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气得要命,说:“你现在当家,如今你舅舅死了,多给几十两银子,太太还能不依你。”
探春气得哭起来:“谁是我舅舅,我舅舅早升了九省检点了,哪跑了这么个舅舅来?我素日尊敬,怎么敬出这些亲戚来?”
赵姨娘气得不行,看女儿哭了又心疼,又见平儿过来,只好住了嘴,回头逮着贾环狠狠唠叨一通,说探春没良心,把亲舅当奴才,还不认亲娘,只知攀高枝,真真让人寒心。
贾环头大如斗,却没法说什么,探春这样不近人情,只认有权有势的王子腾为舅舅,把赵国基当奴才,从亲情上说是让人心冷了些,可是也有她的苦衷。她的庶出身份让她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而更好强,更要处处表现自己的高贵,强调自己的主子身份,越是要跟奴才出身的赵家撇清关系,甚至连亲娘都不想认,忌讳别人说她是姨娘生的。
可是赵姨娘不甘心被人踩,一心指望着儿女能给她翻身,探春这样子跟她撇清关系的做法怎么不令她生气伤心,所以越发和她争执,越闹探春越和她离心,如此恶性循环。
贾环从她两人立场想,都能理解两人,偏偏这两人不能互相理解。不能说探春的不是,也不好说赵姨娘的不是,只得两边劝解。
令人想不到的是,凤姐打发平儿在晚上过来送了二十两银子,说是凤姐自己拿出来帮着的,且不要让王夫人知道。
赵姨娘道了谢,送走平儿,转脸就对薇儿说:“她什么意思呀?黑了心的恶毒娼妇,瞧着我们娘儿好拿捏,上回说外头旧年里就商量好的,姨娘的丫头们月例银子都减半,由原先的每人一吊改成五百钱,全府就我和周姨娘两个姨娘,克扣了我们那两吊钱能顶什么用?史姑娘一顿螃蟹宴至少二十两呢。
老爷和探丫头也不替我做主,反怪我斤斤计较,环哥也劝我不要生事,只给我二百两银子让我贴补着。我想着我这样忍气吞声,她还不知怎么踩我呢,现在却悄悄派人送来银子,安的什么心?”
薇儿倒了碗茶,说:“姨奶奶先喝口茶,顺顺气,依我看,是二奶奶看环哥儿知道读书上进,又与淳王要好,以后说不定有个好前程,姨奶奶前儿又得了淳王的重赏,她也不敢随便踩人了,想要拉拢,又怕太太知道不高兴,所以悄悄送来不敢让人知道。”
“你说的是。”赵姨娘说,“惯会看人下菜碟的货,以前对我想骂就骂,现在又悄悄买好两头不得罪。你说我该怎么办?”
薇儿抿嘴一笑,说:“什么怎么办,收着就是。琏二奶奶别的不说,眼光绝对是毒的很,她看得出环哥儿将来有出息,环哥儿肯定有出息,姨奶奶就放心等着以后享福吧,眼下这些气先忍忍。”
赵姨娘长叹一口气,也不想再生气了。虽然女儿指望不上,儿子还是可以给她长脸的。
作者有话要说:
‘物之不齐,物之性也。’孟子的话,意思是: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它们的价值)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你把它们放在一起等同看待,这是扰乱天下罢了。
第35章 王夫人借机压庶子
贾环烦得不行,躲到萧景那里,萧景看他脸色不好,免不了问他怎么回事,贾环本来不想说,又忍不住抱怨:“这日子没法过了,家里那一大一小的两个女人这样子闹,我还怎么安心读书备考呢。”
“又怎么了?你家那两个女人又不安生了?说出来我给你排解排解。”萧景把他揉在怀里安慰。
贾环把那家务烦心事说了:“姐姐觉得自己亲娘的兄弟没资格给她当舅舅,从礼法上说也是,可是他确实是姨娘的兄弟,与她也是有血亲关系的,人都死了,讲点情份又能怎么着。她这样做也真是……”
贾环虽然愿意给萧景说心事,却也不想在他跟前说亲姐的不是,所以没再说下去。
萧景更不能说探春的不是,只好劝道:“你姐姐遵守礼法,这样做也不算错啊。”
“把亲娘一家当奴才,这是哪门子礼法。周师父上回讲课时不是说了嘛,国法也要兼顾人情,好的官员断案执法并不是完全拿着律条本子办事,而要兼顾国法、天理、人情。这样办事才算周全妥当。”
“你能想到这个,也算难得。以后你出去当官做事就要这样才好。”萧景点头赞许。
贾环又说:“正是我想到这个,心里才不平,平日我用宝玉剩下的东西也就算了,老太太宁可把压箱底的东西给刚来的薛家小姑娘也想不到给我,我也不计较。
可是我娘这把年纪了,又儿女双全,还要站在门口给人打帘子,每次我看着实在是心里不自在。按礼法说,王子腾是舅舅,可是平时和王家来往太太都是叫宝玉过去,那王家的,十个人我还认不得一个呢,他们不把我放眼里,我还按礼法当他做舅舅拿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不成。”
萧景忽然脸上一变,说:“你不和王家来往最好,这王子腾升了九省检点又怎样,他的官未必长了。”
“怎么了?”贾环吃了一惊,难道王子腾做了什么令皇帝厌恶的事。
萧景却不想和他说国事,只说:“你姐姐行事在礼法上没错,在人情上却是太冷酷了些,你得空也说说她,亲娘再不好再微贱,也是亲娘。礼法与人情兼顾才是妥当做法。那个王子腾,你最好不要理他。”
贾环猜测王子腾只怕参与了宫闱秘事,不敢再说这事,只说:“今年我要考童子试,陈先生说,我的火候还差些,中秀才没问题,中举有点悬乎,要背上千篇程文,自己也要练个几百篇来。家里这样闹,我还怎么读书。”
“你只好两边哄哄,等你考了功名搬出去就好了。”
“是啊,我想参加今年的童子试,若能一路通过,后年就可参加秋闱了,我得抓紧,以后你这里不能常来。”
萧景不高兴,说:“你家也是官宦世家,按例也有荫生资格,可以不经过县府院三试直接参加秋闱。”
“祖荫也不是没个限制的,我家的荫生名额,肯定是先给宝玉。”
萧景有些不自在,贾府这样的人家就算有荫封,也是先给宝玉,还有嫡长孙贾兰,只怕轮不到贾环。只得另外帮他想办法,又说:“我有个建议,你不妨听一听。”
“你说罢。”
“我为你捐一个监生资格,不经县府院三级预考,你直接参加两年后的乡试。”萧景给他详细分析了一下厉害。
科举考试时考题都是从封建教科书——四书五经中的抽取,可是经过几百多年的科学考试,反反复复从那里面找题目,出题重复是难免的,考生们多是背了不少前辈程文在肚里,碰上相同题目就拿自己先前背过的程文凑数,考官也不可能阅过所有程文,就算阅过也不能挑前辈文章的毛病,只得自认晦气。
于是有个头脑灵活的考官发明了一种出题方法,就是“截搭题。”
就是将经书语句截断牵搭作为题目之意,强截句读,破碎经义,于所不当连而连,不当断而断,两个牛头不对马嘴的半句凑成一句,如此排列组合无穷尽,基本断绝了出题重复的可能,朝廷也默认了这种出题方式,允许在预考中可以出截搭题,在乡试以上的正式考试中必须正规出题。
因为解截搭题要会东拉西扯灵活变通才能猜出题意,难死了那些只会死背经义程文,头脑僵化考生,只有那些应变力稍强的考生才有可能过关。所以,秀才虽然是功名路上的起点,却是非常难的。也有人不通过预考,通过其它方式成为监生,以监生身份获得乡试资格,从而一举高中的,就是避开了这种考验人联想力应变力的考试,在正考中发挥长处。
比如有个人,考了四十多年才考中秀才,然后参加乡试会试殿试一路顺利高中。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一联:“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八年才入泮。
乡试易,会试易,殿试更易,二十五月已登瀛。”
“你想想看要取得乡试资格有多难。”萧景掰手指数起来,“你先要参加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级十几场次,然后分往府学或县学学习,再参加提学官举行的岁考、道考两级考试,成绩一二等者,才有乡试资格。你问问李琰他们考过科举的,都觉得预考极难,等到了乡试之后,考的是经义的理解,文笔的老道,这倒不怕了。所以,我建议你避过预考,以监生资格直接乡试。”
贾环很感激他如此为自己着想,可是他有自己的想法,要利用萧景的力量直接乡试,他的自尊不允许两人的关系存着功利性质。他不愿做权贵的附属品,他要亲手赢得尊重,不能只在嘴上说,得用实际行动表现,否则不用萧景来看不起,他自己也要看不起自己了。
可是他又不愿直接拒绝萧景的好意,泼他的冷水,想了一想,斟酌了词句,说:“我现在的学问还有很多不足,亲身体验考试的残酷,以考代练,也是学习的好法子,而且还能磨炼心智。上回我因为徐师父落榜的事冤枉了你,过后我也反省,总是我性子浮躁冲动,才会犯糊涂,这样很不好,所以我要用枯燥艰苦又漫长的考试,自我磨砺,锤炼心性,使自己的内心真正强大起来,将来面对再大变故也能从容视之。
所以我要从县试考起,堂堂正正获得乡试资格。”
萧景见他宁愿一步一个脚印的考下去,也不愿走捷径,只为自我磨砺,不由得又心生敬意,又说:“你何苦这么辛苦,你想当官,可以捐官,你家贾琏,还有东府的贾蓉,甚至你家的奴才赖尚荣不都是捐官吗?若是你家不会出这笔钱为你谋前程,我出钱给你捐官,你当了官接了你娘出去过日子,你就可以得到你向往的自由了。”
贾环笑起来:“这可不行,不从科举出身,一辈子要被正途的人瞧不起,顶多外放做到州官知府算到头了,本朝有制度,非进士不得点翰林,非翰林不能入内阁,看满朝部院堂官,哪个不是中过进士点过翰林的。”
萧景吃了一惊,觉得要重新认识这人,本来以为他一心做官是想挣份家业,接亲母出去养活,过自在日子。却想不到他的心很大,看样子竟是盯上了内阁宰相的位子,想做一番事业出来。
经过前几次闹别扭,萧景知道贾环与众不同,是个极有心机有大志的人,不敢再小瞧他,如果他真的考试顺利一路高中,不出大错,熬资格熬到五六十,也说不定能进登阁拜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