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主事和负责值夜的人一早便被金吾卫的人带走了。杨怀不知为何,只被询问了几句,没有被带走。
云哥儿和殷子晋下午也被传过去问话了。
那办案的寺正问云哥儿在屯田司可曾与人结怨,红薯之事可有人反对。云哥儿思量了一会儿,还是把邱高的事儿同他交待了。
交代完之后,云哥儿便被放进去了。回去的路上,他一路都在思索,到底是谁指使那些百姓过去放火的?
现在邱高嫌疑最大,但云哥儿觉得这事儿不大可能是他干的。每年一千多两的银子确实诱人,但邱高毕竟已经正四品的朝廷大员了,实在没必要铤而走险。
而且邱高前几日才为这事儿同云哥儿争执过,他挑这时候来捣乱,很容易把自己折进去,云哥儿不相信他会犯这个傻。
但除了邱高,云哥儿又实在想不到还有谁有动机做这事儿了。他和殷子晋讨论了一番,殷子晋也是毫无头绪。
因为屡屡听说翰林院有几个人同他过不去,宁乘风便猜测是那几人做的。
但云哥儿还是觉得不大可能。一来翰林院那几个人都是同他一样,今年才入仕的小官,应当没那么大的胆子。二来那些人都站在明面上与自己作对了,再指使百姓烧粮,那动机也明显了。这么做很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翰林院的人应当不至于这么蠢。
第134章 水落石出
邱高很快便被传到大理寺问话了。同云哥儿他们不一样,他当日没有被放进去。云哥儿第二日到工部时,才得知他已经被关押起来了。
因为没有证据,云哥儿没有说出邱高暗箱操作,将屯田司的公田租给自己的家奴,以此牟利一事儿。
但邱高把持公田,不给屯田司的人用,还试图阻止自己大面积推广红薯种植的事,云哥儿都一五一十地同大理寺的人交代了。
云哥儿确实想借此机会,将邱高这个工部蛀虫拉下马。就是不知道他被关押,到底是哪个原因。
虽然此事尚未盖棺定论,但外头已经有些流言蜚语,说指使百姓纵火烧粮仓的人就是邱高了。
云哥儿隐隐感觉有人在暗中操作舆论,转移视线,想替邱高坐实这个罪名。被靖元帝叫过去问话时,云哥儿也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推测。
后头几日翰林院那些同云哥儿有过节的人,也纷纷被大理寺传唤了。
靖元帝刚下旨犒赏过云哥儿和殷子晋,屯田司的粮仓就险些被人烧了,这事儿可以说是直接下了靖元帝的面子。靖元帝心里不痛快,下面的人自然是提心吊胆的。
大理寺上上下下的官吏连轴转了几日,各种法子都用上了,就想赶紧把案子查清楚,给靖元帝一个交代。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过十来日,这案子便水落石出了。
云哥儿万万没想到,宁乘风随口一言,竟然猜对了,这纵火之事儿还真与翰林院的人有关。
纵火案的指使者,是翰林院庶吉士徐思齐的堂兄徐思广。徐思齐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事儿,但此事与他脱不了干系。
除此之外,几年前山云小馆醉汉闹事那个案子,竟然也是这徐思齐兄弟二人的手笔。
云哥儿和宁乘风知道这事儿后,都十分讶异。
徐思齐也算是云哥儿的“熟人”了,他在府学时便常与云哥儿作对。这人暗自将云哥儿视为他的竞争对手,无论大考小考,总要同云哥儿比较一番。若是他长了上风,便要找上云哥儿当面奚落他一顿。
云哥儿也不是那能忍辱受气的人,他每次都会寸步不让地嘲讽回去。久而久之,两人的梁子便越结越大了。
但后头徐思齐去了甲班,云哥儿不仅去了乙班,还为了留在那里,每次大考都刻意压分。徐思齐估计是觉得他已经不配当自己的对手了,遂没再去他面前找茬了。
后来的会试、殿试,云哥儿一次比一次发挥得好,徐思齐却每每都只能考个中不溜的成绩,再也未能名列前茅了。
云哥儿也渐渐地没再注意他了。
考入翰林院做庶吉士后,徐思齐最开始还挺安分的。但后头翰林院传言,宁乘风的叔叔对禄公公有救命之恩,云哥儿是靠着禄公公求情,再加上他之前的肥田法之功,才拿到这探花之位的。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徐思齐和翰林院的另几个庶吉士,还有几个编修、侍读,听到这些传言后,都十分鄙夷云哥儿。他们觉得云哥儿投机取巧,没有一点儿文人气节,辱没了读书人的身份。
徐思齐见不得从前的“手下败将”如今比他先出头。云哥儿培育出新粮种,被靖元帝褒赏,他心里十分不忿。那日回家之后,便在他堂兄面前大肆抱怨了一番。
徐思齐他堂兄是太常寺廪牺署的一个小吏。他一个目不识丁的小混混,能拿到这个职位,也是托了他堂弟徐思齐的福。因为自家娘娘都没什么出息,远远比不上当官的叔父,徐思广从小便爱巴结他堂弟。
徐思齐他娘只是湘江府的一个小官,但他舅舅是正四品的京官€€€€太常寺少卿。徐思齐考中庶吉士后,他堂兄也跟着来了京里,并在徐思齐他舅舅的运作下,在太常寺谋了个职位。
徐思齐视云哥儿为“眼中钉,肉中刺”,为了给堂弟出气,徐思广便想出了这个烧粮仓的法子。
在徐思广看来,云哥儿如今春风得意,不就是因为种出了红薯吗?烧了他的红薯,他这差事便要办砸了,到时候看他要如何同皇帝交待。
徐思广这人别的不行,与人攀关系、套近乎的功夫却十分了得。屯田司的公田离廪牺署比较近,徐思广很快便将那边的情况打听清楚了。
屯田司那几百亩公田,原本都是租给附近的农户的,是农户家里的重要经济来源。但邱高就任工部右侍郎后,那些公田便被他从农户手里收了回来,转租给自家的家奴了。
那些农户失了一门赚钱的营生,本就对屯田司有些怨气。后来听说屯田司培育出了新粮种,以后要高价卖给百姓,大家全都得买。他们气愤之下失去了理智,被徐思广利用了。
粮仓失火当夜,负责值守的小吏,被他们用调虎离山之计引开了。若是按他们的计划放完火便走,这事儿还真不容易查清楚。但靖元帝的金吾卫不止为何竟然出现在那里了,还第一时间就把火扑灭了,将人都抓了回来。
纵火百姓中领头那人收了徐思广一大笔银子,也不敢得罪他,原是不想将他供进去的。但大理寺顶着靖元帝那边的压力查案,哪里还容得他隐瞒?不过两三日,他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老老实实地交代清楚了。
于是,徐思广便被大理寺抓了进去。
徐思广进去后,还以为他堂弟会想法子救他。没想到徐思齐在舅舅的“指点”下,准备舍车保帅了。徐思广一气之下,便将徐思齐也供进去了。
在大理寺那些人的逼问之下,徐思广将他们在湘江府城,找人去宁乘风的山云小馆闹事的事儿,也一并交待了。
那个醉汉闹事时,云哥儿还怀疑过徐思齐,后来查进去那醉汉是被自己的“好友”设计了,云哥儿便只以为是自己多心了。没想到这事儿还真是徐思齐指使人干的!
他是没把人家放在眼里,但人家都已经给他使了两次绊子了。云哥儿气得不轻,他和徐思齐那点儿恩怨,竟然也值得徐思齐花费这么多心思来对付他?
若只是冲着他来也就罢了,竟然还牵扯到了宁乘风他们!还好宁乘风几个都没事儿,要不然云哥儿真得去找徐思齐拼命了。
恶人自有恶报。
这个案子查清之后,不仅徐家兄弟下狱了,徐思齐的舅舅,那位太常寺少卿也被牵涉其中,丢了乌纱帽。
他被削官时,朝中还有官员给他求情,说毕竟是徐家兄弟犯的错,这位少卿大人并不知情,也罪不至此。没想到短短几句话,便将靖元帝惹毛了,那个求情的官员被打了二十大板,险些也丢了官位。
除了徐家兄弟和那太常寺少卿,邱高这次也得到了惩罚。虽然纵火一案与他无关,但他利用官署公田牟利的事儿被查进去了。
因为靖元帝发火,邱高被贬官时都没有人敢开口求情了。
公田的租用原是个灰色地带。租给百姓是租,租给自家家奴也是租,朝廷并没有明令禁止官员们将公田租给自己人。朝中不止邱高,还有不少官员做过这事儿。
但邱高做得太过了。
屯田司跟别的官署一不一样,他们本身就需要用田地做一些研究,邱高这样做,实际上已经妨碍到屯田司的公务了。
这次他被贬官之后,朝中那些利用公田牟利的官员人人自危,这几日都急着将租用权脱手,免得自己也步入邱高的后尘。
除了屯田司,邱高还占用了营缮司的田地,这次也一并查进去了。他利用屯田司赚的银子,也被要求如数交还给屯田司。
屯田司这次因祸得福,不仅红薯没事儿,还多了六千多两经费。云哥儿大喜,有了这笔银子,他那些计划都可以提上日程了。
云哥儿难过,殷子晋就更难过了了。邱高被外放了,工部右侍郎的位置空了进去,靖元帝让殷子晋补了这个缺。他从五品,升到正四品,一下连升三级,实在是喜出望外。
靖元帝给殷子晋升官的诏令公布之后,朝中有许多官员都在议论这事儿。有人说云哥儿培育红薯是为他人做嫁衣,他自己只得一点儿赏银,殷子晋啥都没做,却升了工部右侍郎。
殷子晋觉得他们说得并非没有道理,他十分心虚,还找上云哥儿,一脸惭愧地对着他道:“这红薯是你培育进去的,红薯推广的法子也是你想的,最后却让我占了便宜。这右侍郎一职,我实在受之有愧。”
云哥儿笑了笑,宽慰道:“若不是有殷大人鼎力支持,红薯之事也不会推进得如此顺利。殷大人担任屯田郎中一职已有三年了,是该升职了。我来屯田司还未满半年,把心思放在屯田司的事务上才是正道,旁的那些都不必着急。”
殷子晋见他完全不在意,才松了口气。
云哥儿这人有才能,却不恃才傲物,自己的功劳被人分走了,也半点儿不觉得委屈,这等气魄,实在让人佩服。殷子晋这会儿是由衷地欣赏这位下属。
“乘风你的胸襟气度,都是我所不及的。我虽比你年长,却有很多东西都要向你学习,你若不嫌弃,以后咱们就以兄弟相称吧?”
殷子晋这人性格敦厚,也有容人之量,云哥儿这段时间与他接触下来,对他印象也不错。他既有意交好,云哥儿也却之不恭,“那以后屯田司便请殷兄多多照拂了。”
第135章 红薯大卖
云哥儿虽然没升官,但殷子晋升侍郎后,屯田郎中一职便空了进去。朝廷没再安排人来就职,所以云哥儿现在是屯田司最有话语权的人了。
殷子晋从前便十分信任他,如今占了他的好处,给他的自主权就更大了,现在整个屯田司都听云哥儿的指挥。
如今田地和经费都有了,云哥儿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大展拳脚了。
屯田之策,不能光靠种红薯。红薯这类高产的农作物,主要是为了解决百姓饿肚子的问题。云哥儿希望,大楚的百姓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所以除了红薯,还得将其他农作物的产量也提高一些。
这里没有农药,也没有化学肥料。但通过改良种子、推广优良品种、科学轮作等方式也能提高粮食产量。除此之外还能通过农具改良,兴修水利工程,来减轻农户们的劳动压力。
但所有的农耕之法,都得因地制宜。只有在了解土地、气候等各种影响农作物生长因素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的耕作策略。
云哥儿初来屯田司时,便将近几年屯田司外放官吏的述职报告都看了一遍,就是为了了解那些地方的土地情况。前些日子,他又给屯田司的所有地方官都发了公文,让他们将所在地的耕种情况、气候条件、各类作物的收成,都整理进去,详细的报告给自己。
其实能去实地考察才是最好的,但大楚地广,交通也不如现代方便,若真要自己过去,一年也跑不了几个地方。云哥儿只得退而求其次,通过各地官吏,了解那些地方的农业情况。
除了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政策,屯田司还急需农业方面的人才,光有云哥儿一个是不够的。
像果树的嫁接、农具的改良、农业灌溉工程的修建,云哥儿也是一知半解的。若能在民间网罗到这样的能人异士,那定然能助云哥儿一臂之力,让他轻松许多。
云哥儿给下面的各地方官吏发公文时,也特意注明了,让他们留意当地有没有这样的人才。若有,屯田司愿意高价雇佣他们。为了鼓励这些官吏去寻找人才,云哥儿还承诺了,举荐人才成功的人都能得到屯田司的奖励。
他将奖金的金额也设置得比较高,根据人才级别各不一样,最高的能达到上千两。
那些官吏们每月最高也就几十两俸禄,云哥儿不愁他们见了这奖金不心动。
另外,托宁二哥寻找新作物的事儿,也未停下来。虽然已经有了红薯,但若能再寻到新的作物,云哥儿也不嫌多。这事儿他也在公文上提了一嘴,让外头那些官吏都留意一下,若能找到,也有重赏。
屯田司外放的那些官吏都在云哥儿的调动下忙活起来了,京里这些人自然也没闲着。
屯田司的公田收回来了,云哥儿这几日将这五百亩公田明年的规划都列进去了。这些地被他分为了三部分,一部分用来种红薯,一部分留着做农业研究,其余的便根据土壤条件,各种一些适宜的农作物。
因为种薯不够,所以只划了二十亩地来种红薯。其中十亩明年开春便能种了,另外十亩还得等第一茬的红薯苗长长了,用剪枝扦插的方式移栽。等红薯多了,还得再扩大种植。不仅要给京里和其他地方提供种薯,还要卖一些给山云坊。
除了种红薯和做研究的那些田地,其余的公田云哥儿也没有将它们租出去,而是选择雇佣农户来耕作。虽然这样要麻烦一些,但他能自由选择要种植的作物,还能随时调整,实验各种农作物用不同轮作方式的收成。
另外,屯田司那些没怎么下过地的官吏,也能在这里体验一下农耕之苦。
云哥儿始终觉得,制定屯田之策的人,至少应该是下过地,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都了解清楚的人。屯田司京中这些官吏,都收到了云哥儿的学习任务。他们不仅要在两个月内看完云哥儿列出的农学类书籍,还要根据之前的资料,了解各地耕种条件的差异,明年他们还要亲自下田种地。
屯田司的官员们从前也有许多琐事要处理,但还真未像现在这样忙碌过。从前的公务都是按部就班地做就可以了,现在却需要极大地主动性,他们得自己学习提高,遇到不懂的,还得去找外头的农户请教。
虽然忙碌,但大家没有一个人开口抱怨过。
屯田司现在可比以前有奔头多了。大家心里都清楚,等红薯推广成功后,屯田司能立一个大功。不仅如此,看云哥儿这大刀阔斧的行事方式,以及靖元帝对红薯一事的态度,屯田司以后大有可为。
他们现在跟着云哥儿好好做事,等屯田司做出了成绩,必然少不得他们的好处。不说别的,等云哥儿升迁之后,这员外郎的位置,便很有可能从他们这些人里头提一个上来。
屯田司再不复从前那死气沉沉的样子了,这些官吏们如今做事儿的积极性已经空前热烈了。
--
另一头,山云小馆的红薯吃食,这几日也提上了日程。
前些日子,宁乘风在外城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段买间大铺子,又和云哥儿一起,将制作红薯粉要用的器具都备齐了。
杨怀得知云哥儿要让自己做红薯作坊的管事,简直欣喜若狂,他脸上的笑意一连几日都没能消下去。他同孙泥一起进的宁家,孙泥早早便在宁家的酒楼里当上厨子了,他却没什么长进,杨怀其实有些失落。
云哥儿让他照料红薯时,他一直尽心尽力,除了知道红薯的重要性,也是希望自己的认真与努力,能得到认可。
后来愿望成真,云哥儿不仅认可了他的付出,还让他去新开的山云坊做掌事。杨怀既惊喜又感动,云哥儿同他说这事儿的时候,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差点儿哭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