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同学都在查漏补缺、争取在最后阶段多提高几分,而孔殿承却请了半天假,抱着志在必得的决心去了国家京剧院。
因为即将迎来程砚秋先生的一百二十岁诞辰,这虽然不是整数,但毕竟是两甲子,而学京剧的,对这样的数字比较重视,再加上国家现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支持,所以国家京剧院和京市京剧院的几位程派领军人物,就提议筹拍一部以程砚秋先生为主角的电影。
这部电影带着点传记甚至纪录片的性质,讲述了程砚秋的一生经历,主人公不同的年龄阶段要由不同人饰演,这人选自然是从程派优秀子弟中选合适的。
而孔殿承根本没有入初选,那他只有毛遂自荐了。
按照预示,青少年时代的演员选中的是一个适龄程派子弟的佼佼者,但拍到一半的时候,那位演员被发现脚踏两条船,PUA女朋友,甚至在未成年的时候就让曾经的女朋友打过胎。
程祖是个既有艺又有德的人,而且他还专情,这部电影本来就是纪念程先生拍的,怎么可能让这种劣迹斑斑的演员给这部电影抹黑?所以那个演员就被换了。
那时候,恰好出了原主的事,池舒云“推荐”程穆去演。
对于救场的人选,要求就没有之前那么严,加上程穆既有京剧的底子,又是拍过戏的影视演员,有一定的知名度,他明面上没有黑料,各种原因叠加起来,这个角色就让程穆演了。
青少年时代的戏份被砍了一些,但这部作品对于程穆来说依旧很重要,是粉丝们可以拿出去夸耀的作品。
接下来的故事,就没有“孔殿承”的身影了。
而现在,一切都会不一样……
孔殿承觉得他除了唱腔不行,其他各方面都挺合适。而且,就算还是按照原来的发展,那个有黑料的演员被选中,他也可以助人为乐。
这不仅仅是为自己创造机会,也是避免耗费人力物力、让主创人员白忙活一场。
孔殿承最后检查一遍自己的“秘密武器”,敲门进了副院长的办公室,对上几个经常在电视上见到的面孔。
里面坐着的,除了导演,就是当代的程派名角儿,他们除了在戏剧界有影响力,还有着“政协委员”、“戏剧家协会理事”等头衔。
这几个人每一位都是大佬,孔殿承在他们面前,就像是还没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学生见到了理想学校的校长、书记等人。
可孔殿承并没有紧张,他落落大方地问好,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其实,他被允许进来,就代表这些人已经知道他的目的,还有兴趣见他。
黎风年,就是京剧院的副院长,也是该电影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他问道:“孔殿承?之前也没有听你师父提起过你想参演,还有,你的嗓子?”
当年的京剧小神童倒仓失败的事,圈内人都有所耳闻。
其余人看着孔殿承,眼里充满欣赏和惋惜,这张脸,实在是优秀,小时候天分也好,只可惜差了点运道。
孔殿承不好意思地笑笑:“我没有和师父说过,万一我主动要师父介绍了,却没有被选中,那多丢人啊。我想来自己试一试,至于合不合适,就要各位老师决定了。”
程派发展到今天,也有百年的历史,这一代代传下来,内部也难免有竞争。
谁不想让自己的弟子露脸?
孔殿承想了一下,说不定还真有一个,就是他那个佛系的师父。
但这也是有风险的,要是演砸了,那可是要挨骂的€€€€相比于其他派的票友,喜欢程派的戏迷的批评声似乎总是更大点。
而且,这些大佬都是要脸的,不会干出硬捧的事,再加上他们每个人都有点话语权,因此,选角还是比较公平的。
这也是为什么孔殿承会来试一试的原因,要是演员已经内定,他就不会跑这一趟。
在座的都是长辈,对待孔殿承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还是比较宽容的,听到他的话,他们脸上都挂着慈善的笑。
“那就看看?”
孔殿承清清嗓子,背过身去整理了一下表情,等他再转过身,一侧脸,一抬眸,就让人仿佛看到了那个坐在轿子里的大家闺秀。
尽管他没有扮上,但十五岁的少年,皮肤又白,本就有点雌雄莫辩,他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完全是个娇俏的新娘子。
就是,这个新娘子有点太高了。
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一开嗓,和程祖的嗓音唱腔竟然如出一辙!
“像,太像了!”一个人忍不住开口。
当年程祖的嗓子就是在“倒仓”以后,出现了一种“鬼音”,也就是脑后音,难道历史重现,在百年后,要出现一个小程砚秋了吗?
作者有话说:
文中出现的程派人物,只有程砚秋先生一个是现实中存在的
其他的都是虚构,没有原型,名字是随机软件生成的~
P.S.
蠢作者不是戏曲专业,也算不上戏迷,要是有相关常识错误,欢迎指正。
但要是情节相关,比如:不可能拍这么一部电影,就算有男主根本不会被选上,那就不用杠了(说了我也不会改~~)
第14章 程派乾旦(14)
但听孔殿承唱完第一句,这些人就察觉出不对劲了,这哪里是“如出一辙”啊,分明就是程祖原唱。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是同样的怀疑。
又听了一句,得到确认后,黎风年就开口:“停一下。”
孔殿承从善如流地闭上嘴,然而声音还在不大的办公室回荡。
在其余人面面相觑中,孔殿承一脸坦荡,从衣领中掏出一支微型的MP3。
不愧是他花了大价钱买的,这声音特别保真,撑了两句呢。
其实真人的声音和播放器中的声音还是有不小的差别的,在场的这些专业人士不会听不出来,只是一开始被孔殿承的表现迷惑住了。
而且,看戏看戏,不只是光欣赏唱腔,表情扮相也是同样吸引人的。如果看戏的人被那张脸吸引,放在声音上的注意力难免就少了点。
“你这是作弊。”黎风年皱着眉,关键是这作弊的手段也太低劣了,当他们耳朵都是瞎的吗?
孔殿承一派淡然地解释:“我只是想当场展示一下,我可以给程祖音配像。”
这还是程穆陷害原主给他的灵感。
影视配音圈有一个词,叫“贴脸”,而在京剧圈,没有配音,却有音配像。
很多大师的京剧作品只留下了音频,没有影像,在摄影技术发展后,就由本人或亲传弟子配像。
现在孔殿承的表现,大概就是“脸贴音”吧。
“我在想,既然是拍摄一部以程祖为主角,带着点儿传记性质的影片,那其中需要演员唱的部分,为什么不用程祖的原音呢?”
不管是谁配音,肯定免不了和程祖本尊比较,说不定还会被嘲讽一通。
如果是程祖本人的声音,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了,而且这还算是彩蛋,估计大多数戏迷都喜欢。
自己用手机放出来的音效,和电影院的音效肯定没法比。
而对孔殿承来说,这样一来,他唱不了戏就不算短板了。
听到孔殿承的建议,黎风年就看向右边的人,笑着说:“还真有人和你想法一样。”
他又问孔殿承:“不谈唱腔,你有什么优势?”
考虑到刚才展示时间太短,又没有上妆,孔殿承就掏出平板,给他们看自己准备好的视频。
其中包括他扮上相、踩跷、水袖……这都是他自己上阵,而非原主。
同时,他还掰着指头数着:“第一,我身高一米八;第二,我名字里也有个‘承’字;第三,就是我长得不错,扮相也好看。”
孔殿承说这三点理由,并不是随口乱诹的,而是有根据的。
程祖身高一米八往上,他扮演青少年时期的程祖,至少身高是符合的;
程砚秋先生本名中有一个“承”字,后来谐音取了“程”当艺名的姓,当然他这么说不是为了套近乎,而是表明自己了解过程祖的事迹;
至于长相嘛,在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程祖能有那样的名气,除了唱腔,扮相也肯定不俗。
现在程先生只留下青年时期的照片,还是黑白的,那个时代化妆技术不成熟,摄影像素也低,即便这样,那些旧照片也能看出程祖的风姿。要是影像的话,肯定比照片好看。
此外,就算这不是一部商业片,谁也不会嫌票房高。演员好看,应该会更吸引人走进电影院吧?这样也有利于京剧的宣传。
孔殿承自夸起来,一点也不心虚,还坦荡荡地任人打量。
有人像是逗小辈玩一样,笑着问:“你的长相何止是不错,简直有点太出挑了,这不是喧宾夺主吗?”
孔殿承:“可是,康有为曾经称赞过程祖‘艳秋下装,明秀绝伦,尤胜于上装’啊。”
“艳秋”是程先生从前的名字。
“你了解得还不少啊。”问话的人笑着说,对孔殿承又多了点好感,现在的小孩能为一个不确定的角色了解其背后的经历,算是难得了。
孔殿承看着几位前辈的表情,觉得自己的表现应该还不错,他有五六分把握。
他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剩下的,就看他们是怎么选择了,是直接选他呢,还是绕个弯最终这个角色依旧给他呢?
他真是有点期待呢。
带着这份自信,孔殿承回到学校,收获了三份押题卷。
孔殿承:“……”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各科老师都说最后这几天不能松懈,要保持手感,因此每天还是不停地刷题。
在题海里又游了几天,中考越来越近,毕业生明显变得浮躁起来,很多人无心学习,开始写同学录,准备毕业礼物,讨论考完试的班级聚会……
孔殿承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他忙着背英语语法和作文模板。
已经学了一个多月,孔殿承依旧对这门语言依旧摸不到诀窍,他的记性不差,但对于英语,要是他两三天不背,就会丢掉一两个单词或字母。
现在他只庆幸听力口语是提前考的,不需要他参与,否则他不敢保证自己不会在听力时睡着。
他只希望中考尽快到来,考完试,他就可以两个月不接触英语。至于英语在高中依旧是必修,他目前拒绝考虑这个问题。
在孔殿承的盼望中,初三终于迎来最后一周,这一周他们只用上三天课,而且周三还是拍毕业照,打扫考场。
星期一,初三的学生最后一次在这所学校参加升旗仪式。
国旗下演讲的同学也提到了毕业生,预祝他们中考顺利。
孔殿承没有听那些煽情热血的话,只在脑子里默背英语作文模板。
他旁边的赵崇却很感性,叹气道:“这是最后一次升旗了,哎呀,忽然有点舍不得。”
孔殿承思绪被打断,再也想不起下一句,他没好气地说:“又不是上不了高中?到时候每周都要升旗。”
“我舍不得的是升旗吗?分明是学校和同学。”赵崇用胳膊肘撞了孔殿承一下,“诶,你就没有一点伤感吗?”
孔殿承:“没有,对于即将到来的暑假,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他和班里的同学们只相处了一个月,其中大多数时间都在学习,要说感情深厚到舍不得分别,那就有点虚伪了。实际上,他只是和赵崇有点雪糕的交情,和别的同学,就是点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