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十四的奋斗史 第27章

  可怜啊,但是更可怜的是他哥,自己一辈子就一个女儿,还早死了,三个儿子,没有一个成器的,别说后头那干隆皇帝,自高自大,他最讨厌那样的人了。

  德妃看小十四又在发呆了,不由得将人抱到了自己的身边坐好,小十三也挨着小十四坐好,摸了摸小十四:“又在发呆了。”

  小十四心里的念想,电弧一般闪过,本人却打了个哈欠:“没事儿,就是有些想法,算了,额娘,给哥找个好媳妇儿,辛苦额娘了。”

  德妃笑了笑:“等你哥成亲了,就好了。”

  如今皇子们在私底下斗法,她是知道的,只是如今大皇子尚且生了两个女儿,还没有儿子;皇太子只有庶福晋,而没有侧妃,也没生孩子。

  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一起成亲,算是一出盛事,万岁爷这么大张旗鼓,却没有给皇太子选妃的意思。

  前朝的确是有大臣上书为皇太子请婚,可万岁爷没有搭理这一茬儿。

  随后几日,德妃又召见了几个秀女,都是满洲大姓人家的女孩儿,千金贵女。

  这样一闹,大家都不确定,哪个才是四阿哥嫡福晋的人选,而且这些千金贵女,没有一家是小门小户出来的,绝对不是给人当侧福晋的人选,更别提庶福晋、妾室,甚至是格格。

  后宫不少人都望风,却没有人敢动手。

  一直到十月份,康熙帝才批发圣旨……没错儿,是“批发”,因为他一口气给人赐婚上百道,这圣旨自然是批量发行了下去。

  因为圣旨太多了,咱论“批”来。

  第一批只有三道,给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赐婚的圣旨。

  第二批是二十八道,给皇亲们赐婚,这都是正室嫡妻才有的赐婚圣旨。

  第三批则是给宗室,比起皇亲们只有那么二十几个人,宗室却有八十多个人需要赐婚。

  第四批就是一些大臣们,这就更多了,不过这是一种手段,因为选秀就是孝庄太皇太后跟康熙折腾出来的,控制人的一种手段。

  当年主弱臣强,不得不用一点手段,不能在正面上防备和攻击大臣,但是却能卡住人的后院。

  甚至为了不让大臣们“沆瀣一气”,故意制造一些不和的婚姻,以至于两家结亲就跟结仇一样。

  虽然现在不需要用那种手段了,但是康熙依然觉得有必要,把所有人的后院都攥在手里头。

  所有人的儿女婚姻,都要被把握住。

  而十几个满族大姓家的贵女,都婚配了出去。

  三阿哥拴婚董鄂氏,乃是正红旗都统、勇勤公董鄂鹏春之女;

  四阿哥拴婚乌拉那拉氏,乃是九门提督步军统领、内大臣费扬古之女;

  而一直被皇太后看重惦记的五阿哥胤祺的嫡福晋,也定了下来,拴婚他塔喇氏,乃是员外郎张保柱之女。

第030章 缺钱不缺钱

  说起来,这三位嫡福晋的人选,出身竟然没有一个是满族大姓之家。

  满族八大姓氏,分别是:

  佟(佟佳氏)、瓜(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钮(钮祜禄氏)八姓,俗唿“满洲八大姓”。

  满族的姓氏在历史长河中,演变频繁,衍生出无数的旁支分支。

  可是这次选择的嫡福晋里头,唯有四阿哥的嫡福晋,乌拉那拉氏,也只是沾个边儿。

  其他人就更别提了。

  五阿哥以前还被皇太后养大的呢,结果一个张保柱之女,就完事了,他塔喇氏是个什么东西?

  追根溯源,祖上是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满族人而已!

  他塔喇氏远祖在白山黑水之间生活了数千年,到了明朝后期在长白山周围留有四支人,人数不多。

  他塔喇是以地名为氏,且祖上真的就是普通的白山黑水里生活的人,没啥传奇色彩。

  太祖皇帝起兵后到先帝顺治定都北京,他塔喇氏人均先后来归太祖、太宗。正红旗他塔喇€€罗屯的后人,由于国家调拨驻防,又有一支改隶镶红旗。

  虽然族谱很厚,可他塔喇氏并没有什么建树,更没有出息的族人,显赫的官位,只是人口众多,仅此而已。

  以至于这名字看似好听,实际上,对五阿哥并没有多少帮助,还不如一个蒙古族的福晋呢,起码哪个蒙古部落的贵女能当上嫡福晋,也会对五阿哥有所帮助,可偏偏皇帝选了个他塔喇氏作为五阿哥的嫡福晋!

  让皇太后对五阿哥的这个嫡福晋,并没有多少好感。

  可是皇帝的圣旨已经下了,木已成舟,皇太后最早希望五阿哥能娶一个蒙古出身的嫡福晋,结果……娶了一个出身最低的嫡福晋。

  张保柱这人政绩平平,家世也平平,可以说,这个五福晋选的皇太后不甘不愿,却不敢表现出来。

  倒是宜妃,觉得五福晋不错,出身低也有出身低的好处,起码五福晋在五阿哥跟前就不会掐尖要强。

  皇太后那里的意见,宜妃可以忽略不计,只高高兴兴的准备娶儿媳妇。

  荣妃却不满意儿媳妇的人选,荣妃自己娘家低微,但是她觉得三阿哥是皇子阿哥,又是年长的那几个之一,大阿哥能娶一个伊尔根觉罗氏,三阿哥哪怕不能娶一个红带子,娶一个满族大姓难道不可以吗?

  那十几个第一等的贵女里头,就有好几个红带子。

  为什么不给三阿哥一个真正的贵女?

  董鄂氏,这个姓氏,可不怎么样,因为顺治一朝,这个姓氏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因为他们一族出了名震天下的董鄂妃。

  后来的孝献皇后!

  你说荣妃能高兴么?

  可惜,同样是木已成舟,她以前召见过的那几个贵女,全部被万岁爷,赐婚给了皇室宗亲。

  不止一个没有嫁给儿子,就连康熙自己,都只是留了几个的确是千娇百媚女子的牌子,其他的都放下去,要么赐婚给旁人,要么回家自行聘嫁了。

  虽然德妃也不太满意乌拉那拉氏,但是比起三阿哥跟五阿哥的嫡福晋人选,乌拉那拉氏自然是上上选。

  所以德妃也兴高采烈的准备起了娶儿媳妇的事情。

  小十四还抓着四阿哥问了他:“哥,你什么时候把嫂子娶回来啊?小十四要准备礼金的!”

  “你能准备什么礼金?”四阿哥摸了摸弟弟的衣服,发现穿的挺厚实,这才没有让人给他披上小褂子:“你哪儿来的礼金?”

  “攒下来的呗!”小十四揪着他不撒手,非得要问个清楚:“嫂子什么时候进门啊?”

  “那你可有的等了,迎亲的日子,可是定在了明年的三月十六,你从现在开始,好好攒钱吧!”四阿哥乐了,他这弟弟太有意思了,这么点儿大,知道个什么啊?

  “我明年二月份迁宫,那就能去哥你那里吃喜酒啦!”小十四在意的是这个。

  十三阿哥也是如此,这俩小孩儿还挺有成算的样子。

  虽然话是那样说,但是小十四还是给他哥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四阿哥是十月三十日的生辰。

  这一个生辰,过得有点严肃,因为德妃带着他,单独去英华殿祭奠了一下孝懿皇后,即佟佳氏。

  禀告了一番,四阿哥定亲的事情。

  另外,小十四送了他哥两个好大的金元宝!

  这是他自己定的礼物,交给他哥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马上就要成亲了,哥肯定有好多花钱的地方,这个给哥吧,哪儿缺钱了就用上,不用留下来作纪念。”

  小十三的就简单多了,是他亲自写的一篇最好的一个“福寿”二字。

  其他的兄弟们自然也送了贺礼,但只是一些普通的物件,毕竟这生辰每年都过,太贵重的礼物,今年送了明年咋办?

  就连康熙帝,也不会给儿子们隆重的过寿辰,最多赏赐一点东西,但是寿面却是每一年都有的,御厨会单独做一桌银丝寿面来给小主子庆贺,都不用万岁爷吩咐。

  而康熙在闲暇之余,知道十四阿哥给了四阿哥俩锭大金元宝当寿礼,茶水都喷了出去!

  “两锭大金元宝?”这是什么见鬼的寿礼啊?

  “是呢,一锭五两,两锭十两,据说是十全十美的意思。”梁九功也有些目瞪口呆。

  说实话,这宫里什么宝贝没有?

  十四阿哥人是小了点儿,但是这逢年过节的各种赏赐,以及德妃的地位如此之高,他好东西肯定不少。

  怎么就给了四阿哥两锭大金元宝呢?

  这事儿瞬间就传遍了后宫,万岁爷这也知道了。

  “老四他……很缺钱吗?”康熙帝不得不这么想:“可是为出宫的皇子们,都是比照亲王份例供养的……除了钱,他们在宫里头基本上没有花钱的地方啊!”

  未出宫建府的皇子们,都是按照亲王的份例供养,其中,亲王就有年例银子一万两、禄米一万斛的规定。

  当然,宫里头不可能给皇子们那么多钱和米,但是除却这银子跟米,其他的可都是按照亲王的份例来。

  那供给足足的,谁敢苛待皇帝的儿子?

  尤其是皇太子,康熙帝怕皇太子这个嫡子受委屈,更是将皇太子的奶爸凌普,安排在内务府,让其专门给东宫提供份例,以防止内务府某些人欺上瞒下,对皇太子阳奉阴违。

  可以说,康熙可能对自己的女人不用心,但是对儿子们,是真的用了心。

  “奴才们绝对不敢对四阿哥有任何的欺瞒行为。”这一点,梁九功都敢给背书:“但是,四阿哥不至于缺钱啊!旁的不说,当年孝懿皇后那嫁妆,可都留给了四阿哥。”

  谁缺钱,四阿哥也不能缺!

  “对啊,孝懿皇后可是将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她的嫁妆,都留给了老四,想当初,皇玛麽也是将她的私房,大部分都留给了朕,还给了太子一份,其他的都均分了出去。”康熙帝想起了孝庄太皇太后:“老四可是独得表妹那一份嫁妆,又有德妃的体己帮衬着,乌雅家也不是不照顾他,怎么会缺钱呢?”

  乌雅家,哪怕是包衣出身,那也是有根底的人家,起码他们家三代在内务府当差了,不说富得流油,可也绝对是殷实人家。

  “要不,请十四阿哥来问问?”梁九功笑着调侃道:“看看他是怎么想的呢?还是四爷真的缺钱啦?”

  “嗯,叫小十四过来,对了,别说的太严重,就说皇阿玛这里有北边进贡来的酸奶豆子,他肯定喜欢吃。”康熙正好无事,拿儿子的事情当休闲娱乐了,还吩咐左右:“去御膳房看看,朕记得那山梅干的奶豆子挺不错?”

  “蒙古科尔沁进贡来的奶豆子,里头竟然夹了蓝莓干,味道不错;还有牛乳茶,蒙古奶贝。”梁九功又提了两样出来,都是蒙古特产。

  “行,让人备好,叫小十四过来吧!”康熙也想小十四了,这几日忙的很,他都没去后宫。

  而且他近几日无心应付后宫的女人们,还是叫儿子过来吧!

  小十四正在永和宫里头看书,是《论语》,他需要背诵下来。

  他不是真正的幼儿,坐得住,看的进去,而且知道自己无论怎么反抗,这读书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能不能不要那么折腾人捏?

  要知道,清朝的公主们需要苦逼的扶蒙,清朝的皇子们,也是要苦逼的去读书练武啊。

  他该怎么办呢?

  真的不想苦逼的读书啊!

  以前高中也只是三年而已,可是这次起码十年起步,惨一点的十几年都有可能,而且根据他的那点历史知识而言,好像十四爷一直在宫里头住的很安稳,三十来岁才被封为贝子,绰号“大将军王”,出去带兵打仗的时候,家里的家眷也是在宫里头生活的,没有出宫建府。

  一直到雍正朝,才出宫建府,封为贝勒。

  这样看起来,二十多岁的人还在上书房,那岂不是要十几二十几年?这种日子是人过的吗?

  小十三今天跟着敏嫔去了英华殿上香。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