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十四的奋斗史 第46章

  同样的也不能给额娘和弟弟带去危险。

  她知道了畅春园里,小弟落水的真相。

  从那之后,她的针线活儿,更多的是给皇玛麽做的,额娘那里也有,大弟弟成亲了,自然有媳妇儿给他做,小弟弟她做的也少了。

  小十四眼睛一转就知道为什么了:“姐姐放心,弟弟没事,要是姐姐闲来无事的话,不如帮皇玛麽绣一卷佛经,用蒙语的那种。”

  佛经一般都是梵文,也有翻译成汉文的,但是蒙文的却很少。

  更何况是绣的了,能成本的就不错了。

  五公主一听,眼睛就亮了:“姐姐有时间!”

第048章 康熙回来了!

  经过刘翰林吐血事件,小学堂里头的大家都对文殊保有意见,不过文殊保拉帮结派的能力很强。

  也不知道是怎么办到的,反正有几个人,还是被他拉拢了过去。

  不过小十四不在乎,文殊保继续拉帮结派挑衅找事儿,小十四就在文殊保的砚台里放了一勺蜂蜜,一研磨就……。

  文殊保气坏了,他被先生点名批评了一下,然后他就知道是谁坏了他的砚台,在转天上学的时候,小十四的座位上,就洒满了芝麻糖碎屑。

  这大热天的,芝麻糖这东西一热就黏煳煳,尤其是糖碎屑,还不容易看出来,小十四一屁股坐下去,就沾上了!

  为此付出了一件袍子的代价……。

  小十三生气了,小十四是他的兄弟,怎么能被文殊保欺负?于是他就在文殊保的坐垫里放了个臭虫,将文殊保的屁股咬了个大包!

  文殊保认为皇子阿哥不知道臭虫这种东西,肯定是外来的孩子带进来的,于是他报复了佟佳庆桂。

  佟佳庆桂在家那也是心肝宝贝啊,怎么能不报复回去?

  于是,文殊保的一个哈哈珠子倒霉了……。

  自从上次刘翰林吐血,宫里的风向就不太对,有的说刘翰林是个假道学,搞得刘翰林晚节不保。

  有的说小主子们那么小,怎么能知道“趴灰”这种事情呢?

  更有人提到了程朱理学,到底是不是正经的学问?因为朱子自己的人品就有些让人质疑。

  听说气的太后都摔了茶碗,什么人啊,还教导皇子阿哥呢,自己就不是个东西!

  听说刘翰林听了这个传说,又病倒了。

  康熙南巡,这是第二次了,所以他带走了太子、大阿哥和三阿哥、四阿哥与五阿哥,这成年的阿哥们走了,就剩下未成年的了。

  小十四他们怎么折腾,人家七阿哥那边纹丝不动!

  权当看戏了,弟弟们每日在隔壁,皇阿玛不在了,哥哥们也没在宫里头,皇子阿哥们其实也难得放松一下学业,先生们也会偶尔摸鱼。

  在没人管的情况下,尚书房小班更闹腾的欢了。

  四阿哥他们那是尚书房大班、七阿哥他们那是尚书房中班,小十四这么区分的,他们这里就是尚书房小班儿!

  小班这里闹翻了天,也没人管。

  只要七阿哥他们不吱声儿,谁也注意不到这边。

  于是小班的课堂里,先生虽然天天来,但是上课的时候状态百出,下午的课程更是从用手指头扒拉算盘,到用算盘做武器,扒拉别人。

  最后还是皇太后听说了这事儿,十分不高兴,让下午的课业停了,叫小班的熊孩子们,去布库房!

  “去布库房?”小十四目瞪口呆,他们才六岁,能去干什么呢?

  “去布库房!”小十三兴奋起来,布库房啊,那可是他一直向往的圣地。

  “只是去那里熟悉一下。”七阿哥温和的道:“你们这么点儿大,不适合练习布库,就在旁边看看,压压腿,伸伸筋,听说皇玛麽为此,特意写信给皇阿玛,提出来的建议,皇阿玛允了,皇玛麽都让人给你们做了小衣服。”

  布库的练习,衣服上也有一定的特殊之处,绝对不是现在这样,长袍马褂。

  于是,一群小孩儿,换上了儿童装布库服,跟着去了布库房。

  摔跤的满语叫布库,也叫撩脚或撩跤、掼跤,是由满族古代游戏”骑马打仗”演变而来的。

  布库的时候,是着短袖跤衣,摔倒着地即分输赢。

  “布库,并谓之撩脚,本徒手相搏,而专赌脚力,胜败以仆地为定。其人皆白布短衫、窄袖,而领及襟率用七、八层密缝之,使坚韧不可碎。初则两两作势,各欲伺隙取胜,继则互相扭结,以足相掠,稍一失,即拉然仆矣。”

  看别人布库,自己上不了场,小十三在旁边兴奋地嗷嗷叫,其他的小孩儿都差不多,唯有小十四,他不吭声,只是四下里撒嘛,更多的是看。

  布库房是个半开放的建筑,布库房的院落很大,这里靠墙的位置还有箭靶子,可以在风和日丽的情况下射箭,另外,门前窗下的走廊房檐很宽,柱子很多,这会儿上头都挂满了湘妃竹帘子遮阳。

  而里头则是一纵深达两米多的房间,房梁高大宽广,下头一圈儿十二根两人环抱粗的大红朱漆的柱子,中间是垫了很厚的垫子,上头铺着细麻布,染成素蓝色,周围还有简易的人形靶子,没有沙袋,东边的一个房间里是一铺火炕,上头炕桌七八个,摆满了点心和茶水。

  中间的堂屋里只有一把超级大的椅子,和御案,这是专门给康熙帝留着的地方,偶尔他会来这里,看儿子们布库,或者练习射箭。

  另外,隔壁就是一道小门,可以通往旁边的御马监。

  皇子阿哥们练习骑射的时候,就会去御马监,那里很奢侈的种了一片很大的草场,还有马厩,里头养了不少好马,都是进贡来的宝贝。

  布库房里不止有皇子阿哥们,还有哈哈珠子和陪练的武谙达,也就是武师父。

  他们还小,小细胳膊小细腿儿的,只能在一边看着,或者跟着武师父抻抻筋。

  活动了一番之后,就看人摔跤,说实话,小十四很不理解,俩人干嘛非得摔跤呢?不能直接上拳脚么?

  “小的时候,在家里的帐篷外面,我们都是抱着小羊羔练习摔跤的!”

  他们的武师父,一个来自蒙古的壮汉,十分怀念自己小的时候,但是这里是皇宫,没办法给皇子阿哥们,每个人发一头小羊羔,去外面的草地上练习摔跤。

  “师父,你的家乡在哪里啊?”小十四比较好奇,蒙古的摔跤他也看过的,公司年会,有一次就是去的蒙古,烤全羊可好吃了。

  跟武师父聊了一会儿,知道他来自科尔沁,皇太后的娘家,而他是皇太后的蒙古侍卫,上京城宿卫皇宫,说实话,他没想过教导皇子阿哥们,但是他在摔跤上的确是一把好手,于是就被调入了布库房,临时当了他们的武谙达。

  今天日子过得快,因为下午没事可做,就看热闹了。

  别看七阿哥腿脚不好,但是他射箭很准确,最爱骑马,因为骑在马上不用走路,没人会看出他腿脚有毛病。

  人太小,摔跤跟骑马射箭都没他们什么事儿,小十四第三天开始,就抱着枕头跟被单子去的布库房,直接在布库房角落里,两个垫子合二为一,他在上头盖着布单子睡了一觉。

  下午元气满满的去慈宁宫给皇太后请安,顺便夸赞了一下科尔沁来的武谙达,雄壮威武不说,还很喜欢自己的家乡,使得他们也十分向往。

  让皇太后很开心,留两个小孩儿在慈宁宫里用了膳,上的竟然是烤羊,马肉和牛骨头,小哥俩儿啃了一大块牛骨头,吃的满脸油乎乎,皇太后高兴的喝了一杯马奶酒。

  太后宫里的这顿饭,主食就是炒米跟烤包子。

  清一色蒙古风味儿,吃的小十四万分满足的回去了。

  日子就这么慢慢地过来,白天,上午跟文殊保斗智斗勇,下午去补眠,晚上要么去永和宫,要么去慈宁宫,俩小孩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胖了点,还长高了不少。

  等到要过中秋了,康熙也回来了。

  这次南巡,康熙感觉良好,还收了不少下面人献上来的所谓的江南美女,其中一位王氏,知县王国正之女最得康熙的宠爱,从苏州带回来了宫里。

  后宫一些年轻的女人们就酸了,其他上了年纪的却不以为然,德妃就没把这位王氏当回事儿。

  倒是随着康熙回来,四阿哥也回来了,此次南巡,算是圆满结束。

  但是宫里头的事情,千头万绪,四阿哥回来之后就去给德妃请安,顺便问了下尚书房的事情,刘翰林这人是不咋地,但是给小阿哥们讲讲课,还是可以的么。

  结果德妃一顿抱怨,自己的儿子当然是好的,不好的只能是那个翰林,什么趴灰、纳尼姑为妾的都出来了:“小孩子们懂什么?他一来就讲那些不说,还不是上课的时间,他想干什么啊?”

  四阿哥脸都绿了!

  此事算是一件大事情吧?第二天,和硕恭亲王常宁就入宫了,他去给康熙赔罪的,因为他家的儿子在尚书房里头闹腾的不得了。

  小十四见着他亲哥委屈得不得了,抱着亲哥半天不撒手,还说想念了亲哥,所以第二天放学他就跑来干东三所找他亲哥套近乎了。

  听到恭亲王入宫觐见,是为了赔罪,他就不理解了:“这都过去一个多月了,赔的什么罪?”

  “因为以前没拿这个当回事儿。”四阿哥却告诉他:“刘翰林被免职了,带着全家出京,回老家去了,他们家的二儿媳妇分家带着孩子另过了,大儿媳妇也是如此,他们老两口回家去,家里有田有地的,还有仆役伺候,饿不死。”

  就算是回到老家,两个儿媳妇也不会轻易登门了。

  据说刘翰林家的两个守寡的儿媳妇,日子过得不太好,要不是这次闹出来事情,估计也没什么活头了。

  康熙一回来就处置了刘翰林,竟然没人为这位翰林求情,可见做人有多失败。

  而恭亲王第二天就进宫赔罪了。

  “文殊保还真是有面子啊!”十四爷摸摸下巴,这段时间,他们小班几乎是白热化的在相互争斗了,就差动手了。

  “他阿玛是常宁王叔,但是他额娘,可是个厉害角色,那是吴应熊的庶女。”四阿哥却告诉了小十四一个十分惊悚的实事:“你想,他额娘要是不厉害,能在吴应熊死了之后,还能得了常宁王叔的宠爱,生了儿子出来?而且他额娘还只是个庶妾,因为是吴应熊之女,这辈子也只能是个妾室,不可能请封了。”

  王府其实就是皇宫的缩小版,只不过王府后院有王妃、侧妃和庶妃,格格,姨娘跟通房大丫鬟,五个等级,要求不说身家清白吧,但是起码上玉碟的必须是有出身的,像是通房大丫鬟这样的婢女,是无法上玉碟的,因为连祖宗都不知道是什么,古代的奴婢姓氏都是主家说了算,何况是王府这种地方。

  小十四张开小嘴儿,一脸吓傻了的样子:“吴应熊的……庶女?”

  这么说,对方能安然无恙的待在和硕恭亲王府里头,那手腕和宠爱,缺一不可啊!

  而且还能生儿子,生了养大还能送入宫中,跟他们这群皇子阿哥们一起上学,怪不得呢,那个文殊保小小年纪,就一身宅斗高手的架势,他没少从他亲生额娘那里学来吧。

  德妃知道了刘翰林家的两个守寡儿媳妇分家另过了,还派人去送了礼物,不多,一人一百两银子,两匹缎子,还给他们家的小子,一人一套文房四宝。

  外面人怎么看不说,反正刘氏宗亲再也不谈论那俩寡妇为啥要跟公婆分家另过了。

  刘家大儿媳妇刘杨氏嫁妆丰厚,这次分家都分了出来,加上她家的儿子算是长子嫡孙,故而分了不少家当出来,凑一凑,足够母子俩在京城站稳脚跟了,再有了德妃娘娘的赏赐,腰杆子直了不少。

  而刘孟氏则是抱着儿子哭了一场,前些日子的风言风语差点逼疯了她,就差上吊了!

  现在被分出来单独过,再也不受那老虔婆子的挟制,不用伺候那一家老小了。

  倒是文殊保,回去之后,又被常宁收拾了一顿。

  这次常宁是真的下了狠手:“你以为你是谁?敢跟皇子阿哥要强?你就是个庶子,敢再作死,你阿玛也保不住你。”

  文殊保嗷嗷哭着保证自己以后再也不敢了,但是第二天,常宁还是给他请了病假,因为被打的下不来炕了。

  至于文殊保拉拢的那几个,回去也没得了好,不说都打了一顿,可也差不多了。

  其中有两个甚至跟康熙说了,不再进来尚书房,实在是给家里头丢人现眼啊!

  康熙也准了。

  等到了中秋节的时候,全家终于团聚了,这次中秋节,他们的嫂子也给送了月饼,小十四最爱咸蛋黄馅儿的那个,小十三则是喜欢中秋的那道菜:桂花鸭子。

  重阳节还没到,后宫传来了喜讯:王氏有喜了。

  康熙一高兴,让人称唿她为:王嫔!

  可是后宫嫔位上的人数已经满了,再说了,这只是口谕,没下圣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