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想当反贼 第343章

当时骆时行还觉得他太过小心,现在不得不说,还是程敬微有先见之明,说不定他早就想到广州这里藏污纳垢太多。

经略使眼见骆时行软硬不吃,便决定不在他身上浪费时间,转头准备在京里找关系。

反正最后也是京中出结果,骆时行能做的也就是把这里的事情报上去而已。

不过想要疏通关系自然是要有钱有人才行,经略使当然是有钱的,税收高,账面余额不多,又吃了那么多空饷,那些钱不可能白白溜走,当然是落入了他的口袋。

骆时行依旧老样子,直接将事情陈述一遍之后把数据附送上去,全是干货,没有一点水分,甚至他还将账本都让人看管好,别被人烧了。

为此他直接让人将账本和折冲府的花名册全都送到了程敬微那里。

本来也的确想过趁着骆时行不注意毁掉这些东西的经略使:……

这孩子是成精了吧?怎么这都能预料到?

然而骆时行不是白穿越的,历史上火烧钦差的事情还少吗?为了人身安全着想他都放着刺史府不住直接住到了军营里面,压根不给经略使任何可乘之机。

倒是程敬微在得到消息之后一猜就能猜到他必然动怒,连忙写信安抚他说道:“这些人手也够,对方不过都是一群散兵游勇,你不必太过着急。”

程敬微这么说倒也不是安慰骆时行,而是真的……他当初打冯家都没这么顺手过。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现在他手下的兵多了,装备也更好一些,并且粮草支撑充足,于是在到达前线之后接连下了五城,比当初叛军打的还顺利,直接把对面的士气都快打没了。

实际上也是对面比较轻敌,他们一直防备着朝廷会派遣大将过来,在听说派来的是交州刺史和交州司马之后,他们就放心了不少。

这两个人虽然在岭南也算是名声在外,但毕竟年少,比不得朝中那些老将,他们着实松了口气。

不过他们大概也想不到程敬微就是披了一个比较年轻的壳子,他甚至比朝中那些老将还要有经验一些,毕竟他是真的跟朝廷对着干过,还差点赢了。

对面能想到的他都能想到,对面想不到的他也能防患于未然。

唯有在去邕州城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困难€€€€邕州的刺史应该是非常负责任的人,把城墙修的很好,并且地势易守难攻。

不过程敬微也有些费解,既然地理位置这么好,城墙也修得这么好,怎么被打下来了呢?

他这个问题骆时行都能解答:因为当时派去的人不够。

广州折冲府派去的援兵明面上是五千人,实际上去了八百人,而对面至少有六千人,哪怕那些人都是程敬微嘴里的散兵游勇,但问题在于广州折冲府的士兵也没好到哪儿去啊。

邕州这边本来真的以为援军到了,想要跟对方打个里外夹击,结果没想到经略使连自己人都骗,根本没有那么多人。

邕州刺史判断失误,本身又不是什么良将,在听说城门被打开之后就直接吊死在了刺史府。

他临终之前写了一封信,为的就是劝说叛军不要伤害百姓。

然而这些叛军根本毫无人性,怎么可能听他的?于是邕州城被屠。

既然已经被屠城了,程敬微也就没有了顾忌,之前他一直不敢轻易动用火药,那东西杀伤范围太大,一个不小心可能会炸伤百姓。

如果放到上一世,他自然是不在意这些的,然而如今可能是受到骆时行的影响,觉得小猞猁说得对,那些人也都有自己的父母子女亲朋好友,死一个可能就是毁掉了一个家庭。

所以之前大部分城池真的是硬打下来的,而邕州他就不顾及了,直接上了火药将城墙上的弓箭手给炸死。

不过城墙和城门他都尽量没有破坏,这一次跟之前打蒙舍诏不一样,那一次毁就毁了,反正他们得手就走,哪里会管蒙舍诏到时候城墙是不是没有了防御能力。

现在这是自己家的城池,不仅要打下来还要守住。

也不过就是比直接炸城门多耗费一点时间而已,但比较稳。

打下邕州之后,程敬微带兵进城的时候站在城门口有一瞬间都不太想进去。

他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十屋九空,不对,现在的邕州说是十屋十空也不为过,城中除了叛军几乎没有别的百姓,而当他将叛军全部俘虏或者杀死之后,整个城就成了一座空城。

到处都是火烧过的痕迹,富户住的地方尤其惨烈,这些年来能够让程敬微动容的事情并不多。

但这样犹如人间炼狱的地方还是让他有些难以接受。

当年就算他再怎么恨武€€也不曾让人屠过城,那些被流放过来之后造反的宗室真的还算是人吗?

程敬微没有把邕州的情况告诉骆时行,连他都有点受不了,更何况骆时行,小猞猁知道了肯定又要难受。

他只是简单传了一封捷报过去。

骆时行将他的捷报连同参经略使的奏疏一同送到了朝中。

而此时的朝廷上正为了萧善诗该得到什么样的奖赏吵架。

第394章

骆时行说是要给萧善诗请功,但是为了不引起朝中大佬们的反感,他还是按照以往的习惯,直接报了数据。

反正萧善诗的功劳也不需要他再美化什么,凭着这些数据就够了。

于是这份捷报露布至京的时候,一开始所有人都松了口气,纷纷觉得把骆时行跟程敬微派过去是最好的决定,这不,刚回去就开始打胜仗了。

然而他们发现自己高兴的太早了€€€€立下这份汗马功劳的居然是个女子!

这就让他们很难受了,朝上从来没有给女子战功封赏的先例!

倒是太平公主很开心,挺着孕肚跑到宫中腻歪着母亲说道:“阿娘,猞猁狲的眼光真的很不错,这萧善诗当得上是奇女子,可得好好封赏她啊。”

现在的女官都是提拔上来的,要说有什么功绩,还真不好说,她们做的都是普通的事情,如果是男人的话倒也没什么,这算是按部就班熬资历。

但在女人身上就不一样了,女人想要得到跟男人一样的待遇,不,跟男人一样的待遇基本不太可能,最多是次一头的待遇,哪怕是为了这个待遇她们也要更加出色才行。

现在就是这些女官随时都能被人替换,大家就算再着急也没办法,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萧善诗,可得保护好了,说不定以后还要靠她闯出一片天。

太平公主是有自己野心的,她的母亲能够当皇帝,她为什么不能当皇太女?但只有野心不够,她还需要帮手。

武€€对女儿的所思所想多少了解一些,她却没给答案只是说道:“先看看朝中怎么说。”

太平公主皱眉,还能怎么说呢?这些人肯定不愿意啊。

当然是不愿意了,所以当场就有人提议:“不如封赏她的丈夫。”

对不起哦,人家小娘子还没有成亲呢。

朝中对萧善诗了解不多,上一次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个偏僻地方的小小县令不值得他们关注,这算得上是萧善诗第一次闯进大众视线。

在听说萧善诗没成亲之后,许多人就动了心思,如果真的封赏她的丈夫的话……这是多好的儿媳人选啊,他们儿子只要娶了萧善诗直接就有现成战功封赏可以继承啊。

于是在朝上吵着要不要封赏萧善诗的时候,萧善诗的资料都送到了许多人手上。

一开始还只是品级比较低的官员想要给自己儿子寻一个出路,等到大家知晓萧善诗出身兰陵萧氏的时候,高官们也都动心了。

不提战功问题,这样一个厉害的世家女子娶回来给家里没什么出息的儿子不是正好吗?也不用担心儿子以后前程了,反正有儿媳妇帮衬着呢。

于是许多自觉家里配跟兰陵萧氏联姻的人都开始试探萧氏家族。

可问题是萧善诗又不傻,她跟本家的人关系比较远是真的,但那也是亲戚啊。

萧善诗直接一封信送到了本家,直言不会成亲,就算成亲也是招赘,她在信的最后就写了一句话:她嫁了,战功是别人家的,她不嫁或者招赘,那么战功就是自己家的。

其实萧善诗不怕别的,就怕本家把她给卖了,到时候能帮她的大概也就只有他们使君,别的没了。

可哪怕是骆时行对上世家也有些危险,所以萧善诗决定先自己解决试试看,如果还不行的话,她就要想别的办法,比如说先下手为强,直接成亲,她就是县令,父母又不在,婚事完全能够自己做主,只是这样仓促的婚姻并不是她想要的。

也好在,她本来也没打算以婚姻生活为主,人生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

萧家接到了她的信之后却没有立即会心,他们都在等着看朝上诸公到底要怎么做。

而此时朝上也真有大聪明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萧善诗不是有一个弟弟吗?直接把勋爵给她弟弟不就行了?反正她弟弟这次也立功了嘛。

太平公主真是大开眼界,生气的想要讨个说法,但她如今有身孕在身,就连武€€都让她别在这些事情上耗神。

薛绍更是说道:“你越闹,他们就越会坚定信心。”

如今朝堂之上分了好几拨势力,一拨是像狄仁杰一样拥立皇嗣的,一波是支持武承嗣的,一波是支持武三思的,还有一波是支持太平公主的。

这里面太平公主的势力最大,却也最让朝中大臣忌讳,但凡太平公主要做的事情他们都要阻拦一番。

太平公主最近压力倒也是真的比较大,思索一番说道:“我去给骆无咎写信!”

他搞不定朝上诸公,难道骆时行还搞不定吗?

也不知为什么,公主和驸马都对骆时行充满了信心,觉得他哪怕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左右朝堂形势。

正巧捷报跟骆时行的奏疏一起到了洛阳,大家可以先把萧善诗的事情往旁边放一放,论功行赏也要先从大功论起啊,程敬微这可是攻城拔寨的功劳,当然是大功。

武€€对于这俩孩子的办事速度也十分满意,当初任命他们两个为主副官的时候,也不是没人反对,只不过最后都被武€€给按了下去。

如今看来这俩孩子的确是有点本事,虽然程敬微战功卓著,但打仗后勤也很重要,骆时行在这方面也算是行家。

只是对于程敬微和骆时行两个人的论功行赏,武€€却没着急,只是说道:“如今叛军尚未完全清剿,待完全平叛之后再行封赏。”

现在论功行赏也就是让骆时行跟程敬微两个人的勋爵稍微往上加一点而已,但若是等到结束的时候再论功,这俩孩子说不定能够真的封爵。

这个爵位可是跟那些勋爵不一样的,勋爵只是名头好听,但是真正的爵位有封地有税收,甚至还有就藩的可能。

武€€不想来回来去的讨论,就等着这俩孩子把事情都搞定之后,顺手再来一波大的。

朝中大臣:……

他们当然知道现在就论功行赏有点早,但这不是想要把萧善诗的事情先略过,拖一拖冷一冷,甚至再等等,说不定萧善诗的弟弟比她的军功还高的话,到时候就名正言顺将功勋给她弟弟了啊。

可惜女皇不配合,既然如此那就换一个方向,正巧骆时行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话题€€€€岭南贪墨案。

粮仓空着多一半,吃空饷的人数成为大唐之罪,这上面的数据每一项都让人觉得骇人听闻。

这里面甚至还直接暴露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一州刺史贪墨也就是影响一州,但是岭南五管的经略使贪墨,那直接就是吸血五个州。

本来这一次叛军势如破竹的占据了那么多地方就让朝中上下都觉得颜面无光,气得不行,现在终于是找到了突破口€€€€原来是因为经略使贪墨才导致这个结果。

如果粮草够并且折冲府有足够的兵力,岭南那些地方不可能陷落这么快!

这件事情让所有人都生气,虽然这年头没有什么真正的清官,但大家其实都很有默契,就算贪也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安全不容易被定罪也不会影响什么。

经略使这吃相就非常难看了,再加上他纵容长子贻误军机,直接数罪并罚,最后的结果就是经略使全家下狱,经略使本人和长子砍头,剩下男子和女眷充奴。

这个判决看上去有些重,但是只要看看影响就知道也不是很重,毕竟他可是间接导致了邕州州城被屠。

哪怕不提百姓,邕州刺史一家的性命他就赔不起。

这件事情并没有讨论那么长时间,真正让大家讨论的其实还是另外一件事情€€€€岭南经略使到底有没有必要。

这个位子上的人必须脑子清楚才能让岭南足够稳定,至于繁荣……大家就不想了,能不三天两头造反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非常依赖官员本人的能力,基本上就是属于遇到一个好官,岭南就稳定,遇到一个废物,岭南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经略使其实可以不要,一个经略使影响范围这么大实在是有些让人接受不了。

尤其是一开始设置经略使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行军大总管的常置,为的就是镇压住岭南别闹事,别出问题,结果现在直接反向作用谁受得了啊。

有人觉得经略使不该再继续设置,但也有人觉得需要一个经略使,不过要选一个能力强的人,不能再选当地人,否则当地人串联起来也不安全。

那么问题来了,那边排外啊,你不选当地人朝廷派官员过去什么下场大家都知道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