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汉朝搞基建 第119章

  御史大夫一边拭泪一边念叨了一句:“君王担社稷,皇子守国门。”

  刘谈这才恍然,原来是被这一句给击中了。

  这倒也正常,实际上在汉朝文武官员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分,比如说丞相们很多都打过匈奴,或者说历史遗留下来的军功最重才是大家都默认的。

  在这种情况下,热血一点的口号总是能更触动心弦。

  刘谈有些心虚,实际上这句话是他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给转化来的。

  不过原话他可不敢说,这句话原本指的是明永乐帝迁都北京和崇祯帝吊死煤山,真要说出来他怕是要被关小黑屋,还想就藩,做梦吧。

  改一改挺好的,还能拍一下刘彻的马屁,歌颂他为了大汉十分辛劳。

  刘谈想到这里,抬头看了一眼刘彻,果然看到刘彻唇角微勾,显然是心情很不错。

  御史大夫又念叨了两句之后,抬头说道:“如此,让皇子领朔方一州着实寒酸了一些,朔方州人口不丰,不足以为国,还请陛下三思。”

  刘彻看了刘谈一眼干脆说道:“既然如此,那便将并州和凉州一并作封地为北境国,封五皇子为北境王。”

  刘谈听后顿时愣住,并不是因为刘彻真的把西凉,也就是如今的凉州给了他,最主要的是连并州一起给了他!

  从舆图上来看的话基本上就是将后世的整个内蒙古都给了他当封地!

  这地方可也太大了一些。

  刘谈有些不安说道:“这……这是不是太大了?”

  一旁的刘据立刻说道:“不大,那地方地广人稀,不过九十多万人口。”

  不过……九十多万……

  刘谈再一次觉得自己没见过世面,九十多万啊……一瞬间他就觉得亚历山大,这要怎么管?

  他咽了口口水,难得有些退缩,之前他只想着去了封地就自由了,甚至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却从来没有想过他是要负责这么多人的生死存亡。

  不过很快他忽然想到,就算他想负责也要看国相让不让才对。

  到了这个时候,刘彻已经将诸侯国的权力基本上都抓在手上了,诸侯国国内事务都是由国相处理,很重要的御史大夫也是由朝廷指派。

  至于下面的官员虽然可以自由任免,但实际上就算任免了又怎么样呢?国相地位坚不可摧啊,那些人就算一开始对诸侯王心存感激,到最后也会向国相倒戈。

  这么说吧,国相干得好了,说不定以后是能够升迁到朝廷的,国相虽然说是相,但实际上俸禄两千石,真要对比的话也就是九卿副手这个级别,还是有升迁之路的。

  若是能入了国相的眼,届时带到长安比什么不强?

  所以现在的诸侯王实际上唯一的权利就是跟国相要税,毕竟封地的税收都是他们的,别的就……自己一边玩去吧。

  这也是刘谈非要选朔方州的原因之一,主要是这地方偏僻啊,还危险,一般人都不爱去,会跟着他去的人如果有能力那就是被排挤的,刘谈可以想办法施恩收伏,如果没有能力那就更好说了,想要架空他还不容易吗?

  更甚至没有能力的人或许会更想投靠他也说不定。

  不过,不管怎么说,封地他自己求来了,以后是好是坏都要自己担着。

  这一波过了之后才是进入正轨€€€€任命国相和御史大夫。

  这个一般很少拿到朝会上来说,都是刘彻直接让有关部门选合适的人,这其中就是查看履历,然后找来谈话,确认对方有这个意愿并且方便,然后再将人名给报上来,最后刘彻选定。

  现在当朝选,基本上就是刘彻给刘谈设的最后一道坎。

  如果没有人愿意的话,他也不介意出尔反尔。

  君王担社稷,皇子守国门,这句话听上去的确很振奋人心,但谁的儿子谁心疼啊,大汉已经很强大,哪里还需要他的儿子去冒险?

  什么?你说燕王的诸侯国也跟匈奴接壤?

  宠爱的儿子跟不宠爱的儿子能一样吗?

  刘彻一向都很双标,到了刘谈这里是想办法不让他去,到了燕王刘旦那里就是在儿子写信诉苦的时候,则是直接发策文给刘旦,勉励他镇守边陲,成为大汉的藩篱辅翼。

  对于他这一点大家都已经很习惯了,所以当北境国国相这五个字摆在眼前的时候,许多人都面面相觑。

  感动之后理性回归,大家都不太想说话。

  能参加小朝会的官职都不低,大部分人不会成为国相,而那小部分人不是自身有潜力就是背后有势力,他们为之努力的是九卿的位置,所以也不会选择去当诸侯国的国相,但是无论让他们提名谁这都是在结仇啊。

  有许多人之前早就听到风声要给五皇子和六皇子封王,甚至皇帝给五皇子选了齐地为封地都已经传出来了,那个时候大家都摩拳擦掌想要争一争这个齐王国相的官职。

  现在……都哑火了。

  朝堂上一片安静,大家都知道不该这么不给五皇子面子,可也是真的张不了口。

  刘彻看向刘谈,刚想张口说没有国相,不能就藩,让他回去好好想想。

  结果还没张口,就看到有一个人突然站了起来。

  刘彻抬眼看去发现居然是霍光。

  霍光手执朝笏,对着刘彻行礼说道:“臣愿随北境王前往北境国。”

  刘彻有些诧异地挑了挑眉,而刘谈则惊了。

  别说是他,就连刘据甚至其他大臣都有些震惊。

  霍光是朝堂上特殊的存在,谁都知道虽然现在他只是奉车都尉,上次那么大的功劳也只是给了个光禄大夫,但早晚会给个九卿部丞之类的官职,而未来九卿之位必然有他一席之地,甚至御史大夫或者是丞相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现在他说什么?要去北境国当国相?

  脑子没问题吧?

  刘彻问道:“你想好了?”

  霍光正色说道:“臣想好了,臣之兄长视剿灭匈奴为毕生目标,臣不才,文韬武略不及兄长半分,却也愿继承兄长遗志,辅佐北境王镇守边陲。”

  他说完之后朝堂上瞬间哗然,这一次比之前刘谈要求朔方州作为封地还要热闹一些。

  霍光这是当着刘彻的面表达出了要以刘谈马首是瞻的意思啊,这跟现在刘彻对诸侯王的态度基本上是相悖的!

  就算刘谈是刘彻的儿子,刘彻不太计较,可是太子呢?

  霍光跟太子哪怕没有血缘关系也是表兄弟,不过,结合霍光从来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这件事情,大家一时之间也都有些微妙。

  没有血缘,也就意味着霍光很可能站到别人那边,难道是五皇子……

  不对,就算要选五皇子也不能跟着人去穷乡僻壤啊。

  刘谈都有些坐不住,看着霍光提醒道:“你可想好了,西域什么环境你也知道,北境国不比西域强。”

  霍光洒脱一笑:“臣已深思熟虑,还请陛下同意。”

  刘谈认真看着霍光半晌,确认他是认真的,便转头看向刘彻。

  刘彻显然比刘谈跟更了解霍光一些,他都没问霍光,只是看向刘谈问道:“他说要跟你走,那你给他个什么官职?”

  刘谈果断说道:“国相,我愿拜奉车都尉为国相。”

  这是顶级文臣啊,就算现在不是也是顶级文臣苗子,人都要跟他走了,难道他还舍不得一个国相之位吗?

  刘彻听后轻描淡写地说了句:“那好,便命光禄大夫,奉车都尉霍光为北境国相。”

  众人:????说好的朝廷指派呢?咋就让北境王自己决定了?

第136章 [一更]136

  这一日的小朝会似乎什么都没解决,但是又让人觉得十分充实。

  国相确定之后,就剩下一个御史大夫。

  这个人选暂时没人主动站出来,所以刘彻直接押后再议。

  所有人都在讨论最后这个御史大夫会是谁,至于霍光作为国相是不是太年轻这个问题谁也没有说。

  不提霍光几乎是刘彻一手教出来这个问题,就是他哥哥当年也是年幼便随军出征。

  在这个平均寿命极短,可能连锦衣玉食的王公贵族都活不长,所以根本还没到后世那种会要求有阅历有年纪的地步。

  只要有能力,就算当丞相都没人说。

  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到底哪个倒霉蛋会被选为北境国御史大夫。

  刘谈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说实话如果可以的话,他还是想自己选人。

  历史上那些很厉害的臣子他大概不会要,毕竟弄过来了他压制不住怎么办?

  或者说弄过来了跟霍光不对付,要争权夺势怎么办?

  北境国再小也是一国,各种官员设置几乎照搬朝廷,只是有一些辅助性的官职少一些而已。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刘谈不奢望能够将北境国打造成铁板一块,但也不希望为了权势而导致效率下降。

  所以这个人必须得怂,但是又不能完全不听话。

  刘谈思考这些的时候,刘据正在跟他说话。

  刘据还在苦口婆心想让弟弟去齐地,反正刘彻只是口头册封,只要没写册文没下令,那就有更改的余地。

  刘谈为了说服刘彻已经很累了,此时更是左耳进右耳出,权当没听到。

  刘据说的口干舌燥结果一转头就看到他弟弟正在魂游天外,一瞬间刘据只能深呼吸,告诉自己他是太子,不能当街暴揍弟弟。

  不过这也就是刘谈,如果是刘弗陵他才懒得管。

  一想到刘弗陵,刘据就更心塞了。

  虽然巫蛊一案很多口供都指向他们替刘弗陵做事,但问题在于刘弗陵比刘谈还小两岁,刘谈还喜欢跑去自己的庄子和施翮苑玩耍,刘弗陵基本上都不怎么出宫。

  所以哪怕是这样刘彻也没有表现出对刘弗陵的厌恶。

  至于封王就藩,很大可能是刘彻为了让大家别心思浮动,也有一部分是太子党努力的成果。

  可刘弗陵哪怕就藩封地也肯定不错,刘据不知道刘彻要给刘弗陵封到哪一块,只希望别是齐国,若是把齐国给刘弗陵,他可就太生气了。

  只是刘据会担心他大概就是有了预感,果不其然,刘彻紧接着就将齐地抬手给了刘弗陵。

  当然也没有写册文,但既然已经有了风声,除非刘弗陵也不要,否则这事儿基本就是板上钉钉。

  刘弗陵可能不要吗?那可是如今最富饶的地方之一啊,最主要的是齐地靠海出盐,还有大量的平原和肥沃的土地。

  刘谈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他就立刻去了椒房殿。

  果然他到了那里的时候陈阿娇正要去甘泉宫找刘彻。

  刘谈连忙拦住了她说道:“母后可是因为封地一事如此生气?”

  陈阿娇看到他就说道:“你放心,母后自然会为你讨一个公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