出提交给国家队夏训的参考名单。

冬训基地三十天,基本有二十五天都在下雪,排位赛当天更不例外。

飞扬的雪团对箭矢造成重力影响,一箭穿去,射到箭靶时砰一声雪沫飞扬,箭上雪都散了,又瞬间被新雪落满。

除了雪还有风,能见度也很低,看10米靶都成难题。

外界条件极度限制射手发挥,教练显然就是要利用这种环境来增加考验。

队员们除了护指,也无法佩戴任何手套取暖,连续几箭射下来,手都会冻僵。

到后面别说是拉弓了,连勾弦都疼。

天气就恶劣到这种程度€€€€

可温随仍旧以288支箭1722环的成绩,傲视群雄般拿下令所有人心服口服的头名。

而这还不算最难的,之后第二天接着进行的跑步射箭计时赛,规则才叫磨人。

这场比赛模拟国际箭联规则和竞赛办法,先要进行3×400米跑,从起点出发开始计时,每圈400米后立即射6支箭。

一组发射完毕,脱靶的运动员需要罚跑。

脱靶1支箭罚跑60米小圈,脱靶2支箭罚跑400米大圈,脱靶3支及以上罚跑800米两大圈。

等全部3组跑步和射箭结束,再计算总共完成比赛的时长录取名次。

所以综合来说,就是要少脱靶,才能少跑步,反过来脱靶越多跑得越多,体能下降准度也会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这比昨天单纯射箭的难度高了不止一星半点,天气因素也会叠加到跑步过程中,对体能是极大挑战。

因为规则比较复杂,每次同时比赛的只有6人,分5组进行,每个人都配有两位体训中心工作人员作为裁判跟赛。

其中一人在靶位后方通过观察镜确定中靶情况,另一人负责计时和罚跑记圈。

温随是第二组上场的,第一组比赛下来,已经有三个人因为顶格罚跑,最后体力严重超支,差点弃权了比赛。

等在场边时,温随看他们在白雪覆盖的跑道上艰难挪步,心道待会儿首圈一定要求准不能求快。

这1200米基础距离加2400米顶格跑一共只有3600米,跟平时高强度训练比看似不值一提,但难就难在跑跑停停,反而不如连续长跑。

进入跑道前,温随在检录区检录完毕,由计时裁判员领到射箭场地。

他的靶位在5号位,比赛用弓和箭支都放在指定位置,已经过充分检查核数。

教练给每个队员准备有备用弓,但只能拆卸放在候射区,不能提前安装。

放备用弓是为以防万一,但如果真要用上的话,装配弓的时间也会算在最终计时里,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就是一弓到底。

这种比法,还要求跑步中必须全程背着弓,也是设置的障碍所在。

裁判示意温随弓箭都没问题,他便佩戴好护具和号码布,背起弓,箭放在自己靶位的起射线上,进入400米起点5号分道等待发令。

随着一声枪响,6名运动员同时出发,大家第一圈速度都很快,温随只在中末位,等到达发射区,开始射他第一轮的6支箭。

每个靶位共6个标靶,上下两层各放置3个,每个标靶只能射1支箭,未中靶或射中相同标靶都算脱靶。

比起排名赛,计时赛专门去掉了10环以外的环靶,只留中间16cm黄心。

温随的第一轮6支箭都没脱靶,在他之前到发射区的四人里有一个脱靶了3箭,需要罚跑800米大圈,另外三个各脱靶一箭,罚跑60米。

虽然到达发射区略晚,但温随还是在完成发射进入下一轮时,排到了同组第二位。

今天的风没有昨天剧烈,雪却依然很大,塑胶跑道一脚踩下去,发出咯吱声响,再拔起来都能感到明显的阻力。

渐渐的,六个人进程差异拉大,温随完成第二轮6支箭时射脱1支,罚跑60米。

比赛过半,他也感觉体能上开始供不应求,需要逼一逼自己才能跑得动了。

不知道其他人怎样,也顾不上管自己在哪个位置,前面能看到同样在缓慢跑动的人,以及穿着橙色背心的跟跑裁判。

大家都出现疲态,各跑各的,各射各的。

到第三轮400米的中途,有个人跑进过程中弓掉了,恰好落在第5道。

温随隔着不到两米时看到雪地有障碍物,正准备减速跨过去,那个丢弓的人又跑回来,直接越线就要捡弓。

温随没来得及刹住,又为了不撞到人,躲避时脚一滑摔倒了。

“对不起……对不起!”那人喘着粗气,连声道歉,累得扶着膝盖,显然都快站不住。

摔雪里并不疼,但跑动中途最忌突然停下,温随迅速起身,说声“没事”,取下身后的弓检查没问题,调整呼吸继续往前跑。

到达射箭区,第三轮6支箭发射结束,温随跟第二轮一样丢了1支箭,跑完最后60米后经折返点返回田径场终点,比赛计时结束。

裁判员填好计时成绩单,让他确认自己的成绩。

李衍存和国家队另一位教练在场边观赛,虽然温随对自己的表现没什么概念,但他们却完整看过全程。

“他箭感是真好。”

“我觉得他最后两箭几乎等于盲打了吧。”

体能可以练,技术可以攒,最重要的箭感却是万里挑一。

就像那位视力0.1的韩国名将,看不清箭靶,全凭靶环颜色靠感觉射箭,拿下几乎所有的世界冠军。

温随不知道教练对自己的评价,他下场后在跑道边来回慢走,歇了几分钟才缓过来,刚刚确认成绩时其实脑子都有点缺氧。

这会儿抬头看,和他同组的还有人在场上没下来。

不仅如此,再环视周围,只有两个人正在主裁判那,显然是才结束。这比赛比的就是时间,所以……他居然是第二组第一个完成比赛的?

温随自己都没想到,李衍存一直在观察他,似乎觉得这孩子表情挺有意思,特意走过来说,“不用怀疑,你比第一组第一名快了16秒。”

“教练。”温随本来坐着,正要起身,李衍存对他示意,“没事,你歇着吧,看看后面几组的比赛。”

剩下三组结束后,温随的总名次就该出来了。

想到夏训名单,温随也不由地舒了口气,眼前白雾弥漫,心里浮起小小的期待。

国家队……他是不是离他更近了一步?

那个因为捡器材不小心挡道的人也结束比赛,走到场边休息时看到温随,主动又来道歉。

“没关系。”温随大度道,虽然遗憾可以省出几秒,但计时结束,责怪谁也于事无补,他自己如果注意得早,其实是可以避免摔那一跤的。

而且看对方拿的黄牌,估计是犯规被罚了时长。

按规则如果器材掉在其他分道,必须在不阻挡别人跑步的前提下才能离开自己分道去捡,他应该是太慌所以直接就捡了,间接影响了隔壁道的温随。

后面三组中第四组实力最强,有两位在日常训练中表现非常突出的选手,经过这段时间冬训,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其实都显现出来了。

训练之余温随会注意观察周围的队友兼对手,这是带兵打仗留下的习惯。

现在组内第一的张宇光,特点是稳扎稳打,虽然跑得不够快,但中靶率高,前面288双轮赛紧跟温随排第2。

而另一位李援则胜在速度和耐力,几乎每次长距离拉练都是领头兵,练田径出身的他胳膊长腿长,学射箭时间虽短,进步也很显著,中靶率不低。

这两人恰好分在同一组,较量必然少不了。

“不过这样一来,他们互相也要考验心态了。”温随听到李衍存教练说。

作为对手,肯定明里暗里会想去关注对方进度,压力上升,确实容易影响发挥。

第二轮张宇光状态依然稳定,6支箭只丢了1箭,李援也延续第一轮唯快不破的风格,罚跑400米后还不累,在雪地里矫健如飞。

不过温随观察他射箭时的动作,感觉他有个习惯,发射后甩弓摆幅明显,应该是受跑动惯性的影响。

明显还是急躁点。

最后第三轮李援脱靶4箭,罚跑大圈800米,这时张宇光已经快要到达第三轮射箭区,只要他不罚跑,妥妥超过李援。

可惜张宇光射脱1支,李援保持百米冲刺速度一直到最后,在他之前越过终点线,成绩出来,比温随还快了3秒。

而张宇光紧跟着到达终点线,计时出来时教练们都吃了一惊,竟然和温随一模一样。

精确到0.1秒的计时,都分毫不差,这下可有的看头了。

--------------------

第52章

=========================

作为国家队集训, 又是以时长算成绩,这回跑步射箭比赛采用了主备两套计时系统。

除主芯片计时和终点摄像计时外,还有手动计时的紧急方案, 形成三重保险,保证数据准确无误。

这样还能出现完全相同的成绩, 也是超低概率事件了。

五组比赛全部结束后, 总排名有了最终结果,温随和张宇光确定并列第二, 需要进行一对一的附加赛。

当场宣布时, 刚才那个犯规的人更加愧疚, 屡屡看向这边。

李衍存故意对温随道,“要不是耽误那几秒,你可能是第一, 更不用加赛。”

温随却说,“不耽误那几秒,我可能最后也不会加速, 时长是差不多的。”

李衍存没说话,赞许地点了点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