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中建皇朝 第257章

刘备颇为遗憾地收回目光,刘虞倒是察觉了他的心思,可有董媛在,他啥也不好说,只得拍了拍刘备的肩膀以作安慰,就在这个时候,朝廷的圣旨来了。

圣旨的内容很简洁,在幽州还未改为行省之前,刘虞依旧是幽州刺史,关羽领北中郎将职,驻守幽州边境,防止外族侵扰。刘备领平南将军职,待他收拢公孙瓒军队后,就要挥兵南下,进攻豫州“讨董联军”,收复伪朝廷占领之地,张飞则领南中郎将职,辅助刘备进军。

三兄弟共事这么多年,猛地要分开,刘备他们都有些不适应,但皇命不可违,再说大汉正直风雨飘摇之际,边境游牧外族蠢蠢欲动,鲜卑更是频频出兵试探,正需要关羽这样的大将镇守。

对于关羽而言,不能跟刘备一起行动,是有些遗憾,但这些遗憾很快就消散了,相较于攻打伪朝廷,他更喜欢攻打外族,开疆拓土。毕竟伪朝廷占领的土地本就是大汉的,而那里生活的也是大汉百姓,对他们出手,心里到底不痛快,不如镇守边疆,驱除外族,便是马革裹尸也甘愿。

董媛听完圣旨内容之后,就对自家父亲万分佩服。刘备是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人,或许是刘氏血脉的原因,他对权势地位有着非同一般的向往,让他攻打伪朝廷,便是给他进入大汉权利中枢的机会,他一定会死死抓住。而关羽,他虽然傲,但却是个真正的英雄,救民于水火,从不图回报,由他镇守边疆,朝廷放心,百姓安心,父亲此番安排,估计是要将他打造成国之柱石。至于张飞,他看似鲁莽,实则粗中有细,有他在刘备左右,也能护刘备安全。

回到刘虞为自己安排的房间后,董媛的心绪渐渐平缓,她靠在窗边,望着蔚蓝的穹顶,突然就感慨起来,识人,用人,处事,决断,她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若想要在全是男子的朝廷站稳脚跟,她做的还远远不够。

就比如刘备,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她稍稍了解了其为人,他爱护百姓不假,可这种爱护总带着一些功利。一开始她还有些反感,后来却想通了,纯然的圣人有,但太少了,带着功利的仁慈或许没那么真诚,却能持续长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人之常情,父亲了解刘备,才会启用他。

董媛吁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权势地位,她并不稀罕,但作为董卓的女儿,却不能被任何人小看,不懂的,她慢慢学,实在不行,就让青崖教自己,有事弟弟服其劳嘛。

第187章 三国建功忙(26)

幽州事毕, 马腾率军回蒙地,董媛也率领娘子军押解公孙瓒一行人往国都洛阳而去,同行的还有马超以及赵云,他俩各带了三百西凉军随行。

中原战火四起,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青衮豫冀四州,就在青崖抓到孙坚时,到达阳人城的吕布也将孙坚另外一只嫡系军队堵住了,还抓住了孙坚的大儿子孙策。

吕布得知青崖抓住了孙坚, 他就想着让他们父子团聚一下, 先派人试着招降孙策, 他要是不同意, 就让青崖把他捎去洛阳, 至于自己, 当然是留在阳人, 他要打更多的仗, 将伪朝廷一举灭掉。

孙策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长的很高, 孔武有力,个性有些暴躁,被吕布抓了之后,就一直用恶狠狠地眼睛瞪着所有能瞧见的凉州军,就算是吃饭, 也瞪着眼睛, 吕布一度以为他眼睛有病。

又到饭点儿的时候, 吕布将一张干巴巴的饼丢给孙策,见孙策蹲在牢房里恶狠狠地嚼着大饼,他则坐在牢房外愉快地嗦着一根酱大骨。他一边吸溜,还一边挑衅孙策,似乎准备用“馋死他”的方式逼他归顺。

吸溜完骨髓,吕布摇着骨头棒子道:“你爹也被我们抓住了,过几天,你们父子就能团聚。”

孙策嗤笑一声,“你以为我会怕?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杨奉捧着个碗蹲在孙策对面,言语异常犀利:“杀你?你们这叫造反,放到先帝时候,是要诛九族的,不过本朝陛下仁慈,不动株连之罪,也算你们走运,要是还不识相,谁都救不了你们。”

李儒吃完饭过来时,便看到两个大男人不害臊地欺负一个未弱冠的小儿,孙策被他们挤兑的脸都黑了。就这个样子,这两人还想说服孙策归顺朝廷,莫不是做梦?

“青崖少将军离阳人城还有三里地,你们别在这里欺负小孩了。”

听到李儒的声音,吕布站了起来,“曹操已经打下好几个地方,我们不能落后,刚好抓住了孙坚父子,接下来顺势将豫州拿下。”

李儒开口道:“将军已经命刘备率军朝豫州进发了,我们的目标是衮州。”

“也行。”吕布“啧”了一声,“只要有仗打就好,管他豫州还是衮州。”

阳人距离洛阳很近,还是青崖返回洛阳的必经之路,吕布能在这里堵住孙策,也是有原因的。自从知道孙坚被擒之后,孙策就策划着劫囚救父的行动,所谓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出其不意的地方,孙策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在阳人设伏,可惜他运气不好,没等到青崖,反倒是等来了吕布。

此时被青崖押解的孙坚也是感慨良多,他被抓住后,心就已经动摇了。袁绍打的什么算盘,他当然知道,袁术推举他为豫州刺史的目的,他也清楚,可在乱世,既然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为什么要推开呢?只是与凉州军交手之后,他便知道,与董卓对抗,是以卵击石,被灭只是时间问题。

孙坚坐在囚车里听到孙策被抓的消息,就明白如今能选择的路只有两条,一条生,一条死。远远能看见城廓的时候,他就做好了决定。

阳人城离洛阳近,自然也受到洛阳的惠及,这里百姓的日子过得明显比别处的要好,入城后,还能看见很多青壮扛着锄头结伴朝洛阳方向寻工去。

城内的百姓对讨董联军满脸厌恶,倒是对凉州军很是热情,还有少年学着凉州军士兵走路,胆子再大一些的,还会凑上前询问军队还要不要士兵。

孙坚就这么看着,看多了,他就知道洛阳朝廷和伪朝廷最大的区别,也明白凉州军战无不胜的原因,民心所向,便是无人能挡。

阳人城的消息传到洛阳时,林禹州正在跟季盛彦讨论官制改革的最终计划,一听到孙坚和孙策都被抓住了,他就想起了这段三国历史。

历史上阳人之战,是孙坚胜了,而且这场胜利可以说是吕布白送给他的,后来董卓还派李儒去说服孙坚,预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他的儿子孙权为妻,两家结秦晋之好,可孙坚拒绝了,据说孙坚是嫌弃董卓的女儿丑,配不上自己儿子,才拒绝的。

林禹州不知道历史上董卓的长相如何,但是他穿越的这个董卓长的还真不丑,他的女儿董媛,也是个漂亮的姑娘。几年过去,董媛长的越发好看,凉州那边不知道有多少才华横溢的男子倾慕于她,如果这个世界的董媛,还被人嫌弃丑,那肯定是对方眼瘸。

“我记得历史上孙坚中暗箭身亡后,他的嫡系部队就被袁术掌握在手中,孙策守完孝去讨回孙坚旧部时,还被袁术百般刁难。”林禹州将阳人城的情报放到桌案上,对季盛彦说道:“孙坚父子能力出众,但愿这个世界他们能看清形势,要是这样的人才没了,岂不是很可惜?“”

季盛彦扫了一眼情报内容,道:“孙坚有能力,也聪明,他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林禹州叹了口气:“但愿如此。”

三国时期涌出了人才不少,但真正能以一敌百的却也就那么几个,百里挑一的将才就更少了,更别说出类拔萃的官员,乱世之中出人才,但再多的人才都经不住林禹州用。

想到官制改革,林禹州捏了捏眉心,他掰手指算了算,还真是凑不齐这么多有能力的官,“只希望诸葛孔明,司马懿这批人才能快速成长,否则有好些上了年纪的官员都不能正常退休了。”

季盛彦眼角闪过一丝笑意:“不用担心,第一届科考,总能淘出些有用人才。”

就在青崖和吕布忙着在阳人城劝降孙坚父子的时候,林禹州和季盛彦忙着官制改革的时候,三辆简朴的马车载着众多的简牍文章来到了洛阳,这三辆马车的主人,便是鼎鼎有名的蔡邕。

蔡邕一路北上,也是历经坎坷,路上除了占山为王的黄巾残党,还有各自割据的诸侯,直到接近洛阳,才慢慢平静下来。进城之后,看着热闹的街市,笑闹的百姓,他差点儿以为自己一路走来看到的惨景是做梦所至。

迎接蔡邕的是郭嘉和荀彧。郭嘉来洛阳后,林禹州就将考核官员的事宜交给了他,忙了好几个月,总算能稍稍清闲下来。荀彧则一边教导刘协,一边整理朝廷财政,也是忙了很久。

蔡邕在洛阳有府邸,是个三进宅院,充满了书香气息。荀彧和郭嘉得知后,只将朝廷准备的府邸地址告诉了蔡邕,至于他愿意住在哪里,全由他自己选择。

将一切都安排好后,又休息了一晚,蔡邕第二日并没有觐见刘协,也没有去拜见林禹州,而是请荀彧叔侄来自己府邸做客。

蔡府的书房很宽敞,放置了很多竹简案牍,蔡邕将这些规整好,准备在洛阳学院建立后,将其变成纸质书籍,听到荀彧叔侄已到,他才停止手中的动作,走出去迎接。招待荀彧和荀攸的地方是后院的一座八角亭,这里依假山傍流水,远可看碧蓝天穹,近可观傲骨□□,风景十分不错。

蔡邕带着两人坐到亭子里后,立即有女婢端上茶水点心。

荀彧出门时就猜到蔡邕请自己跟荀攸的原因了,果不出所料,他们才喝完茶,就听见蔡邕问道:“高祖曾立有规矩,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荀家对大汉忠心耿耿,为何会支持董卓?”

荀攸垂下了眼眸,汉高祖为什么立这个规矩,大家心里都清楚,对于董卓封摄政王的事情,他和小叔在凉州时就多有讨论,朝臣也是议论纷纷。这件事情不管别人怎么看,他是支持的,奉旨摄政要比专权夺政更有说服力,更别说董卓做的比他们预计中的还要全面和干脆。

荀彧也没直接回答,而是说道:“蔡老,今儿天气不错,由我们叔侄带您出去逛一逛,有些东西,您看了便明白了。”

蔡邕猜不透这两人的意思,为了弄清楚自己心中的疑惑,便点头同意了。

荀彧带着蔡邕直接进了皇宫,他们径直朝着嘉德殿走去。这座宫殿里发生了太多事情,刘协一度想将它封了,某天他听到别人提起凉州学院内有一座收藏馆,收藏的都是教习和学子出色作品后,便将嘉德殿改成了皇家收藏馆,里面放置的都是先皇帝们的作品。

蔡邕进入嘉德殿,看见那些先皇们的手稿,就要下跪叩拜,却被荀彧阻止了。荀彧指着嘉德殿侧门边竖立的牌子,上面写着“安静免礼”四个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