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 第134章

“若是遇到灾年或者意外情况,提前开仓也无妨。外头流转的仓库,便是平仓。而这个……”夏安然指了指正在建立的仓库,说道,“是中山国的底气。”

韩婴思索了下,他看了看现在大家所站立的位置,再盘算了下此处到卢奴的距离,觉得这样的仓库作为存储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一种操作模式实在是有些离奇,他对于将粮食挖个洞藏起来这种做法还真是心里头没底。

见他这样,夏安然笑了一下:“韩御史,这样的仓房还有一个绝佳的好处。”

“哦?”韩婴拱手作揖,“臣请殿下赐教。”

“谈不上什么赐教,”小国王手中的扇子点了点库房所在,“粮食存到和地面齐平时候便可以以黄泥覆盖,其地面部分还能当做寻常仓房使用。”

也就是说,如果遇到战乱或者掠夺情况,很难有人能够想到他们抢走的粮食其实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则是在地下。而就算有人知道地下有粮,但纯粹散装的粮食却很难快速带走。

哪怕要放一把火烧掉,也要先挖开黄泥封层,然后一层层得掘开上头的谷糠再撒入火种。

有这个时间的话……估计也没有烧粮草的必要了。

毕竟古代抢粮草都是派出一小队人员出去偷袭,一把火没点起来基本就是全灭,不会有第二次动手的机会。

说到防火其实最好还是用石棉,但是这东西……夏安然有些不想去倒腾,石棉肺对人的伤害太大,而且最可怕的是对于这种东西根本没有办法预防和阻拦。古人也没有显微镜,看不到的东西自然也不会生出防范意识。

他算算中山国未来几十年都挺太平,自觉也没这必要。

倒是韩婴被这一番骚操作震得不行,他盘算了几番,又去仓房转了好几圈,觉得这种地下储粮地上再储粮的方法简直是绝了……不过缺点就在于由于黄泥是盖在下头粮仓上的,其承重应当不高,所以稻谷也放不了太多。

嗯……要不然在里头放些谷糠充数?听小殿下说谷糠还有保温作用呢。

夏安然不知道他的辅政大臣在想什么坏主意,他去找负责施工的匠人们去了。在得到确切消息说这个粮仓可以在“冬藏”之前完工之后,夏安然眼珠子转了转,准备去做一件大好事。

——开仓售粮。

作者有话要说:

刘小猪:暗中观察.jpg

刘小猪: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哥哥这么做了就这么学叭。

官僚:不明白这是为啥子!!

官僚:算了还是拍彩虹屁叭!!

夏喵:????嗯???不是,我没有这个意思啊,你们古代人都那么能脑补的吗?

农人在春末夏、一直到收货前的时候是最苦的。

这时候去年的粮食已经吃完了,新的粮食还没有来,基本上民间的高利贷都是这时候出来的,尤其是如果一个家庭受到了某些冲击之后,那绝对是没有粮食的。

然而如果借贷,到了秋天还完之后冬天就又没粮了,只能继续借。最后农民等于在给放贷公司做白功。

所以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候就提出和完善了“青苗法”,即官方借贷,想法是好的,但是最后因为把控不严,以及地方官僚的贪腐,还有利益相关者的挤压等等举动导致失败,反而伤到了农人。

其实挺可惜的。

怎么说,宋朝对于士大夫的宽容,某些程度上反而制约了其发展。

含嘉仓是典型的北方仓库,和南方情况不同哒,南方基本都是往空中发展,北方是往地下。

含嘉仓本身是建立在洛阳城,是隋朝那位不可说之人建立滴,因为大运河贯通,给洛阳带来了丰富的储粮。

其本质就是——地上挖个洞,粮食丢进去,然后在上头做密封层,最后用土把他盖起来。利用地下缺氧保湿的环境保存粮食。

中国人以谷类为主粮其实有个特别好的好处就是,谷类是植物的种子,而最早时候它们就是野草,野草的种子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娇气,而且在环境不太好的时候会进入休眠期,等环境一适应撒一把水就会发芽,这给了粮食存储的时间和空间。

在干燥地方可以存粟九年,米五年,豆子什么的要短一些。

含嘉仓一直从隋朝用到了宋朝,后来宋末战乱才被废弃,在宋南迁后更是没有了必要。

当然这样的仓库一定也有其局限性,比如说不好取拿,一拿就全部都得拿出来。所以后来到了明清的仓库基本就和现代仓库类似了。

但是优点也在于它不好取拿,就不太容易发生新旧粮堆积的情况。

咳。有时间把旧粮挖出来一部分,再把新粮拆开来倒进去还不如不要开仓呢。

所以作者君猜测它是一次挖一个缸,然后全部拿出来然后重新填充的使用方法。(没看到它是怎么实际运用哒,作者君是猜哒!)

以中山国小国这个方法还是比较好推行的,毕竟交通便捷,如果是推行整个大汉的话,在大运河没开的时候坦白说有些难度。

水运的优势比陆运大太多了。

如果刘小猪照抄的话……嘎嘎嘎。

第51章 大汉华章(49)

中山国卢奴粮库里头的稻谷的确遭遇了虫害, 虽然完好无损的粮食占据了一大部分,但是也确实存在虫卵隐患。

而最重要的是,还有两成曾经被虫咬过、或者因为其米粒碎裂等等情况的质量稍差一些的米粒。

这些米完全可以食用, 而且以低价售卖并不违背夏安然之前自己给自己定下的原则。

就在夏至到来的这一日,卢奴的粮仓门口就这么搭起了售粮摊子。

按理来说这不符合规定, 西汉的市场在一座城市有它应该在的地方, 但是由于这是官方活动……咳。

夏安然一边在心中批评家天下的错误思维一边亲笔为这些稻谷写下了它们的价格。

这个米粮的价格是优秀米粮价格的四分之一不到。

按照如今中山国的米粮价格,甚至不到八分之一。

没错, 青黄不接期间, 中山国如今售粮价格差点翻倍。虽然有市场监管机构在禁止他们涨价, 但是对于一些商户来说,第一年难免就想着国家政策应该没那么严格想要钻个空子,亦或者干脆不卖继续囤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