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切千雪]:我已经跟我父母讲了这件事,明天他们会陪我到学校的,再次感谢井野桑当时的出现,要不然井野桑,我当时肯定会崩溃的。
原也点开输入框输入到,[刚刚在忙,小田切同学不必这么感谢,当时谁看到了都会去帮的。]
第十三章
这天是个晴天,当原也醒来从窗户朝外面望去的时候,阳光刺眼,还能看到空气中随处漂浮的尘埃,阳光透过窗户玻璃照在脸上,很温暖的感觉。
伸手够了够放在床沿的手机,打开一看没有一条消息。
起床刷牙洗漱,简单的烧了个早餐。
原先的他是不会厨艺的,也不需要会,反正家里有专门的厨师,他也没有想过要去学下做菜,但是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没有了,他需要自己在家做,不然以他现在的资金怎么可能天天出去买。
马上就要到他被孤儿院捡到的日期了,也该去看看院长妈妈他们了。
16年前,他被院长妈妈捡到并且养大,如果不是他们,他现在肯定也早就再次死亡了。
他很感激一切,不管是奇迹般的拥有第二次人生,还是16年以来遇到的温暖的人。
€€€€€€€€
当他到电车站的时候,新一已经到了,木下松太郎先生还没有来。
他和新一找了个位置坐下,他们俩是有点引人注意的,因为这个点已经过了学生的上学时间,而他们看样子就是高中生的模样,如果不是他们相貌好,一看就是老师喜欢的乖学生的样子,他人肯定认为他们俩是逃课的混混,但是现在这样认为的也有。
没多久,差不多10分钟后木下松太郎先生到了。
他穿着黑色的衣服,黑色的裤子,很庄重的打扮,手里拿着一个公文包。
三人走进电车站,坐上到大阪的电车。
一路上很安静没有人讲话,电车上这个点的人也不算少,但是还算安静,基本上人人都在低头玩手机,没有什么人交谈的声音。
下了电车后,他们还需要坐去那边的大巴,中途需要的时间蛮久的,大巴上没有什么人,他们坐在后排在谈论关于石田健的事。
清早慵懒的阳光照在他们身上,原也侧身谈论,长发在光的照射下好似发出光泽。
€€€€€€€€
下车之后还有走20多分钟的路,周围被一颗颗树环抱,乡间小路上没有人影,更不要讲车子了,只能依靠脚步走过去。
这边和东京的环境相差很大,东京到处都充满了现代化和商业化,嘈杂纷乱,而这边安静闲适,空气中都透露着清新的味道,还隐约能听到树林中鸟鸣的声音。
在这儿一路上他们并没有聊关于失踪案的线索,而是很随意的在闲谈,木下松太郎走在最前面。
井野原也推断到,木下松太郎想必就是石田健的独子,年龄对的上,并且对这边很熟悉,一路上并没有问人或者导航,他知道他父亲做的事情了,所以想补偿山下悠子和香取智久子的家里,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会选择没有继续开餐厅而选择教书的原因。
但是他联系不到山下井,那时候山下井想必应该已经加入金融犯罪组织了,所以他选择了接近香取奶奶他们一家。
香取奶奶他们并没有怀疑他有别的目的,因为他是真心的,对他们好是真心的,孝敬香取奶奶是真心的,他一开始肯定没有和他们一直调查,香取奶奶他们关于调查也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跟他讲,最后香取奶奶儿子儿媳去的地方,线索是就是木下松太郎先生提供的。
但是他们死了,连木下松太郎都能调查出来他们的车祸不是意外,是特意有人要杀他们,他想必想的就是警察怎么可能调查不出来,那肯定就说明了连警察都有可能是犯罪团体的人,所以他放弃了。
并且就打算守着香取奶奶,也打算阻止他们继续调查,因为那是会死的,并且背后的人也不是他们可以撼动的。
到达村庄后,这个点村子里只有几个上了年纪的人在悠闲地闲逛。
“是松太郎啊。”
“远远的就看到有人来了,没想到是松太郎啊。”
“松太郎怎么来了,今天也不是那个日期啊。”
当他们到时,有几个老人看到了他们并跟木下先生打招呼。
“我去拜下我父亲,就不打扰伯伯们了。”
他们听到这话,也识趣的没有多说什么了。
木下松太郎带着他们走在前面,开口道:“你们现在肯定也知道了吧,我就是石田健的儿子,我6岁那边父母离婚,父亲进了监狱,我跟着母亲,母亲之后改嫁,我也改了姓氏,我对他的印象不深,很浅,记忆里没有多少关于他的记忆。3年前接到电话,是让我去帮我的父亲收尸的,我在他的房间整理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日记。”
“上面记录了他的一切犯罪记录,我没有把日记交到警局……上面满是他得意洋洋的口吻写下的犯罪记录,很具体,具体到时怎么做的,卖给了谁都一清二楚……我没有勇气面对着一切,我不敢去面对……所以我选择忘记笔记本上一切……”
“我不敢去找犯罪团体,我只想弥补一点点,也不为我那坏事做尽的基本上没有见过面的父亲,只是为了我的良心……我知道当我隐瞒一切,没有把日记上交的时候我的良知已经没了……但是只是为了让我好受,好受一点点,一点点也好……”
“得知山下悠子的家庭信息后,我去时已经人去楼空,香取智久子家是我故意接近的,我知道他们在调查香取智久子的失踪案,但是我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他们也不会跟我讲。”
“最后半年前,我实在无法再承受,我把他的日记交给了惠姨的儿子儿媳,并且答应了他们再也不会出现在他们家里……”
“他们死了,死在去那边的路上或者是死在回来的路途中……”
“我不敢再调查,我本来就是个懦弱胆小的人,而且那时候惠姨也只有智子那只猫和我了,因为我的过错,惠姨又失去了两个家人,所以我已经打算就守着惠姨过下去吧,什么时候惠姨走了,我也就该走了……”
他的声音低沉而又沙哑,中间说话的时候略有停顿,还带着细微的抽泣声,在这寂静的山中,一切说话声音都听的清晰。
因为木下松太郎走在前面,所以看不清神色。
“就是这里了。”
第十四章
回去的路上是原也和新一一起回去的,木下松太郎先生还站在墓地,有话跟他父亲石田健说并且打算在村中留一晚。
所以他们就先离开了。
原也他们也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打算在村子里询问一下关于石田健的消息。
“那个人可不是一个好人啊,听说是从监狱出来的。”
“小时候我就知道他不是一个好的,你看长大了不就这样了嘛。”
“我怎么还记得小时候你还夸过他呢?”
“我呸!怎么可能。”
“10岁的时候他父母死了,之后就离开村子去城市了,之后就没有了什么音讯。”
“之后就是听离开村子的人讲他竟然进监狱了。”
“一脸阴沉样。”
“出了监狱在城里待不下去才滚回来的。”
“哎呦,看到就让人害怕。”
“你说他那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人看,谁不害怕。”
“还有他那头发,也太脏了吧,也不知道洗下。”
“可惜松太郎了。”
“松太郎是个好的,就是有那样的父亲。”
“是个孝顺的孩子,就讲他每年都会回来祭拜就知道了。”
“我都想介绍我孙女和松太郎在一起。”
“哈哈哈哈,人家松太郎可是城里人,哪里能看得上你孙女。”
“我记得一开始松太郎可是不愿意来收尸的啊。”
“这还不好理解,通知你有个没见过几面的亲生父亲死了你愿意来?”
“所以才所他是孝顺的啊。”
…………
从和村民的谈话中看不出什么相关的东西。
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原点,石田健3年前死了,在香取智久子失踪后10天回到了村中,然后一个月后据说自杀而死。
木下松太郎先生说的石田健记录一切的日记本给了香取奶奶的儿子儿媳,现在已经不知所踪,可能跟着那场车祸也没了,而他们当时要去的地址也只有木下松太郎自己知道,随着日记本的消失两场失踪案的起始和终止,一切都藏在木下先生的脑中。
€€€€€€€€
他们在往去往大阪市区的大巴车站走,这个点已经到正午,强烈的阳光透过树枝间的间隙一缕缕的照在身上,阳光斑驳,树影婆娑,他们走在树下,阳光还略微有点晃眼,原也微眯着眼睛,他们没有讲话,一时间很安静,乡间的小道上这个点更是没有人烟。
在这边基本上可以讲什么都没有调查出来,一切的谜点现在全部集中在了木下松太郎先生身上。
不管是日记本,还是香取奶奶儿子儿媳当时去的地方。
他们打算过几天瞒着木下松太郎先生再来一次这个村庄并且搜下石田健死前的屋子有什么线索,今天因为木下松太郎先生在所以一切行动都不好开展。
而现在的木下松太郎即使知道线索,但是也不会把它透露出来,那个线索已经使香取奶奶的儿子儿媳死了。
原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木下先生,说他是好人吧,但是他知道线索但是藏了起来;说他是坏人吧,那更不是了,他会替没有什么印象的亲身父亲收敛尸体,并每年祭拜,会为了父亲的过错弥补受害者的家人,并且真心相待,会看着香取奶奶他们每日痛苦查找线索而内疚把日记本给了他们,会认真用心对待香取奶奶,并真的就这样打算一直陪着他。
他知道线索但是不敢探查也是大多数人可以理解的,因为害怕,不管是害怕自己受伤,还是害怕去了会看到的场面,不管怎么样害怕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情绪了。
€€€€€€€€
在去大阪的大巴车上,车子在路上开的一晃一晃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原也打了个哈气,感觉有些困,于是背靠着靠椅眯眼,这个天气正适合午睡一会儿,慵懒惬意。
新一在思考着失踪案,并把现在可以串联的显都连起来,但是只感觉肩膀一沉,他侧头看过去,原也已经睡着了,头靠在他的肩膀上,阳光透过车窗玻璃照在他俊秀的脸上,他想到:这家伙受女生欢迎不是没有原因的。
“原也,醒醒。”新一用手推了几下他的脑袋说道,“要下车了,醒醒。”
原也睁开褐色的眼睛,因为是刚睡醒的原因,朦胧胧的,打了个哈气,眼角挂着泪。
他们在大阪市区吃了个午饭,然后坐上回东京的电车。
到达工藤家的宅子后,他们开始正经严肃地讨论了起来这个失踪案。
“3年前山下悠子和香取智久子先后在游乐园失踪,当时的嫌疑人石田健,现在通过调查已经确认石田健就是凶手。”
“并且他们两个小孩已经被石田健卖掉。”
“香取奶奶讲香取智久子失踪很快就报案,并且在出口处搜的很严,当时石田健没有没有什么动作。”
“当时的游乐园肯定有同伙。”
“而且石田健卖小孩的上家是谁呢?他在监狱21年之后才出来,是怎么搭上其他人的呢?”
“石田健搭上的人是否是杀害香取奶奶儿子儿媳的人?”
“当时知道香取奶奶儿子儿媳目的地的也只有木下松太郎先生。”
“木下松太郎先生提供的线索究竟对不对,而且没有透露给其他人。”
“如果木下先生也是背后组织的话,应该没有这个可能,他虽然懦弱但是确是一个好人,不管是对他过世的父亲还是香取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