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羽像跟前,她念了一段曹操单恋关羽、关羽单恋刘备、刘备心里只有事业的虐文故事。
并不想拥有戏份的曹操:……
在刘备像跟前,她念了一段蜀汉all刘的万人迷文,每个蜀汉臣子都是刘备鱼塘里的鱼。
蜀汉群臣的沉默,震耳欲聋。
在诸葛亮像跟前,她念了一段经典的“亮凄然”。说的是诸葛亮和刘备的爱情死了,于是诸葛亮决定改名诸葛凄然,以东吴使臣的身份再去见刘备。
诸葛亮痛苦:这个诡异名字是谁起的?
怎么会有人给自己起名凄然?你要起也起个正常一点的啊!
小姑娘念完几段之后意犹未尽,还惋惜了一句:
“可惜这里只有刘关张和诸葛亮,没有魏国和吴国那些人,我还想念念‘嘉国色,€€天香,英雄母亲曹丞相’呢!哎,为什么成都没有他们的雕像呢?不在本人面前念多没意思啊!
”2
郭嘉荀€€曹操:…………
不,小姑娘,你现在已经当着本人的面念完了!
结合上下文,郭嘉、荀€€和曹操有理由怀疑刚刚那句话里说的就是他们自己。
此刻三人只能庆幸自己这辈子没去过蜀中,不可能在那里立雕像。光听那句总结,他们就已经被雷得外焦里嫩了,一点都不想听故事细节。
未央却贴心地表示:
【没被提到的大家也不要失望,来给你们看看三国雷文口诀,保证一个不落。】
说着,一大段文字被贴上了天幕。
【……爹丕暖,懿爬墙……(完整版见作话)】
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名人们陷入了恍恍惚惚之中,深刻地反省起了当初不该嘲笑龙凤猪。
和他们比起来,龙凤猪那个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嘲笑别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报应这不就来了?
这闹的,其他时代的人都跟着紧张起来。
不会吧?该不会他们也有这类离谱的小说故事吧?
刘彻看着手里被撕了一页的《汉武故事》,突然觉得没有那么不顺眼了。
“金屋藏娇就金屋藏娇吧,好歹显得朕有钱。”
“不可一日无妇这句话虽然也是它编的,但朕确实为人风流,只是写的稍微夸张了一点。”
“至于刘彘这个小名……”
刘彻脸色扭曲了片刻,终于还是选择和《汉武故事》和解了。
“朕可以接受自己有这个外号,小名就算了。”
反正不接受也没用,后世都叫习惯了。张口闭口猪猪,他不认又能怎么样呢?
幸好不是他一个人遭殃,这不是还有猪宝和猪爸吗?一家人整整齐齐,大家一起倒霉。
汉武群臣:……
完了,咱们陛下是不是被逼疯了?居然连猪猪这个外号都认了!
三国雷文,恐怖如斯。
刘彻却觉得自己很冷静,而且冷静下来之后,他就发现了《汉武故事》的好处。
虽然这里面编了很多离谱的东西,但也能窥见一些有用的东西。就像《三国演义》之于三国众人一般,只要能想办法分辨出其中掺假的部分,就能提炼出真正的史实。
毕竟是后头几百年里写的,不可能全是编撰,一点真事没写。
于是刘彻改变了主意,让原本只是来研究文风的大儒们转而开始研究哪些剧情是可信的。
大儒:……
此刻的大儒隔着时间与空间,莫名其妙与当初被始皇奴役的墨家弟子共情了。
这群皇帝都怎么回事啊!这种东西他们怎么分辨得出来?他们又没有一本史书放在旁边做参照!
刘彻一点不觉得自己在为难人:
“努力,你们可以的!”
大儒:不,我们不行!
难缠的金主爸爸二号不听,始皇的相里墨都搞定了机关车,他的臣子不可能搞不定一本《汉武故事》。
未央看大家被冲击得差不多了,于是决定再次改变景区地点。
【好了,接下来就是最后的重头戏,让我们去燕京看看被水泡了的清东陵。听说康熙帝的尸身至今还在脏水里漂着,真的是太惨了。】
猝不及防的康熙:!!!
第73章 财经:风景名胜9
【在去清东陵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明朝的陵墓。位于南京的明孝陵和位于燕京的明十三陵都是非常热门的景区,尤其是明孝陵,毕竟它的位置太得天独厚了。】
未央仿佛就是故意的,丢下一个清东陵泡水的消息之后,偏偏不说具体情况,又跑去讲明朝陵墓了,徒留清朝皇帝们在天幕外头干着急。
她切换场景来到了明孝陵景区外,或者说是钟山风景区的山脚下。
在她的身侧,是整个钟山风景区的地图。
未央指着地图说道:
【这座山叫紫金山,这一整座山上数十个可供游玩的景点。
比较出名的有两座大型陵墓,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和近代伟人的中山陵,其他小陵就不提了。
还有两座山,分别是可供攀爬的紫金山本体,以及位于明孝陵内部的梅花山,春季花朝节前后过来赏花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有其他数不清的景点例如海底世界、植物园、美龄宫等等。】
【说起海底世界,自然频道应该有海洋相关科普,你们可以直接看那个,比去看海底世界更有趣。】
众人:好的,明白了,又是熟悉的打广告时间。
【明孝陵没什么好看的,关于它只有两个比较有趣的点。】
一提到有趣,所有明朝皇帝都警惕了起来。对后世人和主持人来说有趣的消息,对他们来说就不一定有趣了。
未央恶劣地一笑:
【第一个消息,和三国时的东吴有关。】
东吴人们:……
明朝皇帝们:……
该警惕的人没有警惕,与此无关的人倒是警惕了个寂寞。
【提醒大家一件事,南京不仅是明朝初期的首都,也是东吴的首都。所以在明孝陵内,有个东吴大帝孙权的墓,很合理对吧?】
孙权:???
不,朕觉得一点都不合理!朕的墓怎么成了他明太祖的墓了?!
【有人认为,因为孙权的墓没有被盗过,所以朱元璋觉得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愉快地决定把自己的墓地也选在了这里,还扬言要让孙权给他守门。
哦对了,朱元璋还把除了孙权墓之外的其他墓都迁出去了,就单独留下孙权看大门。】
孙权:………………
朱元璋!朕与你不共戴天!!!
【以上是民间流传的说法,没有官方记载。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为了安抚人心,不好擅动孙权的蒋陵,而且自古以来也没有挪动帝陵的先例。】
孙权呵呵一声:
“那又如何?他不还是把朕的陵墓圈到他的明孝陵里头去了?朕实际上不还是给他看大门的?”
堂堂东吴大帝的帝陵成了他明朝帝陵的一部分,说出去好听吗?
朱元璋却振振有词:
“咱把它圈进来了,有皇陵守墓人盯着,至少大明一朝就没人能来盗他的墓了啊!”
说得有点道理,但是孙权不想听。
毕竟没被他圈起来的时候,自己的帝陵不照样完好无损?
尤其是听到主持人说:
【不知道是不是明孝陵选的位置真的不错,总之后世勘探的时候发现明孝陵确实没有遭遇盗墓贼的侵袭。
哪怕后来有不少盗墓贼跑去紫金山挖洞,明孝陵依然安稳如初。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大门这个说法应验了,还是单纯的这边地理位置好。】
孙权简直破大防。
孙权:(脏话)(脏话)(脏话)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其他皇帝们只在意一件事€€€€让孙权守大门的话真的不会被盗吗?那他们可不可以考虑也把
帝陵建过去?
已经建了的不好重建也就罢了,没建的那些就忍不住心动了。尤其是帝都距离南京近的,感觉很有操作空间啊。
这朱元璋反正也不挪帝陵的,紫金山那么大,大家一起挤一挤,还是很够住的哇。
南朝的皇帝们纷纷表示不介意加入明孝陵大家庭,明朝好歹是大一统王朝呢。上回那首歌最后还特意留了一句夸它,和秦汉唐一个排面。
甚至还有南朝皇帝丧心病狂地想,只要这里葬的他们自家皇帝更多,那到底是明朝帝陵还是他们南朝宋齐梁陈的帝陵,就不好说了。
大明后头不是迁都到燕京去了?剩下的明朝皇帝都葬在燕京,南京这边朱元璋势单力薄,肯定打不过他们的。
朱元璋:……滚!
【关于明孝陵的第二个小故事,则是和朱元璋本人有关。】
朱元璋心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确实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明太宗朱棣后来迁都到了燕京,之后大明都城就一直在燕京,所以自他以后的大明皇帝基本都在燕京建造帝陵。
这么一来,就剩下个朱元璋孤零零待在南京,没有任何儿孙陪伴,被戏称为“孤寡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