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秦皇汉武直播长寿秘诀 第42章

乾隆现在满脑子的都是“写了四万首诗一首出彩的都没有甚至也没有一首进教科书”。

乾隆:后世人都不懂欣赏!太可恨了!

其他人则是在好奇,一生写了四万首诗,这一天得写多少首啊?

就算按照长寿的八十岁来算,也才三万天不到,还要再去掉不会写字的小时候。晚年倒是可以让他人代笔,自己口述,问题不大。

所以乾隆帝平均一天写三首诗是吗?按照早中晚饭的规律按时写诗?

“这皇帝当得好闲啊。”

顶级资本家朱元璋嫌弃脸。

乾隆的劳模爹雍正也一脸不赞同:

“你整天不是写诗就是盖章,怎么有那么多空闲?莫非从来不处理政务?”

弘历冤枉死了。

他又不像他爹一样拼命三郎,赶着把所有事情一口气处理完。反正不耽误正事不就完了?抽空写点诗盖点章怎么了?

雍正却不管,他开始思索自己到底挑了个什么糟心的继承人。

主持人见乾隆光顾着生气不回答问题,觉得这群嘉宾都太不配合了。还是孔夫子好,有问必答,还会主动玩梗。

【乾隆先生,所以您现在思考好了吗?】

主持人暗暗催促起来。

乾隆本来不想搭理这个讨厌的主持人,但是既然对方开口了,那他就要好好掰扯掰扯。

“你凭什么说朕的诗写的不好?”

主持人反问:

【你觉得你哪首诗写得好?不如念出来给大家品鉴品鉴。】

乾隆一噎。

【说不出来是吧?要不我说几个给大家伙听听?】

吃瓜群众:好啊好啊!

他们都很好奇四万首诗是个什么水平, 写了这么多,再怎么烂也该熟能生巧了吧?

【第一首《观采茶作歌》€€€€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

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中间省略)

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1

大家:……

【第二首€€€€

阁报例应隔日至,均称二寸雨欣滋。

然斯乃谓十八彼,料彼未知旬九斯。】2

大家:???

这写的是什么,看不懂啊!

【解释一下,这首诗的内容是说:今天的阁报上说十八号北京下了二寸的好雨。过了几小时,河北也来信说十九号下了四寸的雨。北京那个是十八号的事情,看来他们没料到十九号雨会下得更多。】

大家:…………

这解释,听了还不如不听,感觉精神受到了污染。

这东西有什么值得写成诗的吗?你说话不能好好说?所以四万首诗就是这么凑出来的?

【第三首,应该是乾隆最出名的一首。

但是野史称这首诗只有前三句是他写的,最后一句卡住了,还是纪晓岚灵机一动帮他补了一句,成为点睛之笔。

《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3

众人纷纷点头,加得还不错啊。还好加了这一句,不然写的什么东西。

乾隆:……

你这么说,显得朕很没有才情,朕不高兴了。而且你都说是野史了,这诗说不准就是朕自己写的呢?

【听上去很不错对不对?但是!这首诗还有几乎一个一模一样的版本,是乾隆时期的进士郑板桥所作。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4

乾隆:…………

谁抄的谁?有脑子的都能看得出来。

人家郑板桥能考上进士,文采肯定不错。而且他一个乾隆朝的臣子,敢抄皇帝的诗吗?

【所以乾隆那首《飞雪》大概率还真是从头到尾他自己写的,没纪晓岚什么事。只不过乾隆是从头到尾“自己抄”,而非原创罢了。】

乾隆:………………

雍正&康熙:………………

李煜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作为一个文采斐然的皇帝,他觉得自己和乾隆同为皇帝简直是耻辱。

不会写诗你可以不写,写的烂也不要紧,你抄人家的作品就过分了吧?

皇帝的名声都被你丢完了!

李煜当即提笔,洋洋洒洒写了一首词讽刺乾隆。他此刻简直才思泉涌,恨不得一口气写他个十七八首。

【那么乾隆帝除了这些搞笑作品之外,还有没有正经算得上好的诗作呢?其实是有的。】

乾隆骄傲抬起下巴:朕就知道。

【虽然只有一首。】

乾隆抬起的脑袋僵住了。

【而且是连续写了一百首怀念富察皇后的诗作之后,终于在睡梦中见到了对方,醒来之后真情实感写了一首。这首诗没有用任何典故和生僻字,纯粹以情动人。】

乾隆:……你是在说朕用了生僻字和典故的诗都是垃圾是吧?

乾隆要闹了,这个主持人也太过分了。一点都不公正客观,它就是对他有意见,故意胡说。

【反正不管乾隆先生你本人怎么不满,你的诗作就是进不了课本。你的水平也就那样,希望你以后写诗能够走质不走量。

毕竟你的诗烂到连你儿子都受不了的地步,登基之后没几年就让人把它们统统下架了,免得继续荼毒读书人。】

乾隆快气死了。

这什么不孝儿?居然敢这么对他的大作!

【所以对于你的写作水平,你现在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了,对吧?】

乾隆:“滚!朕写的就是绝顶好诗!朕不接受!”

颇有文采的曹操嫌弃死了:

“他是不是玩不起?”

同样很有文采的曹丕也嫌弃得不行:

“什么玩意儿。”

才华惊人的曹植更是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刚刚不应该看他那些诗的,我现在觉得脑子疼。”

看来乾隆是说不通了,说不通就算了。反正大家都见识到了他的水平,主持人的目的也算达成了。

【那么我们开始下一个问题。】

乾隆警觉起来:

“你又想问什么?”

【请问,作为一个爱画画的非著名画家,您是怎么做到将书画家赵孟€€的画作临摹得特别差劲,却好意思堂而皇之地对外声称自己是赵孟€€的忠实仰慕者的?】

乾隆就知道,他就知道这个可恶主持人又要贬低自己。

“朕画得哪里不好了?分明非常传神,非常还原!”

主持人听得满脸迷惑:

【你确定吗?《汀草文鸳图》都被你临摹成了“谢顶的扁嘴鸳鸯图”了,你觉得这个叫传神和还原?】

说着贴上了两幅图的对比。

其实主持人想说“非主流野鸡图”的,但是古人无法理解非主流的含义,只能换个说法了。

说真的,那个鸳鸯头上的毛被乾隆画得特别有范,非常像是村口小混混喷了发胶之后搞出来的“时髦大背头”。

所有观众:……

这是临摹图?这个临摹水平还不如学过画的十岁孩童吧?

乾隆:……

“这个只是意外,朕画技不够熟练,以后就好了。”

【你说的是李迪的《鸡雏待饲图》吗?抱歉,恕我直言,你画的那两只动物除了看起来同样是禽类之外,和雏鸡没有任何关系。

尤其是它们的毛,人家原版是毛绒绒的绒毛,你画的是成鸡的羽毛。】

乾隆艰难挽尊:

“朕只是借鉴了李公的画作,并不是真的在画雏鸡,朕画的是成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