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即便如此,也难免会出现不公平状况。
最后,曹操想了这个办法,以整场战役中的所占比重、参与时间,收获成果,减去整个部队的损伤系数获得的成绩来判定整个团队的成绩。
这个方法最后如何?能不能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一切都未可知。而且夏安然始终认为,所有的制度在最初诞生的时候都是好的,但是只要实行了久了,就一定会出问题。
所以想出一个方法,只是开始而已,后面还要想着如何去解决他会带来的麻烦,填补他可能出现的漏洞,以及继续去圆满它,曹营如今的团体军功制,主要是为了弥补特殊任务部队,和清扫部队之间的公平性。
通俗的讲,就是敢死部队和收割部队,这两者之间若以人头或是以战争成过、兵士伤亡来计算,那无疑对于敢死队是极其不公平的。
而在军功制之外,还有特殊战役的荣誉勋章。用来证明这一位兵士,参与了某一场足以改变历史的重大战役,可能是意义极其重大,比如,收复长安之战;也有可能是以命换命的极为惨烈的战役,譬如曹军和袁绍的那一场决战。
此徽章发出之后,永世不被收回,尽可为当事人及其亲眷所拥有,若无后人,则将被曹营收回。
而且,这些规章均以铜铸,模板会在制成之后被摧毁,以保证这一批次的徽章仅此一份。
这类勋章,又都是由曹操亲自于万军之前颁发到每一个兵士的手中,无论是荣誉还是其意义对于兵士而言都是不一样的。
而此时回营的时候,这些兵士们便于入城外的区域停下做了整理,借着流经兖州的黄河水洗干净了面容和手,换上了之前作为替换但是舍不得穿的干净军装,擦干净每一片甲片,将心爱的武器擦得闪闪发光,以能够在入城之时以自己最好的状态出现。
咳,极为体谅他们心情的长锋们特地在外头修整了足足两日。
至于再次出发时候长锋们在太阳下头闪得刺眼,还特地换了圆护的明光铠,脚上护鳞都在反光的情况,还有在圆环刀绑上了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极其骚包的挂穗……行了,看破不说破知道吗。
毕竟同一个世界,同一群颜控呀。
也因此,当曹军入城的时候,其状态完全不同于寻常远征归来的军队,尤其那一天是冬日的大晴天,太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看上去一整个军团都是在熠熠发光一样。
前方站立的基本都是军团的将军及其副将,在这一年间,兖州和豫州工房在吸纳了徐州、冀州的资源后,无论是原材料,还是从业人员的数量,都得到了质和量的飞跃。
尤其是几处矿产,现在已经能够持续稳定得提供矿石,也因此,现如今曹营的明光铠配置已经配到了两个团的人数,现在这些人站在最前面,在城门大开前进的时候,就显得非常醒目了。
夏安然看着这一个个非常精神的小伙子,内心别提多自豪啦!
没错,都是我干哒!
这个这个和那个,都是我的手笔哦!很帅吧!
他灵敏的耳朵捕捉到了小姑娘们又羞涩又兴奋的叫声,整个人都兴奋坏了,人群中最显眼的其实是吕布,因为他两根须须实在是太亮眼了,孙伯符也挺显眼的,这人手持长枪,一身骚包红,相比之下他的副将周瑜就低调多了。
至于另外几个将士……曹营特产年轻将领,几乎个个都有俊帅、武功高强、前途宽广、未婚、性向不明的特点,这群人一同出现的时候,或是桀骜不驯,或是阳光帅气,或是温润柔和,或者成熟稳重,气质风度均各不相同,但是在大型军队和威武铠甲的衬托下极为的亮眼。
但是夏安然的目光所及还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他视线一转,就看到次于曹操一个身位格的曹纯,对方现在也正微微笑着看过来,青年人着武将打扮,眉飞入鬓,气质却柔软温和,目光专注。
好像黑了点,也瘦了。
夏安然笑得眼睛都弯起来了,两人视线交会,正所谓小别胜新婚,这两人的气场黏黏糊糊的,让作为旁观者的荀彧,一个没忍住,非常有涵养的转过了头去。
而前来迎接的民众,看着这一支支将武器封入鞘中,以柔软姿态回城却掩不住威风凛凛的曹军,心中满是自豪。
就是这一支军队,赶走了肆虐的黄巾军,为他们挡下了意图南下侵扰的袁绍军,又横扫西域,平定了西凉军叛乱。
“武!”学社的学子们双眸闪亮。
“武!”断臂的老者眸中闪着泪光。
“武!”汉家的女子握住了手中的拳头,定定看着军队中黑瘦的心上人。
止戈为武。
不以维护正义名义发起战争。
不以私欲发起战争。
武装军队,仅为自保。
此为武也。
曹军以守势,应对袁绍南攻,为武。
曹军不顾周边诸侯挑衅,不以此为由四处攻伐,为武。
武,是维护仁义、和平的实力。
以任何理由发起的干戈,都是暴力行为,是蔑武、灭武所为。
没有任何攻占、是以“邪恶”之名发起的,没有任何攻占不是以“正义”、“正弋”的名号发起的。
这些,都不配备以武字。
而曹军。
汉军。
可谓武也。
吾等之大幸。
作者有话要说:
武可以拆成止戈为武,正弋是武,前者的意思是,为了停止这场战争而动用武力是可以的,后者的意思是,没有任何攻击不是用正义名义发动的,但是这些其实都不是武
武,是维护仁义、和平的实力。以任何理由发起的干戈,都是暴力行为,是蔑武、灭武所为
以上这些出自百度“武”的解释
简单的说,就是华夏人认为,主动发起战争,你可以用威,用勇,但都不是武。武者,守住自己,防守反击,才叫武。
这个是我找资料威和武的区别时候才发现的,看的时候也研究了好久……然后发现……哇!真是太帅气了!
尤其是,那一句正弋是武的解释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料,我本来以为以正义的名义发动战争就是武,但是老祖宗早就看透了这一切的套路啊!
好几百年前就说了:你们这都是套路,是骗人的,这特么不是武。老祖宗几百年前就指着世界警察anti他们了呀。
然后再参考一下,我华夏的警察,叫武警。我华夏的军队制度和对外态度,也一直都是以自保为主。
怎么说呢……动画也好,小说也好,哪哪都是有一个概念——就是以保护为目的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激动得搓搓小手,哎呀真是好喜欢呀!
曹操和小皇帝有了一个君子协定。
……但是我总觉得GAY 里GAY气的……不,错觉,这是君臣相得,这个CP我吃不了。
我要很郑重得说一句,我觉得这个旗子插不过来了,按照进度我觉得我可以!!
第123章 三国(五十四)
曹军此番班师回营后, 按计划,短时间内应当是不会再出兵了,
一来他们吸收了袁绍的冀州兵, 又吸收了西凉兵的部分精锐,需要消化一下。二来连开两场大型战役之后,当地的生态也需要恢复平稳, 民众在此时此刻不愿意再看到第三场战争。
而从兖州和豫州的角度来说,作为曹操军粮的大规模的提供方,在后期他们的粮食已经不足以提供这一支愈发庞大的大型军队了,为此他们不得不在徐州以及南面的扬州开办加工厂,在粮食成本更为低廉的南方采买农田, 将其制成半成品之后一并送回豫州,再由豫州作为中转点, 运往西方,
能够进展得如此顺利,还是多亏了扬州刺史陈温的好说话,以及这一年,终于摆脱了前两年的干旱相对风雨皆顺, 作为水稻产粮区的扬州才能拨出部分粮米。但尽管如此,兖州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的, 兖州工房派出了一支水利设施建设队前去了南方进行了指导作业, 以帮助友好城市建立适合于他们使用的水利网络。
无论怎么说,尽管曹营的确是收缴来了一部分的战利品,但是其存货也大致全数清空, 如果曹操想要再开第三场战役的话,那么兖州和豫州的人民将无法在保证如今的生活质量。
如今兖州、豫州能够保证大致平稳,主要还是因为曹军目前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对于民众唯一的变化就是主帅有可能要出去,心里有些担心参军的家人,已经进场会看到报令的官员吹着口哨在道路上跑来跑去而已。
民众面对战争最慌张的就是缺粮,军队缺粮就会自民间征收,这才是动乱的根本,只要能够保证百姓的粮食,他们对战争的关心还比不上关心曹营居然有多了几头骡子这类稀罕事。
另外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当年曹操到达东郡之后,租借给难民的田地陆续已经到了五年,按照之前定下的契来说,这一份田地的使用权将全数交给当时的难民,这也意味着曹营的收入即将少了一大截。
虽然当时定契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想到五年后的现在竟然会是战时,曹营军粮正在短缺的时候,但是这份契必须要验,哪怕之后需要向民众买粮,也必须要验。
人无信则不立,对于曾经在图书馆挂上这一句话的曹军来说,他们自然不能自打嘴脸。第一批移交所有权的契书由官府下发到每一户,并且告知了他们新的粮税税率,同时,这一批曾经为难民的农人,亦能够正式在兖州落户。
不知不觉已经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在是一件好事,只是曹操的军队的确是需要时间来做一下沉淀了,他们需要整理一下之前的战利品,并且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
至于失去了一部分田这件事情,夏安然倒是不太担心,因为就他记忆所及,接下来几年应该相对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灾难,他们最新得到了冀州和凉州的大片土地,其中,冀州因为就在黄河以北,在大局还未定的时候就已经有南边的农人渡河种田了。
在兖州的劳动工具的帮助下,以及大量的劳动人口北迁的情况下,冀州的荒地已经被开垦出一部分,不利于耕耘的地方也被种了蔬菜或是牧草。
至于西边看四毫无用处的西凉地带……
夏安然可完全不觉得,那是一个苦寒之处。
在未来,那里有世界第一军马场的山丹军马场,这个军马场正是由西汉的骠骑将军霍去病所建立,其培育出的山丹马名满天下。
在唐代,依托于河西走廊的贸易往来,以及灌溉措施的普及,当时的西凉地区的产粮占了全国的1/3,大部分的粮食除了供给给当地的驻军以外,甚至还可以内销。
虽然在东汉末年,如今正处于小冰河时期,除了气温降低之外,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但作为黄河长江源头的西南地区,依托于高原气候的影响以及山峦遮蔽,按夏安然的估计那一块区域并不会遭遇到过大的影响。
相反,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干旱,反而会更多的影响平原地区,因为此处没有山峰遮挡,平原地区在平日里风雨来去无阻,但是在灾难,就只会成为一朵任由自然气候肆虐的柔弱小草了。
同时,最麻烦的是,因为野外缺少粮食,会使得啮齿类动物不得不为了追逐粮食跑入人类聚集的的地方。
啮齿类动物会携带多种病菌,传播大型疫病,除了曾令欧洲几乎死绝的黑死病以外,还有流行性出血热以及狂犬病。而同时,它们身上的寄生虫会将这些病菌传播到人的身上。以引发大疫。
这也是夏安然接下来准备防治的重点。
也就是说这次曹操拿回来的是一个潜力股,而且是一个百分之百会发财的潜力股,只是唯一的缺点就是西凉地区和兖州地区几乎占了一个中国的最东面和最西面,如果要由曹操来管理这块地方的话,政令的来回起码要1到2个月,但若要有当地的民族自治的话,又难以确保他们能够将兖州这边所发明出的科技技术在西凉的荒漠上成功点燃。
如果能够派遣一个,对当地足够了解,又在兖州学习过一段时间,最好还是能稍有名望的人前去西凉驻守,那就最好了,
在一场官方会议上,夏安然这么说,不知道为什么,他刚刚说完,在场的诸人的视线都若有若无的飘了过来在他身上看看,然后又齐齐已到了座席的末端,夏安然眨了眨眼睛,顺着大家的视线看了过去。
啊!
出生于西凉,在兖州呆过一段时间,做事稳妥不冒进,于当地要有名望,他的每一句居然都指向了一个人,正是贾诩。
贾诩,甘肃人。
曾辅佐过董卓,后又辅佐过西凉军阀李榷军,现在是整个西凉地区出生,文官中官衔最高的人,而且他挂职于汉室朝廷,在曹操这里只是一个打零工的形式出现。
在西凉老百姓眼里,无论是资历、出身、身份,他都是毋庸置疑的适合。
而且,如果顺利的话,就意味着贾诩此人将平步青云。
无论最后下下来的官职是凉州刺史还是凉州牧,对于贾诩如今的官职都将是一个质的飞跃。
对于小皇帝来说,曹操向他推荐一个官员,现在的小皇帝并不会拒绝这一个小小的要求,所以现在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贾诩本人怎么想。
贾诩本人怎么想,这个问题只有他自己知道,场内一时陷入了寂静。
贾文和垂眸看着面前的茶盏。他一时竟少有的生出了些许不知所措同踟躇之心。
事实上,当他接到了曹操西进这个消息的时候,内心便已复杂不已,纵然他早知这一个结果是迟早的,也知道曹操此举反而能够镇压于西凉地区绵延了许久的战火。
而且曹操擅民生,由他来治理,对于西凉百姓来说,并不会是一件坏事。
贾诩出生边陲之地,那里民风彪悍,说与做之间,都优先选择动手。
而他则是其中的异类,属于脑子比手动的快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