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第325章

  注意到这个禁军的异样之时,夏安然压着豹子的手微微一紧,心头却是猛然间燃起了熊熊大火。

  真是够了!

  夏安然不是一个拥有攻击性性格的人。

  在东汉时候,他便是如此,曹营的诸人也都纵着这位年纪最小的谋事,平日的任务也多以防守为主。

  故而,就连夏安然此时也为了自己猛然间爆发的怒气所震惊到。

  片刻后,他及时冷静了下来。

  他摸了摸似乎感应到他怒气尾巴小小炸开的豹子后颈,在心中暗自警告自己控制情绪,这个身体对他的影响使得他的情绪明显了不少。坦白说夏安然原以为自己经历了一个活成老爷爷的世界之后一定会变成一个慈祥爷爷的性格呢,若非这个身体有情绪放大的功效,只怕白锦羲看到的就是一个少年老成的夏安然了。

  但是自然而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譬如现在。

  夏安然捏了捏小豹子的耳朵尖尖,他已经,很久没有拥有这么明显的情绪想要去争取些什么了。

  但是现在,他可能真的有些理解了——侠以武犯禁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了。

  当一个人的人身自由和隐私权都得不到保证,又谈何旁的?这一日,夏安然递交了销假的申请,翌日一大早,平南王的马车晃晃悠悠得到了待漏院,自入京后大半时间都在养病的赵惟能终于再次站立在了这个朝堂上。

  突然出现在朝堂上的平南王让诸位大臣心中都暗暗一惊,除了极少部分的臣子知晓夏安然是皇帝的心腹之外,大部分寻常臣子都自觉明白夏安然的地位,他们不是很明白这位装鹌鹑装了这么久,怎么突然想起来从壳子里头爬出来啦?

  夏安然对此的态度十分沉静,他顺着他爹的脚步,一步步踏到朝堂上,然后站在了属于他的位置,平平稳稳得回应了一番帝王对他健康的安抚,并且对着他的皇兄露出了一个柔软的笑容。

  赵祯是真的心情挺愉快,他是个聪明人,自然知晓夏安然之前的屡屡避嫌举动是为了什么,不是不为了弟弟不信他而伤心,但是赵祯也知晓这不过是人之常情,弟弟这么做纯属正常。但是人的情绪从来不因为自己的理智而改变,如果理智那么有用的话,那也不会有那么多男女朋友吵架的事了。

  所以在情感上,赵祯其实是十分失落的,但是当他接到下面递交上来的夏安然的销假条子时候,赵祯足足呆了数息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他情不自禁得瞪大眼,和内侍在确认了一番,才知晓这意味着什么。

  ——这是不是说明,他的夏弟终于彻底相信他不是那种卸磨杀驴亦或者会轻易起猜忌之心的兄长?所以愿意来帮他啦?

  赵祯当即在堂内踱了几个回合的步子,然后他在心中将最近发生的事梳理了一遍,没有想到有发生什么能让夏弟会回心转意之事啊……

  莫非,莫非是因为他最近拜了太一神?

  不错,太一神在民间那么火,自然也传到了宫中。

  不单传到了宫中,还传到了帝王耳中,白锦羲不在,有些消息自然没有人拦截,于是夏安然供奉东皇太一神,以及诸多工匠供奉太一神的事便到了皇帝的案桌上,姑且不讨论这些消息是基于什么原因传到了这里,也先不去探讨这些消息的出现原本是什么目的。

  但是赵祯最后得到的结论就是——夏弟想要和他兄弟情深永结同心。

  这可把皇帝感动坏了,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种心情,但纵然知晓夏安然心思,帝王依旧不能任性行事,夏安然发明太过逆天,一个个都不是可以公之于众之物。即便他想要大声说我弟弟是天生之才,也只能暂且闭嘴。

  但人的情绪往往只在一瞬间,赵祯的心有内疚,在这种情绪转为更复杂的情绪之前,夏安然上朝了。

  他的弟弟站在朝堂上,对他露出了【哥,我在你身边】的笑,赵祯只感觉心里头暖洋洋的,一时间,对接下来的提案更有信心了。

  他吸了口气,整肃精神,缓缓开口“诸君何事欲禀”

  一官员出众“臣有奏,”

  “榷场欲开,臣请重排贸易之物。”

第202章

  榷场每年会在冬季封雪期过后重开, 规章制度亦是每年修订一次,每四到五年大改一次, 当然, 这种改变约束的都是自家人,这倒不是什么窝里横,而是因为管到对方身上, 只怕没预先开个大半个月会议是搞不定的。

  但是贸易这种东西,己方的政策也会大大影响到对方。

  譬如今日诸位在商议的便是调整部分货物税收的问题。

  如今大宋的贸易税法会采用的是预收方法,货物在进入榷场之后前所有货物都会被预先报税,而等到后来若是有没有售出的货物,这部分税款再给予退回。

  同时, 购买的大辽货物必须要运送到专门的地区进行报税。

  也就是说,榷场就类似于低配版免税店的场所, 在此场地交易不用缴纳税款, 但是进入国境线便需要补充缴纳,根据进口的货物不同,税率自然不同……

  各个货物的税率,其实就能看出国家的政治倾向。

  比如今年, 这位三司的官员昂首挺胸提出的,便是给进口玻璃降税的提案。

  场内众人议论纷纷。

  汴京城内最近对于玻璃的需求量大家看在眼里, 虽然对于这些站在朝堂上的士大夫们来说, 就审美倾向来说他们还是更加喜欢瓷韵这类,但是玻璃因为其略带浮夸的美感以及实用性也的确被证实。

  ——最重要的是这种美感很吸引女眷们的喜爱,女性似乎天然得就更欣赏这类亮闪闪的美丽。

  而且玻璃也的确有其优秀的实用价值。

  譬如如今玻璃最流行的使用方法一个是作为提灯, 另一个就是在戏台子里头,剧组通过选用不同颜色的玻璃罩子便可以操控场内的氛围。

  过去的玻璃诸人追求透明白,但是现在彩色玻璃居然也渐渐有了市场,一时之间从汴京城开始辐射开的影响圈子照射到全国,虽然汴京的漕运未开,但是旁的地区的玻璃作坊在过年之后都已经开始行动了起来。

  如果降低榷场的玻璃关税,毫无疑问国内刚刚兴起的玻璃制造业市场会遭遇到舶来品的冲击。

  毕竟单论起玻璃制造业,大宋本地的玻璃本就比不上大辽和大食的玻璃器,北方又比不上南方,就内地产业保护原则而言,大家应该都是要拒绝的。

  但是此时此刻,这一条例被默不作声得通过了。

  众多臣子的视线瞟了一眼堂内架在烛台之上的玻璃罩子,对于帝王的暗示心中均是有数的。这些人有部分知晓帝王的意图,但是大部分却并不知晓,但是他们出于自己的官场直觉,亦或者是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需求,竟是全票通过了这一议论。

  接着下一个议题,便是讨论猪肉的出口。

  猪肉和羊肉作为大宋和大辽之间互相交换的一种肉类物资,彼此之间一直控制着数量,辽出口多少羊肉,宋就出口多少猪肉,可谓寸步不让,但是今日下头居然题词曰建议放开出口?

  臣子们议论纷纷,立刻就有人表示反对,他们的理由非常简单——没有那么多母猪。

  对此,主要负责农业的工部尚书越众而出,他面色肃然,视线明明堂堂,躬身曰“陛下,臣等已然掌握劁猪之法,且已然证实,此法大善。”

  在过去的小半年里面,朝中大臣们在官方亦或者是私底下场合,基本都或多或少得吃过了猪肉,虽然心中已然觉得这肉上不得台面,但是偶尔改改口味亦是无妨。

  因为烹饪方法的改变,使得他们对豚肉的接受度高了不少,偶尔也是会特地购买些豚肉打打牙祭——

  然后这些臣子就听到了这位新上任的工部尚书说出了很可怕的话。

  供应汴京城的猪肉屠宰场,在半年前就开始尝试劁猪,而小猪养了约莫半年就能吃,也就是说近断时间内京中诸人吃到的猪肉基本都是劁过之后的。

  工部尚书侃侃而谈,将劁猪的好处给说了明白,尤其提到劁过的猪长的快,容易出肥膘,肉香腥气轻。

  最重要的是,以后这些公猪也可以出口了。

  母猪留在国内生小崽子,劁过的公猪送出去创汇换羊肉,岂不美哉。

  其中更为关键的是,我大宋可以养出几万石猪来,你大辽能养出几万石羊来供给交易吗?一头猪约莫有两百余斤,一头羊又有多重?

  想要吃猪肉,那么辽国要么养更多的羊,要么就用旁的来交换。

  稳赚。

  赵祯听闻这位尚书所言微微一笑“辽使今年新年时节还来求朕多放些豚肉出国……既然这公豚这般好……便也与吾兄国共享之。”

  众位臣子面色一阵扭曲,片刻后他们都露出了心照不宣的笑容。

  倘若猪羊贸易可行,汴京城内的羊肉也将要大幅度降价。

  一旦农户们发现养猪的利润渐渐高了,羊的利润低,便自然而然会选择养猪。猪占用的资源要远远小于羊,养羊的场地就可以渐渐收回养更为娇气的马匹。

  ——这是最优的结果,亦是他们最终的目的,想要达到这个效果还需要各方面权衡和指引性操作。

  户部的尚书在此时又提了一句,民间如今出现了许多以豚肉为原材料的腌制品,这些东西似乎很是得到辽国使臣的喜欢,是否将其也加入榷场购物大礼包?

  赵祯视线横扫台下,便见这户部尚书眼观鼻鼻观心,言曰:“臣倒是知晓平南王的铺子里头有售卖一名为王腿之物……各国使者均是极为喜欢……”

  他话说一半,枢密院掌印自然要站出来禀报“禀陛下,各国使者却是对其很有好感,只是南王当时并未将这南边带来的火腿正式售卖,使者们的反应要说是好奇多……还是真心喜爱的多,倒是一时不好说。”

  被莫名牵连的夏安然眼睫微眨,他垂下的眸子往右后方扫了一下,没看见这位枢密院之人的相貌,也就一时无法判断此人他是否认识,但是此人为他解围的姿态却极为明显——也有可能不是出于本心为他解围,只不过是赵祯下了令。

  夏安然可以感觉到此时朝堂上的眼神都投到了他身上。

  若说本来,这事也和他没有关系,大宋外贸大礼包与他何干,他又不卖不产这个,为什么会有人突然针对他,这一点让夏安然有些不解。

  但是不解归不解,不过水来土挡罢了。

  他视线扫过手中空无一字的笏板,微微一笑。

  这位年轻的平南王右跨一步,出了宗室队伍立在了堂中,他本就排位站在众人之前,这么一站,后头的臣子都只能看到这位穿着亲王常服的男子昂首于人前。

  “陛下,臣有本奏。”

  夏安然恭恭敬敬得按照规矩躬身,等赵祯挥手示意准奏之后方才直起身来,他也不看笏板,视线明亮,姿态秀异,身骨笔挺,腰肢纤细,看着就叫人赏心悦目。

  就是出口的话难听了些。

  夏安然一开口便石破天惊。

  他丝毫不转弯,亦是不婉转得说道——“诸君只知其一,不知其后。想来各位并不知晓辽使吃到火腿后的具体评价为何?”

  “他们言曰——此可藏。”

  “诸君光知晓诸位使者看似喜欢此物,却不知他们为何喜欢。”

  “北地苦寒,封冻期长,若遇寒冬粮食储存不够,畜类在冬日亦是会大幅度掉膘,故辽人有秋日宰畜制成干肉的习惯,其制作方法为捶打肉类,使之成肉干或松状,期间损失颇多。火腿制作于南地,一来为防腐,撒入大量的盐,二来其自然悬挂,一扇猪肉制成后损失不过三成。”

  他话没说完,赵祯的眉头便仅仅皱起,年轻的帝王已经从他的弟弟的话语中听出了其中的意味。

  毫无疑问,夏安然绝对不支持出口火腿。

  不光是不支持火腿,还包括一切的腌制品。

  其原因就在于在后世中国盐卤矿分布图中,我国的盐矿除了在辽国的蒙古地区有一部分,绝大部分都在宋国的境内。

  所以夏安然基于他印象里面的这张盐业地图,可以判定辽国总体来说,其实是缺盐的。

  虽然不至于缺盐到必须依赖进口的程度,但是绝对不至于像宋国一般廉价,毕竟辽国的帝都在靠南地区,而他们的盐矿基本集中在北部或者东、西部,这一部分的运输距离和人力消耗必然不是一个小数字。

  之前他亦是有调查过辽国的盐业走私情况更是证实了这一点。

  更何况北方地区到了冬天室外环境就是天然大冰箱,他们并不需像南边一般浪费大量力气在腌制肉类上头。他们的低温也没有能够让微生物活动繁殖的优秀空间。

  直到现代,腌肉制品依然是南方的天下。

  现代有暖房尚且如此,何以谈的千年以前?

  夏安然抿嘴一笑,眸中却全无笑意,他不知道这个户部尚书是故意亦或者当真不懂,只是从经济出发也好,从战略出发也罢,无论哪一种都足以让他对这种绝对不应该犯的错误而心头火起。

  “陛下,一块腌肉足够成年人数日不必摄取盐分都能保持体能完备了。”

  他这一句话出口,立刻有几个臣子相继出列,实名反对出口火腿,不光是火腿,腊肉、腌肉均都加入了出口黑名单上头。

  最后户部尚书亦是承认了错误,并且平静退回原位,他神色平静,似乎完全不因为这样一番情状感觉有丝毫的别扭,就连目光都平平稳稳,只叫人实在弄不明白此人心中所想究竟为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