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清十四的奋斗史 第124章

  虽然事情很忙,但是七天之后他们还是起行了,浩浩荡荡,一如既往。

  十三公主是要出嫁的人,康熙允了宜妃跟敏嫔同行,这是十四阿哥求来的恩典。

  宜妃跟敏嫔十分感激十四。

  德妃没去,但是德妃给了敏嫔不少东西,让她给十三公主添妆。

  敏嫔自己是没有多少好东西的,多亏了德妃,才有拿得出手的添妆给女儿。

  也是十四阿哥求了康熙,让十三公主的养母跟生母,都能跟着去送嫁,康熙也亲自去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荣宠。

  起码翁牛特杜楞郡王仓津是这么认为的,因为他要迎娶的是十三公主,册封为和硕温恪公主。

  所以他很早就做好了准备,但是没想到,圣驾没到,这提前到了的人就来了。

  是十四贝勒派来的人:“别的不多说,郡王以后是我们贝勒的十三姐夫,只要温恪公主在这里过得万事如意,我们贝勒以后就每年在这里收购牛,价钱好说,再额外提供五百斤茶叶给公主泡茶,五百斤花果茶给公主作为打赏专用。”

  蒙古人不缺勇武,但是他们却缺少茶叶跟盐巴,还有丝绸,这三样东西在蒙古是硬通货。

  十四阿哥给温恪公主增加筹码,是要让仓津对温恪公主好一点,再好一点。

  不过这位仓津郡王还有条件:“那我要每年一百罐的腐乳。”

  腐乳这个东西传到了草原上,顿时成为了大家的心头好,尤其是腐乳够咸,腐乳汁儿炖肉那是无上的美味啊!

  “没问题!每年送给公主和郡王,两百罐一斤装的腐乳。”来人十分大方。

  这让仓津郡王对温恪公主在皇家中的地位,重新评估了一下。

  历史上,这位郡王对公主并不太看重,何况公主新婚怀孕生的是双胞胎女儿,公主因为难产而亡,记录就是这些。

  实际上他不重视温恪公主是因为温恪公主在皇家不受重视的关系,康熙亲自送嫁,政治意义大过亲情啊。

  何况当时十三自己也不成器,敏嫔早逝,宫里宫外这三个没娘的孩子,过得隐形人似的。

  现在不同了。

  敏嫔没死,十三跟着四阿哥在户部办差。

  康熙送嫁没有改变,却生母养母一起来了。

  内务府有和硕公主出嫁的正规嫁妆,这个规矩改不了,但是添妆却不限。

  加上康熙亲自送嫁的原因,内务府也不敢敷衍了事,故而这嫁妆跟添妆竟然十分庞大。

  温恪公主自己都没想过,会有如此庞大的嫁妆。

  不过更让仓津郡王动心的还是十四阿哥许出来的好处,在他们部落收购牛,每年最少也得五百头。

  送来的茶叶跟腐乳的数目也很庞大,但是前提是温恪公主安稳快乐的过日子。

  这就让仓津郡王不得不重视温恪公主。

  为了让公主一来就顺心如意,这位郡王把所有的妾室都给打发了,幸好他还没儿子,只有两个女儿,还都不满五岁的年纪。

  而她们的亲生额娘早就病逝了,俩小姑娘不差什么。

  等到康熙他们到了此地之后,发现比想象中的好多了,仓津郡王长得勇武大气,但是看得出来,他是洗过澡、修过面之后,才来迎驾的,他这么一收拾,看起来顺眼多了。

  不然他就不洗澡,只熏香跑来迎接圣驾,那可真的是个油腻的大汉了。

  接了圣驾之后,整个翁牛特部沸腾了!

  烤羊走起来,牛肉炖起来,蒙古大帐支起来,整个草原都活跃了起来。

  十三阿哥跟来了,他秋天也要成亲了,这次是送妹妹出嫁,同样是来看看妹夫的,其他几个阿哥都是可有可无,只有十三跟十四,单独找这位郡王谈了两次,彼此打成了协议。

  另外就是这位郡王,其实还好,没有不讲究卫生,更没有一大堆子女,让温恪公主进门就当额娘。

  两个小姑娘不算什么,一副嫁妆就打发了。

  婚礼很盛大,仓津郡王对温恪公主很满意,第二天特意带着公主,按照礼节,给康熙敬茶,甚至给生母敏嫔和养母宜妃敬茶,以女婿的身份,行了大礼,敬了茶,还按照蒙古的习俗,给两位母亲,送了牛羊和奶制品作为回报。

  康熙满意了,两位妃嫔也满意了。

  仓津郡王同样很满意,得了一个公主媳妇儿,自带庞大的嫁妆,还有后续的好处。

  而温恪公主呢,也对仓津郡王很满意,第一是仓津郡王年轻体壮,第二就是仓津郡王对她的尊重,这一点从他婚前遣散了所有的女人,就很让公主满意了。

  温恪公主跟宜妃长大的,性格里也有了一些宜妃的爽朗大气,又有了宜妃那股拈酸吃醋的劲儿。

  而且她有额娘,有母妃,有哥哥和妹妹,跟历史上的不同,温宪公主的底气也很足,还有不少嫁妆,兄长给她的添妆更是足足的,还有十四贝勒跟她说的,只要她有任何事情,那么跟翁牛特部落的合作,就会终止。

  这是一个最终杀器。

  谁会跟利益过不去呢?

  所以只要温恪公主不自己作死,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的,日后有了孩子,就是下一任翁牛特部落的族长,郡王之位,非公主之子莫属。

  而康熙亲自送嫁,这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送嫁完成之后,康熙继续北巡,到了端静公主所在的部落:喀喇沁部。

第124章 和硕端静公主

  康熙的第三个女儿,长到成年后,在三十一年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同年十月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乌梁罕氏噶尔臧。

  为什么是次子而不是长子呢?

  因为长子战死了!

  那么娶了公主的次子要继承家业,而次子噶尔臧是个勇士,很早就大权在握了,娶了公主之后更是如虎添翼。

  杜棱郡王已经老了,身体也不太好。

  这次迎接康熙都是噶尔臧自己来的,他的父王没来。

  端静公主也没来!

  看到这位勇武的蒙古郡王,十四阿哥想到了康熙说过的话,琴瑟和鸣。

  琴瑟和鸣,为什么十年都没有孩子?

  大清扶蒙的公主十几个,生孩子的少,生儿子的更少,养大了的更更少!

  而蒙古入宫的妃嫔,连个格格都没生,很多都在后宫默默无闻,你说这样的联姻有什么意思呢?

  就为了互相伤害吗?

  十四阿哥看不太懂了。

  不过康熙来了,他势必要见到端静公主,噶尔臧的神情看不出来好坏,但是他也无法阻挡康熙的到来。

  康熙出巡,一两万人都是简单的了。

  但是这次,他带了两万护军,一万随从,加上送嫁的,从京中出发,足有四万人。

  留下两千给温恪公主,那剩下的也有三万多人。

  两万护军,装备精良,到哪儿都是一股很大的武力值。

  到了地方之后,当然所有的吃喝都是喀喇沁部供应了。

  康熙安顿好了皇帐之后,第一件事情,是召见喀喇沁部的杜棱郡王。

  杜凌郡王看起来还好,老头儿是自己走进来的,就是有点虚弱的样子,拄着拐棍来的。

  其次是康熙派了御医去看望端静公主。

  跟来的宜妃娘娘是这回北巡里头,后宫最高位份的女人,而且她跟布贵人也是老相识了。

  布贵人没来,但是她去拜访过宜妃和敏嫔,帮忙看看端静。

  而康熙的到来,压得喀喇沁部上下都喘不过来气了的感觉。

  御医见到了端静公主,诊脉之后却惊讶非常,公主身边的嬷嬷都是蒙古人,却没有见到陪嫁的宫女姑姑嬷嬷和太监,以及太医。

  来了两位御医,一个留下守着公主,一个快速的回了御帐,只是康熙的事情太多了,他北巡的政治目的很明确。

  御医耽误不得,只好报给了宜妃娘娘。

  “叫十三跟十四过来。”宜妃娘娘正好跟敏嫔娘娘在一起接见蒙古贵妇呢,这次跟来的人,只有直郡王、诚贝勒、淳郡王、十三贝子、十四贝勒和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以及十八阿哥。

  宜妃娘娘跟敏嫔娘娘也就对十三跟十四比较亲近和了解,其他人未必就想去管端静的事情。

  这两位阿哥,一个是贝勒一个是贝子,且都很受康熙的宠爱。

  故而叫了他们俩去看看端静公主。

  “那么请宜妃娘娘交给儿子几样布贵人的礼物,送给端静公主,师出有名。”十四阿哥道:“我们也没怎么见过三姐姐。”

  他们出生的时候,端静公主都出嫁了。

  “行,外面两个大箱子,就是给端静的东西,你们送去的时候,可以借口抬箱子,多带几个人,里头是布贵人给端静的衣服和首饰,还有一些金银财物与补品。”

  “好的,那儿臣们这就过去。”十四阿哥也不耽误事儿,何况十三阿哥也想拜托这位端静公主,三姐姐,能帮忙看一下温恪公主。

  草原上的公主们,相互为依托很正常,不然很难在草原上坚持下去。

  两个人拿了东西,叫了五十多个护卫,一起去看望端静公主。

  端静公主的营帐,其实离他们所在的皇帐位置很远,大概要穿过整个营地,然后再闯过喀喇沁部三分之一的蒙古包,才能到达端静公主的蒙古包所在地。

  而端静公主的蒙古包竟然自行一团。

  跟其他的蒙古包都有一定的距离。

  中间最大的蒙古包就是端静公主所在的公主帐。

  周围五十多个蒙古包围绕着公主大帐所在地而设立,最外围是一圈儿木头栅栏。

  然后是牛圈,羊圈和马圈。

  远处是一个小湖泊,取水也算是方便。

  就是这里的人表情都有些惶恐,这跟以往不同,以往康熙来草原,他们都是欢欣鼓舞的样子。

  就算心里不高兴,也不会表现出来。

  大清跟蒙古的关系错综复杂,清朝皇室的血管里,也流淌着草原上蒙古人的血液。

  蒙古人不想被满人同化,所以拒绝满清的公主给他们生育继承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