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71章

当然,也要把自己和种师中的进展及时给种建中递过去,让他后顾无忧。

于是明远重重地咳嗽了两声,故意当着种师中的面自言自语:“到杭州之后,我是先雇佣一位当地的厨子,还是从汴京或者扬州这里聘一位过去呢?”

他手指在驿馆的桌面上轻轻敲敲,赞道:“扬州这里的厨子,看起来也很不错哦!”

种师中顿时喜笑颜开,眼里光芒四射,表情雀跃地说:“都行,明师兄,都行!”

*

第二天,史尚已经将他旧日在汴京“经理训练营”里认得的一位可靠管事带到了明远面前。

明远问过,知道对方姓冯,便笑着点头,道:“冯管事。”

冯管事向明远拱手行礼,同时震惊于明远的年轻,一句“东翁”就没能叫出口,嗫嚅了半日,才道:“……郎君。”

“冯管事无须拘束。想必你已经从史尚那里听说了,为我打理产业,每年的底薪是300贯,另有按照业绩计算的分成奖金€€€€这份薪酬,我相信是绝对优厚的。”

冯管事连连点头,表示这是他入行以来,所听闻的最为优厚的一份薪资。

“但是€€€€”

明远望着冯管事大喜过望的笑脸,缓缓放冷了表情,认真地强调:“如果你所打理的产业时,存在账目上的严重差错,甚至是贪污纳贿,化公为私……那么对不住,我可以保证,这么优厚的薪资你这辈子再也拿不到了。”

明远既然下决心将自己的“物流”运输中心设在扬州,就必须在这里雇佣几个可靠人手,远程控制。

所以他采用的是“高薪养廉”的方法,给予员工最为优厚的待遇,同时也让他们知道“犯错”的后果。

果然,冯管事的脸色变了变,再看向明远的眼光里便多了几分尊敬与郑重,连声称是。

明远当即放缓脸色,笑眯眯地开口:“那好,我们来商量一下怎么做这‘邮政’与‘快递’业务吧!”

第158章 千万贯

明远与苏轼、种师中一行人从扬州出发, 由瓜州渡口渡江,京口上岸。

由于“钟山只隔数重山”的缘故,苏轼受了种师中的撺掇, 与明远等人一起绕道江宁,在那里访古探幽, 去看了“一片降幡出石头”的石头城, 也去了“乌衣巷口夕阳斜”的金陵故都。

一番嬉游之后, 一行人自陆路往杭州缓缓而去。

明远白天时候多半陪伴苏、种两人一道游览, 顺便考察物产、物价及行市。

到了晚间,他自有商业规划要做。

这一路上, 明远一直在思索:此前他在汴京靠100万贯就构筑起来一爿颇为像样的产业。

如今他南下杭州, 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将在京城中已有的生意原样搬过来。但“生意搬家”可绝不能是简简单单地复制一份, 又要看当地的原料、市场和消费者的情况,才能够因地制宜, 让他的产业不至于像是南橘北枳一样,一挪地儿就全变味了。

明远名下的产业之中, 必须带来的是刻印社和报社。

活字印刷术在汴京的大获成功, 令明远很有底气,让这两项产业成为他手中的重要工具。

其他产业, 诸如瓦舍和酒楼,可以考虑在本地收购。

玻璃生产,显然要视当地原材料的情况才能决定;而用石炭生产的蜂窝煤则要看本地百姓对这种新型燃料的接受程度。

对了€€€€

早先他向苏轼提过的“邮递”生意,由于冯管事的加盟, 如今已经规划好要在数个重要城市试点:京兆府、洛阳、汴京、扬州、江宁和杭州。

地理位置较为核心的扬州, 被选中作为“邮递”行业的中心。

以扬州为中心, 分别向京兆府、洛阳、汴京、江宁和杭州的邮递线路已经开始试点。

目前为了避免沿路缴纳路税, 明远的策略是:在试点阶段, 只投递信件,不带货物,也不捎带钱财一类的贵重物品€€€€只带书信。

他想要看看这个时空的居民对邮递系统的市场需要有多大,另外人们愿意为这种传递信件的服务花多少钱。

从目前冯管事的反馈来看,扬州城中,在这件事上愿意花几个钱的大有人在。如果能让信件又快又安全地寄到地头,愿意支出一定费用似乎已经成了世人的共识。

只是这愿花的钱有多也有少。商人们为了得到临近几座大城市的商讯,不惜多花个三五十文,只希望信件能够早一天到达。

甚至还有外地的商人提出想要每天从汴京将《汴梁日报》“快速邮寄”到扬州等地来的。

而普通百姓则对“时效性”没有那么大的需求,只要能将信件带到就行。他们愿出的钱也很少,通常只是两三文、一两文。

这与明远的预期相符。

现下他需要做的,是在计划开办邮递业务的几个城市里开设店铺,另一方面他又打算向王€€建议,通过这些“邮递机构”向各处官府统一缴纳“过税”,以“扑买”税额的方式从官府处获得“集体缴税权”,也就是“包税”。

获得了“集体缴税权”之后,明远就可以将这些税金作为“费用”,平摊进每一份寄送货物的货物之中。

这样一来,寻常百姓寄送物品可以免去繁琐的缴纳路税的过程。单只这一项,想必就能吸引很多人使用“快递”服务。

另外,洛阳、汴京、扬州、杭州等地都还好,唯有京兆府到洛阳道路上治安问题比较突出。明远已打算招募一些人手,专门搞货运安保公司,或者叫“镖局”。这些信件明远也已经发出去,托京兆府的牙人程朗替他物色人物。

要不了多久,明远名下的“邮政”和“快递”两条线的业务就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他自己预估的前期投入费用是20万贯,将来将业务向整个宋境铺开的时候,这个金额估计会增加到80万贯。

1127对这样一笔回报率不知怎样的生意尚未提出什么异议。

但如果试验方真的要刁难,明远便打算祭出那个“万金油”理由€€€€“千金难买我高兴”:

费这么大力气在宋境内建立“邮递”系统,明远私心里其实只是想给种建中写信,并且让种建中能及时收到他的信罢了。

除了规划他的“邮递”业务版图,明远还有一点需要考虑:

这一次,他的阶段目标是花掉1000万贯,而且为将来计,他还要尽可能多地积攒“蝴蝶值”,以便合理使用试验方提供的各种道具。

这也意味着:重复他以前花掉100万贯的方法是不够的。

他还需要找到更多、更快、更有意义的花钱方法。

就这么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明远随同苏轼等人一起到了杭州。

“某终于到杭州啦!”

苏轼骑在马背上,望着远处的山川湖泊发出感慨。

“汴京人总是说余杭乃是百事繁庶,地上天宫。一见之下,果然不虚。”

眼前的群山起伏之间豁然出现一片平湖,湖畔一座城市,向远方地势平坦的平原延伸开去。

明远立即想起柳永那首著名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①……”

杭州城座靠西湖,城市在西湖以东一片较为狭长的平陆地区发展。

熙宁年间,此地人口虽远远比不上汴京,可也不太少。按照柳永的“参差十万人家”来算,常住人口大约在二三十万人的样子,已是东南第一大都会。

而此处也汇集了粮食、绢匹一类的物产,汇聚于直通汴京的运河畔,等待纲船运至汴京,供养在都中生活的百万百姓。可谓是全国的“物产中心”。

此刻听见苏轼激动,明远也觉得很兴奋。

他身边,史尚却策马上前,问明远:“明郎君,这一路上小人都在想,您到杭州之后,第一件事自然是寻访令尊。小人这里,需要为您另外寻访住宅,并雇佣合适的人手吗?”

原本一直跟在明远身边的向华,跟随种建中回了陕西。

史尚早就唠叨着,至少要为明远雇佣两名伴当,然后再寻访几名好学的管事与账房为明远服务。

而住所方面,史尚则不太确定。

因为明远的“大人”就在杭州,明远过来是投奔他的。

史尚甚至不知道自己这个“汴京百事通”,跟随明远来到杭州之后,是否还会像以前那样,得到明远的重用,因此心里正惴惴不安。

但他又不肯放弃这个跟着明远一起来“见世面”的机会。

明远却微微一笑,道:“肯定要寻访住宅。”

他很清楚,自己是不大可能和明老爹住在一处的。多半到了杭州之后没多久,就接到信件,说明高义又离开杭州了。

“至于人手的事,我猜想家中大人有可能已事先留了几位可用的给我。”

“但是,史尚,你我相处了这么久,我的喜好和行事习惯,你应该比旁人都更清楚。”明远微笑着望着他身边这位稍稍露出忐忑的大管事。

“先别着急,慢慢来,凭你,肯定很快就能熟悉杭州。”

史尚长舒一口气,继而面露感动,道:“多谢明郎君!”

“到了城中,我们先住一阵子客栈,待将这城里的情形都大致熟悉之后,再考虑你说的那些也不迟。”

“好€€€€”

史尚似乎是终于放下心头一块大石。

明远却又补了一句:“史尚,多谢你肯陪我南来。”

一直跟惯了他的向华随种建中西去,如今身边最熟悉明远习惯心性的,就只剩史尚一个了。

谁知史尚闻言,脸上顿时露出他那招牌式的笑容,眼中发亮,道:“小人则感谢郎君带小人来见识这大千世界。”

明远与史尚顿时相视一笑。

他们一行人随着南来北往的车辆,从钱塘门进入城中。

苏轼是杭州通判,抵达杭州城中之后,需要与上一任交接,然后才能在官中宅邸里安顿下来。

在此之前大家就一起住在驿馆里。

一到地方,史尚自去招呼卸下明远的随身物品,结算车马钱之类。

明远有些百无聊赖。正巧天气闷热,他身上的衣物虽然薄而透气,这一番折腾,浑身也出了不少汗。

于是他向驿馆中的驿吏请教,哪里有洗澡的澡堂。

见识过明远“大方”的驿吏便殷勤询问:“您是要洗澡吗?这就叫人给您烧热水去。”

明远却笑着摇手,道:“就是好奇,想看看杭州城中的‘香水行’。”

驿吏提醒明远:“我们这里不叫‘香水行’,您就问‘澡堂子’就行。②”

他指点了一家据说是较为干净的,随口提醒:“小郎君从汴京来,许是会不习惯。”

明远却没把这话听进去。

他还兀自沉浸在对汴京城香水行的美好回忆里:热气氤氲的浴室,细致周到的伙计……最要紧的是他和种建中的一些回忆:正是香水行,让种师兄见识到了明远的“消费观”,了解到他那“明氏挥霍”也是让他人过得更好的一种方法。

于是明远只管问清了路径,自己慢慢溜达过去。

招牌确实与汴京城中的不一样,就是“浴室”,门上并未挂壶,而且看起来也缺少汴京城中香水行里的蒸腾热气。

明远没想到那么多,进去先付了浴资,十文钱洗一次,另外可以请搓澡小哥帮忙搓背,价格也是十文。

明远按照一向的习惯,直接付了二十文,然后宽衣,只裹了一条“浴巾”,便进了浴室。

在这炎热的天气中,明远忽然有种在本时空里进入公共游泳池的感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